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時代 ,是人類的社會生產力從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的量變到人工智能的質變時代。人工智能時代也許是自然人類的最后一個社會形態,阿爾文 ·托夫勒預言這個時代不到百年行將結束。從這一觀念出發 ,研究人工智能的時代性就變得十分重要。
1 人工智能時代的社會生產力
“時代 ”是一個含義廣泛的詞語。本系列涉及的 “時代”是指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革命性變革的時代概念 ,是人類科技發展引發社會生產、生活方式更迭的歷史時代。引發社會生產、生活方式改變的基礎是社會生產力。因此,研究人工智能的時代性時 ,首先要對社會生產力進行深入剖析。
什么是社會生產力 ?社會生產力是指人類社會創造財富的能力。人類在 “知識”的基礎上打造 “工具”、駕馭“工具”,便形成了社會財富的生產能力?!爸R ”與“工具”成為了推動著人類社會發展的兩大基本要素 ,社會生產力的基本結構是 “人+工具”,知識隱含其中。在生產力結構中,“知識 ”是最活躍的要素 ,隨著人類知識的發展 ,其重心不斷從 “人”向“工具 ”轉移。
我們談論得最多、關心得最多的是人工智能時代超高基礎上、超高速度的社會生產力。如今 ,我們個人、家庭的生活、學習、教育等都融合在一個以智能手機為中心的生態體系之中;國家、政府、企業的運行、管理、市場營銷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緊緊相依 ;百姓生活在一個人工智能無處不在的智慧社區、智慧城市之中 ,充分享受智慧醫療、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慧出行帶來的便利;即使遭遇地震這樣的天災 ,人們依靠現代通信技術、智能手機、無人機監測、GPS定位、生命探測儀機器人等智能化工具,也能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與始于 18世紀的工業革命相比 ,如今無所不在的人工智能已經遠遠超出了經濟領域,正在向上層建筑領域進發 ;人工智能所創造的第3種文化對人文文化的全面入侵 ,使人工智能進入倫理時代;智能化工具全面替代了人類的腦力勞動。無疑,人工智能開辟了人類社會前所未有的一個新興時代 ,一個與工業革命完全不同的時代 ,一個雙超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時代。
2 人工智能不是第 4次工業革命時代
許多人錯誤地把人工智能稱為第 4次工業革命時代。他們以 18世紀的工業革命為起點 ,把蒸汽機時代稱為第 1次工業革命 ,電氣化時代稱為第 2次工業革命 ,信息化時代稱為第 3次工業革命 ,因此將智能化時代稱為第 4次工業革命。這種時代劃分顯然是受德國工業4.0影響而推衍出的概念。
工業 4.0是2013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德國為提升工業競爭力而提出的一個概念。基于工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劃分出 4個時代 ,即工業 1.0蒸汽機時代、工業 2.0電氣化時代、工業 3.0信息化時代和工業4.0智能化時代。顯然 ,這種劃分只表示了工業革命以來工業領域的時代變遷。如果說 “蒸汽機”、“電氣化”可以表示工業革命內涵,那么 “信息化”、“智能化”就遠遠超出了工業領域。把人工智能時代稱為第 4次工業革命時代顯然是錯誤的。
在“第4次工業革命”這一錯誤概念的影響下,對人工智能時代性的理解出現了許多混亂。僅從工業生產力變遷的角度來看 ,劃分成蒸汽機工業革命、電氣化工業革命、信息化工業革命、智能化工業革命時代 ,的確具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把它泛化 ,認為人工智能的智能化是第 4次工業革命時代 ,甚至由此衍生出第 5次工業革命、第 6次科技革命、第 N次工業革命的提法,顯然模糊了人工智能的知識革命與工業革命的本質差異。我們可以從以下 5個方面看看人工智能時代與工業革命時代的本質差異 :
(1)社會生產力結構的本質差異
工業革命后形成了資本整合下的社會化大生產 ,其社會生產力結構是 “勞動者+機械化工具 ”,勞動者在知識基礎上駕馭工具 ;人工智能時代 ,在半導體微處理基礎上誕生了智能化工具,智能化工具超越了生產領域、經濟領域 ,全面影響人類社會生活 ,并且具有獨立的財富生產能力 ,其生產力結構變成了 “管理者+智能化工具 ”。
(2)生產工具的本質差異
機械化工具與智能化工具有本質差異 ,前者無自主能力,必須由勞動者駕馭 ,后者有自主能力 ,可以在無人介入下自主式工作。工業革命后期雖然出現過可以自主運行的自動化工具,但不具有智能行為 ,它們與計算機軟件控制的智能化工具有本質不同。
(3)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替代的本質差異
工業革命后,機械化工具以蒸汽機械 (以及后來的內燃機械、電動機械)代替勞動者的體力勞動,而人工智能時代,智能化工具普遍代替了人類的腦力勞動。
(4)知識相關性的本質差異
工業革命時代,“知識就是力量”是著名的時代口號,因為駕馭機械化工具都需要相應的知識,工人、技師、工程師形成了嚴格的知識與技術等級;在人工智能時代,智能化工具具有智力行為能力,使用者不需要有相應的知識。知識與知識行為分離,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重要特點。
(5)從經濟變革到社會變革的本質差異
工業革命的主要變革是經濟基礎;人工智能變革后的數字化社會、區塊鏈的無偏見人工智能、誠信體制建設等,從經濟基礎延伸至上層建筑。同時,從資本時代到金融時代、從貿易全球化到經濟全球化、從兩種文化到第 3種文化,都表明人工智能時代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的延伸效應。
3 人工智能時代是第3次浪潮時代
最早揭示人工智能時代與工業革命時代具有本質差異的是著名的未來學者阿爾文 ·托夫勒。1980年,阿爾文·托夫勒推出了《第三次浪潮》一書,該書將人類現代文明史劃分為3個浪潮時代。阿爾文 ·托夫勒在書中寫道:“到目前為止,人類經歷了兩次重大的變化浪潮,每一次都抹殺了早期的文化和文明,以前人不能想象的生活方式取而代之。第 1次浪潮—農業革命—經歷了幾千年才結束。第 2次浪潮—工業文明的崛起—只有 300年的壽命。今天的歷史速度更快,很可能第 3次浪潮將橫掃歷史,在幾十年內結束?!彼置鞔_地將 “今天的歷史”與工業革命時期相分割。26年之后,他在 2006年出版的《財富的革命》一書中,將“今天的歷史”定義為“知識經濟”時代,即一個知識創造財富的時代。
阿爾文·托夫勒首先清醒地、科學地認識到 “今天的歷史”的時代特征與時代本質,它與“機器”創造財富的工業文明完全不同,是一個用“知識”創造財富的時代。托夫勒還天才地描繪了人類現代文明發展史,幾千年農業文明、幾百年工業文明、幾十年知識經濟文明演化速度的倍增現象。所有這些都集中反映人工智能時代托夫勒的知識革命觀。必須從知識的本源出發,用知識的創新原理來探索人工智能時代的奧秘。不幸的是,托夫勒未能揭示知識革命的奧秘,對“知識”充滿了無奈與絕望。
4 人工智能時代是知識革命時代
托夫勒敏銳地認識到,人工智能時代是知識創造財富的知識革命時代,但是,對“知識經濟”的定義以及“知識創造財富”的知識革命論述卻顯得蒼白無力。在后來《財富的革命》一書中,他充滿了悲觀與無奈。托夫勒說:“盡管對新興的知識經濟有著數千種分析和研究,但是,知識對創造財富的影響卻一直被低估了,而且現在仍然在被低估?!彼浞终J識到知識經濟時代的知識主導作用、知識探索的重要性,書中也描述了人們對 “知識”的無知、漠視與無奈,他在書中寫道:知“識已經成為我們經濟和社會環境中變化最快的組成部分之一?!薄白詮摹R經濟’開始半個世紀以來,關于知識經濟背后的 ‘知識’我們卻了解得很少,簡直少得讓我們感到尷尬。托”夫勒雖然界定了今天的時代是與工業革命完全不同的知識創造財富的時代,但是并沒有回答知識如何創造財富。這是人工智能時代知識革命必須回答的問題。
“知識創造財富”貫穿于人類的全部歷史進程中。在原始社會,人類在知識基礎上打造工具、使用工具,開創了 “人+工具”的社會生產力的基本結構。其后,一直延續到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以及人工智能社會。只是人工智能社會之前的生產力結構是“(人+知識)+工具”,即勞動者在知識基礎上駕馭工具;人工智能的社會生產力結構變成了 “人+(知識+工具),”即人類將知識成果轉移到智能化工具中,勞動者傻瓜化地使用智能化工具,出現了知識從 “人”到“工具”的根本性轉移。這就是人工智能時代知識創造財富的本質與知識革命的核心所在。
人們普遍意識到知識在社會生產力中的重要作用,因為沒有知識,人類就不會使用工具,也不可能創造工具。然而在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歷史學家的視野中,“知識”消失了。他們用“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的生產力結構觀來詮釋人類社會發展史。
人類對知識的無知,經濟學家對知識的忽視,托夫勒對知識的無奈與無助是有道理的。因為,盡管人類對知識的研究遠早于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然而,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充分發展的今天,人類對知識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兩千年前坐而論道的“認識論”、“知識論”的哲學陷阱之中。因為,傳統概念中的知識一直是虛無縹緲、捉摸不定、隱含在事物之中的東西。只有到了知識從量變到質變的人工智能時代,知識才走到前臺,人們才得以從學科視角重新研究“知識”的本質,它的誕生、發展、演化、基本規律,以及它在人工智能時代的財富革命與知識力量變遷。從人工智能的實踐中探索知識革命的奧秘,尋找人類知識起源,演化發展的本質與基本規律,創建科學的“知識學”。
人工智能時代的“知識學原理”走出了 “認識論”、知“識論”的陷阱,成為指導實踐的新興科學。不但能有效地詮釋人工智能的智能生成機理,還將人們對人工智能的認識從“是什么”的低級階段提升到 “為什么”的高級階段。由于知識的普遍性,”知識學原理”還將全面詮釋人類起源、人類演化的生態體系、工具中的第 3種知識、從第 2種文化到第 3種文化 ,人類工具起源與智能化工具智能生成機理等眾多未解之謎。
5 人工智能知識革命的時代特征
人工智能時代 ,是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后 ,人類現代社會的第 3次浪潮時代。正如托夫勒所說,“很可能第 3次浪潮將會橫掃歷史 ,生存在這個爆炸性時刻的我們會感受到第 3次浪潮對這個時代的全面影響。因”此,了解人工智能的時代特征具有重要意義。
(1)人工智能時代是一個動蕩的時代
人類歷史呈非線性發展特征 ,百萬年的原始社會、萬年的農業社會、幾百年的工業社會 ,以及不到百年的人工智能時代。百萬年的原始社會是凝固的,萬年的農業社會是緩慢的 ,幾百年的工業社會有了顯著的變化 ,不到百年的人工智能時代則是一個激烈動蕩的時代 ,人們會普遍感受到生存環境與社會生活的全面動蕩。
(2)人工智能時代是一個人類體力勞動、腦力勞動全面解放的時代
工業革命的動力機械代替了人類的體力勞動、智力革命的智能化工具代替人類腦力勞動 ,未來 ,機器人將養活人類 ,人類社會將進入一個在少數精英引領下的傻瓜化時代。體現群體智力的人工智能遠遠超越人類個體智力,人們寄希望于人類智慧駕馭人工智能。
(3)人工智能時代是自然人類的終結時代
不到百年的人工智能時代 ,眾多新興科技 (生物科技、生命科技、基因工程、人工生殖、腦科學、腦機工程等 )與強人工智能相結合 ,必將導致自然人類的終結 ,人們最終將迎來一個非自然人類的新時代。
(4)人工智能時代是生產力結構徹底革命的時代
人類社會生產力結構一般表達形式是 “人+工具 ”,知識隱含其中 ,成為社會財富生產能力的基礎因素。原始社會、農業社會 ,人類使用簡單工具 ,財富生產能力的 “知識重心 ”在原始人類 ;工業社會 ,機械化工具代替了人類體力勞動 ,財富生產能力的 “知識重心 ”向工具轉移 ;智力革命時代 ,智能化工具獨立的行為能力 ,將財富生產能力的 “知識重心 ”徹底轉移到工具中 ,實現了生產力結構徹底變革。
(5)人工智能時代是上層建筑革命的時代
農業革命、工業革命是經濟領域的革命。人工智能時代,第3種文化以科技文化對人文文化的全面入侵方式徹底改變了人文文化屬性,文化藝術領域不再有純文化、純藝術 ;互聯網從信息網、物聯網到資源網 (區塊鏈 )的誠信體系建設、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約、無偏見的人工智能等 ,表明人工智能進入到倫理時代 ,從而掀起了上層建筑的全面革命熱潮。
人工智能時代的知識革命改變了一切 ,因為人類社會的一切事物都與知識相關。
從本質上講 ,我們這個時代 ,是人類在外部以人工方式將 “知識 ”變革到 “知識行為能力 ”(即智力 )的革命時代。但迄今為止 ,我們沒能用知識的基本原理準確地詮釋人工智能時代 ,對這個時代的認識尚處于模糊階段。人們需要從不同視角來闡述我們這個時代。 (此文發表在《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應用》2020年第4期學習園地)
責任編輯:c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