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頻率規劃,頻率復用,自動鎖頻,BCCH分配表
1 引 言
盡管采取先進的數字技術,能使GSM系統較TACS系統在容量上有較大提高,但仍然滿足不了用戶增長的需要。尤其在應付某一時間、某一區域需要提供高話務需求時,網絡運營商為了提高用戶接通率,提供更多的信道資源,通常采取應急增加載頻來滿足高密度人群區域的通話需求。然而,頻點的規劃直接關系到通信系統的QoS。對此,本文給出了自動選頻的軟件實現方法,它既滿足了移動應急通信中系統擴容的需要,又保證了通信系統的QoS。
2 頻率規劃的原理
頻率規劃時,我們要考慮的主要是如何盡可能地達到高系統容量。換句話說,就是在保證一定服務等級水平話音質量的前提條件下,如何達到高話務密度(每平方公里用戶數盡可能多)。受頻率資源的限制,給定某個蜂窩系統的頻率是有限的(我國分配給移動、聯通的GSM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的900MHz頻段各為6MHz-30個頻點)。頻率規劃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頻率資源。和傳統的移動系統相比較,蜂窩系統通過更有效的頻率復用模式來提高頻帶利用率。
傳統移動通信系統中,基站天線架設要盡量高,功率輸出要盡量大,一個基站的覆蓋面積也要盡量大。同時,為保證干擾信號的電平低于接收機的接收門限,使用同頻率的系統之間的距離要足夠遠。事實上,傳統的移動系統屬于噪聲受限系統,其最終的基站覆蓋范圍是由接收機的接收門限來定的。但在實際應用中,即使干擾信號很大,只要有用信號電平比干擾信號電平高出一定的dB值,用戶還是可以接收到的。蜂窩移動通信系統就是利用這一特性,通過在一定的距離上進行頻率復用來達到所需的C/I(同頻干擾)、C/A(鄰頻干擾)值。對于一個成熟的蜂窩移動通信系統來說,其最終的基站覆蓋范圍是由視頻干擾決定的,屬于干擾受限系統。一般蜂窩系統的干擾保護比為:
??? 同頻干擾(C/I):模擬>18dB,GSM>9dB
??? 鄰頻干擾(C/A):模擬>-23dB,GSM>-9dB
蜂窩系統將需覆蓋地區分為若干個小的基站覆蓋區,然后將可用的頻率分成若干組,每小區使用一組頻率,并隔開一定的距離復用相同的頻率。雖然將頻率分組后,該頻段所服務的用戶數會減少,但由于采用了頻率復用方式,相當于該系統擁有“復用次數乘以頻段乘以系數L(L隨復用方式、復用次數和頻段而變,L<=1)”的頻率范圍。以某城市為例,GSM系統可用頻率為12MHz,共60個頻點,可提供466.3Erl(GOS=2%,480TCH),4×3復用分成12組,每組5個頻點,復用4次,可提供31(GOS=2%,40TCH)×12×4=1488Erl,在GOS=2%時,相當于擁有1489個TCH(186個頻點),37.2MHz帶寬。這就是蜂窩系統有效利用頻率的基本原理。
圖1為理想的12小區復用方式,是將頻率分為12組進行復用。假設各基站參數一樣,地形地物也完全一樣,主要是利用復用距離來控制干擾信號。設小區半徑為R,復用距離為D,對于GSM系統來說,C/I最小值為9dB,即C/I=7.94,考慮6個同頻干擾的情況,則有:
很容易看出,在小區范圍一定時,N越大,同頻復用距離越大,則同頻干擾越容易控制。但同時,N越大,每組頻點越少,所能容納的用戶數也越少,所以關鍵是如何確定合適的N值。除了復用距離會影響同頻干擾外,采用功率控制、扇區化(使用定向天線)、不連續發射和跳頻等技術均可減少干擾。事實上,巧妙利用地形、地物,我們在縮小復用距離的同時,也可以使同頻干擾滿足相應的系統要求。不管怎樣,最終確定下來的復用方式的根本衡量標準是:要在90%的時間和90%的地點使同頻、鄰頻干擾達到系統要求。對模擬系統來說,定向基站的常用復用方式為7×3(共分為7大組,每組分為3小組,分配到3個扇區上,下同)、4×6等方式,GSM系統通常采用4×3、2×6(采用非跳頻系統頻率規劃、跳頻系統bcch頻率規劃),3×3(采用基帶跳頻的non__bcch頻率規劃),1×3(采用合成器跳頻的non__bcch載頻規劃)。
3 自動選頻的軟件實現方法
為了滿足臨時擴容的需要,大多運營商采取擴頻的方法來提高系統容量。他們不得不考慮下面的問題:在不改變原有頻率規劃參數的前提下如何選擇一個合適的最優頻點;引入新的頻點后盡可能減少對原有系統的干擾影響。傳統的方法是人工試探選頻方法,其缺點是:
?。?)操作比較煩瑣,選出的頻點往往帶來更多的系統同鄰頻干擾,達不到最優的效果;
?。?)往往一次選頻不能成功,需要經過多次重復篩選,選頻時間長,不能達到應急的要求;
(3)需要有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來估計執行,從人員成本上來說不合適。
根據頻率規劃的原理、GSM移動通信理論以及測試手機的特殊功能,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軟件的方法來快速實現應急通信中的自動選頻。
?。?)GSM系統上行時,在一個SACCH復幀周期內,移動臺可以對所有鄰小區進行若干次采樣。
把若干次采樣值平均后,移動臺每480ms將平均信號強度最大的6個鄰小區上報至基站子系統;GSM系統下行時,BCCH分配(BA)表通過系統信息消息類型2(System Information Message Type2)發送。移動臺接收到系統信息消息類型2,可以確認周圍大致使用的頻點,移動臺根據廣播的BA信息表,對每個BCCH進行鎖頻測量,可以不斷地發現更多的系統使用頻點,最終周圍頻點均被移動臺執行鎖頻操作,周圍沒有使用的頻點可以鎖定的選頻候選頻點,根據頻率規劃原理及同鄰頻干擾門限篩選出最優的應急頻點。
??? (2)一般的測試手機都具有如下兩個特殊功能:
·測試手機在空閑模式下,可以鎖定在一個BCCH上;
·測試手機具有掃頻的功能,在GSM系統中,測試手機可以掃描整個GSM工作頻段,計算每個頻點的信號強度,若頻點受干擾足夠小,手機可以解調出BSIC及CELLID。
由(1)、(2),系統借助AT指令控制測試手機,設計軟件模塊分別實現自動鎖頻、自動計算、自動分析等功能。自動選頻采用如下的鎖頻繁殖算法:
根據頻率規劃原理可知,各服務小區BCCH頻點所定義的鄰小區具有交集不為空。通過不斷地鎖頻BCCH,可以不斷地發現新的鄰小區BCCH。定義需要鎖頻測試的所有BCCH頻點個數為各主小區定義的鄰小區列表的并集a。對并集中所有元素進行連續鎖頻測試,并記錄鎖頻后各BCCH信號的強度值。定義掃頻數據集合b(GSM900頻段范圍為1...124),同時利用測試手機的掃頻功能計算掃頻的各BCCH信號強度值。因此,計算候選頻點的公式為:c=b-a,計算最佳候選頻點時應同時滿足c中各元素在掃描數據中信號強度小于-100dbm。
??? 系統設置以下參數:
·鎖頻超時門限、頻點鎖頻測試時間、頻點解鎖時間;
·循環測試次數。
4 軟件主要模塊分析
??? 軟件主要模塊分析如下:
(1)創建并集鏈表list__waitfortest,存放待測目標頻點;
?。?)創建記錄已測頻點鏈表list__tested,用于系統鎖頻后將該頻點添加入該鏈表;
(3)從list__waitfortest鏈表中按隊列的方式,提取BCCH,并強制手機鎖頻占用該BCCH;
(4)若測試手機占用BCCH成功,則添加BCCH入list tested表尾,同時在list waitfortest表中刪除該BCCH節點。若頻點占用超時,則系統解除任務,
將占用失敗頻點壓入失敗堆棧,同時在list。waitfortest表中刪除該BCCH節點;
(5)定時測試BCCH占用時間。時間到,解除手機鎖頻狀態,手機將回到自由IDLE模式,重新選擇新的小區,比較兩個鏈表,計算出下一個待測BCCH頻點;
?。?)兩個鏈表比較相等,一輪測試完畢,統計測試頻點信號強度分布情況,結合掃頻數據,計算最佳候選頻點;
??? (7)經過計算,最佳候選頻點應滿足在list__waitfortest表中,時掃頻數據號強度統計小于--100dbm,這樣選出的頻點基本可以保證頻點的干凈度,對系統的干擾程度及受干擾程度均可降至最小。
5 模塊功能分析流程
5.1 自動鎖頻過程
??? 自動鎖頻流程見圖3。
刷新待測BCCH鏈表流程見圖4。
6 結束語
本模塊已集成于Eastcom2000無線網絡測試優化軟件系統中(“自動選頻系統”軟件窗口如圖5所示),現已廣泛應用于國內各無線網絡運營中,有效解決了應急通信中自動選擇最佳頻點的問題。
參考文獻
2 顏永慶.模擬蜂窩移動通信系統同頻干擾的消除措施.江蘇通信技術,1997(4)
3 龐沁華等譯.蜂窩移動通信——模擬和數字系統.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97
4 黃健等.移動通信.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25 祁玉生等.現代移動通信系統.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99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