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MWC 2019上,5G手機已然紅遍巴塞羅那,成了當下最熱門的話題。而對于每一臺5G手機來說,其天線設計都至關重要。
MIMO、載波聚合、波束賦形等5G新技術的應用,將會為手機天線的設計與制造帶來一系列新挑戰,而手機天線的變化又將反過來影響5G手機的整體設計。
一、新頻段、新技術,推動5G天線升級
天線是發射和接收電磁波的一個重要的無線電設備,沒有天線也就沒有無線電通信。
一般情況下手機天線長度一般為波長的1/4~1/2,因此傳播頻率越高,天線的長度越短;且對應于不同應用將會使用不同的天線。
1、新頻段
目前,3GPP已經指定了5G NR支持的頻段列表,主要分為Sub-6(低于6GHz頻段)和毫米波(mmWave,30GHz-100GHz)這兩大頻率范圍。
由于Sub-6與毫米波這些新頻段的加入,5G手機也勢必將引入新的天線。
2、新技術
5G的主要通信技術有Massive MIMO、載波聚合、波束賦形等,配合這些技術,終端天線也將發生一系列的變化。例如,MIMO技術的應用將會明顯增加天線數量。
MIMO技術簡單解釋如下:它是通過使用多個發射、多個接收天線,在單個無線信道上同時發送和接收多個數據流的技術,能用于提高移動設備帶寬、增加數據吞吐。
MIMO的階數代表可以發送或接收的獨立信息流數量,它直接等同于所涉及天線的數量;階數越高,鏈路支持的數據速率也越高。
MIMO系統通常涉及基站發射天線數量以及用戶設備接收天線數量。例如,2×2 MIMO意味著同一時刻在基站有兩個發射天線,在手機上有兩個接收天線。
其實,歷代的無線通信技術都會使用先進的天線技術來提高網絡速度:
1)3G時代使用了單用戶MIMO技術,它從基站端同時發送多個數據流給用戶。
2)4G時代使用的是多用戶MIMO技術,它為多個不同用戶分配不同數據流,相比于3G大大提高了容量和性能。
3)而5G時代將會使用的是大規模MIMO(Massive MIMO)技術,進一步將容量和數據速率提高到20Gbps。
二、從大哥大到小觸屏——手機天線發展史
從手機誕生以來,通信頻率在逐漸從最初的kHz發展到了GHz頻段,而天線的尺寸也經歷了從大到小,從外置到內置的變化。
除了通訊功能之外,手機的Wi-Fi、藍牙、GPS、NFC等功能,都需要用到不同的天線,甚至于最近逐漸火起來的無線充電,用的充電線圈也是一種天線。
我們先從通訊功能說起。最早的手機天線是四分之一波長天線,它是一根單獨的天線,也叫做套筒式偶極天線。
由于最早的1G手機頻段為800MHz,所以天線的長度有9.4cm。這種天線已經在目前使用的手機上很難見到,而是被大量的用在無線LAN接入點上。
20世紀90年代的2G手機天線則有兩個天線單極和螺旋,只能支持單個頻段。諾基亞1011和摩托羅拉M300只能支持單個頻段的通信。
1997年,摩托羅拉發布了首個雙頻GSM手機mr601,可以支持GSM900和GSM1800雙頻,因此有螺旋和鞭狀兩根天線。
1999年諾基亞推出了Nokia 3210,是一個完全內置的天線,可以支持GSM900和GSM1800雙頻。
2004年推出的3G Nokia 6630手機,可以真正意義上支持全球漫游,是第一個雙模三頻段手機,所使用的天線也是多天線內置。
此后,手機逐漸往小型化和個人化發展,為了配合整體設計,天線的設計也更加緊湊化。
對于目前的手機及來說,印制天線被廣泛用在終端中,相比于其他安裝式天線更加小巧輕薄。從組成上看,印制天線內部有介電材料和接地平面,設計時需要考慮高效率、高增益和輻射模式。
三、Sub-6天線:尺寸不變,數量增加
目前主流的方案是使用FPC制造可折疊式天線,它可以彎曲成任意的形狀,以適應設備的小型化和便攜化。
在便攜設備中,如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中,軟板被用來制造射頻天線和高頻傳輸線。5G時代,手機天線數量的大幅度增加也會拉動軟板的大幅需求。
四、毫米波:高頻衰減明顯,天線設計新挑戰
毫米波之所以稱為毫米波,是因為當頻率高達幾十GHz時,電磁波的波長已經縮減到了毫米級,因此毫米波通信會大大減小天線的尺寸。
但是,電磁波波長縮小會導致其繞射能力變差,衰減變得異常明顯。
2018年7月23日,高通宣布推出全球首款面向智能手機和其他移動終端的全集成5G新空口毫米波及sub-6GH下射頻模組,在2018年10月最新發布的QTM052模組尺寸進一步減小25%,并且滿足5G NR智能手機的使用,為手機UE設計提供了更多可能。
五、毫米波天線的封裝新機遇
當頻率高至毫米波時,信號在空氣中的衰減會變得非常嚴重,而在半導體材料中也是遵循這個定律。
AiP的制造是在SiP的基礎上,用IC載板來進行多芯片SiP系統級封裝,同時還需要用到Fan-Out扇出型封裝技術來整合多芯片,使封裝結構更緊湊。需要將天線、射頻前端和收發器整合成單一系統級封裝。
封裝天線的結構自上而下依次為:天線、中間介質層(內部有空腔)、系統PCB。
為了減少天線與腔體內RF模塊的耦合,在兩層之間加入了一個額外的金屬層,可以把它看作天線的地平面,它通過四周均勻分布的金屬過孔與整個RF系統地平面連接。
六、5G手機的其他挑戰
5G手機里的無線天線設計相比于以往難度更大,原因是天線設計不僅需要滿足無線技術本身的要求,還要與攝像頭、聲音喇叭、電池、顯示屏、指紋識別芯片、振子、陀螺儀以及無線充電系統兼容。
1、電池
電池性能一直是手機設計的一個重大瓶頸。從1995年到2014年,無線容量增長了大約10萬倍,但是電池電量的進步速度只有四到五倍。
而在5G中設備中,由于MIMO技術和波束賦形都會帶來能量消耗的進一步提高,電池性能問題會在后4G和5G時代變得更加突出。
2、SoC
5G時代的SoC設計也受到限制,主要原因是進入納米級制程后摩爾定律速度放緩。因此,能量效率的提高變得并不顯著會繼續為制約5G手機的設計。
目前看來,新材料制程,如基于傳統硅的三五族化合物,基于SOI的CMOS工藝,FinFET、SiGe以及InP可能會在5G SoC設計中貢獻力量。
3、PCB板
5G手機的多層板設計也需要更加緊湊,并且需要集成進入更多的SoC芯片組來增加各種應用、配合新標準和技術。
4、手機后蓋
手機外殼會對天線性能產生重大影響,手機中的天線設計是應該考慮到金屬外殼、手機殼等的復合設計。
窄邊框和金屬殼是目前手機的主流趨勢,因為具有保護性能好、美觀、可攜帶以及散熱方面的優勢。毫米波天線由于本身尺寸很小在空間排不上難度不大,但是手機金屬殼會嚴重影響天線性能。
5、金屬微波屏蔽罩
在整個5G手機系統設計的方面一個更嚴峻的問題是部件之間的連接和隔離。例如顯示屏面板可以導致RF敏感度下降,因此金屬微波屏蔽罩需要放在顯示單元和硬件之間,可以減少顯示器輻射。
手機內部的顯示器、高壓包和電路板等元器件在工作時發出高強度的電磁輻射,屏蔽罩可以起到屏蔽的作用,將部分的電磁波攔在罩內,從而保護使用者受電磁輻射的危害,同時避免對周圍其它電器的干擾、在一定程度上還確保了元器件免受灰塵,延長顯示器使用壽命。
無天線不5G。5G所使用的新頻段、新技術都將為手機天線的設計與制造帶來一系列新挑戰,而手機天線的變化又將反過來影響5G手機的整體設計。與此同時,手機終端的小型化、智能化,以及窄邊框、金屬邊框的流行,都將成為5G天線設計的難點。
-
天線
+關注
關注
68文章
3213瀏覽量
141149 -
iPhone
+關注
關注
28文章
13479瀏覽量
202493 -
大哥大
+關注
關注
0文章
6瀏覽量
6802
原文標題:從大哥大到iPhoneXS,就是天線技術的退化!
文章出處:【微信號:ruziniubbs,微信公眾號:PCB行業工程師技術交流】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