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飛利浦機心為例,介紹VCD影碟機“不讀盤”這一常見故障的特點,和檢修方法,并附有實例以供參考。
一、故障特點
VCD影碟機不能讀盤的故障概率較高,而且涉及的范圍較廣,特別是機心電路更是首當其沖,一般包括激光頭組件(激光信號拾取系統的俗稱)、RF放大電路、聚焦檢測、循跡伺服,伺服驅動以及數字信號處理等電路,有的還涉及到微處理器(CPU)。從故障現象來分析,“不讀盤”最終顯示“NODISC”,主軸(碟片)不能旋轉,造成無圖像無聲音。然而故障的情形有所不同,比如,有的開機時能讀盤而顯示數碼(曲目),一段時間后便自動停機;有的碟片送入幾秒鐘即顯示“NODISC”;有的有時能正常播放,有時則不能讀盤;有的錯誤讀盤顯示“碟片劃傷”(完好碟片的情況下);有的不能讀盤而伴有其他響聲;有的不能讀盤而顯藍屏幕等等。而且有的為漸變性故障(即由使用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變化的故障,例如前一段時間出現有時加熱機器或開機一段時間后能讀盤,以后便無法播放),有的為突變性故障(在使用中突然發生故障),還有的為并發性故障(指幾種故障同時存在,有時一種故障往往隱蓋著另一種或幾種故障)等等。
二、檢修方法
1?激光頭的檢修
激光頭是VCD影碟機的關鍵部件,也是機器中較脆弱的部件,實踐表明有50%的故障出自于激光頭。它的故障大致可分為:衰老或燒壞故障、光路故障、機械故障;按性質劃分又可分為自然性故障和人為性故障。
大量事實證明衰老故障是由于長期使用壞碟與臟碟引起的。因為激光頭在讀取受損的碟面信號時,因經常讀不到信號(相當于掃描到暗線或暗點),必然使激光二極管自動功率控制電路以增強激光發射量來調節,久而久之會使激光二極管加速老化,我們從壞碟、臟碟播放時機內發出強烈“啪啪”聲可窺其端倪。這種衰老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自然性故障(亦為漸變性),如果用戶盲目調校激光管發射功率微調電阻,將發射量加大,雖能一時解決“不讀盤”故障,勢必加速激光二極管的老化,致使其損壞。當然,有的激光二極管質量有問題也會出現早期性損壞。
光路故障是指灰塵、油煙造成激光頭內鏡面及物鏡透光率或反射率大大降低,以致激光頭內光電二極管讀不到由碟面反射的檢測信號,便誤認為無光碟而停機。在故障的初始階段,還可能使得激光束自動增強(自動功率控制電路的作用),長此以往會造成激光二極管的老化。
機械故障也是激光頭時有發生的故障之一,因為激光頭內部結構精密,一旦撞擊和劇烈震動會使內部的鏡片移位或變形,而使激光束無法聚焦、跟蹤或讀取信號而失效。另外,物鏡由于擦拭不當導致托架彈簧變形而無法聚焦,進而出現“不讀盤”的故障現象。
激光頭的故障常見為臟污、衰老與損壞,直觀反映的故障現象可概括為8種,如表1所示。
序號 | 故障特征 |
1 | 檢索慢,碟片放入后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搜索才能顯示曲目。 |
2 | 對碟片適應性變差,稍有污跡、損傷的碟片就放不出圖像和聲音或“跳槽”及死機。 |
3 | 播放卡拉OK碟片時,前幾首歌曲有時斷時續現象,且機器震動聲音較大。 |
4 | 圖像正常,但聲音自動進入模擬方式,即卡拉OK碟片每次播放均出現原唱狀態。 |
5 | 不能播放CD片,放入CD片按PLAY鍵幾秒鐘后自動出盤。 |
6 | 裝片后數秒種便自動退出,不能進入正常放像狀態,但能顯示曲目。 |
7 | 開機時不能讀盤,顯示“NODISC”,幾次開機又能恢復正常播放功能,有時用電吹風加熱即可工作。 |
8 | 放入碟片始終檢不出信號,顯示“NODISC”。 |
激光頭衰老故障是在維修中顯而易見的,但也需有較合適的方法檢驗。檢查時,首先開啟機器罩蓋,卸下壓片用的夾持器,不放置碟片,在托盤架落入主軸座的瞬間(此時正常機物鏡上下三次抖動作聚焦搜索),在距光頭軸向30度夾角和30cm的位置,觀察物鏡(聚焦透鏡)邊緣(眼睛不可直視)有無散射紅光。事實紅光不明顯,因為激光波長約為800nm,處于紅外線波段,一般是很難看見的,而且根據機型及視覺差別就更不能一概而論了。有的文章中聲稱根據發光的強弱來判斷激光頭好壞,是不準確的提法,筆者在維修實踐中觀察,只有在暗處才感覺到物鏡側有散射紅光現象。如果有紅光,表明激光二極管能工作,否則說明激光二極管老化或損壞。再進一步觀察物鏡在開機瞬間有無向內滑動(進給、循跡)和上下抖動(聚焦)現象,若其中任一動作失去,故障即在該部分電路中。
為了進一步判斷激光二極管的好壞,可用萬用表R×1kΩ擋檢測激光二極管的正、反電阻值,正常的激光管正向電阻約為15~25kΩ,反向電阻為無窮大;老化的激光管正向電阻為60kΩ以上,反向電阻則為700~900kΩ。檢測激光二極管正、反向電阻值來判斷其是否老化、損壞固然可靠,但必須將聚焦線圈等有關元件焊開,顯得十分麻煩。于是,人們想出了利用其紅外接收原理來鑒別,亦即用一只紅外接收二極管(如PH302B、PH309等)結合萬用表來判斷。將PH302B的兩引腳各焊一根軟導線分別接萬用表紅、黑表筆(接成反向偏置,即電阻為300~450kΩ),檢測時置于R×1kΩ擋,且將紅外二極管印有字符面向上,受光面朝下并輕輕在開機后的物鏡工作水平移動,此時若有激光射擊,其電阻值明顯變小,一般在15~30kΩ之間(有的LD機在60kΩ以下),如果超過45kΩ時(LD為75kΩ),說明激光二極管已衰老嚴重,如果阻值不變,則說明激光二極管損壞或沒有供電而無激光束發射,應檢查激光管是否有供電(一般為3V左右),如果沒有供電,則應檢查供電電路和電源耦合元件。
2?聚焦伺服與循跡、進給伺服系統的檢修
聚焦伺服與循跡、進給伺服系統同樣是VCD影碟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不能正常聚焦與循跡,即使激光二極管能正常發射激光束,也不能正常搜索(自行檢測有無光盤)而無法讀盤。
聚焦伺服的基本原理是:將物鏡固定在聚焦線圈上,利用3~4只光敏管進行聚焦檢測,如果聚焦正常,則光敏二極管接收的反射光呈等量(本機心光敏管3只成品字形排列),使得聚焦誤差為零,若有誤差,便輸出誤差信號經放大驅動聚焦線圈在光頭磁環內作上下運動,達到聚焦目的。
循跡、進給伺服原理是:在聚焦線圈的垂直方向繞制一個線圈,通過循跡誤差檢測光敏管(一般2只),檢測循跡是否正確(正確時誤差電壓為零),若不正確,便產生誤差電壓,經放大后驅動激光頭作前后、左右移動(進給為前后移動,循跡為左右移動),自動調節合適位置。實際上進給伺服與循跡伺服關系密切,它的取樣信號取自循跡誤差信號,作為循跡的粗調,而循跡伺服則為細調。
檢修聚焦伺服系統時,先打開外罩殼和卸下夾持器,開啟電源(不放碟片),觀察物鏡能否作上下抖動三次的聚焦搜索。有上下抖動現象,表明聚焦伺服基本正常。若無抖動現象,應懷疑聚焦伺服有問題,并進一步檢查其伺服驅動電路U3(TDA7073)和伺服處理器U2(TDA1301)腳電路,主要是用萬用表檢測其關聯腳電壓與電阻。U2腳電壓為2.5V,對地正、反電阻為6kΩ;U3②、⑥腳電壓為2.5V,電阻正反向值均為1.25kΩ。
如果測得電壓、電阻基本相符,表明聚焦伺服激勵輸出正常,再進一步檢查是否有聚焦驅動電壓,主要測試U3上的、{16}腳電壓,正常為6V(R正為8.5kΩ、R反為9.5kΩ)。若電壓正常而不能聚焦,則可能是聚焦線圈開路或損壞。聚焦線圈的正常電阻值為20Ω左右,可通過電阻測試法檢查判斷。
對于循跡、進給伺服系統的檢查,基本方法相同,首先試用手指撥動進給電機齒輪,將激光頭撥至平行方向的外端,通電開機瞬間觀察激光頭,若能向內運動,表明進給伺服系統正常。若不能向內移動,應重點檢查進給伺服、循跡伺服和進給電機。檢修方法也是檢測其關聯腳電壓和電阻值來判斷:正常時U3(TDA7073A)⑨、腳電壓為6V,其正向和反向電阻分別為8.5kΩ和9.5kΩ;U2(TDA1301)、腳電壓為2.5V,電阻為6kΩ。還可檢測循跡線圈的電阻值來判斷,正常為8Ω左右。另外,進給電機的驅動電路U4(TDA7073A)也不能忽視。
總之,對于激光頭和伺服系統的檢修,主要采用以上方法進行,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視具體情況而定。除上述以外,如果懷疑激光二極管老化,還可以試調激光頭上功率調整電阻來判斷(適當增加激光管工作電流以增大發射功率)。一般是向順時鐘方向稍微調節一點,若此時能恢復讀盤,可證實激光二極管老化。調節時應注意幅度宜小(比如飛利浦機心的VR阻值設定為1.2kΩ,調到800Ω即可,如果調整至阻值500Ω才能工作,表明激光管老化嚴重,已到終結狀態)。這是“治標”之法,盡管可使用一段時間,但終究要更換激光頭。檢修“不讀盤”故障,可按圖1的流程進行,圖中以碟片能否轉動為中心概括出檢修邏輯,可供參考。
三、故障檢修實例
〔例1〕故障現象松立S-6003C型VCD機,開機三碟托盤能有節奏轉動,數秒鐘后顯示“NODISC”,有無碟片均一樣,且碟片不轉動。
分析與檢修這是不能讀盤的典型故障特征。使托盤能轉動,表明檢索電路在工作,因搜索不到碟片的反射信號而自動停機。到底問題出在聚焦、循跡、進給伺服電路,還是出在激光頭本身呢?需要進行檢查驗證。
用戶反映該機約一個月前時而出現不讀盤(無曲目顯示),若反復開啟電源開關能恢復正常,曾用電吹風吹入熱風也能播放,但后來再也無法工作了。由此說明故障為漸變性,即逐漸變壞,初步判斷為激光二極管衰老。為了進一步查證,開啟機器罩蓋并卸下夾持器觀察激光頭的工作情況,在開啟電源瞬間激光頭向內有平行移動動作,且在托盤旋轉至某碟位置時(不放碟片),物鏡上下抖動2~3次,表明聚焦、進給、循跡伺服系統及微處理器均正常,最大可能是激光管衰老。將機器置于暗處,開啟電源再觀察,在物鏡抖動期間并無紅色散光發出,表明激光管老化無疑。將機心從機器上拆下,試調激光頭可調電阻VR(調至620Ω),裝好機心電路板試機,機器恢復正常,但播放幾日后故障依舊,且再調整無效,判定激光頭老化嚴重而無法再使用。將其換新(L1210型),機器工作正常。
〔例2〕故障現象萬利達VCP-N30型VCD機,放入碟片后無法播放,顯示“NODISC”。
分析與檢修開蓋觀察發現物鏡在剛開機時只能作短時小幅度抖動(正常機則作上下大幅度三次抖動),于是懷疑聚焦檢測電路有故障。該類MKH612機心(又稱L1210機心)與其他機心有所區別,主要是聚焦檢測電路(簡稱FOK)沒有集成在伺服處理集成電路TDA1302之中,而是由一個單獨的分立元件電路所組成,如圖2所示。
從RF放大器(TDA1302)⑩腳輸出的射頻(RF)信號,經C501耦合進入T501組成的高頻信號交流放大器放大,再經C502耦合至T502作限幅放大,然后經過D502、C503、R507組成的包絡檢波電路檢出其峰值電平,將包絡電平送至T503基極而使之導通,微處理器便由高電平變為低電平,發出指令給主導驅動電路接通主軸電機,同時給顯示電路指令顯示曲目。若該電路出現故障,會使RF失落或RF幅度下降,導致無法讀盤而顯示“NODISC”。
檢修時,應重點檢查FOK電路,可用萬用表鑒測TDA1302⑦腳電壓,因為該腳正常無碟時從0V上升至5V,有碟時先從0V上升至5V,讀盤時由5V下降至0V,如果該腳電壓不遵循上述變化規律,可判斷該電路有問題。實測⑦腳電壓在有、無碟片時均不變化,始終在高電平,于是懷疑電路中有問題。檢查晶體管均無異常,最后查出系耦合電容C502(獨石電容)漏電,其漏電電阻值為280kΩ(用R×10kΩ擋測得)。換一只好電容,故障排除。順便指出:該電路故障亦較常見,電路中晶體管損壞現象也時有發生。而且任一部位故障均會造成不能正常聚焦而導致不能讀盤現象產生,檢修時務必引起重視。
〔例3〕故障現象松立S-6001型VCD機,開機時能讀盤且碟片旋轉,幾秒鐘后停轉而無法播放。
分析與檢修碟片能短時旋轉,表明激光管尚能發射激光。故障主要原因是RF放大電路、伺服及其驅動電路有問題。該機應用飛利浦機心,電路與前述相同。在機器讀盤時用示波器測U5(TDA1302)⑨、⑩腳均有RF波形1.5Vp-p,而且CPU(OM5234)⑦腳聚焦FOK信號電平也隨之高低變化,U1(SAA7345)⑧腳RF輸入信號也正常,但測試電機制動輸出信號端、腳時發現異常,正常變化電壓應為4.2V左右,而實測僅為0.5V,判斷為內部損壞。這樣,導致主軸/進給電機驅動處理器不能正常工作,同時導致循環系統工作失常而無法繼續讀盤。換一塊同型號集成電路,機器恢復正常。
〔例4〕故障現象愛多IV-720型VCD機,放入碟片后10秒出現“NODISC”,但進出盒正常。
分析與檢修能正常進出盒、顯示屏有字符顯示,表明電源、加載機構及系統控制電路均正常,問題出在機心部分。開啟罩蓋通電觀察(不放入碟片),物鏡能上下抖動,表明聚焦伺服系統也正常。放入碟片再試,發現讀盤后碟片能轉動,爾后停轉(根據經驗能讀出曲目一般碟片能轉),懷疑循跡伺服系統有故障。
檢修時卸下機心固定螺絲,有意識地用手指撥動進給電機齒輪,將激光頭撥至外端,通電開機觀察發現激光頭能迅速向內回位,說明進給伺服工作正常(即能粗調),可能是循跡伺服系統有問題而導致故障產生。檢測圖2中②、⑥、⑨、腳電壓均正常,再測U3⑨~腳發現阻值比正常8Ω左右大得多。仔細檢查發現⑨腳與循跡線圈虛焊,補焊后故障排除。
- VCD影(8205)
相關推薦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