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嵌入式行業發展最快的一年,全球芯片企業并購加快,人工智能開始普及。在面對前一年AlphaGo帶來的巨大沖擊背景下,人工智能逐漸滲透至云、大數據、物聯網。而物聯被譽為“下一個工業革命”,嵌入式作為物聯網的重要技術組成部分,物聯網也將成為嵌入式的重要一門概念。另外,機器人也與嵌入式不可分割。
嵌入式計算系統(包含傳統嵌入式計算系統與智能系統,下同)應用極其廣泛,遍及各行各業,總市場規模非常巨大。IDC 將嵌入式系統的民用應用領域劃分為六個主要行業:汽車、工業(包括航空電子、工業自動化、測量等)、醫療、能源、通信、消費電子。其中,通信和消費電子是目前最大的兩個行業,而能源行業則是增長最快的行業。
全球嵌入式系統市場 2013 年達到1403.2 億美元,預計到 2020 年將達到2,143.9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 6.3%。另外,國家也曾經出臺軟件增值稅優惠政策,極大的推進了嵌入式的發展。
據了解,目前嵌入式現狀是核心技術的國產化程度不高、存在很強的發展訴求;嵌入式計算供應商以國外和***地區廠商為主;國內嵌入式計算市場的技術服務能力更為重要。
未來,嵌入式發展趨勢將會不斷提高技術門檻、產品開發周期不斷壓縮、向智能系統演變、向成體系系統演變、嵌入式計算與下游產業發展的雙向推動、嵌入式計算系統國產化。
那么在未來,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技術或將成為嵌入式的契機呢?
機器人與嵌入式
據IDC最新報告顯示,中國機器人和無人機及相關服務的支出額持續高速增長,到2022年將達到805.2億美元,約合5560億元人民幣,2018-2022年復合年增長率(CAGR)達到27%。
IDC報告稱,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含無人機)市場,預計到2022年將占全球總量的38%以上。其中,無人機市場的增長速度更快,2018年-2022年符合增長率(CAGR)為61%。2019年中國機器人系統近一半的支出將在離散制造業(包括汽車、電子、金屬加工等),市場規模超過167億美元,其次是流程制造、醫療、零售業和消費類。
IDC全球機器人及亞太制造業研究總監張敬兵博士表示,“在IDC 2018年調查的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主要市場中,機器人仍是制造業企業技術投資的重中之重。未來五年,中國商用服務機器人將繼續以每年26%左右的增速增長。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服務機器人綜合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實用功能的強化、用戶體驗的改進、以及廠商對垂直行業應用場景的潛心深耕。同時我們也預期自主移動機器人和智能協作機器人將會得到更快的推廣應用,幫助跨行業用戶提高產能、生產力和生產效率。”
從機器人技術成分來看,中國市場的機器人系統支出包括工業機器人、商用服務機器人和消費型機器人本體、配件、應用軟件、網絡設備、以及相關咨詢服務等。2019年機器人市場的支出主要集中在硬件采購(包括機器人系統、售后機器人硬件和系統硬件) ,約占總支出的三分之二。與機器人相關的軟件支出,將主要用于購買指揮和控制應用程序,以及與機器人專用應用程序;服務支出將分散在多個領域,包括系統集成,應用程序管理,以及硬件部署和支持。
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與嵌入式系統的發展是緊密相關的,嵌入式系統在機器人控制系統被廣泛采用?;诘凸摹⒌统杀尽⑿◇w積和高可靠性,嵌入式系統在微型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獲得了極大的發展。
而在生活中最常見的機器人就要屬無人機,目前,無人機已經無處不在,旨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量和生產成本、提高準確性。如,能源行業的風電與光伏已大面積應用無人機檢測電站問題,提高發電量。值得強調的是,無人機技術也與嵌入式緊密相關。據報道,2025年無人機市場將達到750億元。由此可見,無人機,甚至是整個機器人行業的飛速發展都是嵌入式的契機。
人工智能與嵌入式
回顧今年11月初的萬眾矚目的進博會,其中重大看點就是人工智能,這個關鍵詞貫穿了整個博覽會的各大展區。人工智能最終將滲透各個行業內,而任何智能設備又都離不開嵌入式。
據媒體發布信息,人工智能領域人士普遍將人工智能定義成“強人工智能”與“弱人工智能”兩種,具有行為能力的“弱人工智能”就是智能化工具,即MCU基礎上的嵌入式應用系統,目前已有40多年歷史??梢则湴恋卣f,單片機、嵌入式系統開啟了人工智能的歷史進程。
那么人工智能在接下來將如何發展?賽靈思戰略市場開發總監 Andy Walsh曾表示視覺引導導向的系統將成為下階段人工智能發展與部署的重大領域之一。舉例來說,要確保自動駕駛汽車安全行駛,就必須提供相關智能,這是一項艱巨的挑戰,不僅需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創新,同時還會造成極大的產業影響,并有望對整個社會帶來巨大積極影響。
北京云知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曾表示,由于產業需求的提升,人工智能目前的發展勢頭很足,但是應該注重人工智能與產業的深度結合,如果脫離產業,這一輪人工智能浪潮可能還會“冷下去”。因此,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很重要。
有網友表示,嵌入式系統的主頻、功耗一般比較低,計算能力相對較弱。人工智能算法的復雜度較高,很多情況下需要服務器、GPU的介入才能實現算法的實時性。然而,嵌入式產品也具備對人工智能算法的需求,如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嵌入式系統可以作為復雜人工智能產品的數據采集終端,或者人機交互終端,依靠云端完成人工智能系統的復雜計算任務。但是,網絡接入的流量限制和帶寬限制會影響用戶體驗的流暢性和實時性,“離線”人工智能計算引擎的開發顯得非常有必要。值得一提的是,FPGA具備功耗低、并行度高、計算能力強、功能定制靈活的特點,有可能成為未來“離線”人工智能產品的主要計算部件。
當FPGA作為算法加速部件出現時,產品的設計可以考慮采取CPU+FPGA的架構,CPU與ARM可通過雙口RAM、DDR、總線等方式進行通信,也可以在FPGA內部構造軟核,用來移植部分對實時性要求不高的代碼。
目前,主流的FPGA廠商已經開始將CPU硬核(如ARM)與FPGA集成到一個IC內部,與軟核相比,這些硬核具備更強的計算能力,與片內FPGA之間的交互更加方便。同時,片內FPGA為系統的可定制化及復雜算法的硬件加速提供了保證,這種結構為“離線”人工智能嵌入式產品的設計拓寬了思路。
另外,還有網友表示,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為人類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即時通信以及各類移動終端的出現,也相應地產生了一些數據,所以要進行數據的收集以及處理。為了更完美地處理數據,誕生了更強的算法和效率更高的CPU,并且有了人工智能,這些都是對硬件的考驗。
嵌入式可能在生活中很少有人提到,但我們現在所使用與智能有關的都離不開嵌入式,如智能手表、微波爐等。在人工智能時代,強大的算法也不會拘泥于PC機實現,需要落地的話,就要依賴嵌入式承載。嵌入式在智能手機上的應用已經足以證明,未來出現的機器人一定會使用嵌入式的技術,所以說對于嵌入式系統的需求已經非常迫切,期待能夠出現顛覆智能手機的嵌入式便攜移動終端。
物聯網與嵌入式
物聯網技術在今年也成為了最耀眼的亮點。根據IDC發布的全球物聯網支出指南表示,到2022年,全球物聯網(IoT)支出將達到1.2萬億美元,2017年至2022年期間復合年增長率(CAGR)為13.6%。其中,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物聯網市場。到2022年中國復合增長率最高的5個物聯網應用場景,分別將是:車聯網、醫療陪護、智慧家庭、智能零售和環境監測垂直應用。據業內人士分析,到2023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8萬億美元左右。
據報道,到2035年,全球將有一萬億設備實現互聯,全球累計IoT設備產生的新產值將飆升至30萬億美金,其中中國產業市場份額預計約為33%,下一個20年中國IoT相關設備及產值將超過60萬億人民幣。
目前,我國也正在積極推進新一代通訊技術5G時代降臨,預計2019年可以預商用,2020年正式進入商用。隨著云、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的加速成熟和逐漸普及,物聯網技術門檻正在降低,物聯網應用在行業市場的滲透率不斷提高,企業的物聯網應用規模將隨之擴大,從而推動實現物聯網解決方案所需的硬件、軟件、服務和連接支出的持續增長。
物聯網與嵌入式是密不可分的,雖然物聯網擁有傳感器、無線網絡、射頻識別,但物聯網系統的控制操作、數據處理操作,都是通過嵌入式的技術去實現的,物聯網就是嵌入式產品(物)的網絡化(聯網)。
目前,在共同努力下,我國已形成了芯片、元器件、設備、軟件、電器運營、物聯網服務等較為完善的物聯網產業鏈,基于移動通信網絡部署到機器。涌現出一批較強實力物聯網領軍企業,初步建成一批共性技術研發、檢驗檢測、投融資、標識解析、成果轉化、人才培訓、信息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
我國在物聯網領域已經建成一批重點實驗室,匯聚整合多行業、多領域的創新資源,基本覆蓋了物聯網技術創新各環節,物聯網專利申請數量逐年增加,2016年達到7872件。通過試點示范物聯網加快物聯網技術,有效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了整體運營效率。
據媒體報道,截至2016年擁有互聯網企業近1300家,從業人員超過15萬人,構建了比較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物聯網產業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元。京東、百度、阿里、小米、奇虎360、三星等巨頭均已在loT布局,未來幾年競爭將更加激烈。這或許是嵌入式的一個契機。
總結
嵌入式ARM也曾多次發文強調嵌入式的門檻高與起步工資低,而從產業發展來看,未來嵌入式應用場景廣泛而密不可分。也有大量從業者證明,深入技術層面后,嵌入式系統前景可期。
-
嵌入式
+關注
關注
5092文章
19178瀏覽量
307691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3文章
44929瀏覽量
377063
原文標題:新技術發展離不開嵌入式,前景未來可期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c472c2199c88,微信公眾號:嵌入式微處理器】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