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自己的思想 才能被稱為工程師 - 什么是工程師?藝術家和科學家的結合體!

2014年07月10日 10:14 來源:互聯網 作者:IT大牛 我要評論(0)

標簽:職場(1)程序員(1)工程師(1)

  要有自己的思想,才能稱為工程師

  每個人的思維著眼點和注意的方面都不相同,很多人從小就會將注意放在自然科學之上,這些孩子中有很多就是未來的工程師。比如一個10歲的小學生看到一幢大樓,他會馬上考慮大樓是如何建造的,塔吊又是怎么一節一節接起來的,那么高的大樓外墻的玻璃是如何安裝的。另一個孩子會想工程師真偉大,還會想到一些詩句來抒發內心的感受。顯然兩個孩子一個可能更適合作工程師另一個適合成為文學家。所以人們經常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點。有些人的長處和思維方式在工程師職業中無法發揮,可中國教育的教條化卻無法讓每個人都能做自己喜歡的專業。我的一個大學同學是文學愛好者,對中國歷史和社會有許多見解,閱讀廣泛文筆也好,可偏偏學了電子這個專業,這不是人才的浪費嗎。所以工程師和科學家在生活中也是工程師和科學家,而不是工作時和端起書本時才是。很多學生很努力的去學習,可一直無法入門就是這個原因。當拿起書本時發現一個問題或者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后他們會努力的解決,可放下書本就不會再自己提出問題和獨立的思考了。

工程師思想

  我從來不認為中國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書本、試卷、分數、所謂的答案都是教條的,就好象一條生產線給每個經過其中的學生蓋上一個學歷的烙印。將創造性和個人的特長統統抹殺,再加上長期以來的教育大躍進和人才評定標準的偏差,無數天才失去了發展機會。本來沒有那么多的教育資源卻非要擴招--掃盲。將大學教育至于尷尬境地,應屆生就業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請不要抱怨工作機會少,中國是非常缺乏工程師的呀!缺到讓很多公司開始“吶喊”的程度。工程師的缺乏又和應屆理工科畢業生的過剩形成矛盾。所以你不要以為學習成績高就能成為一個好的工程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學校的教育和社會需求之間的距離。

  工程師要有“自己的思想”,很多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養成了一些很不好的習慣。比如思考深度不夠,和不會獨立思考。一個公式放在面前能做題,能考試就OK嗎?自然科學好比一個花園,一些科學巨匠寫下了無數“不朽的文章”來描述它。數學公式就好比文章中的文字和句子,只是做文字游戲或者簡單的背誦有什么意義嗎?請問問自己你對這個“大花園”了解多少。你閉上眼睛能想象出這個花園的景象嗎?記得我曾問一個大四畢業設計的學生你物理學的怎么樣。他回答我“還好”,可又補充說“就是公式忘了”。工作中他看到我隨筆可以寫出很多方程,驚訝的說我的記憶力真好。我說“我根本就沒背過公式”。因為我記得“花園”是什么樣的,即使哪位大家用什么詞匯描述的“花園”我記不清,可我依然能清楚的描述出來。這才是理論,理論不是指“文字”和公式而是前人的思想。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全文

本文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