6 月 30 日,據通用汽車的一位發言人表示,由于未能獲得監管部門的批準,該公司已取消
將一家停產的印度工廠出售給中國長城汽車的計劃。此前通用汽車在 2020 年 1 月公布,與長城汽車達成出售印度車廠的交易,涉及代價為 3 億美元,長城汽車將會再向車廠注資,擴大其運作規模,總投資額達 10 億美元,6 月 30 日為交易達成的最后期限。
?
從通用汽車的業績來看,今年一季度收入達 360 億美元,同比增長 11%,凈利潤為 29.4 億
美元,同比下降 3%。預計全年凈利為 96 - 112 億美元,調整后息稅前利潤在 130 億美元至150 億美元之間。
?
Simon 點評: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通用取消出售印度工廠并非是自身的意愿,而是受到當地監管部門的阻止。并且這項交易已數次延期,上一次在今年的 1 月份,延期收購的原因為通用方面尚未與印度塔里岡工廠的工人就勞資爭議達成一致,目前來看可能勞資爭議仍為達成一致。長城汽車顯然也不準備接手過來再解決這個問題,而是希望通用先解決問題再接手,因此一拖再拖。
?
但對于長城汽車而言,收購這家通用位于印度 Pune 邦的塔里岡工廠,主要用于當地生產包括哈弗在內的長城汽車旗下品牌產品。但這個持續 2 年之久的收購方案被阻止,意味著長城汽車只能重新擬定進入印度市場的相關策略了。
?
對于長城汽車而言,印度市場是其打入拉美、泰國、巴西等新興市場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長城汽車近幾年也一直積極在海外建設生產基地,包括俄羅斯,西班牙以及目前的印度等,正悄然布局全球市場。
?
高通遲早都會告別蘋果
?
不久前,天風國際證券的郭明錤稱,他的消息人士暗示,蘋果為其設備開發5G調制解調器芯片“可能失敗了”。他因此預測,高通能保住2023年底推出的iPhone系列的所有調制解調器芯片業務。
?
Kevin點評:目前高通或者蘋果都沒有對該消息做出評論,對于郭明錤的消息是否屬實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高通遲早都會告別蘋果,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
即便是本次被郭明錤說中,也并不是說蘋果最終不會實現這一目標。要知道,蘋果擁有近730億美元的現金,而且年度研發預算總計超過了240億美元,是高通研發支出的3倍多。加上蘋果一直以來都希望對芯片擁有更大的控制權,從其自己設計主處理器,協處理器及電源管理芯片就可見一斑。
?
此外,高通與蘋果之間早有嫌隙,兩家公司曾經發生了一場持續多年的法律紛爭,雖然紛爭在2019年達成和解。當時只是因為蘋果需要高通的5G調制解調器,以便讓其5G手機如期上市。
?
因此,可以明顯看到蘋果一心想要擺脫高通,未來,只要有機會,蘋果一定會與高通分道揚鑣的。
?
兆易創新:Q2 疫情對公司交付影響可控,MCU 價格整體平穩
?
兆易創新 6 月 30 日在互動平臺表示,今年第二季度的上海疫情主要是對公司物流產生了短暫的影響。物流時間有所加長,但隨著公司整個供應鏈策略的迅速實施,二季度疫情對公司交付的影響會控制在合理的范圍。
?
Kitty 點評:上海疫情不可避免地對一些芯片公司的供應鏈帶來影響,從兆易創新的反饋來看整個交付影響可控。那么今年存儲芯片和 MCU 行情如何呢。兆易創新在互動平臺表示, 2022 年公司保持結構性短缺的看法不變,比如公司的大容量NOR Flash、NAND Flash,以及面向工業和車用的 MCU 產品。
?
當然面對 6 月份消費電子市場的砍單消息,兆易創新則是回應公司經營情況良好,根據相關規則,在半年度凈利潤同比上升 50%以上的情況下,公司將在 7 月 15 日前進行半年報預告。
?
同時,針對 MCU 的行情,兆易創新給出的反饋是公司 MCU 產品價格整體平穩,未來價格走勢主要由供需情況決定。
?
整體上來看,消費行業雖有砍單的發生,但無論是對兆易創新的整體業績還是 MCU 價格的走勢都沒有太大的影響。反而是結構性短缺預計仍將持續。
?
實際上,兆易創新已經有意識地拓展業務領域。2021 年度,汽車和工業方向正在成為公司NOR Flash 增長最快的應用領域;在 MCU 產品上,2021 年 MCU 產品在工業領域銷售占比持續增長,有望在 2022 年與消費類應用持平,成為公司 MCU 產品第一大營收來源。產品線向汽車、工業領域的轉型升級,應該來說促進了兆易創新穩健發展。
?
小米投資芯片設計公司愛科微半導體
?
愛科微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愛科微半導體”)發生工商變更,新增北京小米智造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全志科技等多名股東。
?
Monika 點評:近年來,小米將投資版圖逐漸從終端領域擴大到半導體領域,并且通過上游供應鏈與下游產品類投資相結合,打造一個更加龐大的小米系生態圈。此次投資的愛科微半導體專注于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相結合的高尖端芯片設計,其官網介紹公司立志于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 AI+ IoT 領域最頂尖的科技創新企業。
?
官網顯示,愛科微半導體的產品包括 WiFi 6 等無線連接系列,MCU+WiFi6 雙頻+BTDM5.2 等低功耗無線連接系列,以及 MCU+WiFi6 雙頻+BTDM5.2+內置 codec 的無線連接音頻系列三大類。值得關注的是,該公司成立于2018 年,早在2019 年就獲得CEVA 授權許可,將RivieraWaves 802.11ax Wi-Fi 6 IP 用于其低功耗系統級芯片(SoC),在獲得技術支持后,愛科微半導體快速推進物聯網領域的芯片設計,并且成為全志科技、小米集團的合作伙伴。
?
近兩年,WiFi 6 市場快速發展,特別是在智能家居領域,WiFi 6 路由器逐漸成為主流。數據顯示,截至 2021 年年底小米路由器銷量累計突破 2000 萬臺。不管是從市場發展還是完善產業鏈的角度看,投資愛科微半導體都將讓小米在多方面受益。
?
谷歌前 CEO:中國大陸或將成全球最大芯片產地
?
近日,谷歌前 CEO 施密特和《修斯底德陷阱》的作者艾利森聯合撰文指出,如果美國不積極應對中國大陸芯片產業發展,到了 2025 年,中國大陸或將成為全球最大芯片產地。目前, 全球最大的芯片產地是中國臺灣。為了增強本土芯片制造實力,美國通過施壓臺積電前往美國設廠、推出芯片法案補貼英特爾等眾多形式,努力將芯片制造轉移到美國。
?
Felix 點評:根據市調機構 TrendForce 的最新統計,2022 年臺灣占全球晶圓代工 12 英寸約當產能 48%,若僅觀察 12 英寸晶圓產能則超過五成,先進產能 16nm(含)以下市占更高達 61%。而在 2021 年,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僅占全球的 8.5%,相比 2020 年增漲 0.9%,預計到 2026 年達到 8.8%。
?
在鮮明的數據面前,谷歌前 CEO 施密特為什么要說 2025 年中國大陸會是晶圓代工份額第一名呢?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妖。這番言論的目的無疑是想借助“中國威脅論”為在美國建廠的晶圓代工廠博取資源,目前美政府對在美國建廠的晶圓代工廠的補貼遲遲不能到位, 520 億美元芯片法案似乎成了永遠吃不到的“大餅”,這讓臺積電和三星建廠意愿大減,讓英特爾連連抱怨。如果說什么要素能推動美政府,那么“中國威脅論”無疑是最有效的。
?
韓國計劃投資近8億美元研發芯片
?
日前,韓國政府宣布了一項五年計劃,將在半導體芯片研發上投入總計1.02萬億韓元,約合7.95億美元,以保持其在全球市場的芯片競爭優勢。韓國政府希望在國內培養約7000名芯片專家,并培養更強大的產學合作,包括設計集成電路的無晶圓廠公司。
?
Carol點評:韓國對芯片產業的發展極其重視,2021年就發布過多項半導體發展計劃,包括計劃在未來10年花費約510萬億韓元(4500億美元)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造基地,計劃加大對系統半導體等關鍵未來技術的研發投資,計劃從2022年開始的四年內投入320億韓元,用于開發與電源管理芯片相關的核心技術。
?
對于人工智能芯片的發展也極度重視,2021年11月,有報道顯示,韓國計劃7年內投入4072億韓元,加強人工智能(AI)芯片技術。韓國科技信息通信部還計劃,從2022年到2025年投入390億韓元開發與自動駕駛相關的人工智能芯片。
?
日前發布的計劃中,也重點談到人工智能芯片,根據支出計劃,政府承諾從2023年開始鼓勵韓國將國產AI芯片用于數據中心、AI?服務和智慧城市基礎設施。AI芯片生態系統中的韓國設計公司包括SK海力士旗下的Sapeon、淡馬錫支持的Rebellion、LX?Semi支持的Telechips和初創公司DeepX,這幾家公司正努力實現人工智能芯片的商業化。
將一家停產的印度工廠出售給中國長城汽車的計劃。此前通用汽車在 2020 年 1 月公布,與長城汽車達成出售印度車廠的交易,涉及代價為 3 億美元,長城汽車將會再向車廠注資,擴大其運作規模,總投資額達 10 億美元,6 月 30 日為交易達成的最后期限。
?
從通用汽車的業績來看,今年一季度收入達 360 億美元,同比增長 11%,凈利潤為 29.4 億
美元,同比下降 3%。預計全年凈利為 96 - 112 億美元,調整后息稅前利潤在 130 億美元至150 億美元之間。
?
Simon 點評: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通用取消出售印度工廠并非是自身的意愿,而是受到當地監管部門的阻止。并且這項交易已數次延期,上一次在今年的 1 月份,延期收購的原因為通用方面尚未與印度塔里岡工廠的工人就勞資爭議達成一致,目前來看可能勞資爭議仍為達成一致。長城汽車顯然也不準備接手過來再解決這個問題,而是希望通用先解決問題再接手,因此一拖再拖。
?
但對于長城汽車而言,收購這家通用位于印度 Pune 邦的塔里岡工廠,主要用于當地生產包括哈弗在內的長城汽車旗下品牌產品。但這個持續 2 年之久的收購方案被阻止,意味著長城汽車只能重新擬定進入印度市場的相關策略了。
?
對于長城汽車而言,印度市場是其打入拉美、泰國、巴西等新興市場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長城汽車近幾年也一直積極在海外建設生產基地,包括俄羅斯,西班牙以及目前的印度等,正悄然布局全球市場。
?
高通遲早都會告別蘋果
?
不久前,天風國際證券的郭明錤稱,他的消息人士暗示,蘋果為其設備開發5G調制解調器芯片“可能失敗了”。他因此預測,高通能保住2023年底推出的iPhone系列的所有調制解調器芯片業務。
?
Kevin點評:目前高通或者蘋果都沒有對該消息做出評論,對于郭明錤的消息是否屬實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高通遲早都會告別蘋果,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
即便是本次被郭明錤說中,也并不是說蘋果最終不會實現這一目標。要知道,蘋果擁有近730億美元的現金,而且年度研發預算總計超過了240億美元,是高通研發支出的3倍多。加上蘋果一直以來都希望對芯片擁有更大的控制權,從其自己設計主處理器,協處理器及電源管理芯片就可見一斑。
?
此外,高通與蘋果之間早有嫌隙,兩家公司曾經發生了一場持續多年的法律紛爭,雖然紛爭在2019年達成和解。當時只是因為蘋果需要高通的5G調制解調器,以便讓其5G手機如期上市。
?
因此,可以明顯看到蘋果一心想要擺脫高通,未來,只要有機會,蘋果一定會與高通分道揚鑣的。
?
兆易創新:Q2 疫情對公司交付影響可控,MCU 價格整體平穩
?
兆易創新 6 月 30 日在互動平臺表示,今年第二季度的上海疫情主要是對公司物流產生了短暫的影響。物流時間有所加長,但隨著公司整個供應鏈策略的迅速實施,二季度疫情對公司交付的影響會控制在合理的范圍。
?
Kitty 點評:上海疫情不可避免地對一些芯片公司的供應鏈帶來影響,從兆易創新的反饋來看整個交付影響可控。那么今年存儲芯片和 MCU 行情如何呢。兆易創新在互動平臺表示, 2022 年公司保持結構性短缺的看法不變,比如公司的大容量NOR Flash、NAND Flash,以及面向工業和車用的 MCU 產品。
?
當然面對 6 月份消費電子市場的砍單消息,兆易創新則是回應公司經營情況良好,根據相關規則,在半年度凈利潤同比上升 50%以上的情況下,公司將在 7 月 15 日前進行半年報預告。
?
同時,針對 MCU 的行情,兆易創新給出的反饋是公司 MCU 產品價格整體平穩,未來價格走勢主要由供需情況決定。
?
整體上來看,消費行業雖有砍單的發生,但無論是對兆易創新的整體業績還是 MCU 價格的走勢都沒有太大的影響。反而是結構性短缺預計仍將持續。
?
實際上,兆易創新已經有意識地拓展業務領域。2021 年度,汽車和工業方向正在成為公司NOR Flash 增長最快的應用領域;在 MCU 產品上,2021 年 MCU 產品在工業領域銷售占比持續增長,有望在 2022 年與消費類應用持平,成為公司 MCU 產品第一大營收來源。產品線向汽車、工業領域的轉型升級,應該來說促進了兆易創新穩健發展。
?
小米投資芯片設計公司愛科微半導體
?
愛科微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愛科微半導體”)發生工商變更,新增北京小米智造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全志科技等多名股東。
?
Monika 點評:近年來,小米將投資版圖逐漸從終端領域擴大到半導體領域,并且通過上游供應鏈與下游產品類投資相結合,打造一個更加龐大的小米系生態圈。此次投資的愛科微半導體專注于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相結合的高尖端芯片設計,其官網介紹公司立志于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 AI+ IoT 領域最頂尖的科技創新企業。
?
官網顯示,愛科微半導體的產品包括 WiFi 6 等無線連接系列,MCU+WiFi6 雙頻+BTDM5.2 等低功耗無線連接系列,以及 MCU+WiFi6 雙頻+BTDM5.2+內置 codec 的無線連接音頻系列三大類。值得關注的是,該公司成立于2018 年,早在2019 年就獲得CEVA 授權許可,將RivieraWaves 802.11ax Wi-Fi 6 IP 用于其低功耗系統級芯片(SoC),在獲得技術支持后,愛科微半導體快速推進物聯網領域的芯片設計,并且成為全志科技、小米集團的合作伙伴。
?
近兩年,WiFi 6 市場快速發展,特別是在智能家居領域,WiFi 6 路由器逐漸成為主流。數據顯示,截至 2021 年年底小米路由器銷量累計突破 2000 萬臺。不管是從市場發展還是完善產業鏈的角度看,投資愛科微半導體都將讓小米在多方面受益。
?
谷歌前 CEO:中國大陸或將成全球最大芯片產地
?
近日,谷歌前 CEO 施密特和《修斯底德陷阱》的作者艾利森聯合撰文指出,如果美國不積極應對中國大陸芯片產業發展,到了 2025 年,中國大陸或將成為全球最大芯片產地。目前, 全球最大的芯片產地是中國臺灣。為了增強本土芯片制造實力,美國通過施壓臺積電前往美國設廠、推出芯片法案補貼英特爾等眾多形式,努力將芯片制造轉移到美國。
?
Felix 點評:根據市調機構 TrendForce 的最新統計,2022 年臺灣占全球晶圓代工 12 英寸約當產能 48%,若僅觀察 12 英寸晶圓產能則超過五成,先進產能 16nm(含)以下市占更高達 61%。而在 2021 年,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僅占全球的 8.5%,相比 2020 年增漲 0.9%,預計到 2026 年達到 8.8%。
?
在鮮明的數據面前,谷歌前 CEO 施密特為什么要說 2025 年中國大陸會是晶圓代工份額第一名呢?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妖。這番言論的目的無疑是想借助“中國威脅論”為在美國建廠的晶圓代工廠博取資源,目前美政府對在美國建廠的晶圓代工廠的補貼遲遲不能到位, 520 億美元芯片法案似乎成了永遠吃不到的“大餅”,這讓臺積電和三星建廠意愿大減,讓英特爾連連抱怨。如果說什么要素能推動美政府,那么“中國威脅論”無疑是最有效的。
?
韓國計劃投資近8億美元研發芯片
?
日前,韓國政府宣布了一項五年計劃,將在半導體芯片研發上投入總計1.02萬億韓元,約合7.95億美元,以保持其在全球市場的芯片競爭優勢。韓國政府希望在國內培養約7000名芯片專家,并培養更強大的產學合作,包括設計集成電路的無晶圓廠公司。
?
Carol點評:韓國對芯片產業的發展極其重視,2021年就發布過多項半導體發展計劃,包括計劃在未來10年花費約510萬億韓元(4500億美元)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造基地,計劃加大對系統半導體等關鍵未來技術的研發投資,計劃從2022年開始的四年內投入320億韓元,用于開發與電源管理芯片相關的核心技術。
?
對于人工智能芯片的發展也極度重視,2021年11月,有報道顯示,韓國計劃7年內投入4072億韓元,加強人工智能(AI)芯片技術。韓國科技信息通信部還計劃,從2022年到2025年投入390億韓元開發與自動駕駛相關的人工智能芯片。
?
日前發布的計劃中,也重點談到人工智能芯片,根據支出計劃,政府承諾從2023年開始鼓勵韓國將國產AI芯片用于數據中心、AI?服務和智慧城市基礎設施。AI芯片生態系統中的韓國設計公司包括SK海力士旗下的Sapeon、淡馬錫支持的Rebellion、LX?Semi支持的Telechips和初創公司DeepX,這幾家公司正努力實現人工智能芯片的商業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