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輸網,是通信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它,網絡的不同設備之間,就無法進行數據通信。
很多同學都希望了解和學習傳輸網,但是,對于初學者來說,最為痛苦的,就是那一堆讓人看了就暈乎的概念——
今天,小編打算死磕一把,專門介紹一下上面這些常見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希望能幫助大家對傳輸網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整體架構
傳輸網這個東東,有非常靈活的架構設計。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組網架構也會有不同。而且,并不是只有電信運營商才有傳輸網,例如電力、石油、廣電等行業企業,也有自己專門的傳輸網。
下面這個,是一個典型的2G移動通信網絡的傳輸網架構:
從圖中可以看出,傳輸網主要分為三層:接入層、匯聚層和骨干層。看名字就能大概知道它們的作用:分別是負責接入客戶側業務、負責業務匯聚和上傳、負責承載匯聚側和核心層之間的業務調度。
為什么每一層都是環形網絡?
主要是因為安全保護,環形網絡的情況下,可以承受單點連接故障。
PDH(準同步數字系列)
PDH,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準同步數字系列,是一種早期的數字傳輸制式,20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并迅速發展。
PDH主要有兩大系列標準:
E1,即PCM30/32路,2.048Mbps,歐洲和我國采用此標準。
T1,即PCM24/路,1.544Mbps,北美采用此標準。
入行比較早的通信汪,肯定見過E1/T1接口和線纜。
E1線,就是以前經常說的2M線(兩兆線)
作為一項早期技術,PDH的缺點很多:
1 沒有全球統一的標準
2 結構復雜,成本太高
3 維護比較困難
為什么要叫“準同步”?
因為,在數字通信系統中,傳送的信號都是數字化的脈沖序列。這些數字信號流在數字交換設備之間傳輸時,其速率必須完全保持一致,才能保證信息傳送的準確無誤,這就叫做“同步”。
采用PDH制式的系統,是在數字通信網的每個節點上都分別設置高精度的時鐘,這些時鐘的信號都具有統一的標準速率。盡管每個時鐘的精度都很高,但總還是有一些微小的差別(不超過規定的范圍)。這種同步方式嚴格來說不是真正的同步,所以叫做“準同步”。
SDH(同步數字系列)
好了,既然前面說了“準同步”,接下來,就是“同步”了。
因為PDH無法適應現代電信發展的需要,所以,SDH誕生了。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數字系列,也是一種數字傳輸制式。它其實是光纖傳輸技術和智能網絡技術結合的產物。
最早提出SDH概念的是美國貝爾通信研究所,當時稱為光同步網絡(SONET)。
1988年,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CCITT)接受了SONET的概念,重新命名為SDH。
相比于PDH,SDH有以下優點:
1 網絡管理能力大大增強。
2統一的標準,統一的規范,方便了不同廠家的互聯互通。
3 適合大容量傳輸。
4 提出了自愈網的新概念,保護能力增強。
5采用字節復接技術,使網絡中上下支路信號變得十分簡單。
由于SDH的眾多優點,受到了全球電信運營商的青睞,一度統治了傳輸網。
SDH工作方式
MSTP(多業務傳輸平臺)
時間又繼續往前推進。
SDH是針對語音業務設計的,每條語音的帶寬是固定的。它采用的是TDM(時分復用)接入方式。
后來,數據業務開始興起,SDH要承載更多類型的接入業務,例如以太網、ATM(不是取款機啊,是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異步傳輸模式,是一種分組交換和復用技術)等。
于是,MSTP出現了。
MSTP,Multi-Service Transmission Platform,多業務傳輸平臺。其實,準確地說,是(基于SDH的)多業務傳輸平臺。
顧名思義,MSTP的核心仍然是SDH,在SDH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
MSTP就是在SDH增加了以太網接口或ATM接口,實現IP化接口
MSTP設備(可以看到以太網口等各種接口)
綜上所述,PDH、SDH和MSTP之間的關系就是下圖:
PTN(分組傳送網)
不管怎么說,MSTP和SDH都是以電路交換(TDM)為核心,無法更好地承載數據業務(IP)。
眾所周知,隨著通信的發展,電信業務從打電話為主,變成了上網為主,數據業務占比大幅提升。
所以,PTN出現了。
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組傳送網。
從傳輸單元上看,PTN傳送的最小單元是IP報文,而SDH傳輸的是時隙,最小單元是E1。PTN的報文大小有彈性,而SDH的電路帶寬是固定的。這就是PTN與SDH之間的最本質區別。
說到PTN,必須先解釋一下MPLS。
MPLS(多協議標簽轉換)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協議標簽交換。
Multi-Protocol(多協議):支持多種三層協議(IP、IPv6、IPX、SNA等)。
Label Switching(標簽交換):給報文打上標簽,以標簽交換替代IP轉發。
傳統IP網絡中,路由技術是不可管理、不可控制的。IP逐級轉發,每經過一個路由器都要進行路由查詢(可能多次查找),速度緩慢,這種轉發機制不適合大型網絡。
而MPLS是通過事先分配好的標簽,為報文建立一條標簽轉發通道(LSP),在通道經過的每一臺設備處,只需要進行快速的標簽交換即可(一次查找),從而節約了處理時間。
MPLS隧道(Tunnel)
簡單來說,MPLS處理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更適合大容量網絡。
MPLS在協議棧中的位置
而T-MPLS,是經過改進的MPLS。
T-MPLS是MPLS的一個子集,只采用了MPLS有關數據傳輸層的技術,去掉了網絡層復雜的自動路由協議控制技術,同時增加了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也就是操作、管理和維護)。
T-MPLS和MPLS-TP
2005年5月,ITU-T推出了T-MPLS,并在市場上獲得成功。
2007年,出于利益之爭,IETF開始阻撓ITU-T通過T-MPLS。
2008年,ITU-T和IETF共同成立聯合工作組JWT,推出了MPLS-TP,定位于T-MPLS的演進。
ITU-T: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分局
IETF:國際互聯網工程任務組
所以,采用了T-MPLS的PTN,就具備了速度快、效率高的基本特點。
無線接入網中的PTN
PTN,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具備SDH特性的加強版的IP網絡,融合了兩者之間的優點。
說完PTN,我們要回頭說說“光”的那些事兒。
WDM(波分復用)
WDM,是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波分復用。
簡單來說,WDM就是把不同波長的光信號復用到同一根光纖中進行傳輸。
波分復用和頻分復用
其實,波分復用就是一種頻分復用。波長×頻率=光速(固定值),所以按波長分其實就是按頻率分。而光通信里面,人們習慣按波長命名。
我們經常所說的DWDM,就是密集型WDM,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DWDM是WDM的一種具體的表現形式。早期的WDM系統,波長間隔為幾十nm,后來,波長間隔發展到幾nm,就叫做DWDM。
稀疏波分復用(CWDM):波長間隔大,一般為20nm
密集波分復用(DWDM):波長間隔小,小于等于0.8nm
WDM的優點很明顯,就是容量大,而且它可以遠距離傳輸。
但WDM也有缺點,例如只能點對點連接,不能組成環,不能靈活調度,不能應對復雜的組網結構。
但是,SDH可以啊,SDH可以組成環,而且管理能力很強。
那么,干脆把SDH的特性引入WDM吧!
于是,就有了OTN。
OTN(光傳送網)
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光傳送網。
如前文所說,它就是基于WDM技術發展過來的。
OTN在WDM基礎上,融合了SDH的一些優點,如豐富的OAM開銷、靈活的業務調度、完善的保護方式等。
OTN對業務的調度分為:
光層調度(可以理解為是WDM的范疇)
電層調度(可以理解為SDH的范疇)
OTN與PTN
雖然OTN和PTN之間只差一個詞,但是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技術。
PTN的傳送帶寬較OTN要小。一般PTN最大群路帶寬為10G。OTN單波10G,群路可達400G-1600G,最新的技術可達單波40G。
OTN是傳輸網的骨干。
PON(無源光網絡)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個“胖”子,就是PON(念“胖”)。
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無源光網絡。
PON由以下部分組成:
OLT(光線路終端)
POS(無源分光器)
ONU(光網絡單元)
因為OLT和ONU之間是無源的,所以叫“無源光網絡”。
什么是無源?
這個“源”,就是指電源、能量源、功率源。
說白了,沒有此類“源”的電子設備,就叫無源設備。再簡單一點,無源網絡下,你給什么就是什么,沒有能量源去進行放大或轉換。
PON采用的是WDM技術,實現單纖雙向傳輸,上行波長1310nm,下行波長1490nm。
PON,具有高帶寬,高效率,大覆蓋范圍,用戶接口豐富等眾多優點,被視為實現接入網業務寬帶化、綜合化改造的理想技術。
按承載的內容,PON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基于ATM的無源光網絡(APON)
基于Ethernet(以太網)的以太無源光網絡(EPON)
基于GFP(通用成幀規程)的吉比特無源光網絡(GPON)
補充說一下,與PON對應的,是AON,Active Optical Network,有源光網絡。
IPRAN(無線接入網IP化)
我們再來說說現在很火的IPRAN。
這些年以來,無線接入網(RAN)一直在向全IP化發展,因此,傳統的SDH傳輸網無法滿足要求,我們需要基于IP的傳送網。而基于IP的傳送網,就分為IPRAN和PTNRAN。
IPRAN示例
我們通過和傳統RAN(基于MSTP)進行對比,來看看IPRAN有什么優點。
MSTP是在SDH基礎上為滿足數據需求而開發的,本質上還是傳輸的東西。IPRAN是在路由器基礎上為滿足基站接入的需求而開發的,本質上就是路由器,可以滿足綜合業務接入。
MSTP繼承SDH的特點,剛性帶寬,所有業務不管是否使用,始終占用固定帶寬。IPRAN是路由器的特點,共享帶寬,業務間可共享帶寬。共享帶寬成本更低。
MSTP主要工作在二層,IPRAN主要工作在三層,可以通過業務仿真來接入二層業務。
MSTP比較死板,所有業務流向需手工指定。IPRAN非常靈活,業務流向只要有路由就可以通過。
IPRAN的命名
IPRAN,簡單的說,是指IP化的移動回傳網。國外的叫法其實更為準確:IP Mobile Backhual(IP 移動 回傳)。
當初,業界提出了幾種取代傳統MSTP的承載方式,思科提出了IP/MPLS方式,并命名為IPRAN。這是具有排他性的,由于思科在數據通信行業的強勢地位,它的這種命名方法自然而然地引起了業界術語的混淆,以至于目前普遍將IP/MPLS-IP RAN承載方式稱為IPRAN。
好啦!終于介紹完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暈?好吧,其實小編自己也有點暈了。。。
作為通信網的大動脈,傳輸網確實是重中之重,地位非常重要。
正因為如此,運營商和設備商對它的穩定、效率、容量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不斷對它進行技術更新迭代,不斷有新的產品和概念出現。
作為一個通信汪,即使不是專門從事傳輸崗位,也應該對傳輸網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不會總是——“有問題,找傳輸”。
-
移動通信
+關注
關注
10文章
2617瀏覽量
70075 -
數據通信
+關注
關注
2文章
433瀏覽量
33880 -
通信網絡
+關注
關注
21文章
2047瀏覽量
52224
原文標題:傳輸網快速入門,看這一篇就夠了!
文章出處:【微信號:bdtdsj,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半導體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地鐵傳輸網擴容改造解決方案
光纖傳輸網及接入網知識
![光纖<b class='flag-5'>傳輸網</b>及接入網知識](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48/E0/pYYBAGKhtCqAH6JNAAAhfSDqaVw539.jpg)
淺談電力光纖傳輸網的維護
城域傳輸網ECC配置規范
![城域<b class='flag-5'>傳輸網</b>ECC配置規范](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49/0E/pYYBAGKhtDWAf_g9AAAT5zWqjiQ153.jpg)
光傳輸網低時延解決方案分享資料下載
通信網的大動脈,傳輸網確實是重中之重
光通信知識介紹:傳輸網、光纖、光纜、光模塊
![光通信知識介紹:<b class='flag-5'>傳輸網</b>、光纖、光纜、光模塊](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82/21/wKgaomREp1yADI93AAAQ71V54X8317.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