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隊機械工程研究人員表示,粘在微處理器上用于散熱的傳統被動散熱片效果不夠好,無法適應當今的高速計算和數據吞吐量,應該被丟棄。
他們表示,一種更好的選擇是“散熱劑可以穿過處理器上微小通道內的螺旋或迷宮狀結構”。紐約賓厄姆頓大學的助理教授Scott Schiffres在該校官網上的一篇文章中說,這種技術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該校開發出了這種為芯片散熱的新方法。
Schiffres以及兩名研究生Arad Azizi和Matthias A. Daeumer參與了這項研究,他們表示,該技術可以讓電子設備在低18華氏度的狀態下運行,數據中心的耗電量有望減少5%。
他們表示,該發明在制造過程中將類似3D打印、將使用增材印刷方法的微通道合金粘到硅芯片上,而不是使用粘在散熱片上這一傳統方法。
目前,散熱片將芯片發出的熱量導走,常常由多塊銅或鋁質散熱片組成,并貼有散熱膏。它們之所以能這么做,一方面是由于其表面比芯片表面大,另外使用鋁之類的導熱材料。然后芯片可以更快地運行而不過熱、出故障。熱量通常散發到周圍的空氣或水中。
該大學解釋:“為了讓散熱片工作,必須通過散熱介質材料(比如導熱膏)連接到CPU或圖形處理器上。”
問題是,這種方法天生低效。粘合的散熱介質材料雖然填充了散熱片和芯片之間的微小空隙(還阻止散熱片脫落),但效果不如完全無縫的材料好。在此之前,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一方面,散熱片粘不久,另外會有空隙,因而影響導熱效果。
在芯片上印制散熱微通道
賓厄姆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增材印刷技術解決了這個問題,方法是將散熱機制直接牢牢地粘合到硅片上,撇開了任何介質。Schiffres說:“我們計劃將微通道直接印制到芯片上。”
他們使用了只有人類頭發千分之一這么薄的錫銀鈦合金,以便進行金屬粘合。熔化激光器以亞毫秒級操作將散熱通道直接印制到硅上。因此,微處理器不再需要典型的兩層導熱膏材料和所謂的“蓋子”(散熱器與芯片之間的散熱片層)。
他們說,這并不容易。研究人員在發表于《Additive Manufacturing》雜志上的論文中解釋,金屬和合金整體上無法很好地粘附在硅片上,強度受到影響。還存在熱膨脹不匹配方面的問題。
降低電力成本,拯救地球
Schiffres說,這項發明切實可行,不僅可以提高電子產品和數據中心的效率(他稱每年可為數據中心節省4.38億美元的電費),還可以消除因發電而排放的37億磅二氧化碳,以此拯救地球。
Schiffres聲稱:“它還將減少約1000萬公噸的有毒電子廢物,這足以塞滿25座帝國大廈,那歸功于熱量引起的設備故障率較低。”
快速過熱的圖形處理器尤其會受益。事實上,正是計算機游戲玩家給了團隊設計思路:游戲玩家常常拿掉顯卡上的散熱片蓋子以及其中一層粘膏,以此改善導熱效果。
Schiffres說:“這將意味著高端電子產品、數據中心和計算密集型程序(比如視頻編輯工具和視頻游戲)將迎來巨大變化。”
-
散熱
+關注
關注
3文章
522瀏覽量
31851 -
3D打印
+關注
關注
26文章
3562瀏覽量
10960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