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躺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科學家發現距地球最近的超大質量黑洞,并繪制出首張黑洞周邊區域圖像

電子工程師 ? 來源:lq ? 2019-01-28 13:37 ? 次閱讀

近日,一篇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的論文稱,天文學家們已借 ALMA 望遠鏡陣列成功觀測到了銀河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 A 星(Sagittarius A)發出的電磁輻射。

此前嘗試觀測人馬座 A 星時,一團塵埃擋住了天文學家們視線,導致科學家們無法獲取清晰的人馬座 A 星圖像,進而無法對該天體進行深入研究。但天文學家們現已借剛納入全球觀測陣列不久的 ALMA 射電望遠鏡陣列,利用86 GHz 頻率的超長基線干涉測量(VLBI)觀測技術以及整合全球觀測陣列產生的數據,詳細地研究了這團擋在人馬座 A 星前的塵埃,并以此去除了由塵埃造成的散射效應,繪制了首張黑洞周邊區域圖像。由于塵埃分布造成的限制,人馬座 A 星的輻射區域可能較此前預想的要更為狹小,甚至還可能碰巧正對著地球。

人馬座 A 星的觀測模擬圖——左上: 86GHz 觀測頻率模擬圖,右上:帶散射效應的觀測模擬圖,右下:帶散射效應的地表觀測模擬圖,左下:無散射效應的地表觀測模擬圖。(來源:S. Issaoun, M. Mo?cibrodzka, Radboud University/ M. D. Johnson, CfA)

高質量的未散射圖像使科學家對其周圍塵埃氣團構建了更為準確理論模型,輻射放射區域相對地球所成的角度僅有 3 億分之一度,且放射源具有對稱性。論文主要作者,Sara Issaoun 說:“這表明輻射可能是在一個氣盤中產生的,而不是通過射電流產生,若真是如此,人馬座 A 星將是眾多黑洞種類中的一個特例,但還有一種可能是人馬座 A 星的射電流正好正對著地球。”

Sara Issaoun 的導師,拉德堡德大學(Radboud University)的射電天文學教授 Heino Falcke 也認為,射電源正對著地球的情況十分罕見,但目前確實不能排除這一可能。Falcke 表示,他曾認為射電源正對地球的模型純屬理論,但最近 GRAVITY 團隊用 ESO 觀測陣列對人馬座 A 星進行觀測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他說:“可能人馬座 A 星的射電源確實就正沖著地球,但若真是如此,我們就得換個角度研究它了。”

超大質量黑洞在星系中心地帶極為常見,并且可能是已知宇宙中最具能量的現象。現有理論認為,被這些黑洞捕捉到的物質會落入一個旋轉的盤狀區域,沿著兩束射流以相反的方向被撕開,在旋轉過程中逐漸加速至接近光速的速度,并向外放出大量輻射。然而,“被觀測到的人馬座 A 星輻射究竟是來自氣體還是射電流”仍是一個具有爭議的問題。

人馬座 A 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超大質量黑洞,約為太陽的 400 萬倍。它在地球上所呈的觀測角角度小于一億分之一度,與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上的網球大小相對應,這對觀測用射電望遠鏡的頻率提出了要求。

圖丨全球毫米級 VLBI 觀測陣列(GMVA)(來源:S. Issaoun, Radboud University/ D. Pesce, CfA)

天文學家們用超長基線干涉測量觀測技術(VLBI),通過調整射電望遠鏡的頻率來實現更高的分辨率。此次做出主要貢獻的 ALMA 觀測陣列于 2017 年 4 月加入全球毫米波 VLBI 觀測陣列(GMVA),因人馬座 A 星位于南部星域,因此與參與觀測的其他 12 臺觀測設施相比執行了較多的觀測任務。天文學家們計劃將在不同波長上用射電望遠鏡陣列對人馬座 A 星進行進一步觀測,以獲取更多有關該黑洞的信息來判斷其輻射信號的產生方式并對其進行進一步研究。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電磁輻射
    +關注

    關注

    5

    文章

    355

    瀏覽量

    43642
  • 望遠鏡
    +關注

    關注

    0

    文章

    129

    瀏覽量

    15870

原文標題:科學家發現距地球最近的超大質量黑洞,并繪制出首張黑洞周邊區域圖像

文章出處:【微信號:deeptechchina,微信公眾號:deeptechchina】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深開鴻亮相“小小科學家”品牌發布暨科學探索研學營開營活動

    為在青少年中營造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1月14日,由市委組織部、市委教育工委、團市委共同主辦的“小小科學家”品牌發布暨科學探索研
    的頭像 發表于 01-15 21:17 ?196次閱讀
    深開鴻亮相“小小<b class='flag-5'>科學家</b>”品牌發布暨<b class='flag-5'>科學</b>探索研學營開營活動

    西湖大學:科學家+AI,科研新范式的樣本

    研究,創新科研新范式。這一點在西湖大學的科研項目中已得到體現。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學是由施一公院士領銜創辦的、聚焦前沿科學研究的研究型大學,該校鼓勵科學家們探索AI與各學科交叉融合,為科研創新提速。為此,西湖大學在浪潮信息等企業助力下打造
    的頭像 發表于 12-12 15:59 ?250次閱讀
    西湖大學:<b class='flag-5'>科學家</b>+AI,科研新范式的樣本

    螞蟻集團收購邊塞科技,吳翼出任強化學習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學習領域的研究與發展。令人矚目的是,邊塞科技的創始人吳翼已正式加入該實驗室,擔任首席科學家一職。 吳翼在其個人社交平臺上對這一變動進行了回應。他表示,自己最近接受了螞蟻集團的邀請,負責大模型強化學習領域的研究工
    的頭像 發表于 11-22 11:14 ?709次閱讀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4章-AI與生命科學讀后感

    了傳統學科界限,使得科學家們能夠從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角度理解生命的奧秘。同時,AI技術的引入也催生了一種全新的科學研究范式,即數據驅動的研究范式,這種范式強調從大量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從而推動科學
    發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創新學習心得

    的效率,還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和精確度。例如,在生物學領域,AI能夠幫助科學家快速識別基因序列中的關鍵變異,加速新藥研發進程。 2. 跨學科融合的新范式 書中強調,人工智能的應用促進了多個
    發表于 10-14 09:12

    科學家開發出首臺可見光飛秒光纖激光器

    光纖激光器的實驗裝置圖 加拿大拉瓦爾大學科學家開發出了第一臺可在電磁光譜的可見光范圍內產生飛秒脈沖的光纖激光器,這種能產生超短、明亮可見波長脈沖的激光器可廣泛應用于生物醫學、材料加工等領域。通常產生
    的頭像 發表于 07-25 06:43 ?363次閱讀
    <b class='flag-5'>科學家</b>開發<b class='flag-5'>出首</b>臺可見光飛秒光纖激光器

    受人眼啟發!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改良相機

    新型事件相機系統與標準事件相機系統對比圖。 馬里蘭大學計算機科學家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明了一種照相機裝置,可以改善機器人觀察周圍世界做出反應的方式。受人眼工作原理的啟發,他們的創新型照相機系統模仿
    的頭像 發表于 07-22 06:24 ?362次閱讀
    受人眼啟發!<b class='flag-5'>科學家</b>開發出新型改良相機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高溫超導體

    據新華社報道,我國科學家再立新功,又一新型高溫超導體被發現。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趙俊團隊利用高壓光學浮區技術成功生長了三層鎳氧化物,成功證實在鎳氧化物中具有壓力誘導的體超導電性,而且超導體積分數達到
    的頭像 發表于 07-19 15:14 ?775次閱讀

    天津大學科學家突破人類大腦器官成功驅動機器人

    在科技探索的征途上,天津大學的科研團隊再次邁出了令人矚目的步伐。7月5日,該校宣布了一項革命性的成果——科學家們利用前沿的干細胞技術,成功培育出了高度模擬人類大腦的類腦器官,創新性地將其與機器人系統通過先進的片上腦機接口技術緊密相連,開啟了人腦與機器深度融合的新紀元。
    的頭像 發表于 07-08 16:00 ?662次閱讀

    新華社:突破性成果!祝賀我國科學家成功研發這一傳感器!

    6月25日,新華社以《突破性成果!祝賀我國科學家》為標題,報道了由我國科學家研發的傳感器成果。 我國科學家研發高通道神經探針實現獼猴全腦尺度神經活動監測 神經探針是一種用來記錄神經活動的針狀電傳
    的頭像 發表于 06-27 18:03 ?556次閱讀
    新華社:突破性成果!祝賀我國<b class='flag-5'>科學家</b>成功研發這一傳感器!

    前OpenAI首席科學家創辦新的AI公司

    消息在業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蘇茨克維曾是OpenAI的聯合創始人及首席科學家,并在去年在OpenAI董事會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的頭像 發表于 06-21 10:42 ?569次閱讀

    研究團隊發現光的新特性

    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們與俄羅斯喀山聯邦大學的同事們共同解釋了他們是如何了解到光子被限制在硅的納米級空間中時,可以獲得類似于固體材料中電子的巨大動量的。資深作者、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化學系兼職教授Dmitry Fishman說:“硅是地球上第
    的頭像 發表于 05-17 06:27 ?301次閱讀
    研究團隊<b class='flag-5'>發現</b>光的新特性

    本源量子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啟動會順利召開

    2024年4月23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計算與新興軟件”重點專項“面向復雜物理系統求解的量子科學計算算法、軟件、應用與驗證”青年科學家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合肥順利召開。該項目由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安
    的頭像 發表于 05-11 08:22 ?829次閱讀
    本源量子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b class='flag-5'>科學家</b>項目啟動會順利召開

    迄今最重超大質量黑洞發現

    行業芯事行業資訊
    北京中科同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布于 :2024年03月04日 09:12:18

    NVIDIA首席科學家Bill Dally:深度學習硬件趨勢

    Bill Dally于2009年1月加入NVIDIA擔任首席科學家,此前在斯坦福大學任職12年,擔任計算機科學系主任。Dally及其斯坦福團隊開發了系統架構、網絡架構、信號傳輸、路由和同步技術,在今天的大多數大型并行計算機中都可以找到。
    的頭像 發表于 02-25 16:16 ?1287次閱讀
    NVIDIA首席<b class='flag-5'>科學家</b>Bill Dally:深度學習硬件趨勢
    网上百家乐真钱游戏| 娱网棋牌官网| 新全讯网| 平南县| 澳门百家乐官网赌钱| 澳门赌百家乐打法| 德州扑克概率| 百家乐官网最好投注| 做生意摆什么好招财| 水果机游戏机| 百家乐官网现金平台排名| 博必发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韩国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牌路分析仪| 大发888网站大全| 博赢国际娱乐城| 红9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高尔夫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神人百家乐官网赌博| 百家乐游戏客户端| 丰合网上娱乐| 优博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闲和庄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怎样概率大| 玄空飞星 24山 何??| 大发888下载并安装| 百家乐官网EA平台| 百家乐赚钱项目| 大发888娱乐城下载电脑怎么上乐讯新足球今日比分 | 百家乐官网群b28博你| 發中發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官方网址| 澳门百家乐娱乐城怎么样| 四房播播| 百家乐视频交友| 德州扑克玩法| 58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真钱娱乐| 圣安娜百家乐代理| 澳门百家乐官网秘诀| 百家乐薯片| 百家乐官网半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