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16日EPCglobal批準發布了更新過的UHF Gen 2,為EPC的實施又邁出了堅實的一部。2006年7月,這個標準被ISO接納為ISO/IEC 18000-6c,成為全球通用的UHF頻段的RFID標準。
? ? ? ? 至此,關于中國RFID標準的爭論,盡管塵埃尚未完全落定,但是UHF頻段有了一個較完善的國際標準版本可以被中國企業選用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這將影響國內的某些政府部門的政策制定動向,例如,科技部10月份進行的863計劃綱領將對ISO 18000-6的硬件等的研究納入主要課題。否定EPC的有關標準已經不太現實,現在的問題是中國是否能夠制定一個可以與之媲美的標準,與EPC的標準并行。2005年12月由信息產業部成立的電子標簽工作組的目標之一是建立一個UHF頻段的RFID標準來代替EPC的標準。有的專家認為,EPC掌握在美國人的手中,使用EPC將被其盤剝巨額利潤,而且對國家安全不利。于是,很多人提出建立中國自己的標準來替代EPC,而現實情況是建立替代標準的想法過于理想化。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沒有足夠的經費和技術去制定一個能與EPC抗衡的標準。
1 如何看待國際先進技術和國際標準
??????? 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中國開始放棄“閉關自守”的國策,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根據這項政策,中國從國外引入大量資本,擴大了就業,改造了技術,擴大了產品生產,滿座了國內生產物資和日用消費品的需求、提高了進出口貿易額,甚至使中國近60%的產品出口到國外,這種使中國的經濟融入全球經濟的政策使中國和世界都受益巨大,大大加強了中國的國力。RFID技術也是在這幾十年中進入中國的。
??????? 推動RFID的全球最大的代碼/編碼協會是美國統一代碼協會(UCC)和國際物品編碼協會(EAN),這兩個協會2003年9月共同成立非營利性組織EPC Global,其前身是1999年10月1日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成立的非營利性組織Auto-ID中心。Auto-ID中心以創建“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為使命,與眾多成員企業共同制訂一個統一的開放技術標準。旗下有沃爾瑪集團、英國Tesco等100多家歐美的零售流通企業,同時有IBM、微軟、飛利浦、Auto-ID等公司提供技術研究支持。目前EPC Global已在加拿大、日本、中國等國建立了分支機構,專門負責EPC碼段在這些國家的分配與管理、EPC相關技術標準的制定、EPC相關技術在本國的宣傳普及以及推廣應用等工作。Auto-ID中心以美國麻省理工大學(MIT)為領隊,在全球擁有實驗室。
??????? 據了解,國際上RFID在UHF頻段上至少有數十種規格、協議或標準。從上述EPC的背景和實力上看,其所制定的標準EPCglobal C1 Gen2在眾多規格和協議中脫穎而出,被接納入國際標準ISO18000-6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 電子標簽標準工作組,先是想依靠國內的技術力量實現制定自己標準的突破。但是,目前看來在短期內定制訂出一個更完善的標準是比較勉強的了。為此,有些人提出在非EPC的范圍內尋找其它協議,以其為基礎升格為我國的標準。與這種想法相呼應,國外有些協議的所屬公司紛紛響應,為中國開放他們自己的協議,無償提供研發至今的專利技術。
這里存在著如下一些問題:
1.既然他們在國際上沒有形成主流,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那么它們能夠在中國立足嗎?難道我們一定要使用不被業界看好的標準?
2.國內有些人避開EPC的一個理由是害怕征收專利費。但是,任何技術和標準都是在不斷完善的,即使有些標準在盡力入圍時是免費的,但是被接納為中國的標準后,能夠保證永遠是免費的嗎?即便得到允諾,將來也免費的話,那么為了使其協議升級而作的后續工作所發生的費用由誰來買單呢?如果誰都不買單,那么沒有經費支持的技術和協議如何發展?
說穿了,“沒有免費的午餐”,即便是我國制定的標準,就能白用嗎?
2 如何看待國家利益、企業利益和個人利益
??????? 中國是一個大國,如果能夠自主建立一個較為完善的UHF頻段的運營體系,將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其意義并不局限于保護國家利益。意義僅僅在于,能夠降低RFID的價格。就像我國需要發展半導體和計算機工業那樣,在國家的大力扶植下,這些領域中,我國有了一定的發展。其結果實現了中國在一些技術領域內的“零的突破”,但是“水漲船高”,并沒有像預期那樣縮小中國與世界先進水品的差距,只是降低了這類產品的價格,并解除了有些技術先進國家對中國在某些敏感領域內部分產品的技術封鎖。
??????? RFID中的芯片制造雖然也與半導體和計算機技術有關,但是與廣義的計算機、半導體技術相比是技術門檻較低的一項技術,對國家安全并不構成威脅。所以,標準之爭不應該歸類于國家之間的利害沖突。
??????? 如上所述,我國改革開放已有二十多年的時間,進入WTO已有5年之久(2001年12月11日),我國的經濟與全球經濟正在逐步融合,在諸如DVD等知識產權等的糾紛與解決的過程中,國家間的相關政府部門時有介入加以調節,但并非國家間的利害沖突。不論問題發生在與國內還是國外企業之間,國家都反對侵害知識產權。RFID也是這樣,如果其中涉及到專利技術,都是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間的利害關系,不能說是國家之間的關系。如果,有很多中國企業由于某些國外企業壟斷了技術,而沒有技術的企業必須付費的話,不論是中國還是那些沒有技術的國家的企業都要付費,顯然這是企業間的問題。
??????? 難道中國有了自己的技術標準,用戶就可以免費了嗎?我們在這個問題上要大大地畫上一個問號。電子標簽工作組在募集會員時,制訂了會員的收費標準,國內會員每年會費一萬元,國外企業的年會費為十萬元。企業交了會費,有了發言權,是否想把自己的技術等融入標準呢?那么他們能夠是出于義務性的嗎?另外,有些制定國家標準的官員們有自己的“后院”——公司,甚至官員本身在公司任職,其中還有些與國內外公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在“國家利益”的大旗下面,不知有多少企業和個人利益夾雜在當中。所以,即便是以政府的名義在制定的有些標準,都要背負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在這種環境下,是否真正能夠制訂出一個“清潔”、“公正”、“物美價廉”的標準的確存在著重大疑問。所以,RFID的標準之爭歸根結底還是企業間利益,甚至個人與企業間利益之爭。“肥水”盡管沒有“流入外人田”,結果更多的“肥水”卻流入“自留地”,對于消費者來說,無論使用哪套標準都要付費,還不見得能夠得到更好的服務。
3 如何看待現行RFID標準和國內準備制訂的標準
??????? 上文中,我們概述了升級為國際標準的EPC標準以及國內正在制定的標準的一些制定情況。但是,就像任何技術、任何標準都不會是完善和全面的一樣,雖然目前公認EPC標準是世界上一種較完善的標準,但是還有不足之處,還要不斷進行完善和補充。對于有些其他協議中的長處,EPC也沒有全部包容進去。
??????? 本刊在本期刊登的專訪文章《RFID產業正在進行時—— 美國Neology(紐奧奇)首席技術執行官Jeffery Zhu和銷售工程師呂俊訪談錄》中,援引了紐奧奇公司的一些看法。紐奧奇公司采用的是從自家制定的規格中發展起來的“撒哈拉協議”。Jeffery認為,“執行這個協議時我們的產品具有很大的優越性。例如,它的快速多標簽讀取, 高效的反復讀取, 高確定性和可靠性在很多領域的應用都顯示出了優越性. 如在車輛和交通管理時,讀寫器設置在8-10米之外,對以200公里以上速度行駛的汽車,可以讀取汽車上安裝的無源電子標簽。這是EPC是做不到的,因為EPC標準的初衷主要應用于物流以及與物流有關的零售業。”
??????? 他認為中國應該有自己的標準,他說“中國首先不能夠完全迎合其他某個標準。中國有這么大的市場,一旦使用了哪個標準,其使用總量要比現在的任何一個標準的都大得多。如果中國自己制定的標準誕生了,而且得到國內市場的普遍認同,由于其使用量很大,就有可能被世界標準組織所接受。”
??????? 但是同時,Jeffery并沒有排除或者對抗國際標準,他認為“中國又不能摒棄國際標準,比如說在進出口貿易上,還需要兼顧全球經濟的要求和需要。紐奧奇也是這樣,我們的設備既要執行撒哈拉協議,又要兼容國際標準。”
總之,他強調,除了EPC之外,其他UHF頻段的協議,例如他們的“撒哈拉協議”有很多的長處。EPC主要應用于物流和零售,不同的協議各有千秋。因此,標準不能一刀切,要多元化。可以按照應用領域或各自的強項來應用,做到各盡其利,各顯其能。
??????? 另外,一些與紐奧奇持類似觀點的國外公司,他們也希望自己的標準得到中國的認可并使之上升為中國的標準。他們強調的也是EPC的不足與自身協議的優點。
4 國內企業對執行RFID標準的新動向
??????? 國內有些RFID芯片的生產企業希望國內有自己的標準,這樣可以給中國的RFID芯片生產注入生機。
??????? 他們說:“國外制定了標準,例如UHF頻段的EPC標準,我們去適應那些標準,對于我們國內半導體制造企業來說是個不利的因素。然而我們在不能與來自國外的技術標準相抗衡的情況下還是要執行國際標準。”
??????? 在中國開展業務活動的國外企業以及他們的代理商們對于中國執行EPC標準的前景充滿信心,從未停止過對市場的開拓,實際上比較擔心的倒是中國的技術型企業。信產部排斥EPC的意向知識為中國技術型企業在開“紅燈”。
??????? 本刊在本期登載的專訪報道《走自主研發之路 突破射頻識別技術壁壘——記上海坤銳電子的發展之路》一文中,介紹了從事RFID硬件特別是集成電路解決方案的上海坤銳電子公司在突破射頻技術壁壘自主研發UHF頻段RFID芯片以及天線設計上做了大量工作,在國內UHF射頻的標準的遲遲不能出臺的情況之下,該公司卻不顧風險力攻基于EPC標準的UHF頻段的RFID芯片,并取得階段性的成功。他們既敢于承擔風險,又善于規避風險。其他有些半導體企業因為電子標簽工作組對EPC一直存在非議,不敢輕取妄動。這些企業認為采用EPC標準風險太大,萬一到時候中國不用EPC,自己的產品標準同國家標準不能對接,這些先期投入研發的企業可能會損失重大。但是坤銳電子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坤銳電子的副總經理朱正先生說“就算國內不采用EPC,中國是一個出口型國家,在向歐洲和美國等這些應用EPC標準的國家進行產品出口時基于EPC標準的電子標簽照樣能得到應用,我們對此很有信心。”
??????? 他還介紹說“現在,向美國出口之前的商品已經開始在深圳集中貼EPC電子標簽,以后會逐漸轉向生產廠商貼標簽。其應用逐漸擴散開來,這種芯片的使用數量將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朱先生對國內的標準能夠出臺也抱好感,他很有信心地表示,他們的產品也將適應國內標準的需要。
??????? 總之,隨著國際UHF標準的逐步健全與國內標準的渾沌狀態的持續,已造成了“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局面。中國的UHF頻段的RFID標準不要再“猶抱琵琶半遮面”了。國家政府機關要在“八榮八恥”的教育當中,用“快刀”斬斷那些“官商一體”的“亂麻”。當機立斷為RFID開放UHF的頻段,明確可以使用的標準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了,無論如何不應該讓中國的UHF頻段的落后狀況再無限期地持續下去。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