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每個人對高考都有不同的記憶。欣喜、 遺憾、 別離……各種復雜的心緒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我們人生中那個難以忘懷的時刻。
“高考”既是青春的代名詞,同時還能折射出教育、科技等發展脈絡。
伴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5G技術的發展,培養人工智能人才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新增35所高校設置人工智能專業,在新設專業學校數量上高居榜首,這標志著我國高校批量培養智能人才的時代已經開啟。
人工智能是人類發展的未來,各國之間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競爭帷幕已經拉開,科技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競爭,而高端智能人才的競爭必將始于教育。
人工智能專才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僅僅依靠高校的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培養,是否能夠滿足未來競爭所需?時代飛馳的腳步、日益嚴峻的市場競爭環境……不禁讓我們深思。
國內高校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雖然“人工智能”專業布局呈高速發展之勢。但是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養仍然處于初始探索階段,課程還沒有形成固定成熟的體系和模式,大學階段涉獵知識較為廣泛,但學科細分領域研究深入度缺乏。
以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能”本科專業課程群設置為例,下設有11個課程群。從所設學科群我們不難發現:人工智能專業既需要具備數學與統計、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等基礎能力,又需要具備機器人、人工智能等專業能力。人工智能專業學科交叉性較強,對學生的跨學科能力要求非常高。但是專業綜合性試驗和集中實踐學分所占比例較小。
因此高校培養出的人工智能人才,針對某一AI細分領域的專業度和技術研發能力,是否與未來社會所需要的AI人才完全相適應,需要交給時間去印證。
高校不是學習人工智能的初始點
高等學府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速度,讓我們逐漸意識到覆蓋學齡前到高中人工智能人才梯隊搭建已經迫在眉睫。
大學階段零基礎學習人工智能絕非理想學習狀態。
事實上,在學齡前啟蒙學習階段,我們就應對孩子進行興趣培養,為孩子想象力、創造力培養提供成長空間。在小學和中學階段,可進行編程基礎知識的系統學習,打好相關理論基礎。這樣大學進入人工智能專業就能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相關技術,主攻自己擅長的一個或者幾個AI細分領域。
未來社會的強競爭力專才不是什么都會,而是能在一個領域里做到極致,唯有如此才能創造無限價值與可能。
對于人工智能人才培養來說,比起單向的知識傳授,教會孩子們終生受益的能力才是教育核心。走出課堂能夠沉淀下來的內容,才是孩子們未來在學習和工作中可以長久汲取的營養。
貝爾科教集團下轄全國各地的活動中心在教學中,將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相融合,通過打破學科疆域,培養學生采用學科融合的思維方式解決現實問題。在課程內容方面,通過設置明確的結果、模糊的任務,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完成任務,重點培養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創造能力、知識學以致用能力。
從學齡前啟蒙直至與大學銜接,貝爾科教集團始終致力于提升孩子們的AIQ,保護并開發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采用非知識型的教學方式培養孩子們的自我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在教學中注重對孩子創新意識和數理思維能力的塑造,使其能夠更好地面對未來的世界。
單一技能或許能解決孩子們眼前的困惑,但是唯有受用一生的能力,才能讓孩子們在科技變革和技術更迭中始終保持競爭力。這種競爭力不只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未來更體現在人與機器之間的競爭與合作中。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4文章
44938瀏覽量
377078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83瀏覽量
240306
原文標題:高考熱點| 高校批量培養AI人才時代下的教育思考
文章出處:【微信號:belleducation,微信公眾號: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關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6章人AI與能源科學讀后感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創新學習心得
risc-v在人工智能圖像處理應用前景分析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應用
名單公布!【書籍評測活動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
FPGA在人工智能中的應用有哪些?
賦能教育變革 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教育技術平權
華中科技大學牽手百度共同建設“華中科技大學-百度飛槳人工智能教育創新中心”
“人工智能+教育” 木愚科技AIGC滿足教育新要求
引領數字時代:華為云函數工作流與人工智能的共舞
![引領數字<b class='flag-5'>時代</b>:華為云函數工作流與<b class='flag-5'>人工智能</b>的共舞](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4/87/wKgaomXsg9KASVZiAArFX_H0Gy8386.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