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設備和植入芯片比簡直弱爆了,植入個芯片檢測人體健康狀況比帶個表的數據準確多了,但是你會植入嗎?你能接受嗎?
這樣你就能雙手插兜通過地鐵閘機了,你也可以只是把腦袋靠近POS機就買好一杯咖啡……或許你認為有這種念頭就已經夠瘋狂了,但有些人并不這么想。在他們看來,將芯片植入身體是移動智能的終極目標,這可是一盤了不起的大生意。
把一枚小小的芯片植入人類身體,早已不再是停留在電影中的幻想了。如今,揮揮手就能鎖上房門,搖搖頭就能駕駛車輛,握握手就能傳送文件,甚至腦癱患者能 正常料理自己的生活,警察毫不費力地找到被綁架者等酷炫的場景,都正在一一化為現實。即使人體疊加上電子芯片的組合看起來還是有些前衛,有些瘋狂,但用不 了很久,它就會像吃個飯、喝口水那樣稀松平常了。的確,我們既然可以把信用卡做進手機,為什么就不能把芯片埋到身體里?
從實驗室逐步走向大眾
電子芯片植入技術在醫學界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皮膚是人類的自然保護層,通常人們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考慮植入醫療設備,但隨著越來越多“科技狂人”的出現,這一固有的觀念被悄然打破。
在1998年,英國雷丁大學的客座教授凱文·沃維克利用外科手術,把一個硅片脈沖轉發器植入了自己的左臂。2002年,沃維克又將一個3毫米寬的方形芯片植入到左腕內,連接上了100個電極,使自己的神經系統通過芯片線路與計算機相連。
帶著“芯片”的沃維克就像一個人形“電子標簽”,只要他在辦公大樓里進進出出,所有由電腦控制的房間都能認出他來,自動開燈、開門,而他的電腦還會發出 “早安,沃威克教授”的問候,并且在接到新郵件時通知他……沃維克的這番實驗令人不禁遐想: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未來人體植入芯片后究竟能釋放出多少 種可能呢?
與過去更偏向于小規模實驗的產品相比,近幾年的植入式芯片開始真正走向大眾。體積從大到小、從不攜帶電源到攜帶電源、從被動接收信號到主動探測、發送信號,價格也越來越便宜。
就在2014年底,頂著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家、超級極客等多重光環的雷蒙德·麥考利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自己左手的虎口位置,植入一個微小的芯片膠囊。
“我只是流了一點點血而已,”麥考利說。這只是一個小手術——醫生通過探針向麥考利的虎口送入一個直徑2毫米、長12毫米的芯片膠囊?!罢麄€過程就像小時候被蜜蜂蜇一下,植入完成后,芯片所在的地方會有一個米粒大小的鼓包,但沒有再產生任何疼痛感?!?/p>
植入芯片會對人體帶來多大的風險,目前仍然未有結論。但作為眼下生物技術領域的前沿人物,麥考利對此沒有絲毫猶豫。在他看來,這會是大勢所趨。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芯片膠囊的價格已經比較親民了,即使是在還沒有大規模生產的階段,也只需要99美元。
植入芯片引發無窮想像
在許多小說或者電影里,植入人體的芯片“威力無窮”,可以控制疾病、延長生命、控制武器、甚至操控思想。那么,麥考利的芯片膠囊又能起到哪些作用?
原來,這枚芯片可以存儲數據,也支持NFC(近場通訊技術)的無線傳輸。只要拿手機輕輕從手上一掃,就能讀出芯片里存儲的信息,或者存入新的資料。整個 芯片的“生命周期”中,寫入操作可以超過10萬次,存儲量則高達1G,因此不必擔心過一段時間就要更換的麻煩?,F在,麥考利已經把自己的名片信息存在芯片 里,而他家的房門也裝上了NFC裝置。回家時,他根本不用鑰匙,只要用左手靠在門把上,然后一擰就能開門。
當然,存儲和傳輸信息只是第 一步,在麥考利的設想中,今后植入人體的芯片可以加入更多的功能,以起到修補甚至加強人體的作用。比如,在芯片上加一個傳感器感知人體各個器官的狀態。一 旦有人過量進食,芯片自動通過傳感器感知到,再發射信號給手機,手機就會有相應的提醒。如果植入的芯片能夠感知身體的異樣指標,就能提醒人們吃藥,或者建 議去醫院做徹底檢查。此前,電子生物工程師布萊恩·麥考伊就曾將導航儀加入芯片后,再植入了自己的皮膚,之后只要面朝北方,芯片就會輕微地刺激皮膚,讓他 清楚方向。
在更遙遠的未來,植入芯片可能賦予人類一些超出常人的能力——通過刺激特定細胞,讓相應的神經信號在大腦與器官之間傳遞, 從 而改變人的能力或者行為。有一位名叫里奇·李的生物狂熱分子一度把帶有微型無線系統的芯片植入耳朵。他的想法是,能夠用耳朵來“聽到”超聲波測距儀或者溫 度計發出的信號,也就是能夠“聽到”前方障礙物的距離和外界的溫度。這對于看不見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福音。
面臨巨大的倫理爭議
對于植入芯片來說,發展前景依然面臨著不少阻礙。在各大網站報道植入芯片的新聞下,很多網友表示了反對:“我知道有的人為了避免寵物走失,使用了植入芯片。但在人類身上使用,我還無法接受?!?/p>
目前,最現實的問題在于植入式芯片的技術尚未成熟,尤其是電池的續航能力存在瓶頸,而諸如芯片的存儲容量、計算能力,以及增加穩定、可靠、低功耗的傳感 能力等,也都需要更多時間來提升。此外,植入芯片的安全性并未有明朗,即使很多植入人體的電子設備都經過了嚴格的組織相容性實驗,對材料有特殊的要求,但 卻并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安全。事實上,一些用于醫療的植入芯片已經對人體產生了副作用,比如不規則出血、惡心以及體重增加等。用于醫療的植入芯片,需要更 多的臨床試驗,才能夠正式推出。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植入芯片屬于醫療手段,但由于有可能對用戶隱私、思想乃至生命安全產生顛覆性的影響,無法避免會引發巨大的社會倫理爭議。
“你在被植入芯片的同時,并不了解這個芯片的真正功能。一旦有某些你所不知道的特定功能,比如竊聽、定位等等,那如何來保證每一個人的隱私?!痹谝恍?家看來,植入芯片更像是把“雙刃劍”,它既能被用于醫療和安全領域,也可能會被犯罪分子抓住漏洞所利用,一旦受害者的一舉一動被監控,無疑將危害無窮。最 直觀的例子,莫過于電影《王牌特工:特工學院》里那216個可憐的腦袋。
?? 那些瘋狂的植入芯片
自己動手在耳朵中植入磁性耳機,在手上植入無線射頻識別芯片用以儲存照片,要么吃顆藥丸讓身體成為密碼開啟器,甚至還能植入芯片從此告別避孕藥……這些聽上去還是有點“天方夜譚”的技術正一步步走入現實生活。不過,令科技狂人如此著迷的植入芯片,你敢嘗試嗎?
“維他命認證”藥丸 這種名為“維生素認證”的小藥丸由摩托羅拉研發,當有人把藥丸服下后,胃酸作為電解液會驅動電路中的芯片,芯片中的頻率開關自動向外發射18字節的信號, 這時整個人的身體就能充當一把“鑰匙”,只要觸碰一下手機、電腦乃至汽車,就可以啟動它們了。雖然摩托羅拉早就完成了這顆小藥丸控制手機的實驗,但公司方 面表示該產品短時間內沒有商業化生產的計劃。
在服用的安全性上,此前已經有類似的可攝入傳感器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 的 批準。例如,Proteus公司就將這項技術用于醫藥領域,檢測用戶之前服用了何種藥物。如果用戶經常服用認證藥丸,也要考慮傳感器排出體外的問題,而 Proteus的電子藥丸就是隨著正常的消化循環排出的。
當然,這項技術推廣起來還有一定難度。首先,用戶是否愿意每天服用這些藥丸;其次,對于平時沒有吃維他命習慣的人來說,記著服用并不一定比記著密碼簡單。
“虎口”識別芯片 大概見多了刷一刷RFID(無線射頻)芯片帶來的方便,把它植入身體里成了瑞典Epicenter公司創始人菲利西奧的心頭所好,“大家很怕植入芯片,但 這其實沒什么難度。伸出手,幾秒鐘一塊RFID芯片就能植入虎口附近,這感覺很像打針,但疼痛感很快就會消失?!?/p>
現在,菲利西奧已經習慣每天在辦公大樓的大門上把手一放,門禁就會自動識別并開門;到了樓上自己的辦公室大門,他也會如法炮制;甚至要復印資料時,他也可以只在復印機上揮一下手,復印機就自動工作了。
實際上,Epicenter并非最早想到利用植入芯片當門禁系統的公司。早在2007年,就有一家美國公司為員工植入芯片,目的在于限制他們進入一個存 有政府和警方錄像資料的房間。盡管此舉引發了一些爭議,但這家公司的負責人卻表示,這些芯片沒有全球定位系統,僅僅是為了在特定地點進行身份識別,避免泄 密。如果沒有安裝這種芯片的員工試圖進入這個特定房間,那么報警器就會響起。
可植入避孕芯片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在審批一個新項目——避孕芯片,這種芯片的好處在于,如果一對夫婦想要懷孕,可以直接遙控關閉該芯片,需要時再遙控開啟。避孕芯片被植入皮膚之下,比如臀部、上臂區域或腹部等位置后,可以持續運作長達16年。
與普通避孕方式相比,避孕芯片的價格更為低廉,其工作原理就是每天能釋放一種避孕激素——左炔諾孕酮。今后,有避孕需求的女性不用再經歷那些煩瑣咨詢過程,也不需要經常跑去看婦科醫生,只要遠程關閉芯片就可以了,就如同看電視時更換頻道或調整音量那樣簡單。
不過,目前還不能對這種避孕芯片過于樂觀,這項技術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包括對芯片進行加密,從而確保這種無線植入芯片的使用者的數據不會被泄露,也進一步防止黑客盜取這些數據。
身體“自愈”芯片 再來看看一個更為“瘋狂”的植入芯片——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剛剛接受了7890萬美元的資金,該資金將用于一個微小植入物芯片的研 發。它不僅能利用人們的身體,促使其更健康不易生病,而且可以用來治療精神健康失調,如創傷后應激障礙。
DARPA的計劃是打造一個比神經纖維更薄的植入物。一旦植入,該設備會監控神經系統、器官和整體健康狀況,并通過電脈沖觸發反應來調節系統。某種程度上,這有點像為中樞神經系統設置一個起搏器,它能幫助人們對抗關節炎和其他炎癥性疾病。
按照研究人員的思路,未來我們不再需要服用大量的藥物來保持健康,只要植入自愈芯片,身體會不斷地評估自己,確保在器官中檢測到疾病后,召喚強大的免疫 系統來快速解決問題。對于DARPA來說,這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目前的神經調節植入物體積很大,需要復雜的手術來安裝,這一技術短時間內不太可能實現。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