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躺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中美貿易戰的喧囂總會過去 中國科技產業量變到質變

電子工程師 ? 來源:yxw ? 2019-05-20 09:34 ? 次閱讀

不管怎么打,貿易戰的喧囂總會過去,中美還是得回到生產力的競爭上。中國科技產業量變到質變,以中國制造2025的成功為標志,會進入科技拉動經濟發展的美好時代。或許,到時美國人連戰意都會消退——這樣的中國會是碾壓一切的存在。
1副***的新分工

兩會后新一屆國務院四位副***分別是韓正、孫春蘭、***、劉鶴。從幾位副***參與的事務來看,常務副***韓正分管發展改革與財政,孫春蘭分管文化、教育、衛生、體育,***分管三農與扶貧,劉鶴分管商務、金融和科技。

其中引人關注的變化是,科技與教育這次分了家,由兩位副***分管。之前一直有“教科文衛”的說法,科技與教育似乎天然就關系密切。上屆副***劉延東就是分管“教科文衛”,經常對科技相關事務做出批示,如2017年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揭牌。

但是這次的分工,卻將科技獨立出來,交由經濟思想深刻的劉鶴主管,背后的意義絕不可小視。一些線索在劉鶴10年前論述1930年代大蕭條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就已經隱約顯現,該文中提出了十個重要觀察可謂“草蛇灰線”:

兩次危機的共同背景是都在重大的技術革命發生之后。

在危機爆發之前,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危機發源地的政府都采取了極其放任自流的經濟政策。

收入分配差距過大是危機的前兆。

在公共政策空間被擠壓得很小的情況下,發達國家政府所采取的民粹主義政策通常是危機的推手。

大眾的心理都處于極端的投機狀態,不斷提出使自己相信可以一夜致富的理由。

兩次危機都與貨幣政策相關聯。在兩次危機之前,最方便的手段是采取更為寬松的貨幣信貸政策。

危機爆發后,決策者總是面臨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和經濟問題政治意識形態化的三大挑戰,市場力量不斷挑戰令人難以信服的政府政策,這使得危機形勢更為糟糕。

危機的發展有特定的拓展模式,在它完成自我延伸的邏輯之前,不可輕言經濟復蘇。

危機只有發展到最困難的階段,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這一解決方案往往是重大的理論創新。

危機具有強烈的再分配效應,它將導致大國實力的轉移和國際經濟秩序的重大變化。

在中美競爭顯性化、白熱化,全球多國民粹主義日益興起,貨幣政策支持的金融泡沫頻頻襲來的今天,這些有前瞻性的觀察說明,全球危機可能并沒有過去。1930年,美國總統胡佛簽署了后來被稱為“史上最蠢”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將美國數千種進口商品關稅提高50%以上,而特朗普正在重復這種愚蠢行為。中國應抓住時機,沉著應對,進行理論創新,努力實現“大國實力的轉移和國際經濟秩序的重大變化”。

從原理上說,現代與古代經濟最大區別就在于引入了“科技”和“金融”這兩個關鍵變量。現代社會之所以能以超出古人想象的速度高速發展,并且邁向全球化,核心驅動力正是科技與金融,其中科技的作用更大,可以說是長時段內唯一的決定性因素。科技探索自然規律,將物質世界蘊含的偉力向人類社會釋放出來,而金融發掘人性本能,讓人類特有的“信用”概念推動社會經濟高速增長。科技與金融,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最耀眼的兩個主題。

美國的世界霸權,核心要素也無非是科技與金融。美國在軍事領域的超群優勢可以看成科技的延伸,但是在當前武裝沖突成本高昂、大國之間存在核恐怖平衡的背景下,這種優勢受到掣肘,可以直接使用的場合有限。雖然貿易戰很吸引眼球,但在中美的競爭已經擺上了臺面無法掩蓋的條件下,兩國競爭的主線仍被科技與金融牢牢占據,而科技又是其中最為核心的角逐領域。

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實踐表明,許多領域的數量型擴張已經基本到了盡頭。金融領域亂象叢生、“妖孽”橫行,說明金融需要厘清本質,回歸經濟本原,正面發揮金融的巨大作用。可以把過去10年看成經濟增長新舊動能轉換的探索期,各種狀況層出不窮,吃了一些苦頭,也做了不少壓力測試,更積累了一些實踐經驗,有說法是“各種經濟調控方法都試過一遍了”。從種種跡象來看,中國似乎已經具備條件以科技為經濟發展主線,而且已經開始了大動作。

科技與金融是發展經濟的“大殺器”世人皆知,但是能做好的國家不多。科技實踐很難,容易變成空喊口號。金融模仿成熟辦法看似操練起來不難,時不時還有人出奇招創新,但實際上很容易因為社會與管理者人性的弱點走歪。中國在科技與金融實踐上,已經遠遠超出發展中國家,取得的成就讓全球多國艷羨。例如,印度想在國內搞基建就沒制度沒錢,非常羨慕中國銀行系統創造信用的本事。中國發展到這個階段,科技與金融的發展目標已然指向了美國。

在美國已經公布將要加關稅的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名單中,明顯可以看出制約中國科技發展的意圖。這并非如坊間所述是“農業國美國對抗工業國中國”,而是美國已經清楚了中國的科技發展目標,并對此十分警惕。中國多年來經常有各類中長期發展規劃公布出來,但是這次《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讓美國人覺得非常可怕。這說明,中國已經有能力對世界頂尖科技水平發起全面挑戰,并有可能取而代之。無論是中國自己還是被挑戰者都對這一時刻的來臨感到了肅殺之氣。

特朗普的“國師”班農2017年11月在東京發表了一個在中國互聯網上廣為流傳的演講,提醒世人關注中國的十九大報告、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倡議、5G技術——美國真正關注的是中國在科技領域的中長期推進計劃。過去美國人總以為中國離西方集團差距還很大,包括中國自己也一直堅持狠狠“自我批評”。但自2008年以來的10年中,中國雖然在經濟模式切換中碰到困難,出了一些亂象,同樣有巨大的進步。

在科技領域,中國呈現出“全面追趕,重點突破,局部領先”的勢頭,從跟德國、英國、法國、日本并列第二集團,到逐漸從第二集團中脫穎而出,跟單獨構成第一集團的美國雖然仍有巨大差距,但追趕速度驚人,越來越多的領域在呈現出中美雙雄競爭的局面(參見風云學會會長袁嵐峰的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 袁嵐峰)。

過去10年金融領域的亂象多一些,但是金融有其特殊性,并非有什么需要破解的技術秘密,而是需要實體經濟的穩固基礎、正確的方向選擇、堅實的推進實施。中國的實體經濟和產業基礎已經頗為強大,是參與全球競爭的根本優勢,如果以金融為加速器,實現科技領域的重大突破,那么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硬實力差距將會加速拉近。

其實美國從未放松在真正關注的領域對中國的警惕,一直都是帶著惡意對中國科技的發展嚴加防范,出于對潛在競爭對手的壓制本能。《瓦森納協定》一直在禁止高科技產品出口中國,這是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的最重要原因。前段時間,美國以泄露技術為由對幾位在美工作的中國學者判刑,防范限制措施已經瘋狂了。而在敏感技術領域的“政審”甚至使相關領域面臨人才短缺,“根正苗紅”的美國技術人員工作能力低下態度惡劣也管不了。

但即使面對這樣的打壓,中國仍然對美國發起了嚴峻的挑戰,進步速度出乎預料。這才是美國焦慮的根源。正因為中國科技的進步是依靠自身的努力實踐,而非美國的放松警惕,所以美國也無力再多做些什么。特朗普發起貿易戰,不惜在互惠領域發起攻擊互相傷害,折射出的正是美國無力限制中國科技發展的無奈。

2權威人士的往事

2015年5月25日、2016年1月4日和5月9日,人民日報罕見地三次頭版二版專訪了一個叫“權威人士”的人。他是誰后來也清楚了。

在第一次專訪中,權威人士堅決否定了“強刺激”的意見,為此還提出了要接受經濟增速回落的“新常態”,關注風險。2015年中,股市大漲、創業板股票瘋漲,確實有借勢為科技企業融資,科技大發展帶動經濟增長再上臺階的說法,但是不久A股發生了期貨融資爆倉式的暴跌,一切臆測隨風飄逝。

在第二次專訪中,權威人士深度解讀了“供給側改革”,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其中的核心工作是房地產去庫存。從2016年初開始,一場精妙的操作在中國一二三四線城市全面鋪開,房地產去庫存成功得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居民們高漲的購房熱情將多地房地產庫存幾乎清空,以至于不得不限購限貸,甚至要搖號買房。二線城市心氣高漲,對未來充滿信心,發展動力十足。資金從居民部門向企業部門的大挪移極大緩解了企業壓力,也為清理產能過剩部門的“僵尸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企業杠桿率隨即下降。

在第三次專訪中,權威人士指出長期經濟走勢會是L型,再次確認了“新常態”。要正確看待一些經濟向好的勢頭,要“徹底拋棄試圖通過寬松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做大分母降杠桿的幻想”。要關注一些局部的風險,如地方債務、股市、匯市、債市、非法集資等。

現在回頭看,權威人士的核心觀點就是不要靠刺激強托經濟增長,要降低杠桿率,關注金融風險。房地產去庫存的主要作用可以理解為企業降杠桿,而居民部門杠桿本就不高,升高一些之后就受到了限購限貸的嚴控,還有不少安全空間。所以這兩年來中國經濟的指導思維就降杠桿,化解金融風險。降杠桿的標志性數據是M2增長率,已經從過去常規的13-14%降到了個位數,2017年底M2增長率低至8.2%。而且經濟增長率也穩住了,甚至有了些回升勢頭,遠好于悲觀預期。

中國從2012年起進行了正本清源的反腐運動,近兩年又開始對金融領域重手整頓。2017年,中國對“金融妖孽”進行了清理。以虛假出資、循環注資等手法控制安邦集團的吳小暉,2018年3月因集資詐騙、職務侵占被公開審判。正如銀保監主席郭樹清指出的,不法分子利用金融的巨大威力,違規構建了龐大的金融集團。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制造業進出口、基礎設施建設。在這一態勢下,科技發展更多發揮了輔助功能——打基礎、補短板、謀發展,為制造業與基建進行短期配合與長期配套。在金融方面,中國進行了現代商業銀行體系的構建,將傳統計劃式低價經濟活動貨幣化。相當長時間,大幅增長的外匯儲備是基礎貨幣增發的主要手段,銀行體系內的巨額新增貸款信貸創造,為各級政府主導的經濟計劃提供了金融推動力。房地產成為從民間回收貨幣的主要渠道,也被民間視為主要的財富存儲手段。

中國的這種獨特發展路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已經顯著地超過一般發展中國家,甚至在不少領域趕上了發達國家。但是,相對于中國的體量,科技真正的巨大潛力還沒有被發掘出來。在改革開放初期以及格局并未明朗的時期,就有些人認為中國的路線是錯誤的,應該直接象發達國家那樣,靠科技創新,格調高雅地發展。但是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條件不夠,科技水平差距較大,無法以這種看似正確的辦法發展。

過去10年,中國舊的經濟增長方式逐漸碰到了相當大的問題。主要是產能過剩,一些領域的產能已經到了中國市場或者地球意義上的極限,必須轉型,而且接受經濟增長率下臺階。回頭看這很清楚,但是在當時面對一些企業運營和社會就業的困難,面對各地維持經濟增長的壓力,先用信貸擴張的辦法穩住大勢幾乎成了必然的選擇,就算有僵尸企業也先拖著。在維持住基本的增長數字以及企業正常運行狀態的同時,中國政府又試了多種增量的辦法。

在過去,這是一種屢試不爽的“大招”。存量的問題,永遠都會有,問題復雜一時也解決不了。存量需要穩住,保持社會基本穩定。在增量上想辦法,當增量取得的成績足夠多,存量問題就不大了,例如就業可以轉移過來。中國政府已經做了很多經濟計劃,中國人這么多,民間蘊含了巨大的力量,如果發動起來看來會是不錯的增量。所以我們看到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樣用意良好的增量辦法。中國既出現了互聯網經濟的火爆,也出現了P2P金融、區塊鏈ICO的野蠻生長。如果成功,中國經濟將擺脫困境,再創奇跡,達到8%以上的“潛在經濟增長率”。

然而權威人士說,這種靠發展增量解決存量問題的思路,是不對的。和以前不一樣,存量實在太大了,量變引發質變,經濟增長率下滑變成L型是必然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存量問題,要“供給側改革”,堅決去產能。而搞增量的時候,也不能反而搞成了金融風險。在這種轉型期,還特別要注意金融風險,不僅對P2P金融、ICO之類的亂象要整頓,甚至要下決心對過去多年違規形成的“龐大金融集團”動手。不能回避問題,不能靠增量成績掩蓋存量問題,而是要扎實化解存量問題。要去產能、去庫存、降杠桿,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而這兩年,中國正是這樣做的。雖然經濟增長率不如過去那樣耀眼,時不時被善于造勢的印度超過,但是應對風險以及國內外挑戰的能力,有不小的提高。我們看到了一些很不一樣的操作。一線城市的限購限貸,讓房地產出現了多年未見的轉折,不是價格的問題,而是交易的鎖死。外匯儲備從4萬億美元快速降至3萬億后重新穩住,資金的流動受到了限制。當美國發起貿易戰的時候,中國的準備顯得十分必要。相比之下美國的內部問題更多,股市在歷史高點對風吹草動很敏感,政府與居民負債都極高。

人民日報對權威人士的三次專訪中,科技這個詞出現的很少。在當時的背景下,科技更多帶有跨越式發展的意味,在金融的撮合下與創業、創新聯系在一起成為了想象力最大的增量。很多情況下,科技特別是互聯網科技的美好前景,讓不少人熱血沸騰,進行了風險很大的沖動投資。而泡沫或者騙局破滅后的亂象,又反過頭來讓人們對科技、生態之類的詞產生了嚴重的“審美疲勞”,甚至“幻滅感”。其實,不妨把這一波科技和金融混亂而又急促的結合看作一次全周期、全要素、全方位的壓力測試,從興起、膨脹到泡沫、破滅,測出了底線和實況,更好的為真正起飛獲取必要的參數和預備。

壓力測試已經初步完成,在副***的分工中,科技被獨立了出來,科技和金融真正的大結合可以說才剛剛開始。在過去10年的實踐中,許多中國經濟的亮點,靠的是科技的發展,甚至可以說是中國經濟的最大亮點。茅臺式的消費增長不好找,但10倍速增長的科技公司卻一大堆。在穩住了增長,化解了風險之后,如果要發力,科技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在當前階段,中國已經基本完成了內部準備,會轉向以科技拉動經濟發展。而美國經濟最根本的優勢也是科技,所謂“制造業回歸”并非主流,是美國內部貧富分化,經濟發生問題時因政治壓力產生的權宜之計。中國與美國競爭的核心,并非是中低端制造業,那些因為資源優勢向美國回流的領域,而是高科技制造業。

3科技拉動增長的路徑

對手的恐慌,說明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正確性。十大關鍵領域分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如果2025年這些領域中國都取得重大突破,中國的經濟格局會如何?

其實看看美國就知道了。雖然說美國碰到了各種經濟問題,主要是貧富分化,中下層收入不高日子難過。但高科技研發一直高歌猛進,在大部分科技領域都保有較大的領先優勢。美國科研機構和科技公司數量很多分布很廣,人才需求量極大。因此但凡有一定理工學歷的人才找工作都不是問題,而且收入不錯,還得從國外引進人才彌補技術人力資源的不足。

從2017年中開始,多個二線城市忽然爆發了搶人大戰。全國找工作投簡歷累得吐血的大學生發現,自己這看上去既不稀缺也不值錢的學歷,居然被這些省會城市看上了。落戶直接辦,買房有優惠。常規的理解是,這是為房子找接盤俠。不可否認,人口流入對城市的發展十分關鍵。但是為什么以前不搶人,到2017年卻開始搶?還加上學歷的要求?其實很簡單,關鍵就是增長路徑的明晰化。

科技產業有自身的規律,困難的時候會覺得希望渺茫差距比天還大,偶爾有個突破寶貝得不行。有時又產生急躁情緒,不具備條件的地區也給所謂有技術的“牛人”大筆投資,最后發現是大忽悠,產生大筆銀行壞賬。因此,科技拉動這條路,人人都知道好,做起來卻非常難。其實就是大勢不好,努力起來很難,缺這缺那,不知道哪里一個短板就把你的幾十億投資整黃了。所以,過去只有一線城市可以猛吹“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未來”,也只有一線城市才能真正向科技領域猛投錢,砸出了幾個優勢突出的高科技產業集群。其中,深圳就是典型例子——以超大力度扶植科技產業,而且也產出不錯正向循環了。

然而,到二、三線城市這種“科技流”卻常常淪為嘴炮,他們往往只能喊喊科技口號,碰運氣搞一些中低科技產業慢慢積蓄科技實力。這些城市想要獲得真正的經濟增長,還得招商引資房地產,兇猛投資搞基建、上工業產能。在這些地方,一個大鋼鐵廠或者汽車廠能頂幾百個“高科技”公司。但是,前些年很多二、三線城市又偏偏時運不濟,碰上產能過剩,遭遇了大量的重復投資。這個角度看起來,一線和二線的差距,主要就是高科技行業的差距。是真高科技還是假高科技,看普通員工收入基本能清楚了,一線有大批技術人員月入幾萬的,比二線多得多。

對于有些二三線城市來說,大學生有時還不如農民工好使,能進富士康的才是好勞力。確實有一段時間,說大學生過剩,農民工短缺,甚至收入都比大學生高了。月薪3000只能招到大學生,招不到農民工。但這只是特殊時期的特殊事件,符合鄧公當年“兩個不行”的判斷——“少數人可以,多數人不行;短時間可以,時間長了不行”。隨著中國科技產業整體越來越強大,慢慢就會“量變到質變”。不用等到2025年,就能看明白科技產業的整體突破,最艱難的時期其實已經過去了。如果2017年還看不清楚中國科技的大勢,那就真是瞎了,連美國人都感覺到真實的威脅抓狂了。

科技產業的整體突破了會如何?可以說是神仙一樣的感覺。例如,以前鋼鐵廠是高科技,建個廠子不容易,鋼鐵產量增長不易還要搞大煉鋼鐵。等中國鋼鐵生產設備制造取得突破,一切都不一樣了。前兩年,河北有個勝芳鎮,找中國一重低價買了1420mm酸洗冷軋聯合機組就投產了,隨便就是120萬噸的產能。一個小鎮的書記,就能做到以前要國家領導人出面的大事,當然產能過剩是另一回事。

現在二線城市艷羨無比的“高科技”產業,以后可能只要給錢就能上馬。這種情勢的變化不管某個城市如何努力,時機沒是無論如何都難以達成的,必須等國家整體實力突破成功。真到了突破的時候,那就說來就來了,咣一下就遍地開花了。

但是,科技產業也不是給錢就行,要不然其他發展中國家砸鍋賣鐵即可,但是也沒見到他們成功。科技發展還得有各種配套條件,首先一條就是要有足夠的人才。不是說能搞高精尖研發的高級人才,就是僅僅把生產線跑起來,把科技產業運營起來,也需要相當數量素質足夠的人,大學生是基本要求。大學生有時是不如農民工管用,但那是產業層次水平決定的。等以后產業升級了,就知道“知識就是力量”不是空話。

中國制造2025很可能會成功,還有很多中長期規劃也會成功,現在就能看清楚。各地不早作準備,難道等2025年人家吃肉自己喝湯?所以搶人大戰是必然的。為什么多個二線城市信心好象一下就起來了,各種國際級城市規劃都推出來,并不是光造勢就能弄出來的。各種發展規劃,需要發改委批,產業基地不能畫餅。正因為各種條件真的具備了,可行性真有了,才能把勢造起來,把群眾的熱情也帶起來。

不管怎么打,貿易戰的喧囂總會過去,中美還是得回到生產力的競爭上。這是堂堂正正的競爭,美國人高科技產業固然優秀,但帶領中國的是一個“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的執政黨。就算美國封鎖,不賣技術,也無所謂,也要進行社會動員全面導向科技發展——每年千萬級別的理工科畢業生,為的就是這個時刻的到來。中國科技產業量變到質變,以中國制造2025的成功為標志,會進入科技拉動經濟發展的美好時代。或許,到時美國人連戰意都會消退——這樣的中國會是碾壓一切的存在。

美國的覺醒

2016年希拉里競選總統時曾經以為贏定了,勝選慶典都準備好了。后來讓全球大跌眼鏡,女總統夢破滅了。希拉里的競選搭檔是蒂姆·凱恩,和特朗普搭檔的彭斯搞了一場副總統辯論,落了下風,對大選不是個好兆頭。之前選人時就有呼聲說,讓民主黨女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和希拉里配,但是正副總統都是女的好像有些過頭,就沒搞。

這個沃倫還是比較有實力的。如果美國再出女總統候選人,輿論經常開玩笑說讓伊萬卡公主上。但真要論政壇經驗,應該是資深參議員沃倫最可能,她之前也說很愿意當希拉里的副手。特朗普上臺之前之后,經常受到沃倫兇猛攻擊,兩人是死對頭。

就是這個沃倫,3月底這幾天正在北京訪問,就貿易與半島問題,與中國劉、楊、魏等高級官員會談了。關于這次訪問,她對記者說了幾句意味深長的話。

“多年來,美國政府錯誤地以為經濟交往會讓中國更加開放。”

“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整個是錯的。我們先前給我們自己講了一個一廂情愿的快樂故事,但那故事從來就不符合事實。美國不能回避直面中國的(與預期很不一樣的)現實。” (The whole policy was misdirected. We told ourselves a happy-face story that never fit with the facts. )

“先前很多人以為,隨著中國的經濟增長和市場開放,中國將更為平穩地融入世界,這種看法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如今,美國政府正在覺醒。”

沃倫的說法,其實和正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的特朗普是一樣的。兩人分屬民主黨和共和黨,平時是死對頭。但是關于中國,都一樣覺醒了。

這一點,和以前是完全不同的。中國需要面對的,是一個覺醒的美國。而不是中美會談上,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的美國對手。

回看過去多年,關于中國,美國人真的是茫然的。兩邊對談,美國和中國談判,其實中國談的人也不一定多高明,甚至反應都是程式化的高度可預期。但中國目的明確,主線清楚,緊抓核心利益。而美國卻沉浸在“快樂故事”中,關注焦點從人民幣升值、知識產權保護、市場開放中轉來轉去,從未真正對中國造成壓力。明白人和糊涂人對談,結果可想而知。因此,美國人才會覺得“整個是錯的”。

特朗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并不是認真想做什么事。實際由于人手短缺,宣布消息的時候,連對中國加關稅的商品清單都沒整理出來,說之后再補。但這是一種姿態,說明美國從此不再糊涂了,覺醒了,會正視中國,真正和中國開展斗爭。

中國的信息黑洞

美國人說覺醒,是知道過去想錯了,但能說現在對中國就了解么?中國以外的世界,以西方國家為主,也包括周邊國家,其實對中國都極不了解。

直到兩三年前,普通韓國人還認為中國人非常窮,沒有肉吃、沒見識過家用電器,對中國留學生問出可笑的問題。后來韓國政府覺得太離譜了,2015年拍了個紀錄片《超級中國》對國民進行教育。韓國人看了非常震驚,覺得難以置信、不能接受,中國怎么可能發展得這么強大了,是不是政府在騙自己。

這事細想很不可思議。韓國離中國很近,很多人到過中國,還有上百萬人在中國生活,是外國人中最多的。然而就連韓國人也很不了解中國,需要進行國民教育,還非常震驚。而且這一切就發生在兩三年前!那中國以外對中國的誤解會到什么程度?

中國不是無足輕重的小國,商品賣到世界各國,十幾年前全球經濟影響就很大了,新聞中關于中國的信息越來越多。官方有大會報告之類的海量信息公布出來,大量中國人寫文章吐槽,都是公開可查的,透露了無數的信息。但是外國對中國仍然極不了解,為何會這樣?

其實原因很簡單。一個是技術性的原因,中文。還有一個是意識形態的原因,外界用想象代替現實。

外國人想了解中國,最好要會中文,但很難學。而且中國的歷史、政治、經濟問題,非常復雜,背景很深。地區人群分化,情況千差萬別,簡單的問題解釋起來都要辯證法。中國還發展得特別快,社會與經濟不斷冒出新情況,需要持續學習。中國的國情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不少本國人都學不好。

世界上關于中國的信息,本來就容易被媒體或受眾傾向性扭曲。中文又這么難學,全面了解中國還特別困難。這種情況下,外界通行的辦法是,抓住一些片面信息進行想象發揮,用想象代替現實。是真沒有辦法。

在2000年以前,外界對中國歪曲攻擊,造成的是中國的憋屈感。例如有中國女記者和外國記者一起工作,委曲得哭了,說你們怎么能這樣說瞎話。但是人家居高臨下就那樣了,也沒辦法。

等新世紀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事情就不一樣了。中國不是無關緊要的小國,人們都承認中國越來越重要了,還這么不了解,這是不可思議的。世界上基本不知道中國發生了什么事,全是在片面想象。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外國歪曲中國的說法,新情況是,看上去“公正”的評價越來越多。但是,真正對中國比較了解的外國人,可以說一個也沒有。愿意正面看待中國的進步是好事,但也談不上有多了解。

因此對外國人來說,可能會有“驚嚇”的效應。本來以為中國如何如何,遠在天邊無所謂。猛然發現中國是一個大怪獸一樣突然出現在身邊,完全出乎自己的想象,那是會嚇到的。

這種心理效應,中國人對外國是沒有的。出國看到外國的樣子多半是失望,但真想了解外國的情況并無困難。中國人對外國也不是說多了解,但沒有這么離譜。需要信息的時候可以去外國收集,渠道不會少。就通過公開正常的方式,理解一些常識總沒有問題,對外國的判斷就不會太離譜。

而中國,對外國仍然是信息黑洞一樣。美國官員和中國官員會談后,再看到一些報告,就算覺醒了,知道過去錯了,就能了解中國?可以預計,美國針對中國的判斷仍然常常會是離譜的,應對的策略也是莫明其妙。就像下棋,就算你知道自己錯了,但不了解對手的棋局布置、不理解對手的棋力與行棋風格,改個下法就能扭轉局勢么?

關于中國,信息不是沒有,而是多到爆炸。但“中國信息黑洞”仍然會延續,外界還沒有找到破解黑洞的辦法。

外界關于中國的錯誤理解實在太多了,先一個個排除吧。過去這么多年,成年累月的片面想象,天知道有多少錯誤信息。這需要“靈魂”式的認知革命,對成年人非常困難。就算關于中國全是完全正確的信息,全端到美國人面前,人也得敢信吧?何況顯然會有大量扭曲的信息摻雜在其中,被選擇性相信的往往是這些錯誤信息,還是想象代替現實。

就說中國革命史,哪個外國人學得懂?就算花大力氣學了,還有多少要學的?人家不得生活啊,要和中國這些復雜的東西較勁?就怕你不來學,來了弄不糊涂你算我們輸。

中美氣機交鋒

其實對于中國,美國人倒也沒有小看。如果要給美國找個對手,根本不用動腦子就是中國。

10多年前的美劇《24小時》就將中國描寫成一個很牛的國家。主角鮑小強,他爸從美國叛逃時說,小強我們去中國吧,那里是個全新的國家,特牛。后來無所不能的鮑小強還被中國抓去,關了一年才被放出來。近來的美劇中,如《紙牌屋》,中國都是非常強大的國家。

但這些仍然是想象,所以出現在影視劇中。美國人真正從現實中感覺到中國的氣勢,也就是最近三四年。

像中美這樣的大國,真較量起來是全方位的,并不是一兩場貿易戰、外交戰就能定勝負的。甚至也不是羅列一大堆數據,就能判斷出來的。有時,比較玄的“氣機交鋒”反而更能看出問題。

例如,臺灣十來年前搞選舉,宋楚瑜在臺上演講,說幾句就沖臺下喊“你們說對不對?”。這就可以看出來,臺灣這個地方算是完蛋了。真正說經濟實力大跌,生活水平下降,那還要等一些年才暴露出來。但看之前的“氣機”就能把臺灣看死了。

90年代后期到2001年,美國人搞炸館、南海撞機,小布什說“盡一切能力”協防臺灣,明顯是在對中國搞戰略試探。那時的“氣機交鋒”就明顯對中國不利,很憋屈的感覺,壓力非常大。領導人去機場迎回烈士遺體,流下了淚水。敵對勢力很囂張,也沒有什么好辦法。加入WTO談判,美國人就吊著談,中國主動大動作讓步才推動了,后來美國也不緊不慢也拖著。

不過2001年發生了911事件,就豁然開朗了,悶氣一掃而光,一切都不一樣了的感覺。WTO的事馬上就成了,一年年數據增長和做夢一樣。發展的整體氣勢一往無前,國際上基本沒有什么大挑戰,很順利地發展過來的感覺。

最近,多年未見的壓力感覺又來了。美國人真的覺醒了,有共識了,四處活動,又到了中美“氣機交鋒”的時候。但是這次情勢已經不一樣了。雖然有不小的壓力,但中國沒有人感覺憋屈,不少人反而有“來得正好”的感覺。不需要羅列什么數據,人們的感覺就是真實的,就足夠看出趨勢了。

交鋒的時候,對陣雙方會放出“氣機”,互相感應一下。這說不清道不明,但并不是玄幻。這次一些美國人是真慌了,覺得真有可能會輸給中國。種種色厲內荏的言論,夸張的表演,虛張聲勢的威脅,沒有章法的出招,都顯示出美國人內心的氣機不穩。中國方面并不咄咄逼人,但面對貿易戰或者多角度的立體攻勢毫無懼色,應對后招不少,氣勢上絕不是落入下風的一方。

有時候真的不需要講太多數據、實力、證據,看看氣機就夠了。1946年,蔣介石撕毀協定,對共產黨發動了進攻。當時的軍事經濟實力對比,看上去是國民黨大占上風。但是周恩來對國民黨談判人員說,“是國民黨發動了戰爭,你們必然輸掉這場戰爭”。周恩來說這話并不是口舌之利,觀察國共雙方的氣機,毛澤東周恩來對勝利充滿信心。只是連共產黨也沒想到,國民黨短短兩年就敗下陣來。

現在中美的實力對比,比起當初共產黨與國民黨開戰時,感覺還是要好多了。美國不會像國民黨那么無能,但是中國也不需要短期就能勝利。只要中國能頂住美國的攻勢,時間顯然在飛速進步的中國這邊。

美國人要認真對付中國了,但還處于信息黑洞之中,摸不到門路。美國方面甚至無法表達出必勝的信念,面對這樣的中國,不知道什么才叫勝利。從班農開始,到特朗普,再到沃倫,各路人馬反復表態,“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整個是錯的”。但是美國到底要做什么,要達到什么目標,都不清楚。

美國人會試圖拉攏發達國家陣營,挑撥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發動“八國聯軍”打貿易戰對付中國。還會挑動日本臺灣鬧事,如通過“臺灣旅行法”。但這些都等于是明牌了,世界各國沒有大傻子,都會觀望“氣機”,何況與美國也有不小矛盾。就連臺灣人也不覺得是機會來了,反而怕被中美交鋒碾碎,臺灣對大陸的巨額順差看著就很礙眼。

中國的發展是堂堂正正、理直氣壯的。實力弱的時候面對美國挑釁試探,會感到憋屈,但仍然沉著應對,默默努力。現在實力已經與美國大幅接近,發展模式也是和諧的,可以幫助世界上不少落后國家跨越式發展,符合人類的正義。美國從自我營造的迷夢中覺醒,再次對中國發起挑釁,但這次中國的“氣機”已經占了上風。美國人不會有什么機會,只會自取其辱,阻擋不了中國的正義事業。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

    文章

    11187

    瀏覽量

    103872
  • 特朗普
    +關注

    關注

    1

    文章

    289

    瀏覽量

    19843

原文標題:面對美國精準打擊,中國高層的謀略(萬字長文)

文章出處:【微信號:PCBshijie,微信公眾號:PCB世界】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協會商務考察團參訪會員單位——伊戈爾電氣(泰國)有限公司

    全球貿易戰持續升級,走在海外布局前沿陣地的企業能夠給我們提供怎么樣的寶貴經驗與意見,海外投資還需要關注什么信息? 在全球貿易戰持續升級、關稅壁壘高筑的當下,制造業企業面臨巨大挑戰,海外設廠成為破局
    的頭像 發表于 01-08 17:24 ?123次閱讀

    知存科技榮登2024中國科技產業引領榜

    近日,由中國科技產業智庫「甲子光年」主辦的2024甲子引力年終盛典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交易中心舉行。大會聚集了國內外知名行業領袖和產業大咖,共同總結2024年科技產業巨變
    的頭像 發表于 12-24 14:25 ?286次閱讀

    四維圖新入選2024中國科技產業引領榜

    12月10日至11日,2024甲子引力年終盛典在北京舉辦。活動期間,知名科技產業智庫甲子光年發布了“光年20”榜單,四維圖新憑借產品力、創新力及行業影響力,榮登“2024中國科技產業引領榜”。
    的頭像 發表于 12-12 15:06 ?478次閱讀

    勝高CEO:中國半導體硅片替代加速,已造成勝高重大業務損失

    11月26日消息,隨著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美國聯合盟友持續對于中國半導體產業實施加碼制裁,使得中國不得不大力發展本土半導體
    的頭像 發表于 11-28 01:03 ?229次閱讀
    勝高CEO:<b class='flag-5'>中國</b>半導體硅片替代加速,已造成勝高重大業務損失

    智現未來榮獲甲子光年“2023-2024年度科技產業最具投資價值企業”

    8月28日,甲子光年「舉棋恰少年·2024甲子引力X科技產業投資大會」在北京成功舉辦,大會吸引了國內數百家創投機構及科技企業熱情參與。大會現場發布了【2023-2024年度中國科技產業投資榜】,以
    的頭像 發表于 08-29 16:26 ?612次閱讀
    智現未來榮獲甲子光年“2023-2024年度<b class='flag-5'>科技產業</b>最具投資價值企業”

    希盟科技參加中國光電科技產業投資峰會!聚焦精密流體控制技術

    2024年6月19日,以“芯屏互聯?穿越周期”為主題的2024年中國光電科技產業投資峰會暨華商光電科技產業研究院年中策略會在武漢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隆重召開。本次論壇由武漢東湖新技術開
    的頭像 發表于 06-27 15:07 ?2385次閱讀

    云知聲榮登甲子光年“2024中國AI大模型產業應用場景創新實踐”榜

    近日,由中國科技產業智庫甲子光年主辦、中關村東升科學城協辦的「AI創生時代——2024甲子引力X科技產業新風向」大會在北京順利舉辦。
    的頭像 發表于 05-27 18:06 ?529次閱讀
    云知聲榮登甲子光年“2024<b class='flag-5'>中國</b>AI大模型<b class='flag-5'>產業</b>應用場景創新實踐”榜

    格靈深瞳榮登「2024中國AI大模型產業應用場景創新實踐」榜單

    近日,由中國科技產業智庫甲子光年主辦、中關村東升科學城協辦的「AI創生時代——2024甲子引力X科技產業新風向」大會在北京舉辦。
    的頭像 發表于 05-20 11:16 ?484次閱讀
    格靈深瞳榮登「2024<b class='flag-5'>中國</b>AI大模型<b class='flag-5'>產業</b>應用場景創新實踐」榜單

    中移芯昇參加“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路演

    2024年5月15日至17日,“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路演石家莊正定站暨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上線3周年交流活動在石家莊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出席活動。中國移動芯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
    的頭像 發表于 05-18 08:18 ?449次閱讀
    中移芯昇參加“<b class='flag-5'>科技產業</b>金融一體化”專項路演

    美議員提議加強AI出口管制,中方:反對科技封鎖,維護公平貿易

    對于這一問題,他強調,中美經貿投資合作互利共贏,兩國和民眾均為其成果的收益者;若將經濟科技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或意識形態化,強行推動脫鉤策略,將會破壞全球及中美間的貿易投資往來,影響產業
    的頭像 發表于 05-11 09:30 ?472次閱讀

    高鴻信安正式加入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

    日前,高鴻信安正式加入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成為信息基礎設施專委會、金融數字化轉型工作專委會、數據專委會和創新應用專委會成員。
    的頭像 發表于 05-08 14:21 ?466次閱讀
    高鴻信安正式加入北京金融<b class='flag-5'>科技產業</b>聯盟

    優必選5000萬元于杭州成立智能科技產業公司

    近日,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全資設立了一家新的智能科技產業公司,名為杭州優必選智能科技產業有限公司。據悉,這家新公司的注冊資本高達5000萬元人民幣,顯示出優必選在智能科技領域的雄心壯志。
    的頭像 發表于 05-06 14:42 ?607次閱讀

    中國反對美歐對電動汽車產業貿易限制

    然而某些國家和地區在缺乏足夠證據的情況下,強制執行強行限制我國電動汽車出口的措施,這不僅違背了WTO的貿易規定,更會嚴重破壞全球汽車產業鏈,損害全球消費者的利益,影響全球汽車產業及自身的電氣化轉型進度。”
    的頭像 發表于 04-09 09:42 ?395次閱讀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區域布局動因與趨勢分析

    我國汽車產銷總量已連續14年居全球第一,推動量變轉向質變成為要務,智能網聯汽車正是突破口之一。
    的頭像 發表于 02-20 11:35 ?770次閱讀
    现场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免费百家乐官网过滤软件| 六合彩马报| 百家乐返点| 大三巴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网上投注代理商| 澳门百家乐官网大揭密| 大发888官网 游戏| 百家乐博彩金| 皇冠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孝昌县| 大发888特惠代码| 带百家乐的时时彩平台| A8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宝都棋牌下载| 北京太阳城医院| 百家乐一拖三| 养狗对做生意风水好吗| 狮威百家乐官网娱乐平台| 大发888怎么| 菲律宾太阳城网| 威斯汀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温州百家乐真人网| 百家乐官网翻天粤语| 百家乐官网换房| 百家乐官网路单破解软件| 苏尼特右旗| 金龙娱乐城| 貔喜脉动棋牌下载| 大发888无数| 南非太阳城皇宫酒店| 老k娱乐城| 网上百家乐骗人| 百家乐官网视频游戏平台| 真人网上娱乐城| tt真人娱乐城| 沙田区| 丹巴县| 长寿区| 凯旋门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试玩全讯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