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電測向活動,無線電測向活動是什么意思
??????? 無線電測向活動是競技體育項目之一,也是業余無線電活動的主要內容。它類似于眾所周知的捉迷藏游戲,但它是尋找能發射無線電波的小型信號源(即發射機),是無線電捉迷藏,是現代無線電通訊技術與傳統捉迷藏游戲的結合。
??? 大致過程是:在曠野,山丘的叢林或近郊、公園等優美的自然環境中,事先隱藏好數部信號源,定時發出規定的電報信號。參加者手持無線電測向機,測出隱蔽電臺的所在方向,采用徒步方式,奔跑一定距離,迅速、準確地逐個尋找出這些信號源。以在規定時間內,找滿指定臺數、實用時間少者為優勝。
??? 通常,我們把事先巧妙隱藏起來的信號源比喻成狡猾的狐貍,故此項活動又稱為無線電“獵狐”或“抓狐貍”。
??? 參加該項活動,除要進行身體訓練外,還需要學習無線電方面的知識,要掌握測向機或其他電子制作技能,這無疑將豐富和延伸其課堂知識,是課堂學習更輕松,而且在當今電子技術無孔不入的時代,會因為有了這一技之長而終生受益。由于無線電測向技術既不是純科技性的室內制作,又不是固定場地上的單一奔跑,而是充分體現了理論與實踐、動手與動腦、室內與戶外、體能與智力的結合。是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有機地將科技、健身、休閑、娛樂融為一體。對于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增強體魄、磨練意志,進行國防教育,培養獨立思考和分析判斷能力,促進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豐富學校第二課堂內容及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均十分有益,同時也符合中央關于“在青少年中普及科技”和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精神,故倍受學校和有關主管部門的重視,有不少地區制訂了對取得一定成績的運動員,在升學考試中給予加分的政策,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同時也深得家長支持和青少年的喜愛。目前,南京等地區已將此項活動推向社會,引進家庭,他們利用雙休日,回歸大自然,開展社會和家庭“無線電獵狐游戲”,豐富了度假內容,增添了家庭情趣。
?
早期無線電通信中,為了接收電臺的功率和確保通訊質量,人們致力于研究電磁波的定向發射和接收。其中關鍵部分便是定向天線的研究。定向天線的研究和應用,為無線電測向奠定了基礎。
無線電測向運動是競技體育項目之一,也是無線電活動的主要內容。它類似于眾所周知的捉迷藏游戲,但它是尋找能發射無線電波的小型信號源(即發射機),是無線電捉迷藏,是現代無線電通訊技術與傳統捉迷藏游戲的結合。大致過程是:在曠野、山丘的叢林或近郊、公園等優美的自然環境中,事先隱藏好數部信號源,定時發出規定的電報信號。參加者手持無線電測向機,測出隱蔽電臺的所在方向,采用徒步方式,奔跑一定距離,迅速、準確地逐個尋找出這些信號源。以在規定時間內,找滿指定臺數、實用時間少者為優勝。通常,我們把實現巧妙隱藏起來的信號源比喻成狡猾的狐貍,故此項運動又稱無線電“獵狐”或抓“狐貍”。
無線電測向競賽十分有趣,像玩捉迷藏游戲似的,運動員忙碌地測聽、奔跑,漫山遍野地去搜尋一個個隱蔽電臺。無線電測向競賽又十分神秘,競賽區域保密,電臺位置保密,運動員在競賽過程中獨立思考和運動,得不到教練員的指導,也不許接受任何人的任何幫助和提示。只有測向機是運動員的忠實伙伴,向“主人”指示那一只只“狐貍”的藏身之處,引導“主人”去一一抓獲。
在整個活動之中,你的團隊將更加團結,你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也會從中得到更多的啟示,讓我們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透入自然的懷抱,開始一段心靈的歷練,你會發現你的生活,你的工作,你對人生的態度,會由此改變。
歷史
?????? 20世紀初,無線電測向的主要設備——無線電測向儀投入使用。限于當時設備的體積和重量,僅用于航海。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研制成功小型測向儀裝上飛機,利用倫敦廣播電臺的廣播導航,實現了對倫敦的轟炸。戰爭中,交戰雙方競相研制和改進機載測向設備,大大推進了測向技術的發展。近些年來,較為先進的助航儀器,如羅蘭、奧米伽、雷達大量使用,它們同測向儀相比,具有操作簡便、定向精度高的優點,逐漸在許多方面替代了測向設備。但是無線電測向儀以其獨特的優點,直至今日仍在發揮著作用。
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無線電愛好者利用接收到的無線電波來尋找發信電臺,開始了業余無線電測向活動。40年代,挪威、丹麥、英國等地陸續開展游戲性的無線電測向活動。這項活動逐漸流行于歐洲,并增加了一些競賽性的內容。
為了統一無線電測向運動的方法,國際業余無線電聯盟(IARU)一區批準了南斯拉夫關于制定國際比賽規則的建議,并委托當時測向活動開展最好的瑞典負責起草。此規則于1960年經IARU一區執委會通過,并于1961年8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了第一屆歐洲無線電測向錦標賽。到1997年為止,歐洲錦標賽共舉辦了8次。
1977年.在南斯拉夫斯科普里舉行的國際業余無線電聯盟第一區無線電測向工作會議上,決定將歐洲錦標賽擴大為世界錦標賽,并于1979年通過了新的競賽規則。第一屆世界錦標賽于1980年9月在波蘭格旦斯克附近舉行。參加這次比賽的有聯邦德國、瑞典、羅馬尼亞、挪威、瑞士、南斯拉夫、蘇聯、保加利亞、捷克、匈牙利、波蘭等11個國家。
中國的無線電測向運動始于20世紀60年代初。1962年,在北京香山舉辦了第一屆全國錦標賽。由此,無線電測向運動逐步在全國開展。1979年河南率先恢復了無線電測向活動,各省市相繼開展。1980年國家體委正式列為比賽項目。并被列為87年和93年的全運會正式比賽項目。民間也多次舉辦如:“西湖杯”、“孔雀杯”等形式的活動。無線電測向運動良好的內涵越來越為廣大群眾喜愛,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93年,國家體委、國家教委、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五家聯合發文號召:在全國青少年中開展無線電測向運動,并決定由五家作為主辦單位,每年舉辦全國青少年無線電測向錦標賽。至今,無線電測向運動在全國廣泛開展,數幾十萬計的青少年參加不同形式的無線電活動,每年一度的全國青少年錦標賽有近千人參加。
說起無線電,今天人們對它的理解和20、30年代人的認識并不是同一概念,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時候圍坐在一個“小木盒”的旁邊聽故事、聽音樂,樂此不疲。有人叫它“話匣子”,有人叫它收音機,還有人叫它無線電。而那時的無線電都是電子管的,體積很大。
而現在,我們每天上下學的時候坐在私家車中聽到的廣播,手中使用的移動電話,都是無線電波幫助我們實現的遠距離通信,無需電線連接,方便快捷。所以當它一出現立即引起軍事界的關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無線電通信的創始人馬可尼便帶著他發明的無線電報機應召到意大利軍隊中服役。從此,無線電通信成為戰爭中重要的指揮手段。
無線電是指在自由空間傳播的電磁波,他看不見,摸不到。
太神奇了!
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無線電的發展歷程。
早在1861年至1865年之間英國物理麥克斯韋最早在他遞交給英國皇家學會的論文《電磁場的動力理論》中闡明了電磁波傳播的理論基礎。
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在1886年至1888年間首先通過試驗驗證了麥克斯韋爾的理論。他證明了無線電輻射具有波的所有特性。
1906年圣誕前夜,雷吉納德?菲森登在美國麻薩諸塞州采用外差法實現了歷史上首次無線電廣播。菲森登廣播了他自己用小提琴演奏“平安夜”和朗誦《圣經》片段。
位于英格蘭切爾姆斯福德的馬可尼研究中心在1922年開播世界上第一個定期播出的無線電廣播娛樂節目。
1947年,美國貝爾實驗室來了三名頗有造詣的物理學家,他們是約翰?巴丁、威廉?肖克萊和沃爾特?布拉頓,他們有著同樣的興趣,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他們發明了世界上第一代半導體管,這一創舉征服了整個世界,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發明之一。1956年他們被授予諾貝爾獎。
到現在為止,關于誰是無線電臺的發明人還存在爭議。
我這里有一個關于無線電科學家的故事一起聽一聽。1859年3月,波波夫出生在俄國烏拉爾一個礦區的小鎮,12歲時就表現出對電工技術的愛好,自己做了個電池,還用電鈴把家里的鐘改裝成鬧鐘。
1877年,18歲的波波夫考入彼得堡大學數學物理系,后又轉學到森林學院。在那里,他研究出了用電線遙控炸藥爆炸。研究成功以后,同學們都叫他“炸藥專家”。波波夫29歲那年,赫茲發現電磁波的消息傳到俄國,他被強烈地吸引住了。他興奮地說:“用我一生的精力去裝設電燈,對廣闊的俄羅斯來說,只不過照亮了很小的一角;要是我能指揮電磁波,就可以飛越整個世界!”第二年,波波夫就成功地重復了赫茲的實驗。在一次公開的講演中,他提出了可以用電磁波進行無線電通信的設想。1894年,波波夫制成了一臺無線電接收機,他第一次在接收機上使用了天線。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根天線。
1895年5月7日,在彼得堡俄國物理化學會的物理分會上,波波夫宣讀了論文《金屬屑同電振蕩的關系》,并且表演了他發明的無線電接收機。表演結束后,波波夫充滿信心地說:“最后,我敢于表示這樣一個希望,我的儀器在進一步改良以后,就能夠憑借迅速的電振蕩進行長距離通信”。幾十年以后,這一天被定為“無線電發明日”。波波夫的論文和表演被有關刊物發表后,立刻引起了全球學術界的關注。
后來,波波夫用電報機代替電鈴,當做接受機的終端,這種裝置就成了一臺無線電發報機。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和助手雷布金在俄國物理化學協會的年會上,正式進行了用無線電傳遞莫爾斯電報碼的表演,在場的觀眾有一千多人。表演的時候,接收機裝設在物理學會會議大廳里,發射機放在附近森林學院的化學館里。雷布金拍發信號,波波夫接收信號,通信距離是250米。物理學會分會會長佩特羅司赫夫基教授把接收到的電報字母逐一寫在黑板上,最后得到的報文是:“海因里希?赫茲”。它表示波波夫對這位電磁波的發明者的崇敬。這份電報雖然很短,只有幾個字,它卻是世界上第一份有明確內容的無線電報。
波波夫是第一個探索無線電世界,并畢生為發展無線電事業而奮斗的俄國科學家。但由于沙皇俄國的封建腐朽,他的事業沒有得到國家的支持。1906年1月16日,他因腦溢血突發而去世,只活了47歲。由于諾貝爾獎金只發給活著的科學家,波波夫沒有獲得這個榮譽。
無線電應用非常廣泛,最早應用于航海中,使用摩爾斯電報在船與陸地間傳遞信息。現在,無線電有著多種應用形式,包括無線數據網,各種移動通信以及無線電廣播等。在航海、航空、政府、消防、警察、商業都使用、電視傳媒、衛星導航系統、雷達、宇航動力、天文學等等很多方面等有廣泛的應用。
無線電技術已經滲透到政治、軍事、工業、農業、交通、文化、科技、教育和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發展水平的標志。
從1888年,德國科學家赫茲正是提出電磁波。到1895年意大利的馬可尼在英國獲得無線電專利權以來的100年,人類社會在無線電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方面取得了十分輝煌的成就。無線電經歷了從電子管到晶體管,再到集成電路,從短波到超短波,再到微波,從模擬方式到數字方式,從固定使用到移動使用等各個發展階段,無線電技術已成為現代信息社會的重要標志。
益處
參加該項活動,除要進行身體訓練外,還需要學習無線電方面的知識,要掌握測向機或其它電子制作技能,這無疑將豐富和延伸其課堂知識,使課堂學習更輕松。而且在當今電子技術無孔不入的時代,會因為有了這一技之長而終生受益。由于無線電測向既不是純科技性的室內制作,又不是固定場地上的單一奔跑,而是充分體現了理論與實踐、動手與動腦、室內與戶外、體能與智力的結合,是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有機地將科技、健身、休閑、娛樂融為一體。對于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增強體魄、磨煉意志,進行國防教育,培養獨立思考和分析判斷能力,促進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豐富學校第二課堂內容及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均十分有益,同時也符合中央關于“在青少年中普及科技”和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精神,故備受學校和有關主管部門的重視,有不少地區制定了對取得一定成績的運動員,在升學考試中給予加分錄取的政策,就充分說明這一點。同時也深得家長支持和青少年的喜愛。目前南京等地已將此項活動推向社會,引進家庭,他們利用雙休日,回歸大自然,開展社會和家庭“無線電獵狐游戲”,豐富了渡假內容,增添了家庭情趣。
國內競賽和活動
目前我國開展的無線電測向活動主要有兩類:一是適合在中小學普及的短距離測向。它可選擇在樹木較多、風景宜人的公園、校園、近郊進行,總距離為數百米。每年一屆由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教育部、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五部委聯合主辦的全國青少年無線電錦標賽就進行該項目,并在比賽中設置高中、初中、小學組男、女個人賽、團體賽及測向機制作評比。二是符合國際規則并適合大、中學生開展的長距離80米短波波段(3.5MHz)及2米超短波波段(144 MHz)測向。場地選擇在起伏不超過200米、植被較好的地區,5部電臺的總直線距離為5-10公里。每年一屆由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教育部聯合主辦的全國無線電測向錦標賽即設置該項目。此外,每年還舉辦約 10個全國青少年測向分區賽(由各地區申辦,已舉辦過分區賽的有北京、上海、南京、武漢、長沙、廣州、青島、溫州、廈門、東北、華東等賽區)和約 10期全國基層教練員指導員培訓班(由各地申辦)。各省市還可按自己的實際情況舉辦各種規模的比賽或各類培訓班。
國際賽事
每雙數年舉行一屆世界無線電測向錦標賽,截止在2006年年底,我國選手曾奪得過 11金、 8銀、 8銅;亞太地區錦標賽已舉辦過五屆,共獲 35金、 21銀、 18銅。 中國無線電測向隊曾以輝煌的戰果為國家爭得了榮譽。 我國還經常派隊參加法國、比利時、日本等國家舉辦的國際比賽。南京、上海、北京等地教育局的有關領導和校長、老師都曾組隊參賽,并取得優異成績。
學校如何開展無線電測向活動
無線電測向活動是一個集體項目,開展該項目必須獲得學校領導的支持。通常先開展短距離80米波段測向,僅需兩個條件:1、校領導指派1-2名兼職輔導教師負責該活動(若有條件可送出去參加培訓學習)。2、根據學校的經費情況,可先投入2000-4000元購買幾部信號源,測向機則動員學生自費購買,學校也可購買部分公用測向機。組織學生進行訓練。條件具備還可組織班級或全校的比賽。甚至申請參加全國青少年賽或分區賽。在開展短距離測向的基礎上,酌情逐步開展長距離測向活動,當達到一定水平時,可爭取派員參加國際活動。
書籍
最后向大家推薦兩本雜志:一本是《無線電》,另一本是《業余無線電家》,對愛好無線電的同學們會有所幫助。
無線電測向的突出特點
參加該項活動,除要進行身體訓練外,還需要學習無線電方面的知識,要掌握測向機或其它電子制作技能,這無疑將豐富和延伸其課堂知識,使課堂學習更輕松。而且在當今電子技術無孔不入的時代,會因為有了這一技之長而終生受益。由于無線電測向既不是純科技性的室內制作,又不是固定場地上的單一奔跑,而是充分體現了理論與實踐、動手與動腦、室內與戶外、體能與智力的結合,是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有機地將科技、健身、休閑、娛樂融為一體。對于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增強體魄、磨煉意志,進行國防教育,培養獨立思考和分析判斷能力,促進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豐富學校第二課堂內容及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均十分有益,同時也符合中央關于“在青少年中普及科技”和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精神,故備受學校和有關主管部門的重視,有不少地區制定了對取得一定成績的運動員,在升學考試中給予加分錄取的政策,就充分說明這一點。同時也深得家長支持和青少年的喜愛。目前南京等地已將此項活動推向社會,引進家庭,他們利用雙休日,回歸大自然,開展社會和家庭“無線電獵狐游戲”,豐富了渡假內容,增添了家庭情趣。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