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進深圳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國務院關于新型基礎設施的總體部署要求,近日,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關于《深圳市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的通知。
《計劃》提出了6大主要任務,分別是:加快升級網絡接入設施、致力打造信息通信樞紐、加快構建物聯感知體系、協同部署數據和算力設施、前瞻布局新技術基礎設施、全面夯實關鍵支撐能力。
《計劃》提出要大力推動以多功能智能桿為載體的5G微基站建設,新建5G室外基站1萬個,建設5G虛擬專網數100個,同時推動車聯網設施規模部署,統籌推進車聯網無線通信網絡、5G和城市道路管理設施數字化建設和改造。
《計劃》明確,推進多功能智能桿建設,實現主要市政道路以及重點園區、社區等多功能智能桿全覆蓋,2025年底達到4.5萬根。同時,要加快出臺多功能智能桿產業扶持政策,大力推動多功能智能桿創新場景應用示范,拓展移動網絡、物聯網、充電樁等部署,構建多功能智能桿產業生態。
以下為《計劃》的全文:
深圳市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
(2022-2025年)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牢牢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契機,深入貫徹落實網絡強國戰略,以支撐韌性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設為目標,以服務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為導向,統籌全市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科學布局,堅持創新驅動引領、開放共享融合、統籌布局協同、綠色普惠集約、科學安全有序的基本原則,加快升級網絡接入設施,積極提升國際信息通信地位,泛在部署物聯網感知設施,協同部署數據和算力基礎設施,前瞻布局新技術基礎設施,助力數字經濟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深圳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二)總體目標。
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泛在先進、高速智能、天地一體、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供給體系,網絡建設規模和服務水平全球領先,成為世界先進、模式創新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標桿城市。
——新一代高速信息網絡全球領先。打造全國“千兆城市”標桿,建成全球領先的新一代互聯網,城市寬帶發展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住宅小區實現千兆寬帶全覆蓋,500Mbps及以上寬帶用戶占比達到80%,打造一批萬兆寬帶接入示范產業園區,寬帶用戶平均接入帶寬超500Mbps,每萬人擁有5G基站達30個,5G用戶占比提高至80%。
——國際信息通信樞紐地位顯著提升。加快國際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布局,大幅提高國際通信水平和對外開放水平,提高國際網絡訪問性能,改善國際互聯網訪問體驗,不斷優化我市國際營商環境。跨境通信試驗區試點取得新突破,跨境光纜容量達到200Tbps,城域網出口帶寬達到50Tbps,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接入總帶寬達到18Tbps。
——城市要素數字化能力不斷增強。重點圍繞公共安全、公共建筑和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構建智能、泛在、先進、互聯、共享的物聯感知體系,助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和城市精細化管理能力。部署物聯感知終端達千萬級,物聯網實現全域覆蓋,車聯網路側設備規模部署,建設低空領域無人機空中感知系統。
——數據和算力協同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實現云計算、邊緣計算、智算、超算多元協同,推動形成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綠色低碳、互聯互通的新型數據中心發展格局,全面建成集約、綠色、智能、泛在、韌性的全市一體化算力基礎設施。累計布局數據中心支撐能力約30萬個機架(以平均單機架功率6kW計),基礎算力規模達到10.6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
——信息基礎設施綠色化集約化成效顯著。發揮政府統籌協調作用,加大受空間、電力等要素約束的信息基礎設施資源的統籌分配,創建信息基礎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集約共享的發展環境,成為國內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共享典范。數據中心、基站等設施功耗明顯降低,節能減排新技術和節能設備在新建信息基礎設施中得到全面應用,信息通信技術賦能社會各領域節能減排取得顯著成效。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升級網絡接入設施。
1.加快推進千兆光網建設。規模部署10G-PON光線路終端(OLT)設備,開展OLT上聯組網優化及光分配網(ODN)改造升級,推動光傳送網(OTN)節點向網絡邊緣延伸,加大千兆光網覆蓋,實現“千兆到戶、萬兆入企”,創建全國“千兆城市”。推廣實施光纖到房間(FTTR)、到桌面、到機器,支持家庭和企業用戶升級接入終端,提供端到端千兆業務體驗,全面支撐超高清視頻(4K/8K)、虛擬/增強現實(AR/VR)等業務普及應用。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大超高速光纖傳輸、下一代光網絡技術的研發投入,適時率先開展50G-PON網絡示范試點,有序推進萬兆寬帶接入能力布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市住房建設局)
2.建設高質量廣應用5G網絡。大力推動以多功能智能桿為載體的5G微基站建設,探索5G室內分布系統共享新模式,開展5G室內分布系統、5G行業虛擬專網及特定區域5G網絡建設主體多元化改革試點,推進5G網絡在交通樞紐、產業園區、大型商場和商業街、醫院、學校、文體場館、旅游景點等重點場所以及特定場景下的深度覆蓋。率先完成700MHz頻段5G網絡規模化組網,積極推動5G異網漫游,逐步形成熱點地區多網并存、邊遠地區一網托底的移動通信網絡格局。推進政務、交通、能源等領域以及物流港口、工業園區等場所開展5G專網建設,構建“公專并舉、寬窄融合”的5G融合專網體系,提升5G融合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推動建設1.4GHz、1.8GHz等頻段的寬帶無線政務專網和行業專網,支撐政務服務、公共安全、地鐵、機場、港口等應用場景,結合城域政務光纖網,打造信息高速公路的“應急車道”。(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國資委、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3.推進“雙千兆”網絡行業融合賦能。支持基礎電信企業結合邊緣云下沉部署,推動4K/8K、AR/VR等新業務發展,通過應用牽引,促進用戶向千兆光網和5G網絡遷移。聚焦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開展面向不同應用場景和生產流程的“雙千兆”協同創新,加快形成“雙千兆”優勢互補的應用模式。面向市民關切的民生領域,推動“雙千兆”網絡與教育、醫療、交通、城市管理等行業深度融合,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支持千兆行業領域國家級或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賽、大會、論壇在深舉辦,支持千兆行業應用推廣和國際合作交流平臺建設。(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通信管理局)
4.推動寬帶網絡精準降費。加快普及智慧服務,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提供數字普惠民生服務,讓市民充分享受信息社會紅利。支持基礎電信企業實施千兆光網普及和百萬用戶全面提速計劃,推動5G套餐資費逐步降低。聚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推動基礎電信企業降低中小企業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推出中小企業用戶優惠加速計劃。面向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推出低于公眾市場資費的精準降費政策。(責任單位:深圳市通信管理局)
5.打造城市級高品質無線局域網。制定公共場所無線局域網(WLAN)服務規范,推動行政辦事大廳、交通樞紐、醫院、公園、文體場館、公交地鐵、商業街圈、旅游景區、產業園區、高等教育機構等公共場所WLAN升級,布局新一代的無線局域網傳輸技術,提供千兆接入能力,推動人員密集區域高品質WLAN全覆蓋。建設城市級WLAN服務管理平臺,部署全市統一認證入口,實現全市公共場所WLAN“統一規劃、統一認證、統一監管”。探索公共WLAN可持續運營模式,支持應用研發和產業化合作,鼓勵引導商業WLAN納入全市一盤棋管理。(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國資委、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前海管理局)
6.推動工業企業內外網升級改造。支持工業企業引入工業無源光網絡(PON)、5G切片、軟件定義網絡(SDN)、時間敏感網絡(TSN)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對內外網進行升級改造,推動工業設備IP化改造,推廣應用數控裝備工業互聯通訊協議(NC-Link),支持工業設備跨協議互通,提升工業現場“啞設備”的網絡互聯能力。促進5G與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鼓勵基于5G技術的先進制造業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發展,爭創國家級“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二)致力打造信息通信樞紐。
7.推進城域網優化升級。支持基礎電信企業部署超高速、大容量傳輸系統,優化城域網核心節點網絡結構,持續推進城域網出口帶寬擴容。實施新一代互聯網智能化升級,推進SDN、網絡功能虛擬化(NFV)改造從骨干網絡設施向接入設施延伸,提高網絡設備的統一化、通用化及適配性,實現網絡能力的靈活配置。協同推進面向5G業務的高效傳輸承載網建設,提升綜合業務接入和網絡切片資源的智能化運營能力。開展政務網絡升級改造,建設全光電子政務外網,實現市、區、街道、社區“四級”全覆蓋。加速IPv6商用進程,支持基礎電信企業探索采用“IPv6+”等新技術在網絡層提供端到端的確定服務能力,加快“IPv6+”技術在電子政務、智慧城市、金融、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的規模應用,爭創IPv6技術創新和融合應用試點城市。(責任單位:市委網信辦、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8.謀劃布局國際信息通信設施。統籌謀劃國際海底光纜及海纜登陸站建設,擴大跨境光纜容量和路由,提升深圳跨境通信傳輸能力和國際數據通信服務能力。積極開展跨境通信試驗區建設,探索跨境數據流通試點,爭取互聯網骨干直聯點、互聯網國際出入口節點等國家級通信設施在深圳落地。支持持續擴大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節點布局、企業連接數量及交換容量,逐步提升深圳互聯網服務水平和互聯互通網絡層級,改善國際互聯網訪問體驗。推動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互聯網域名根鏡像服務器等互聯網關鍵基礎設施建設。(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委網信辦、深圳市通信管理局、福田區政府、光明區政府、前海管理局)
9.完善內容分發網絡節點。聯合基礎電信企業、廣播電視企業、互聯網企業等機構,統籌推進全市內容分發網絡(CDN)擴容及智能改造行動,優化和完善CDN節點部署。加大熱點內容引入力度,積極利用邊緣計算技術,構建云邊協同、云網融合應用場景,推動互聯網內容源向用戶下沉,全面提升用戶上網體驗。面向4K/8K、云游戲、AR/VR、全景直播等應用的高傳輸、低時延需求,提升高頻、高活躍度互聯網應用內容本地供給能力,打造區域內容分發網絡體系。(責任單位: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三)加快構建物聯感知體系。
10.部署面向城市公共安全的感知終端。面向社會治安、消防安全、防災減災、應急管理、安全生產等領域,推進可燃氣體監測、電氣線路監測、煙感探測、溫度探測、噪音監測、傾斜振動監測、水壓水浸監測、火災報警、視頻監控等感知終端部署,推進音視頻監控資源整合,支撐立體化城市公共安全防控體系建設,提升城市數字化、智能化安全管理和應急管理水平。(責任單位: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市公安局、市住房建設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市應急管理局、市水務局)
11.部署面向城市公共建筑和設施的感知終端。面向大型樓宇、橋梁、地下管線等場所部署精密、靈敏的建筑安全、狀態傳感、射頻設備、掃描感應等感知終端,推進公共建筑和各類管線全要素數字化、實時化和智能化。面向城市公共設施,綜合利用射頻識別(RFID)、二維碼等技術手段進行數字化身份標識,部署狀態感知和運行控制感知終端,支撐城市精細化管理和便捷化服務。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加快推進社區公共設施和物業管理設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責任單位: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市住房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
12.部署面向城市公共服務的感知終端。鼓勵企業面向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推進紅外人體感應、跌倒感應、一鍵告警、遠距離感應等感知終端部署,提升弱勢群體民生保障水平。圍繞衛生醫療服務以及疫情防控,規模化部署面向社區健康管理、家庭健康監護的各類感知終端,實現醫療精準服務。加大溫濕度、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聲環境、輻射環境等感知終端部署,實現對大氣、水、土壤、噪聲污染的精準高效治理。推動智能表計等感知終端在供電、供水、供氣的規模應用部署,提高居民生活數字化服務水平。(責任單位: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市殘聯、市衛生健康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氣象局、深圳水務集團、深圳燃氣集團、深圳供電局)
13.打造城市級物聯感知平臺。研究制定城市物聯網感知終端建設標準或導則,建立統一的物聯網感知終端標識體系,完善統一編碼和標準規范,實現終端身份的統一認證和有效識別。加快整合全市分散獨立、碎片化、煙囪式物聯感知資源,建立全市“統一感知標準、統一協議適配、統一設備接入、統一數據共享、統一應用支撐”的物聯感知平臺。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感知終端狀態數據的實時采集、處理與傳輸,推動多源感知應用,實現城市生產生活、城市管理運行的協同,提升城市自感知、自適應、自決策能力。(責任單位: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建設局、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市水務局、市國資委)
14.構建全域覆蓋的物聯網絡體系。統籌NB-IoT、4G、5G和光纖接入網絡協同發展,面向萬物互聯,靈活采用多樣網絡架構,以NB-IoT滿足大部分低速率場景需求,以LTE-Catl滿足中等速率物聯需求和話音需求,以5G網絡滿足更高速率、低時延聯網需求。引導新增物聯網終端向NB-IoT、LTE-Catl和5G遷移,有序退出2G、3G網絡,積極發展低功耗廣域網(LPWAN),形成空間全域覆蓋的物聯網感知網絡體系,支持城市全要素智能感知終端的泛在接入。(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通信管理局)
15.推動車聯網設施規模部署。統籌推進車聯網無線通信網絡、5G和城市道路管理設施數字化建設和改造。以車聯網規模應用為導向,制定統一的車路協同通信標準,有序開展城市關鍵道路智能化改造,統籌推動路側通信設備部署,逐步實現低時延、大帶寬、高算力的車路協同能力,形成無人駕駛車規模上路的智能化道路環境。加快智能傳感、電子標簽、交通信息控制設備等在道路、橋梁、信號燈、道路標識等交通設施中的應用部署,實現交通設施全部網聯化。支持在機場、港口、園區等路況良好的城市道路開展自動駕駛接駁出行、智能物流配送、智能環衛清掃等場景應用示范,循序漸進推進高、快速路開展車路協同自動駕駛試驗。(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國資委、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16.建設低空民用無人機聯網系統。鼓勵開展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民用無人機融合示范應用工程建設,推動民用無人機在智慧城市公共服務、應急管理、安全防范、物流快遞、地理測繪、環境監測、安全巡查等行業領域的創新應用。建設無人機城市低空物流運營中心和調度監管平臺,構建城市低空物流網絡,提升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民航深圳監管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建設局、市水務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國資委、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四)協同部署數據和算力設施。
17.推進數據中心優化布局。全市按照“一核兩帶邊緣點”的總體布局,形成數據中心核心集聚區、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支撐算力帶,建立多層級數據中心集群體系,實現分類分級梯度布局,重點發展低時延綠色數據中心。推動深圳數據中心與省內、港澳和西部地區算力跨區域協同發展,打造區域一體化算力協同體系。(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18.布局邊緣計算設施。面向低時延、高可靠應用場景需求,結合5G、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應用實際,構建城市內的邊緣算力供給體系。大力推動工業互聯邊緣計算和分布式存儲技術發展,支撐制造業實時業務、智能應用、安全和隱私保護等方面敏捷連接。融合建設存算一體的邊緣數據中心,推動邊緣數據中心間的組網互聯,促進云計算、邊緣計算和網絡協同發展。(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市國資委、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深圳供電局)
19.推動智能算力設施部署。加快建設高性能智能計算中心,圍繞社會民生、科學研究、技術研發、產業服務等關鍵領域,統籌全市算力資源部署,面向“雙區”發展戰略實施需要,打造服務全國的通用算力中心和全球智能計算高地。大力推進“云端”智能設施部署,推動面向訓練及推理的計算芯片在云計算數據中心的應用,提升大規模數據“云端”處理能力。面向機器學習、模式識別、智能語義理解等共性技術以及政務服務、社會治理、智能制造、自動駕駛等重點領域,鼓勵建設滿足復雜訓練需求的開放計算服務平臺以及提供知識圖譜、產品優化等共性服務的開放性云平臺。構建低成本的公共算力服務體系,提升算力服務調度能力和應用賦能支撐水平。(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創新委、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五)前瞻布局新技術基礎設施。
20.加快建設區塊鏈設施。鼓勵領軍企業建設自主區塊鏈底層技術平臺和開源平臺,聚集區塊鏈開發者和用戶資源,打造一批行業級區塊鏈服務平臺,構建全球領先的區塊鏈應用高地。推動區塊鏈設施超級節點、骨干節點建設,支持企業建設行業子鏈節點,實現鏈下數據、鏈間、上層應用之間互聯互通,構建安全可控的區塊鏈支撐體系。建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政務數據共享平臺,促進政務數據跨部門、跨區域的共同維護和利用。(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創新委、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國資委)
21.布局衛星互聯網設施。支持企業參與衛星互聯網設施建設,推進北斗衛星地基增強系統、全球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和區域特色遙感星座建設,加快在衛星制造、衛星系統運營和衛星應用等環節布局。合理布局地面設施,探索衛星通信與地面5G、物聯網的融合發展,構建無縫覆蓋、安全可靠的空天地海一體化網絡,形成衛星在智慧城市、安全應急、海洋通信、國際信息通信互聯互通等領域的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市發展改革委)
22.培育未來網絡設施。支持下一代光網絡、可見光通信、第六代移動通信(6G)、毫米波、太赫茲通信、量子通信等領域創新載體及相關基礎設施試點建設。在深圳市5G試驗網基礎上有序開展6G潛在關鍵技術的前瞻性研究,適時推進6G組網及應用場景模擬試驗。加快融入粵港澳量子通信網布局,鼓勵量子衛星地面站、量子保密通信網、量子互聯網、量子安全通信示范網部署,推進量子通信技術在網絡信息安全、電子政務、金融、電力、災備等領域的試點和應用。(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創新委)
(六)全面夯實關鍵支撐能力。
23.推進多功能智能桿建設。全市新建、改擴建道路統一規劃建設多功能智能桿,實現主要市政道路以及重點園區、社區等多功能智能桿全覆蓋。統一前端數據采集,建設城市級多功能智能桿綜合管理平臺,實現多功能智能桿和掛載設備的集中管理和數據集成應用。加快出臺多功能智能桿產業扶持政策,大力推動多功能智能桿創新場景應用示范,拓展移動網絡、物聯網、充電樁等部署,構建多功能智能桿產業生態。以路燈桿、交通信號桿、視頻監控桿等為對象,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合桿整治行動。(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國資委、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24.統籌關鍵資源的集約利用。統籌開展通信管道、通信機房等資源普查,加大通信管道資源整合,積極探索通信管道和通信機房運營新模式,構建具有功能融合、共建共享、網絡化、體系化等特征的城市級通信管道和機房資源供給體系。加大通信管道新建和擴建力度,利用城市更新改造契機統籌部署,重點推動住宅小區、工業園區、城中村、商務樓宇等建筑紅線內管道或管井與市政道路通信管道的連通,解決好接入網的“最后一公里”難題。建設通信管道智能化管理平臺,推進通信管道資源智能化管理。積極推進傳統通信井蓋的智能化升級,加大智能井蓋、感知終端建設力度,實現通信管道的數字化管理。修訂《深圳市城市規劃標準與準則》,以需求為導向,優化和完善通信機房總體布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建設局、市國資委、市交通運輸局、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25.深化電信設施共建共享。堅持集約利用、開放共享,統籌規劃電信設施建設用地,出臺電信設施共建共享指南及激勵措施。統籌鐵塔設施建設需求,支持基礎電信企業開展5G網絡共建共享。鼓勵通過同溝分纜分管、同桿路分纜、同纜分芯等方式實施光纖網絡共建,通過纖芯置換、租用纖芯等方式實施共享。著力提升跨行業共建共享水平,積極探索通信和電力機房共建共享試點。(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深圳供電局)
26.加強信息基礎設施監管。強化信息基礎設施資源管理和綜合能力監測,動態跟蹤和掌握信息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行狀態,提升信息基礎設施發展決策水平,推動綜合服務能力持續改善。積極部署微型無線電監測站,開展監測設備升級改造,推進無線電頻譜監測的網格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加強互聯網基礎管理,完善網站等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核準制度,規范域名、IP地址等互聯網資源注冊使用。(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通信管理局)
27.強化安全保障機制建設。積極推動網絡安全能力與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加強網絡與信息安全宣傳教育,督促相關企業強化網絡安全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等級保護、安全管理制度,落實信息通信網絡單元定級備案制度。建立新型信息基礎設施資源調配機制,提升應對突發重大應急事件的指揮調度能力。建立健全數據共享開放、數據開發利用和安全監督管理機制,推動建立數據安全治理能力評估、認證評測、行業自律等機制,確保數據在開放共享中的安全可控。(責任單位:市委網信辦、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28.強化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定期開展常態化網絡安全攻防對抗演習,提高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應對網絡安全事件的水平和協同配合能力,筑牢安全防護屏障。定期開展符合性測評、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運營主體和社會各方合力推動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安全防護水平全面提升。識別認定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摸清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底數,統籌推動政府和行業企業網絡資產、基礎資源、威脅情報等數據資源匯聚,構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監測預警、態勢感知、信息通報、應急處置的安全運行平臺和指揮體系。加強網絡、數據設施、算力設施等的冗余配置,提升資源彈性擴展能力。(責任單位:市委網信辦、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
設立市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小組,加強各區、各部門、各行業聯動,統籌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工作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發展日常協調工作。依托研究機構組建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研究中心和專家智庫,負責我市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政策規劃、建設運營、試驗驗證、監管監測及技術支撐等工作。
(二)強化多元投入。
出臺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配套扶持政策,加強對戰略性、公益性、支撐性和保障性項目建設及配套服務的支持力度。統籌政府各類資金,靈活運用專項債、貸款貼息、基金、企業債券、融資租賃等財政和金融工具,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充分調動國有資本力量,推動信息通信領域國有資源整合,引導國有企業承擔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充分利用綜合改革試點契機,推動相關行業準入政策開放,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調動民營資本和境外資本參與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服務的積極性,形成可持續健康發展模式。
(三)夯實產業基礎。
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圍繞深圳市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20個產業集群)和八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打造產業與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相互促進、協同并進的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地。大力支持企業、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跨領域、跨區域合作,構建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創新生態,加快關鍵共性技術、“卡脖子”技術和關鍵材料技術攻關。支持未來網絡研究機構、創新中心等構建產業生態平臺,引入信息通信領域國際標準組織、行業協會,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共性標準、關鍵技術標準制定,加強未來網絡領域技術交流合作,宣傳和提升深圳在全球科技創新的影響力。
(四)營造良好環境。
強化信息基礎設施規劃布局,與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以及交通、電力等規劃銜接,保障空間及配套供給。借助工業園區供電環境綜合升級改造契機,同步部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提升園區數字化、智慧化水平。在能耗管理、用電成本等方面,出臺支持5G、數據中心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具體措施,推動建立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用能指標體系。繼續推動公共場所資源開放,為5G、千兆光網、機房、管道、多功能智能桿及配套設施等建設提供便利。
(五)加強監督管理。
加快推進信息基礎設施管理立法,夯實信息基礎設施領域的法律基礎。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行業自律,創造健康有序、良性發展的產業生態。工業和信息化、通信管理、公安、住建、市場監管等部門建立協同工作機制,聚焦“黑寬帶”清理、“黑廣播”打擊、“偽基站”查處、商務樓宇寬帶接入市場聯合整治、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保護等工作,形成監管合力。
(六)建立評估機制。
建立健全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指標統計制度,研究制定我市信息基礎設施發展水平評估體系,實施動態監控和發展水平評價工作。建立市、區聯動動態評估、信息共享和發布機制,定期進行摸底排查及通報。
來源: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
智慧城市
+關注
關注
21文章
4276瀏覽量
97736 -
智能燈桿
+關注
關注
0文章
16瀏覽量
115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2025年1000億!Arm立了一個小目標!
![<b class='flag-5'>2025</b><b class='flag-5'>年</b>1000億!Arm立了一個小目標!](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5/D3/wKgaomZBeIyADEqiAACsZ19UYWk044.png)
工控機:2025年至2037年全球市場規模、預測和趨勢亮點
![工控機:<b class='flag-5'>2025</b><b class='flag-5'>年</b>至2037<b class='flag-5'>年</b>全球市場規模、預測和趨勢亮點](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B/A1/wKgZomZe5fWAXs4EAABHp9zbA6E074.png)
三星顯示加速8.6代IT OLED量產計劃,預計2025年底前實現
友達光電的Micro LED生產線預計2025年啟動量產
方正微電子:2025年車規SiC MOS年產能將達16.8萬片
特斯拉計劃2025年底前在中國投產六座版Model Y車型
SK海力士將在2025年底量產400+層堆疊NAND
通用汽車計劃2025年底前在北美達年產100萬輛電動汽車產能
基于多功能智慧桿的水庫壩體監測應用
![基于<b class='flag-5'>多功能</b>智慧<b class='flag-5'>桿</b>的水庫壩體監測應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8/96/wKgaomZMckqAaO53AADDNbF4gdA948.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