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將“互聯網+”提上了國家戰略高度。國家將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來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從而來引導我們的生活和行為習慣,提升百姓生活品質,可穿戴設備也將是未來“互聯網+”發展方向,讓我們實實在在感受科技進步帶來的方便。
可穿戴設備就是能穿戴在人體上,具備先進智能操作系統、低能耗電路系統、微傳感系統、獨立處理能力的無線聯網終端設備,須具備長期穿戴和智能化兩大要求。伴隨著全球互聯網飛速發展,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極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提升了生活質量,但近年也過了行業暴發增長期,進入緩慢的增長平臺。隨著谷歌眼鏡開發成功,這種可穿戴設備使人們眼前為之一亮。谷歌眼鏡(GoogleProjectGlass)是由谷歌公司于2012年4月發布的一款“拓展現實”眼鏡,它具有和智能手機一樣的功能,可以通過聲音控制拍照,視頻通話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網沖浪、處理文字信息和電子郵件等。谷歌眼鏡可將信息傳送至鏡片,并且允許穿戴用戶通過聲音控制收發信息。谷歌眼鏡開發的成功,引領蘋果、微軟、亞馬遜和Facebook、三星、LG、HTC等知名公司向智能眼鏡、智能手表和手環、智能手套、智能服飾及智能鞋等可穿戴設備的新產業去研發。
智能穿戴設備與智能手機一樣,需要操作系統支持才能完成相應工作。目前智能穿戴設備操作系統也基本是兩大陣營,即以谷歌為代表Android Wear操作系統和蘋果Apple Watch操作系統以及微量的三星TIZEN OS和國產OS等。谷歌 Android Wear可以形容為 Google Now現有功能的組合,另外內置了一些額外的健身追蹤應用。Android Wear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搜索功能,基于 Google Now的預測式搜索,可以回答用戶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同時可根據用戶目前的行為習慣和所處地點,預測哪些信息對用戶有用。用戶可以向 Android Wear詢問正在播放的歌曲、目前的位置、最新的比賽結果以及天氣預報等內容,也可根據用戶位置信息,預先顯示出用戶可能需要的相應信息內容。比如當用戶在機場時,航班信息就會彈出;用戶在餐廳時,可以告訴用戶該餐廳的特色菜肴等。受系統容量限制,Android Wear到目前為止,我們所見到的輸入方式都依賴于語音命令,而不能像Google Now可語音和文字輸入。同時Android Wear還提供了健身和位置功能,可以準確判斷出用戶的位置和生活習性。采用谷歌 Android Wear系統的智能設備,包括摩托羅拉的 Moto 360和 LG電子的LG Watch以及國產的華為Watch等。
蘋果Apple Watch OS內置多款第三方App,方便用戶和iPhone進行完美的互聯配合,消息、電話、日歷、約會、活動追蹤、郵件、天氣和股票等,在Apple Watch上都能一覽無余。而Siri、照片、地圖、Passbook和Apple Pay等都與iPhone 6風格基本上相同。同時像Facebook、Twitter、WatsApp等第三方應用也可以通過Apple Watch來顯示通知。Apple Watch兼容的機型包括了iPhone 5、iPhone 6以及未來的iPhone 7等。而Android Wear對于Android系統的要求則至少在Android 4.3以上,包括Android 4.4和5.0等。但Apple Watch OS與Android手機,Android Wear與Apple OS并不相互兼容,使得這兩大操作系統陣營用戶不能擇優搭配使用,有些遺憾。不知未來兩大系統提供商是否有跨界合作的考慮,最大限度方便用戶。
鑒于國外知名廠商可穿戴設備研發的投入和產業的興起,國內廠商對可穿戴設備也表現出濃厚興趣。但我國市場還沒有一個領先的可穿戴設備操作系統,國內即時通訊廠商--微信去年宣布進軍可穿戴設備市場,讓WeChat微信數以億計智能手機用戶,借助現有的API填補這個空白,它的API使可穿戴設備用戶能夠登錄到微信,免去了下載一個獨立應用程序的麻煩,最終成為可穿戴式設備的操作系統。
WeChat API將為穿戴設備用戶提供一個無縫體驗, iHealth,華為Honor,Lifesense和Codoon均針對WeChat API推出可穿戴設備。同時WeChat微信也計劃利用社交媒體,針對我國即將步入老齡化社會的居家養老,尋求成為健康信息的集中式數據中心或數據交換中心。利用互聯網、云計算和物聯網等先進技術,通過智能傳感設備、互聯網或移動互聯服務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實現老人的位置信息、生理健康指標、活動量等與各類傳感器和互聯網、數據中心隨時隨地實時連接,讓子女或家人和服務機構等,能遠程自動實現對居家老人的安全看護、健康監測、精神關愛和生活服務等。當監測到的數據通過云計算比對,在出現異常情況時,能主動預警、提醒干預。老人在緊急情況或需要幫助時,也可以一鍵撥通智能手表上的SOS按鈕或求助按鈕,第一時間得到緊急救援或生活幫助。
從以上各OS系統可穿戴設備功能上可看出,受技術發展的限制,目前的智能可穿戴設備無論是普通版、運動版還是豪華版,一些功能和應用與智能手機相差不大,并沒有完全顛覆智能手機業態或走差異化發展之路,很多概念還停留在產業初期的描述上。智能手表也僅僅體現了小型化方便佩戴優勢,一些應用比如電話、郵件、信息等也只是提醒,與移動電話普及前的BB機有相似之處,相應的使用或許還要借助智能手機來完成。智能手環也僅僅體現記錄器功能而已,把日常生活中的鍛煉、睡眠和飲食等實時數據記錄下來,并將這些數據與iOS或者Android設備同步,起到通過數據指導健康生活的作用。這種指導也是停留在已有的數據比對,不是“健康云”大數據經云計算結果的比對,也并未提出針對個人的個性化指導方案。如果智能可穿戴設備功能上加上個人健康助理,通過記錄體育鍛煉、飲食起居記錄,與血壓、心率等心腦功能檢測一起通過互聯或移動互聯,傳入個人健康檔案數據庫,管理指導個人健康,將會有很大的應用價值和巨量市場。
總之,可穿戴設備正處于起步到成長的階段,目前注重的是技術上的突破,隨著科技發展,它最終會走向多元化,出現在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我相信,可穿戴設備的出現,正在改善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它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精彩紛呈。
-
可穿戴設備
+關注
關注
55文章
3820瀏覽量
167304 -
可穿戴
+關注
關注
4文章
763瀏覽量
85505
原文標題:可穿戴設備的發展與思考
文章出處:【微信號:ofweekwearable,微信公眾號:OFweek可穿戴設備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