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電子商情,為禁售而下調了相關營收預期,分別有Skyworks、NeoPhotonics 、Qorvo、Inphi、Lumentum等等。此外,根據海外供應商的2019財報及其同期數據來看,華為禁售的影響仍有增無減,美國供應商的損失將進一步擴大……
營收下調、股價縮水
自美國公然制裁華為之后,國內媒體屢次三番地宣揚華為將會對全球產生巨大影響,這難免有鼓動情緒、言過其實的成分。但是數據不會騙人,筆者翻閱了全球半導體廠商已經公開的營收報告,從中也能察覺出華為被禁后,美國供應商的日子有些苦。
最近一家公開“喊苦”的,是美國芯片廠商思佳訊(Skyworks Solutions)。6月4日,思佳訊發表聲明稱,將下調2019財年第三季度營收預期,從此前預計的8.15億美元至8.35億美元,降為7.55億至7.75億。至于原因,該公司稱是5月初在進行業績展望時,未能料到美國政府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而本財年的前六個月,對華為的銷售額占到了其總收入的約12%。
另一方面,與華為利益交匯最大的美國上市公司——光電設備供應商新飛通光電(NeoPhotonics)也在進行類似調整,同時宣布將減記部分庫存價值。據悉,2019年前三個月新飛通營收達7940萬美元,但其中49%均是來自華為及其子公司海思半導體。更致命的是,在過去一個月時間內,新飛通股價狂跌,其市值縮水了約40%。對此,新飛通不得不重新評估其正在進行的業務,并于5月23日發布了第二季度的盈利預警,將此前預計的8800萬美元到9300萬美元,下調至7500萬美元至8000萬美元,并預計毛利率為10%-14%。
與此同時,光學和光子產品制造商魯門特姆(Lumentum)將本季度收入預期的下限從4.05億美元下調7.4%,至3.75億美元。在Lumentum最近一個季度的總收入中,對華為的銷售占18%。
此外,美國的華為供應鏈中包括Qorvo、Inphi、Analog Device等紛紛下調2季度營收預期7~8%及第3季度預期。科沃(Qorvo)近日前還表示,不確定何時出貨量可能回升。
超百億美元打水漂!
除了以上已經公布下調營收預期的美國上市公司,還有數十家美國半導體企業“默默”承受著華為禁售的沖擊。
據年初《國際電子商情》列出的華為92家核心供應商中,有33家位于美國的公司,占據了總數的1/3。可見華為已成為美國半導體市場的“超級買家”。
此外,根據高盛(Goldman Sachs)列出的“對華為營收依賴度最高的前20家美國供應商”中得出,從最核心的半導體、射頻器件IC,到連接器、存儲器、軟件、光電器件、再到測試和代工,都有美國供應商的身影,合計帶來了超過145億美元的營收!
另一則數據顯示,華為去年700億美元的采購預算中,有超過110億美元用于向美國供應商采購。盡管2019年終端市場持續放緩,但在5G和AI的消費加持下,相信華為今年預計在美國的采購資金將在150-200億美元之間。然而,美國政府一旦實行華為禁令,美國華為供應商將一夜之間與超百億美金失之交臂。
對于半導體產業下修營收展望的動作來看,資深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陸行之公開表示,特朗普政府對美國半導體行業沒有幫到忙,反而是在害他們。隨后,Qualcomm、Micron、Xilinx、Broadcom、德儀、賽普拉斯、Marvell、II-VI、On Semi、Mellanox、WDC也可能下調營收預期,更多的美國華為供應商將會面臨重創,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分析師認為,“貿易戰”只是美方“逆全球化”的手段之一,從商業角度來看,結局將會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經濟全球化將近20年以來,中方需要先進的技術和產品來提升“國貨”的價值,從而提高產品利潤;美方需要中方的龐大的市場需求,來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工藝,從中謀求正當利益,這是經濟全球化最成功的范例。倘若美國一意孤行,切斷供應鏈合作,對于國內半導體產業來說,只有自立自強才不會任人魚肉,半導體國產化將會是一個長時間的挑戰。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713瀏覽量
222660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36瀏覽量
253006
原文標題:華為被禁后,美國供應商損失慘重!
文章出處:【微信號:bandaotiguancha,微信公眾號:半導體觀察IC】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