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消息,據Deeptech爆料,中芯國際CO-CEO趙海軍即將加碼紫光集團。并稱“趙海軍已經向中芯國際提出辭呈,雖然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極力挽留,但他投奔紫光之心已決,預計近日將到紫光集團報到”。
在此消息傳出之后,紫光集團方面對此消息表示:“不予置評”。而中芯國際則通過官方微信發布聲明稱,“該消息不實,任何中芯國際最高管理層人事變動,以公司發布公告為準“。
其實,在此次傳出”趙海軍跳槽紫光集團“之前,Deeptech再去年10月也曾爆料過,中芯國際的另一位聯CEO”梁孟松可能將離開中芯國際,意欲另起爐灶參與由以前臺積電南科14廠的核心團隊為主要成員的新籌建的晶圓代工企業“。
當時,芯智訊就曾發文《梁孟松將離開中芯國際另起爐灶?這恐怕只是個謠言!》表示該消息可能只是個謠言,隨后事實也證實了我們的判斷。
那么此次Deeptech的爆料有多少可信度呢?
聯席CEO機制出現了問題?
早在去年9月初,業內就有傳聞稱,前臺積電大將“梁孟松已正式加盟中芯國際”。去年10月16日,中芯國際效法臺積電,正式宣布任命趙海軍、梁孟松博士為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Co-CEO)兼執行董事。
古語有云,“一山不容二虎”!一個企業如果有兩個最高決策者的話,那么通常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當一個問題兩個人有不同意見時到底該聽誰的?而且也不可避免的會形成內部派系。當然,如果本身兩個人就是磨合已久,形成了相當的信任和默契,這方面的問題就會少很多。
趙海軍在2010 年就加入了中芯國際,2017年5月出任中芯國際CEO,然而僅5個月之后,就突然空降來了個梁孟松,成了聯席CEO,兩人也是第一次合作,再加上梁孟松在技術上的強勢,加入中芯國際之后,就很快出了成果。2018年8月中芯國際14nmFinFET工藝成功進入客戶導入階段,今年2月即將量產,同時中芯國際的12nm FinFET 工藝也將問世。而這其中最大的功臣自然是技術大牛梁孟松。一時間,梁孟松內外的風頭無二。相比之下,專長在于管理的趙海軍則顯得有些落寞。如此種種,可能確實造成了二人之間存在一些“嫌隙”。
▲上海展開集成電路產業系列調研,梁孟松(左一)作為中芯國際高層對外接待官員
問題一旦出現,卻又持續得不到解決,自然就會出現各種傳言,甚至是傳言成真。否則之前外界也不會傳出梁孟松將“離開中芯國際,另起爐灶”的傳聞,要知道,空穴不來風啊!更巧的是,在”梁孟松將離開中芯國際,另起爐灶”的傳聞剛平息不久,現在又傳出“趙海軍將跳槽紫光集團”。顯然中芯國際“聯席CEO”的機制出現了問題。
而作為晶圓代工領域最先推行聯席CEO機制的臺積電,其兩位聯席CEO在接班后也出了一系列的問題。
早在2013年,臺積電就將劉德音和魏哲家同時被任命為公司總裁兼CEO,他們直接向公司董事長張忠謀報告工作。
雖然當時臺積電是有兩位CEO,但是實際上有張忠謀這個“太上皇”在坐陣,大的決策也是由張忠謀把關,所以一直以來臺積電的發展也很穩健。但是,自去年6月張忠謀正式退休,劉德音、魏哲家正式接班之后,臺積電卻在不到8個月內兩度下修財測、發生一次嚴重的病毒入侵事件和一次嚴重的晶圓污染事件,損失慘重。對此,***媒體分析認為是,聯席CEO“接班后,螺絲松了”,“內斗、派系角力”。
為何這次緋聞“男友”會是紫光集團?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紫光集團的半導體布局。
近年來,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十分迅猛,而在此之前,紫光集團就已經開始深度布局半導體領域,此后僅用了數年時間,就迅速發展成為了中國半導體領域的“第一航母”。
2013年,紫光集團宣布以1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在美國上市的手機芯片廠商展訊通信。隨后在2014年,紫光集團又斥資9億美元拿下功率放大器、藍牙與FM芯片廠商銳迪科。隨后,紫光又將這兩家公司合并為了現在的紫光展銳。
目前展銳每年手機芯片全球出貨規模超過6億套片,市場份額占比達25%左右,是全球第二大手機芯片廠商,出貨僅次于高通。同時,在全球公開市場,展銳也是唯一一家(華為是自用)可以與國外玩家直面競爭的中國大陸芯片廠商。在本月的MWC展會上,展銳還推出了首款自研的5G基帶芯片,成功躋身5G第一梯隊。
另外在存儲和DRAM領域,紫光集團也有深度布局。2015年,紫光集團從同方股份手里收購了同方國芯36.39%的股權,進入DRAM領域,隨后同方國芯更名為紫光國芯。
2015年7月,紫光集團非正式地向芯片存儲巨頭美光科技提出金額高達23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但遭到了美光的拒絕,據悉是因為美光擔心美國政府基于信息安全方面的考慮阻撓此樁交易。
2016年7月,紫光集團又收購了武漢新芯的大部分股權,并注冊成立了全新的長江存儲,將武漢新芯變成了長江存儲的全資子公司。
此外,由紫光集團還聯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湖北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湖北科投共同投資800億建設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而長江存儲則是其中關鍵一環。
目前,長江存儲的32層3D Nand Flash已經量產,并已開始128Gb的64層3D NAND的研發。
2017年1月,紫光集團宣布投資3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56.38億元)在南京建設半導體產業基地,主要生產3D-NAND FLASH、DRAM存儲芯片等,占地面積約1500畝。建成后,這將是中國規模最大的芯片制造工廠,月產量將達10萬片。此外,紫光董事長趙偉國還宣布,將在成都建一座12英寸晶圓廠。
2017年12月中旬,紫光集團宣布增資光寶旗下新建子公司蘇州光建5500萬美元,持股55%。2018年1月,光寶旗下子公司建興與紫光集團正式聯合宣布,將聯合投資1億美元,在中國蘇州興建一座SSD固態硬盤開發、制造工廠。
除了手機芯片和內存/存儲芯片領域之外,紫光集團還深度涉足了封測領域。
早在2015年10月,當時的***封測大廠矽品想引入紫光集團對抗日月光的敵意購并,而紫光集團則希望通過進入封測市場,補足其整個芯片戰略缺失的一環。雙方達成協議,紫光集團以約111.33億元收購矽品25%股權。與此同時,紫光集團還宣布向***另一家封測大廠——力成投資約6億美元,獲得力成約25%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隨后在2015年12月,紫光集團還宣布斥資23.94億元收購***封測大廠南茂科技25%的股權。
不過可惜的是,這三筆交易均由于***政府的反對而告吹。而紫光在封測領域的布局也被全盤打亂。既然,在***投資不行,那么就紫光就只能轉向投資這些封測大廠在中國大陸的子公司。
2016年11月30日,紫光集團與南茂雙方決定合資經營南茂中國子公司──上海宏茂,南茂科技全資子公司 ChipMOS TECHNOLOGIES (BVI) LTD. (ChipMOS BVI)將轉讓中國上海全資子公司宏茂微電子的 54.98% 股權給紫光集團等策略投資人。之后,再利用出售股款與所有策略投資人等比例來共同增資上海宏茂微電子,以提供充足的資金協助。
2017年11月24日,紫光又以10.26億人民幣收購了***封測大廠矽品子公司——矽品科技蘇州有限公司30%的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紫光集團通過二級市場多次增持中芯國際股份,至2016年12月5日,其持股比例已升至7.07%,成為了中芯國際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僅次于大唐電信和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隨后雖有減持,但截止2018年6月30日仍持有中芯國際6.9%的股份。
所以,從目前來看,紫光集團的半導體布局已經覆蓋了手機處理器/基帶芯片,物聯網芯片,內存/存儲芯片,半導體封測、晶圓制造等眾多關鍵領域,并且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條。
紫光的瘋狂“挖人”
而在紫光集團近年來在半導體領域所取得的成績,也是得益于趙偉國對高端人才的瘋狂追逐。
2015年10月,前華亞科前董事長暨南亞科總經理高啟全加入紫光集團,擔任全球執行副總裁。隨后,晶圓代工廠聯電前CEO孫世偉也加盟紫光集團,擔任全球執行副總裁一職。據紫光內部人士透露,孫世偉加入后,將協助紫光在成都設立12寸晶圓廠,擴大整個半導體藍圖的構建,與高啟全聯手共筑邏輯和存儲器雙版圖。
2017年初,前華亞科總經理梅國勛自美光退休后,正式加入紫光集團,擔任高級顧問。南亞科前營運支持副總經理施能煌也加入了紫光集團,擔任紫光集團高級副總裁。
2017年4月,前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曾學忠加盟紫光集團,任全球執行副總裁。同年11月,曾學忠接替李力游出任紫光展銳CEO。
2018年初,紫光集團又挖來了前華為無線終端芯片產品市場總監周晨,出任展銳市場副總裁。2018年5月,原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刁石京出任紫光集團聯席總裁,隨后12月份又出任紫光展銳副董事長及CEO。與此同時,華為前副總裁楚慶出任紫光展銳聯席CEO。
顯然,紫光這艘半導體航母的成功啟航,離不開這些高端人才的助力。同時也反映了紫光及趙偉國對于高端人才的渴求。所以此次傳出周海軍跳槽的對象是紫光也不足為奇。
資料顯示,趙海軍畢業于北京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1989年更名電子工程系),獲得工程學士和博士,并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擁有超過20年集成電路技術研發和生產經驗。在2010年加入中芯國際前,是***存儲大廠茂德的技術發展暨產品本部兼大中華事業部副總。更早之前任職于 TECH Semiconductor Singapore(2011 年成為美光全資子公司)、美國德州儀器等外商。
是“謠言”,還是遙遙領先的“預言”?
雖然目前中芯國際已經對“趙海軍跳槽紫光集團”這一傳聞表示,“該消息不實,任何中芯國際最高管理層人事變動,以公司發布公告為準“。但是,從用詞來看,并不是很激烈的將其稱之為“謠言”。而且作為上市公司,高管的變動,是需要提起發布公告的,所以中芯國際的通過官方微信如此回應也很正常。
而且,中芯國際此前辟謠卻最后成真的事例早已有之,比如2017年9月之時,業內就盛傳梁孟松要加盟中芯國際,但是隨后中芯國際官方就對此進行了辟謠。然而就在中芯國際在否認梁孟松加入消息一個多月后,就正式宣布任命梁孟松與趙海軍為中芯國際聯合CEO暨執行董事,雙方共同負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的日常管理。
在芯智訊看來,此次中芯國際的回應似乎也并不能真正打消外界的疑慮和猜測。而且正如我們前面所提及的,聯席CEO架構所存在的問題,以及目前梁孟松風頭正盛局面,都使得周海軍確有可能會萌生“出走”的想法。而紫光以及趙偉國對于高端人才的渴求,以及紫光在半導體領域巨大的發展前景對于周海軍來說也確有著很大的吸引力。
那么假設此次傳聞為真,周海軍加盟紫光集團后,可能會加入長江存儲或者負責紫光其他與存儲相關的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前擔任長江存儲的首席執行官的楊士寧此前也是從中芯國際出來的(2011年9月離職),趙海軍與其應該是舊相識(2010年10月加入中芯國際,擔任12寸廠運營中心副總),并且雙方之前應該也有過較多的交集。
當然,目前中芯國際官方既然已經對此傳聞已經進行了否認,我們還是暫且將其當作“不實消息”吧,讓時間來檢驗。
-
中芯國際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418瀏覽量
65514 -
紫光
+關注
關注
2文章
412瀏覽量
34097
原文標題:中芯國際兩位聯席CEO相繼被傳跳槽,問題出在哪?
文章出處:【微信號:icsmart,微信公眾號:芯智訊】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