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互聯是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無線連接技術擺脫了有線束縛,將作為物物相連的基礎,服務于物聯網的大規模應用。無線連接通用芯片在手機、平板、個人電腦、物聯網、車聯網、移動運算、智能家居、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應用中占據著關鍵元器件的地位,是數字經濟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紫光展銳歷時兩年,開發了國際領先水平的四合一無線連接技術,并推出了三款產品:面向手機、車載等移動通信應用的春藤2651,面向智能電視等OTT終端的春藤5621,以及具有高擴展性、面向廣泛的物聯網應用的春藤5661。
這一款按照行業當時最高規格標準立項、成功研發出的產品,有著怎樣的歷程,從紫光展銳泛連接事業部總經理王瀧的訪談中,可以略知一二。
紫光展銳泛連接事業部總經理王瀧
1
為什么一開始就按照行業最高規格標準去設計這款芯片?
王瀧:無線連接技術和移動終端都在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終端接入互聯網,同時用戶對使用體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紫光展銳希望提供給客戶的是最具競爭力的產品和技術。
基于以上考慮,春藤無線連接芯片采用了先進的可配置、高性能、超低功耗架構,基于IEEE 802.11ac 2x2 MU-MIMO,符合Wi-Fi VHT R2規范,率先采用28nm工藝制程,保證了更優異的性能和功耗表現。同時支持藍牙5、長距離和高功率傳輸、角度定位和自組網、低功耗高敏度FM/RDS系統以及五模三頻(GPS/Galileo/Glonass/北斗/北斗三代),為并行高精度導航定位應用奠定了強大的基礎。春藤2651內置射頻前端元器件、熱敏晶體時鐘、電源管理功能,包括創新性的無線共存及LTE和無線連接系統多天線時分頻分管理機制,支持高階Flip Chip,芯片級CSP封裝,各項配置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春藤5661內置高性能的開放應用處理器及內存,提供了更靈活的擴展,為物聯網應用奠定了強大的基礎。
2
為什么無線連接四合一芯片研發這么難?
王瀧:首先,芯片研發對資金要求很高,芯片研發至少需要多次迭代后,才會大規模量產。其次,芯片研發需要深厚的技術積累,不單單需要有新技術的開發能力,還需要有豐富的技術儲備。第三,研發一款芯片,對于人才要求也非常高,不但要求質量,還要求數量,而且各個領域的人才都需要,任何一個環節人才數量缺失或者人才能力有限,都會造成項目失敗,或者研發出來但產品不理想。
無線連接四合一芯片設計更為復雜,既要保證系統穩定且易于開發,還要做到功耗低、射頻連接性能穩定等等。這就要求芯片設計公司既具有優異的系統架構設計,還要有較強的軟硬件設計能力,才能保證各項功能和性能的穩定和正確性。另外,多標準的射頻電路設計對諸如性能、干擾和功耗的要求,更是需要技術和經驗的積累。
紫光展銳專注芯片設計十八年,作為中國集成電路芯片設計標桿企業,也是為數不多的掌握核心芯片技術能力的公司,長期的人力、技術的投入沉淀,為這個春藤無線連接芯片的成功奠定了堅實基礎。
3
這款無線連接芯片研發成功,有哪些重要意義?
王瀧:從技術方面講,春藤無線連接芯片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進入了國際Wi-Fi芯片角逐競技場。它也豐富了紫光展銳的IP(技術產權)庫,為后續多個產品提供了完整的IP,大幅度降低了后續產品研發和生產成本。在開發春藤無線連接芯片的過程中,展銳提交了70多篇專利申請,覆蓋算法、ASIC實現、產品開發應用等多個角度,同時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與同業形成了良性的競合關系,建立了紫光展銳在無線連接領域長期發展的根本和優勢。
從市場角度看,春藤無線連接芯片代表著國際領先的多標準無線連接技術,是一款極具競爭力的產品,能夠為客戶提供高質量、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它為紫光展銳在全球無線連接市場競爭再添一款利器。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70瀏覽量
427222 -
無線連接
+關注
關注
2文章
426瀏覽量
36065
原文標題:觀點 | 紫光展銳王瀧:為何要做高規格多標準的無線連接芯片
文章出處:【微信號:N1mobile,微信公眾號:第一手機界】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