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大家做汽車還是做網聯?做平臺還是做產品?做硬件還是做軟件?做數據采集還是做算法?”
近年來,隨著智能網聯汽車從概念逐步落地,加之自動駕駛商業化的有序推進和5G的全面商用,與車聯網相關的軟硬件需求正形成巨大的增量市場。
根據IDC發布的《全球智能網聯汽車預測報告》,2019年全球智能網聯汽車出貨量為5110萬輛,與2018年相比增長了45.4%。IDC預計,未來5年,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的年出貨量復合增長率為16.8%,增長空間巨大。
面對智能網聯汽車帶來的新機遇,相關企業是效仿蘋果,以自我為中心,采用垂直整合體系,漸進式發展;還是“組群”以“安卓”模式合作開發、共享成果?當前中國車企正面臨新的抉擇。
“特斯拉的路線必須跟”
當前,智能駕駛有兩條技術路徑在博弈:一是以傳統車企為代表,從L2到L3再到L4的漸進式策略;一是以谷歌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他們希望能飛速進入到L2以上的自動駕駛技術。兩條技術路徑猶如珠穆朗瑪峰的南北兩線,在難度和距離上都有區別。
作為國內第一批進入自動駕駛領域的研究者,地平線CEO余凱認為,當前智能駕駛的發展很像當初智能手機的萌芽狀態?!?007年之前,很多人在爭論什么是智能手機。2007年,蘋果第一代智能手機出來后,大家只有兩個選擇:跟還是不跟?,F在的特斯拉就是在扮演蘋果的角色?!?/p>
余凱認為,特斯拉漸進式的發展路線不用質疑,必須跟,如果不跟,五年后會很危險?!皬娜ツ?月開始,特斯拉搭載了自己研發的一個超強算力的FSD芯片,它接近72萬億次算力;它的下一代大概明年年底會出現,會是擁有三百萬億次每秒的算力超級芯片。大算力支撐下的數據閉環,就是特斯拉打造的一個聯機版的AI進化體。它會因為不一樣的司機行為而觸發數據上傳,以在云端訓練自動駕駛模型,使上百萬路上車輛共享經驗,共同進化?!庇鄤P認為,這是一種高效吸收大數據聯機版的AI進化,值得業內認真思考。
與其他企業的選擇不同,當前特斯拉從芯片到自動駕駛平臺再到后續運營,包括電池關鍵技術都在自己做布局。而自主車企要想追趕特斯拉,是效仿其垂直整合模式,還是“組群”式發展?
對此,一汽集團智能網聯院院長李丹認為,核心技術一定要自己掌握,這是傳統車企的底線,除此之外可以通過“組群”的方式,合作開發,共享成果。
華人運通智能駕駛及電子電氣副總裁李謙對這一觀點表示認同。他認為,車企與上下游供應商一起構建生態體系,才能推動智能網聯的發展。但如何才能建立起這樣的聯盟,需要在汽車硬件架構和軟件架構上有突破,否則聯盟就不可能存在。
“如果軟件架構技術沒有突破,即便開發出再好的芯片,做系統遷移也會很費勁。如果把軟硬件分離做得很好,即使芯片不停地迭代,軟件層面也很容易遷移,這樣生態就容易形成了。”李謙說。
在李謙看來,在這樣的生態中,汽車產業結構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有做芯片的,有做平臺的,大家都在延著自己的技術路線不斷迭代,路線或方案不再由主機廠選擇推動,主機廠可能更關注用戶體驗,一些核心的專精技術由科技公司完成。只有這樣的生態體系建立起來,智能化時代才會真正到來。
智能網聯需要標準化
事實上,隨著智能網聯相關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快,不少從事戰略研究的車企人員目前都很焦慮,因為他們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么,未來的不確定性很強。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打破行業壁壘,形成一條順暢完整的產業鏈,成為當下業內關心的問題。
“當前,車聯網產業已經進入到人與萬物互聯的第三階段,如果我們把它再往前推動,就必須把現有的生態做到最大融合,這就要求有一個相對集中或者統一的操作系統,或者是創造一個操作系統能發揮作用的硬件環境?!睈垴Y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付強認為,雖然大家一直都在講軟件問題,但硬件也很重要,也需要平臺化,才能夠為軟件的融合、統一創造較好的前提條件。
對此,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的觀點是,要打破行業壁壘,就要思考自動駕駛底層設計問題。
古惠南認為,當前車身上有兩大核心系統:一是物聯操作系統,一是自動駕駛系統。前者強調效率,即更新速度要快;后者要求安全。
“兩個系統的出發點不一樣。如果從娛樂端只是萬物互聯,不涉及自動駕駛,我認為它的底層系統是可以共享的。但自動駕駛有很多技術不可能完全交給第三方公司全部去做,因為它有可能達不到車輛的安全感和駕駛性能,所以這些應該由主機廠主導,剩下的門類可以跨界聯合?!?/p>
業內人士認為,就像充電樁的充電接口標準需要統一,智能網聯汽車的底層網絡架構也需要標準化?!拔覀冊谂c主機廠的合作過程中,經常遇到如何在底層平臺化,以及真正在底層網絡架構設計的開放性上做得更好的問題,這就需要底層本身的網絡架構以及整車底層的軟硬件合一的標準化。”騰訊智慧出行副總裁鐘學丹說。
對此,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秦力洪也認為,就像充電口國標發布后,充電樁才實現了規?;l展從而促進了電動車發展一樣,智能化也需要這樣一個過程?!敖煌▍f議和通訊協議基于5G該設成什么樣子,如果不早定下行業標準,各個車企的投入有可能南轅北轍?!?/p>
在秦力洪看來,在未來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的場景里,聯合是一定需要的?!捌嚠a業上下游之間可能會形成數個聯盟,包括高清地圖、智慧交通、算法、大數據和汽車出行公司在一起,組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鏈聯盟。這個聯盟需要有自己的標準,可能未來行業內會存在兩到三種不同的標準,但標準的種類不會太多?!?/p>
“如果一個操作系統能成為主流,那么汽車產業在結構上就會發生變化。在智能手機產業中有不同分工的角色,這種現象當前在智能網聯汽車行業里還沒有看到,但未來肯定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我們要未雨綢繆。”付強說。
責任編輯:YYX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