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海南省人民政府企業家咨詢會議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年會在三亞召開。會議上,馬云作為咨詢會議首任主席,在發言中從營商環境、定位、人才引進以及數字化建設等方面對海南自由貿易區(港)建設提出建議,其中觀點頗為獨到,對于其他地區的企業發展也同樣具有參考價值。
以下,我們將站在傳統制造業從業者的視角,對馬云大佬發言的觀點進行總結、歸納,分享給大家。我們將在文末附上馬云發言全文,歡迎大家就此分享不同的意見和感受。
首先,馬云在會上說明了企業與企業是創造高質量GDP發展的左右手,缺一不可。在這個過程中,地方政府的作用在于營造有助于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企業家會審時度勢,擇佳木而棲——對于政府與企業雙方來說,重點都在于因人而異,與時俱進,因地制宜。
我們都需要利于“淘金”的營商環境
關于這點,馬云的建議大致分析為兩個方向:(1)國家各部門政要要了解什么是“營商環境”,以及如何去打造好的營商環境。這需要去走訪企業家,拉近關系。(2)在新時代需要新的游戲規則,制定政策目的在于扶持企業健康發展,而非限定框架與束縛,按照工業時代的生產體系的規則制定框架來規范數字化時代企業的發展路線,只會滿腔熱血地帶著幫助企業的心態把它們活活搞死。
反過來,如果城市能夠把金融、政策環境打造好,把數據打造好;如果引進企業不愿意用新數據,不愿用新的支付形式,不愿意用新的創業形式,這些企業來了不可能獲得發展,更不會為城市作出貢獻。
吸引大公司不如就地培養中小企業
關于如何引進企業,馬云提出獨到見解,認為吸引大公司的總部,不如培養中小企業,把它們培養成為大公司。
面對新的政策,馬云認為大企業的到來,有些可能是為了面子,有些可能是為了拿些資源;很多人來了是看中這兒的地,而不是看中這里政策公平的環境。但是小企業到這兒,他只能靠這片土地的發展。否則,他在這里根本就活不下去。
他舉出阿里巴巴的例子,阿里巴巴不是杭州招商來的,是跟政府一起培養成長起來的。同樣的里子還有星巴克。它在西雅圖一開始也是一個小店,是從一個小店逐漸成長起來的。
真求發展:丟開面子,正視里子
馬云認為,城市的規劃也好,發展也好,應該是一場長期堅持的實質奮斗,絕非一句熱情洋溢的口號。簡單來說,要丟開面子,正視里子。
馬云發現,很多城市“不待見”中小企業,實質上,為小企業打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就能解決很多就業問題;一個前瞻性的事情是這些創業企業未可能就是大公司的總部。
到今天,在人們眼中,城市的知名大企業與城市的發展往往是互為臂膀,相互支持的關系。但在企業初創之時,這樣一種互為左右手的關系,往往始于一個城市的接納與包容,始于一家微小企業的感恩與認同中,在政府與企業持續地實打實干中,變成穩固的支撐。
針對此問題,馬云分享了阿里巴巴與杭州相伴發展的一段感受:
在創業之初,馬云先到北京去,后來發現北京喜歡大企業和國有企業;然后再把阿里巴巴搬到上海,發現上海喜歡洋企業。最后還是回到杭州,杭州巴巴戰略提出,對民營企業很重視。在北京民營企業家是“nobody”,在上海更看不見他們。在杭州,阿里巴巴變成“獨養兒子”,經過19年的發展,阿里巴巴發展壯大,僅去年就為杭州貢獻1000多億稅收。
談及包容自己成長,給阿里巴巴的發展提供有利支持的杭州,馬云說到:“我們在杭州挺好,今天不管哪個城市讓我們把總部搬過去,我們都不愿意去,我們的根就扎在這個地方。”
著眼未來,要換道超車超車
通過馬云的與會發言,筆者發現最酷也最實質的發展思路,是發揮長板優勢;在做法上,爭取“換道超車”而非“彎道超車”——重點是,跑道根本就不同了。
以海南來說,馬云將深圳與海南類比,表示,40年以前,深圳面對外來的機會是能不能率先進入市場經濟。那么今天海南面對未來機遇,是能不能率先進入數字化時代。海南這個島嶼的獨特優勢是有可能真正變成一個數字島。
他認為,因為上海、北京這些地方,特別是珠三角,IT基礎設施非常之好,要全面數字化挑戰還很大。而海南目前這樣薄弱的IT基礎、破銅爛鐵,直接上數字化,可能會更加有機會。
因此,海南在做定位時要正視自身的“長板”,應該著眼于未來的貿易,而不是過去的貿易;要以開放的眼光去看待發展,充分發揮城市擁有的有利條件,絕對不能以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海南守住地區的特長,才會握緊彎道超車的機會。
對于制造業企業,無論企業家是否接受,數字化的時代已經到來了。所謂“制造業寒冬”,在肆虐而來的風聲中都在明確地呼嘯著一句話:形勢不同了!
關于企業如何實現數字化時代的改革,馬云大佬分享了一些可行的方法和思路。比如要在全球推行“5G”和“4T”【注:“G”就是Globe(全球),“5G”就是全球買,一個是全球賣,一個是全球運,一個是全球付,一個是全球路。“4T”就是Trape(貿易)、Tourism(旅游)、Traning(培訓)、Technology(技術)】;比如在馬云創業時如何引進人才,發展技術——在那時,杭州IT人才,更沒有電商人才,阿里巴巴就親自把他們培養成人才。在阿里巴巴等諸多企業的參與和努力中,今天杭州的人才流入率,是全中國最多的。筆者認為,企業與人才的關系也好比政府相對于企業。
但當然,具體的可實行方法仍因企業而異。馬大佬的思路也是只供參考。
RECOMMEND馬云發言全文
海南的未來發展必須是追求高質量GDP。經濟社會發展,政府是左手,企業是右手,左右手一起努力經濟才會起來,光靠政府這只手,或者光靠企業這只手是不行的。未來是要靠各方面實實在在干出來的。海南省政府咨詢會議委員會在這里表個態,這也是我們參與海南咨詢會議的一個重要的責任。
關于海南自由貿易區(港)建設我在這里談幾點:
第一個定位是要圍繞健康和快樂
習***所說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果在中國有這么一個地方與之相匹配的話,那就是海南。因為海南的健康和快樂都有,它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老天爺賞臉,老天爺給飯吃。海南的先天優勢在中國要找出第二個這樣的區域那還真沒有。另外就是國家的政策支持。像超級醫院,進口藥制度等這些都是海南的后發優勢。未來中國會出現兩個問題,一個是人口老齡化導致的健康問題,一個是思想健康問題,所以健康快樂是錢真正應該去的地方。
我自己覺得,海南不需要做中國的夏威夷,而是應該做二十一世紀的夏威夷或者二十二世紀的夏威夷。我們絕對不能發展海南以環境為代價,要讓水更清,天更藍。這塊寶地,全中國就這么一個,要真正去思考上世紀夏威夷,是怎樣在全世界吸引了無數的人;這個世紀的夏威夷和下一個世紀的夏威夷應該怎么打造。
對標香港并超越香港
另外一個定位是要對標香港,且必須超越香港。中央建設海南自貿區(港)的定位非常優越,極具前瞻性。但今天的自由貿易游戲規則是西方制定的,是工業時代的生產體系留下來的。全世界現在對新的貿易游戲規則都不滿意;美國對WTO游戲規則不滿意,歐洲不滿意,其實中國也不滿意。中美貿易談判其實是雙方都想探討一種新的貿易規則;造成今天的貿易戰的因素眾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場技術革命呼喚著新的貿易游戲規則和貿易體系建設。
所以我認為(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最重要的價值就是在這兒,不僅要建一個港口,而且要積極參與世界貿易游戲規則新規則的制定和打造。香港離海南很近,是工業化時代國際貿易的產物,而海南現在正面臨著新的貿易時代,我們可以對標香港,當然不能對標過去工業時代的香港,而是對標新貿易時代的自由貿易港。
建設數字自由貿易港服務全球創業者
海南自由貿易港應該著眼于未來的貿易,而不是過去的貿易。應該是數字化為基礎的貿易基礎設施,不僅僅是貨柜的進出。未來的貿易不是以集裝箱為主,而是以包裹量為主。過去2018年整個中國一年誕生500億個包裹,美國也就100多億個包裹。從今年開始,中國每年的包裹量將以驚人的速度遞增。由于這個對生活方式的改變,未來會導致生產方式的改變,進而使經營方式發生改變,由此誕生大量的貿易新型游戲規則。
海南的自由貿易區(港)建設必須基于未來的貿易游戲規則設計游戲規則。建設海南數字自由貿易港,探索數字經濟時代的貿易新規則,是非常之關鍵。過去30年的全球化,是發達國家和大企業為主導的全球化。過去的30年其實是6萬家大企業決定了全世界幾乎70%左右的貿易游戲規則。這也導致今天全世界對貿易游戲規則的不滿意。未來應該是600萬,甚至6000萬家企業,所有的年輕人可以參與(制定游戲規則)。
所以接下來30年的全球化,應該要讓剩下來的70%、80%的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進行全球化。未來的貿易不會是BtoC(企業找市場),而是CtoB。未來是根據市場定制化;不是集裝箱,而是包裹。貿易變了,貿易游戲規則也要變。新的貿易規則要讓貿易更加簡單、便利、現代、普惠。
所以,海南自由貿易區(港)建設要在簡單、便利、現代和普惠上面深做文章。如果僅僅按照現有的其他國家的自由貿易區和自由貿易港模式建設海南自由貿易區(港),我個人認為,我們依然在打造一個上世紀。規則不等于限制,便利是規則的一部分,促進更是規則。
倡議海南要發展e-WTP
中國現在不少地方有一個有意思現象,一說發展,都停留在口號上,一說監管,所有招數都用得出來。所以海南一定要在發展上下真功夫,而不一定要在監管上設限;監管的目的是為了更健康的發展。所以我覺得要打造真正的海南自由貿易區(港),就要需要在政策,以及監管促進政策上走不同的路線。所以我們提出e-WTP(編者注:全稱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電子世界貿易平臺),是要推動新的貿易規則,幫助全世界的中小微企業及年輕人能夠全球化進行創業;上次我已經向海南省提了這么個建議。
進一步講,e-WTP是世界貿易和旅游平臺。我們未來要全球推行“5G”和“4T”,哪個“5G”呢?“G”就是Globe(全球),“5G”就是全球買,一個是全球賣,一個是全球運,一個是全球付,一個是全球路。“4T”就是Trape(貿易)、Tourism(旅游)、Traning(培訓)、Technology(技術)。所以海南自由貿易區(港)建設跟我們這幾年推動的e-WTP高度吻合;我在這里不是有意推e-WTP,實際上全世界現在排隊e-WTP的城市很多,但我現在堅定地倡議海南要發展e-WTP,幫助中國的中小微企業和全世界的中小微企業把海南作為一個自由貿易港,在“4T”上面大有可為。
打破國內稅制壁壘,運用區塊鏈技術
海南在貿易方面可對標香港實行稅制改革,在海南全島流通和消費領域取消關稅和增值稅;取消不必要的進口管制,允許貨物自由進出和流轉。海南要爭取打破國內稅制,自產和進口都要免稅。海南(貨物)進內地應該視為進口;海南境內對外開放。當然這些政策是否能落實,中央是否批準,我是這么覺得,不去努力就永遠沒有;努力了未必有,但不努力肯定沒有。
在技術上面,(海南)應該運用區塊鏈技術,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提倡移動支付,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現在外國人入境,上傳護照,開通移動支付,限額1000塊,這是外匯流入,來花錢,為什么還要限制呢?我自己覺得,來花錢,只要是通過電子支付花錢的,他洗不了錢,他沒辦法能夠躲藏。所以海南應該(在這方面)率先突破。
在培訓方面,我覺得海南跟其他地方比,大學是少了一點,我是蠻反對很多城市引進某某大學的分院啊,某某大學的分校啊,我不太看好這個。我認為要引進,如果要來,把(這個大學)某個專業引進來留在這兒才是靠譜的。他的專業放在這兒,他那邊就沒這個專業了;這樣他就會認認真真辦學。搞一個分院或者分校在這兒,就好像搞了一個沒腦袋只有內臟的(實體),我覺得意義不是很大。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海南最最重要的是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大涉外旅游、電商等人才的培養力度。中國未來的就業內需不是靠現有制造業,而一定是靠現代服務業。海南這個地方應該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人才的培訓。服務對于制造業來講,技術含量要高很多。所以未來的競爭,是服務業的競爭;服務業的水平決定了海南今后的吸引力,特別是旅游業。
今天從事旅游的很多年輕人都希望到瑞士去學旅游,那為什么不可以在海南學旅游呢?海南有這么多的賓館、酒店和景區,實習場所非常之好之多,所以我認為海南應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在旅游方面,海南的旅游度假潛力遠遠沒有開發(出來)。建世界上最好的海洋公園,幾個主題公園就可以形成一個城市,像美國的新奧爾良以及澳大利亞等地就是這樣的。所以海南應該多發展休閑度假旅游,而不僅僅是單一的旅游;拿一個旗子,像牧羊犬一樣帶一幫游客的時代可能真已經過去了。
海南要換道超車而不是彎道超車
另外一個機遇我認為,海南應該全面抓住全面數字化。(海南)要換道超車,我是不太相信彎道超車;彎道超車是容易翻車的,而人家在前邊也不會給你彎道超車。所以我們要換道超車,在另外一個道上和別人競爭。不能只盯著別人有的東西,而要做別人沒有做的東西;跟車是永遠無法超車的。我最近參與了河北的脫貧行動,發現一些河北的貧困縣想想盡一切辦法引進一些企業來,我自己覺得這是不太靠譜的。因為(就算)引進一兩家企業,它的鏈條沒有,生產環境也沒有。正因為缺乏人才,正因為缺乏資源,他才貧困。所以在貧困地區一定要盯上自己的農產品,農業依然大有可為。
40年以前,深圳面對外來的機會是能不能率先進入市場經濟。那么今天海南面對未來機遇,是能不能率先進入數字化時代;海南這個島嶼的獨特優勢是有可能真正變成一個數字島。現在內地也沒有幾個地方把全省的數據打通;如果海南能夠做到,就能夠搶到先機。建設數字政府、城市大腦、農業大腦。
再過十年,可能這個機會就過去了。到那個時候,長三角、珠三角是不是最發達的地區,我認為還未必一定,那時候的經濟版圖一定會改變。因為上海、北京這些地方,特別是珠三角,IT基礎設施非常之好,要全面數字化挑戰還很大。而海南目前這樣薄弱的IT基礎、破銅爛鐵,直接上數字化,可能會更加有機會。三四十年以前浦東是個漁村,香港是個漁村,深圳是個漁村,都沒有想到會有今天。海南其實就是個漁島,面積更大一點而已。
以前的制造業是標準化的,未來的制造業是個性化的,而且是服務業為主。未來沒有純制造業,也沒有純服務業。服務業和制造業未來一定是結合的。以前的農民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以后的農民一定是面朝屏幕背朝數據。所以以前的物流是路通就可以,現在的物流必須通數據。
過去政府招商是“五通一平”,即通水、通電、通路、通氣、通通訊以及平整土地。今后政府招商要看新“五通一平”,是否通新零售,是否通新制造,是否通新金融,是否通新技術,是否通新數據,以及是否能夠創造公平創業和競爭的環境。
吸引大公司不如培養中小企業
吸引大公司的總部,不如培養中小企業,把它們培養成為大公司。阿里巴巴不是被杭州給吸引過來的。我那時候先到北京去,后來發現北京喜歡大企業和國有企業;然后我再把它搬到上海,發現上海喜歡洋企業。最后還是回到杭州,杭州88戰略提出,對民營企業很重視。在北京我們是“nobody”,在上海更看不見我們。在杭州我們變成獨養兒子,慢慢的19年,我們形成了阿里巴巴。光去年我們在杭州納稅1000多個億。我們不是杭州招商來的,是我們跟政府跟當地一起培養成長起來的;星巴克孵養西雅圖一開始也是一個小店,是從一個小店逐漸成長起來的。
目前國內沒有一個城市歡迎小企業,歡迎創業企業入駐。如果海口能夠把金融,把政策環境打造好,把數據打造好;如果那些企業不愿意用新數據,不愿用新的支付形式,不愿意用新的創業形式,我認為這些企業來了也是白來。現在很多人來了是看中這兒的地,而不是看中這里政策公平的環境。所以為小企業打造良好的創業環境,既能就能解決很多就業問題;一個前瞻性的事情是這些創業企業未可能就是大公司的總部。
我們在杭州挺好,今天不管哪個城市讓我們把總部搬過去,我們都不愿意去,我們的根就扎在這個地方。
其實杭州那個時候也沒什么IT人才,更沒有電商人才,我們就自己把他們培養成人才。今天杭州的人才流入率,是全中國最多的。所以我自己覺得,著眼于未來,認認真真為中小企業,為創業者創業打造一個適應未來發展的環境和基礎設施;海南的營商環境看能不能吸引更多創新型企業的年輕人。
我認為引進人才不能只看名氣,看證書,看論文,這樣很難引進創業人才;我們公司招聘我是從來沒看過文憑。在我看來,拿一張博士文憑只能證明一點,他爸多付了幾年學費而已。一個人才是不是真正的有本事,就看他在公司的個人所得稅交多少;他交的個人所得稅越高,他就越是個人才。
我們任何一個企業用這個人,如果他年薪兩百萬,那他一定是有水平的;如果他沒水平我們第二天早就把他轟走了。他連續幾年年薪都是幾百萬,那他一定是有水平的,這才是真正的人才;博士現在太多了。所以海南現在很受老年人歡迎,這點很重要,但一定要吸引年輕人。
強化營商環境打造新的海南“淘金熱”
營商環境很重要,我特別強調營商環境。現在國家的很多部委,特別是各省市的商務部門體系缺乏企業家。他們自己沒有做過生意,他們都不知道什么叫營商環境,滿腔熱血帶著幫助你的心態把你活活搞死,這種現象實在太多了。所以營商環境的打造,要多走訪企業家,親近關系。不能有了親了但沒有近了,還得座談,還得喝酒,還得吃飯,吃飯才能夠講真心話;大家大會上你說兩句我說兩句就過去了。
當年有過一波海南淘金熱,那時來的都是年輕人,有活力當然也有泡沫。我覺得應該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要誕生一個真正的、新的海南“淘金熱”。我覺得面對新的政策,面對今天這么一塊真正可以發展的處女地,邀你想辦法為那些年輕人做好服務。大企業到你這里來,我個人認為,有些時候是為了面子,有些時候是為了拿些資源。但是小企業到這兒,他只能靠你這兒的發展。否則,他在你這兒根本就活不下去。
我希望能夠把海南打造成為國際貿易的單一窗口,要利用區塊鏈技術徹底把海南島變成中國第一個最獨特、最有優勢的數字化島嶼。只要用數據,只要用移動支付,這樣的企業一定是面向未來的。跑到這兒來討論稅收政策,或者首先向你來討論稅收,再討論土地的企業,一般都是有問題的。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87瀏覽量
103872 -
制造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53瀏覽量
53718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857瀏覽量
62171 -
馬云
+關注
關注
5文章
312瀏覽量
18426
原文標題:作為互聯網企業大佬,馬云對制造業經濟發展談了一些感受
文章出處:【微信號:ruziniubbs,微信公眾號:PCB行業工程師技術交流】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