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到2018年的五年,智能穿戴其實是處于新鮮玩具培育期。從2019年開始,智能穿戴開始進入時尚潮流品的發展期,這一周期可能還要五年。之后智能穿戴才會成為大眾的必需品,取代手機,成為萬物互聯網的核心。”
第一AI產業研究院近日走訪深圳幾家智能手表方案公司和整機公司了解到,盡管中國智能穿戴市場正在如火如筡發展,但在智能手表領域,除兒童手表可以正常生存外,成人智能手表還處于培育期。
由于消費習慣的原因,中國成人智能手表生產商絕大部分仍然依靠歐、美、日、韓美在生存。
其中的關鍵原因是,中國人人均手表擁有率太低,還沒有完全形成普遍的配戴習慣。
相反,在日本,因為守時的原因,人均一般都有7塊手表,分不同場合配戴。在歐洲,一般人都會有三頂假發,人均7塊手表、6副眼鏡。
基于歐、美、日的大眾消費習慣,他們相比中國消費者更愿意嘗鮮智能手表。這也是中國智能手表廠家更多流連在香港、漢諾威等國際電子展上的原因,只有哪里才有更多海外貿易商訂貨。
目前,蘋果、三星、華為、榮耀、小米和佳明也在不斷推出智能手表新品,逐步啟動中國成人智能手表市場。
但成人智能手表在功能上基本還是局限在計步、測心率和卡路里等基礎功能。雖然有些智能手表,還能打電話,發微信,也只是手機的附屬品。
所以,目前中國成人智能手表產品市場趨勢,還處于通過外觀創新,以時尚潮流來吸引年青用戶群。
換句話說,即成人智能手表并沒有解決用戶的功能痛點,中國成人智能手表市場并沒有完全啟動。
此外,由于成人智能手表沒有統一的標準,而中國消費者更多是從線上電商市場購買智能手表來嘗鮮,也導致成人智能手表返修率和退貨率高達17%。廠家最后卻發現,絕大部分故障都源于消費者不會使用。
從這一點來看,成人智能手表最佳的銷售渠道還是線下,但實際事情完全相反。
盡管目前通信零售渠道正處于向新零售轉型的關口,但仍然在包括智能手表在內的新消費電子產品充滿過往暴利思維。
“一個成本僅不到200元的智能手表,線下渠道卻一定要定價800元以上才銷售,如此過往痕跡的病態銷售狀態,很難快速擴大用戶群。”一位智能手表廠家高層如是說。
第一AI產業研究院認為,5G和語音控制應該是解決成人智能手表功能局限的關鍵,若能解決該問題,最貼近人體的智能穿戴自然也成為萬物互聯的核心。即智能手表可以獨立控制更多智能終端時,而不僅僅是手機功能的延伸,屆時中國智能手表市場春天就會到來。
-
智能手表
+關注
關注
36文章
3300瀏覽量
114818
原文標題:成人智能手表中國市場待成長,線下線下難點多 || 聚焦
文章出處:【微信號:N1mobile,微信公眾號:第一手機界】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