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今年硬件市場最熱鬧的事情是什么,智能音箱絕對排得上號。從6月份的蘋果在WWDC上發(fā)布HomePod到近日阿里巴巴發(fā)布的天貓精靈,智能音箱市場可謂是掀起了一股潮流風,無論是軟件商還是硬件商都在往這個風口撲。這個小小的圓柱形的盒子到底有什么魔力將這些巨頭們紛紛吸引過來?
你們看過文青片《HER》嗎?這個披著科技外衣的感情片其實很好的詮釋了未來人工智能作為入口的一種樣子。片中人們都習慣了在公共場合戴著無線耳機與AI交談,手機和電腦退化成了資訊展示界面,輸入和交互被自然語義取代,雖然未來讓人與其談戀愛有點夸張,但是這種近乎解放雙手的懶人交互模式還是有可能在普通消費者手中實現的;而Pro用戶人機交互模式我相信不會像代寫書信的男主一樣動動嘴就能解決,可能那時候鍵盤和觸控筆還會存在,畢竟職業(yè)生產力需要精細操作和直觀簡易提高質量和效率。
人工智能的入口
從2008年iPhone定義了智能手機以來,已經過了整整10個年頭,一片紅海的智能手機市場出現了千機一面的現象,其實這個現象正好從側面看出了一個本質——智能手機已經創(chuàng)新乏力了。
科技發(fā)展的速度是成倍增長的,10年時間不算很長但是也絕對不短,對于智能手機來說可能就已經是從壯年走到衰老的一段時間了。
種種跡象都在告訴我們,人工智能才是未來,智能手機一定會被取代,而且取代它的一定是人工智能或者是與人工智能有關的硬件。
智能音箱人們如今談到它都是局限性思維的,把它看成實體、昂貴卻功能甚少的黑盒子,把這計算性能局限卻永遠開機的設備放在家中還要擔心隱私和網絡安全,總之當下人們是看不到其直觀實用性的。
這個我也理解,畢竟當下語音助理都蠢的要命。但是就像人回家喜歡打開電視就看而不是打開電腦點播節(jié)目一樣,智能音箱或者說語音助理這種操作上的體驗是無可辯駁的具有效率優(yōu)勢,這也就是為何蘋果把Siri(充電情況下)、微軟把小娜設計成隨時待命狀態(tài),其就是想通過系統(tǒng)優(yōu)勢把這種殘疾的智能助理能做好的事及它的方便的優(yōu)勢介紹給你,當你體驗過用語音設定待辦事項和鬧鐘后,我相信你很難再對打字和轉時間齒輪設置流程感冒。
它讓消費者逐漸形成直觀操作習慣,然后再用一些例如聽電臺、控制家電、查菜譜、看視頻點播節(jié)目等癢點痛點需求切入,讓消費者期待更多的家電和功能整合進去,也讓過往一些手機或是遙控的功能開始被替代。
當這種期待會隨著升級換代普及成趨勢,智能助理將代替愈加懶惰的人干更多的事,比如訂外賣、買車票、訂購食材和商品…………
這時候開始,人工智能開始呈入口之勢,它可能會在家庭主婦做飯看智能音箱顯示的食譜的同時彈出廣告和消遣的影視劇推薦,當主婦感興趣語音把其列為待看列表的節(jié)目,做完飯坐到餐桌,語音打開電視,首頁上彈出的就是剛才的視頻,然后順理成章的這個入口靠精準推薦完成了一次精準營銷。
而這種滲入家庭日常的設備,一定是靠你日常使用喂養(yǎng)其各類數據才能長大的,到時候的人工智能接入了各類家電,知道你喜歡吃啥喝啥、也知道你幾點離家回家、知道你的孩子大概上幾年級、知道男主和女主人愛看愛聽啥……這些數據就成了其代替各類App和搜索引擎的關鍵,也讓后兩者傳統(tǒng)形態(tài)相形見絀。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為什么如今的巨頭紛紛將眼光投向智能音箱呢?
如果你們還不知道這個領域有多火爆的話,那么請看一組數據。
2014年11月,亞馬遜發(fā)布了全球第一款智能音箱Echo;
2016年5月,谷歌發(fā)布了智能音箱Google
Home;
2017年6月,蘋果發(fā)布了智能音箱HomePod;
2017年7月,阿里巴巴發(fā)布了智能音箱天貓精靈X1;
除此之外,京東在此前發(fā)布過一款智能音箱叮咚,百度在今年年初發(fā)布人工智能操作系統(tǒng)duer OS,騰訊也在研發(fā)首款智能音箱……
還有更多的例子不勝枚舉,僅從這些數據來看,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都在馬不停蹄地布局智能音箱市場,這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智能音箱很有可能成為人工智能的入口!
從人機交互到人機對話
前面已經分析過了,在未來能夠取代智能手機可能就是人工智能,而那些作為目前世界上領先的IT巨頭又有什么理由不首先“卡位”呢?事實上,他們都看到了智能音箱在人機對話上的未來趨勢,并可能是不可逆轉的。
自從2014年亞馬遜發(fā)布了Echo,誰也沒有意識到Alexa會迅速占領各大家庭,并且成功賣出接近1000萬臺,占據了智能語音市場70%的份額,近年來的智能音箱有意無意地都在模仿Echo。
今年的蘋果WWDC大會上,蘋果發(fā)布了一款新的硬件——HomePod,也就是網友稱的“Siri音箱”,雖然這款硬件在人們的意料之中,但還是給我們帶來很多驚喜。實際上,蘋果這款硬件是用來對付亞馬遜Echo和GoogleHome的殺手锏。這三款目前世界上頂尖的智能音箱其實已經初具家居物聯網的雛形。
智能音箱到底能夠做些什么呢?你可以通過對智能音箱下命令來開關電燈、調節(jié)空調溫度、調節(jié)電視音量、拉窗簾、放電影等等,甚至我們可以只需要對語音助手下個命令,就可以為你提供去附近電影院最優(yōu)的路線,順便幫你訂好電影票,叫好車來,只要你想得到,它就做得到。在這整個過程中,你都無需拿起你的手機,你只需張開嘴,把你想要的說出來,智能音箱就可以幫你完成。
從人與設備之間的人機交互,過渡到人和機器之間的人機對話,這是一大突破。
雖然這個突破目前來看還沒有那么徹底,但何璽相信,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未來的人機對話將越來越智能。
在當前,我們可以將智能音箱看著是AI初級發(fā)展階段的智能終端。作為具有未來“氣質”的酷科技,智能音箱將會帶來更多的產業(yè)變革。
“智能音箱”們首先革的是APP的命
人類都具有惰性,都希望獲得服務的成本越來越低,智能手機的產生雖然讓我們獲得了比以往更加便捷和輕松的服務,我們可以通過手指在屏幕上的操作即可完成一系列的工作,但是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這種模式正面臨著改變。
人工智能的誕生讓智能手機淘汰的速度不斷加快。試想一下,在未來萬物互聯和人工智能變得逐漸成熟以后,當我們家里面的鹽快用完了,AI會自動識別并且通過互聯網購物,然后無人機就會將鹽送到你的家;又或者說你肚子餓了,你需要叫一個外賣,你只要開口對“智能音箱”們說:“幫我叫一個叉燒飯?!盇I就會自行通過外賣平臺下單,然后外賣就會送到你的手中;又或者說我們想要聽歌或者看電影,我們也不需要拿起手機或者打開電視,對“智能音箱”們說一個歌名或者電影名,音箱會自動放歌,電視會自動放電影。
在這些過程當中,我們完全無需拿起手機,無需點開任何APP,購物的我們不需要打開淘寶,聽歌的我們不需要打開QQ音樂,看電影的我們不需要打開愛奇藝,叫外賣的我們不需要打開美團……甚至連付款都不需要,AI可以通過我們的聲紋識別,然后在我們的網絡賬戶上自動扣款。
這就是“智能音箱”們的優(yōu)勢,它將所有的(APP)服務連接起來,讓我們使用服務無需在再APP之間重復穿梭,更無需下載眾多的手機APP。服務變得更加簡單,沒有了繁復的操作,服務更加完整,交互更加自然,如此種種,人們當然更愿意使用。
而“智能音箱”們?yōu)槲覀兲峁┑姆蘸同F在移動主流手機APP為我們提供的服務是顯然對立的,APP能夠提供的,AI也能夠提供,并且AI提供的服務具有完整性、流暢性,它其實就已經把所有APP能夠提供的服務集成到自己身上,人類只需要下達命令即可享受服務。
在人工智能時代,“智能音箱”們將取代APP成為新的入口,所以智能音箱首先革的是APP的命。
何璽認為,未來已來,APP必將死于AI時代。
“智能音箱”們的革命會更加兇猛
移動互聯網與APP基本屬于伴生的關系,APP的滅亡其實就意味著移動互聯網的衰落。從谷歌近年來切換的戰(zhàn)略——移動先行到智能先行就已經可以看出,世界的潮流已經開始往AI靠攏了。
智能音箱打開了AI的大門,讓人工智能的時代加速來臨,巨頭們通過智能音箱搶奪的是人工智能的入場券,他們想要用智能音箱來搶奪第一批流量,培養(yǎng)這些用戶的習慣,讓自家的AI在他們的家庭場景里面植根。
智能音箱只是AI的初級形態(tài),在未來,它將會擁有眾多形態(tài)。
看過《鋼鐵俠》的人一定對電影里面的Jarvis印象深刻,Jarvis就是一個能夠理解人類并且為人類提供一切服務的智能助手,它甚至不需要內嵌在任何一個硬件終端里面,它可以在云端也可以在硬件內,隨時隨地、無時無刻地為主人服務,其實就相當于一個全能管家。
其實,蘋果、谷歌、阿里、騰訊等巨頭想要打造的,就是類似Jarvis這樣的全能生活助手,場景化服務管家!但想要打造這樣的智能產物并不容易,它對企業(yè)有著較高的要求。
首先企業(yè)必須具有超大的格局,并具有提供“全能服務”的基礎實力,不管是技術還是服務。其次企業(yè)還必須有強大的資源整合以及接入能力,整合和重構能力,才能構建場景化需求來打造自己的智能服務。當然,僅僅是軟件上的服務是遠遠不夠的,如何做到把硬件和軟件相結合才是企業(yè)應該思考的,這就是為什么互聯網巨頭都在進軍人工智能領域和構建生態(tài)。
AI時代,只有打破邊界、全面整合在一起的服務才是人們所需求和渴望的,人類需要的是被服務而不是去尋求服務,需要的是便捷的一體化的服務而不是繁復的割裂的服務
寫到這里,相信大家已經了解的“智能音箱”們的價值,他們代表的是未來!
當前,“智能音箱”們的革命還是漸進式的,相信用不了多久,“智能音箱”們的革命浪潮將會更加兇猛。很多在今天看似無法被取代的事物,比如微信,也將在“智能音箱”們浪潮下成為過去。
如今市場上賣的最好的當屬亞馬遜的Echo,其自身是電商網站的屬性比Google和Apple這樣的軟件硬件的企業(yè)有些許優(yōu)勢,其不用像Apple硬件思維只兼容自家的服務,也不會像對Google Home那樣讓消費者過于擔心隱私;其次其基礎功能上語音理解和輸出優(yōu)秀(Google Home最好),能夠買東西和控制家電,價格還相比其他產品有優(yōu)勢,這完全讓其被看好。Echo帶屏幕的、帶攝像頭的、小巧的各種實體形態(tài)都在探索當中,為了推薦用戶用語音購買產品,還推出力度很大優(yōu)惠活動培養(yǎng)用戶習慣。相對而言,亞馬遜的Echo基礎體驗做到了且價格有優(yōu)勢,也針對自家服務試水深度整合,這有利于初步階段為其打下核心用戶基礎,有了數據和用戶,再下一步就有信心做更多的事情。
相反看中國市場上的產品,除了淺度試水的以外,都是把其當成副業(yè)來對待,例如其中小米的智能網絡音箱就因為實用程度和宣傳力度不足銷量一直不高;而像阿里、京東和聯想等大企業(yè)的產品如今都沒有達到與用戶交互的甜蜜點,一些例如喜馬拉雅等小玩家結合年輕人孤獨生活話題售賣的產品完全是情懷和文案撐場面。在這個發(fā)展方向的問題上,各家似乎都像手機廠商在Rom植入語音助理一樣,只追求你有我也有;似乎當下沒有方向的情況下,各個企業(yè)也沒有好的切入點參與這場入口之戰(zhàn),大家似乎也都在為市場開辟新品類的同時憋大招,等待好的機遇,開啟屬于中國市場的風口。
未來已來,你準備好了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