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oto X 極 深度評測
上一刻手機在桌面上,而這一刻手機則在桌面與地面間一米左右的空間里做著自由落體運動,身為手機擁有者的你,是不是感覺到自己心臟猛的一縮?然后隨著“砰”的一聲,手機與地面來了一次深度接觸,而你小心翼翼的將手機拿起時發現,屏幕上蕩漾起了細密的白色皺紋,緊隨其后懊惱、無奈涌入腦海。..
筆者相信上面這段劇情很多智能手機用戶都親身體會過,隨著智能手機屏幕尺寸不斷變大,摔碎屏幕似乎也容易了很多。對于很多年輕用戶而言,當年諾基亞摔成N塊仍舊可以組裝使用似乎僅僅是個傳說。對于手機屏幕易碎的問題,廠商們自然也是十分清楚,于是碎屏險便成為“保護”用戶手機屏幕的第二道防線。
一部可以用來摔的手機 Moto X 極 深度評測
保護智能手機屏幕的第一道防線大多是“聽天由命”,有些產品的邊框可以起到保護屏幕的作用,但隨著用戶對于手機高顏值、高屏占比的迫切需求,邊框保護作用微乎其微。不過,今天我們的主角Moto X 極 則并不在以上的分類之中。對于這款融入多項創新技術的智能手機,不怕摔應該是最能引起用戶關注的了。在12月18日發布會現場,Moto X 極 “從天而摔”,一下子砸在了舞臺上。隨后的產品體驗,這款手機更是不斷與地面碰撞出火花,只不過預想中的支離破碎并為出現,Moto X 極 憑借“過硬”的品質輕松堅持了下來。
Moto X 極 作為今年Moto的壓軸之作,采用了Moto ShatterShield極御技術,配備高通驍龍810處理器,擁有3GB內存和64GB機身存儲,當前系統為Android 5.1.1,搭載5.4英寸超高清2K屏幕,2100萬像素后置攝像頭以及50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電池容量3760mAh,可使用渦輪快充技術,支持無線充電。此外,Moto X 極 還支持Moto Maker可定制服務、雙卡雙待以及存儲擴展等。由此可見,定位“年度旗艦”的Moto X 極 還是很有誠意的,當然高達5288元的售價也體現了這款產品進軍高端市場的決心。
摩托羅拉 Moto X 極(64GB/全網通)
上市時間2015年12月18日
手機尺寸149.8×78×7.6- 9.2mm
手機厚度范圍8mm及以下
手機重量169g
主屏尺寸5.4英寸
屏幕材質AMOLED
分辨率(像素)2560×1440
屏幕占比Moto ShatterShield 極御技術顯示屏
CPU型號高通驍龍810(MSM8994)
觸摸屏類型電容觸摸屏
多點觸摸支持多點觸摸
處理器頻率2.0GHz
處理器核心八核處理器
操作系統版本Android 5.1.1,Lollipop
存儲卡支持
存儲擴展支持MicroSD(T-Flash)卡擴展
后置攝像頭像素2100萬
前置攝像頭像素500萬
攝像頭感光元件前置LED閃光燈
閃光燈雙LED閃光燈
拍攝模式連拍模式,夜間模式,自動HDR,全景,拖動對焦和曝光,視頻防抖
連拍支持
光圈f/2.0
電池容量(mAh)3760mAh
2正面外觀
正面外觀
在智能手機外觀設計嚴重同質化的今天,Moto旗下的產品可謂是獨樹一幟。無論是個性化定制服務、機身所采用的天然材質還是對于曲線的大膽應用,都使得Moto在市場發展浪潮襲來之時保留了自己的個性基因。Moto X 極 在外觀設計上延續了Moto一貫的高水準,特別在手感方面仍舊表現的十分突出。
Moto X 極
首先來看Moto X 極 機身正面外觀,想來只要是見過Moto智能手機的朋友就不會忘記這個“千瘡百孔”的面板。特別是白色版本,每個感應器都會毫無保留的暴露出來。相比之下,此次筆者評測的黑色版本則要保守許多。得益于黑色的掩蓋,機身正面面板上的諸多傳感器都很好的隱藏了起來,如果不仔細觀察還是很難發現的。
Moto X 極 機身正面
Moto X 極 之所以勇敢的在面板上開孔,其實是為了向用戶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使用體驗。正是犧牲了一定的顏值,Moto X 極 才擁有了“聽”和“看”的能力,從而讓用戶不需要接觸手機即可完成交互,這也是Moto的一大特色。而且,這些傳感器基本呈現對稱布局,算是將顏值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在Moto X 極 機身正面頂部兩側分別為50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和前置補光燈。中部是手機聽筒,在聽筒上有一個凸起的金屬條,可以在后手機倒扣放置時避免屏幕直接接觸桌面,還可以保證大的顆粒物無法進入聽筒的凹槽里(不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清理聽筒的難度)。
Moto X 極 機身正面頂部
Moto X 極 機身頂部
其實在聽筒兩側還有兩個隱藏起來的紅外傳感器以及一個光線/距離感應器,不過想要在黑色的面板下發現它們并不容易。
接下來要介紹的就是Moto X 極 5.4英寸分辨率為2550*1440(2K)的AMOLED顯示屏了。相比市面上很多產品,Moto X 極 的屏占比也算比較高的了。這塊屏幕的顯示表現也十分不錯,圖案細膩、色彩飽和度很高,足夠的亮度即使在室內外強光環境下使用也沒有問題。
Moto X 極 屏幕
在屏幕下方是揚聲器,當然在揚聲器外側同樣隱藏著兩枚紅外傳感器。
Moto X 極 機身正面底部揚聲器
Moto X 極 正面邊框
還有一點需要指出,在Moto X 極 正面周圍有一圈邊框略微凸起,因此有一定保護屏幕的作用,同時并不會影響手機屏幕的邊緣觸感。
3背部外觀
背部外觀
相比機身正面面板的“我行我素”,Moto X 極 機身背部設計則要規矩多了。當然,這份規矩并沒有抹殺其表現自我的決心。Moto X 極 支持Moto Maker定制化服務,其機身背部材質可選范圍包括:彈道尼龍、多彩硅膠以及荔枝紋真皮,均是高級材質。此次筆者評測的Moto X 極 背部采用的是瑪雅黑配色的硅膠,手感溫潤細膩十分舒適。
Moto X 極 機身背部
在Moto X 極 機身背部,2100萬像素后置攝像頭還是很搶眼的,在攝像頭下方為雙色溫閃光燈。
Moto X 極 后置攝像頭
位于機身背部相對靠中間的位置是一枚Moto logo,盡管這枚logo并沒有配備指紋功能,但是在用戶使用手機時可以將手指放在此處凹陷下去的曲面之中,手感還是十分不錯的,可以說是增添了一絲別樣體驗。
Moto X 極 背部logo
Moto X 極 機身背部邊緣采用了弧面設計,圓弧過渡可以獲得更為舒適的握持感受,因此不會有邊框割手的感覺。此外,弧形邊緣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出色的視覺延伸感,因此機身厚度看上去要比實際上薄一些。
Moto X 極
Moto X 極 背部硅膠后殼表面均為細膩的三角形紋理,進一步優化了手感,在背部下方靠近邊緣位置有一枚降噪麥克。
Moto X 極 機身背部麥克風
眾所周知,Moto在通化技術方面一直走在國際前列。出眾的降噪技術可以很好的提升用戶通話體驗,可以說是其他很多產品所不具備的一大優勢。
4側面外觀
側面外觀
Moto X 極 的機身側面金屬邊框為深灰色,顯得十分沉穩體現了Moto細膩扎實的做工。在機身右側分別為電源鍵和一體式音量控制鍵,兩枚按鍵的手感、確認感均很不錯,同時在電源鍵上方還格柵紋理,從而提升了盲觸的辨識度。
Moto X 極 機身右側
Moto X 極 機身右側
機身左側邊框沒有任何按鍵與接口,十分簡潔。
Moto X 極 機身左側
在機身頂部分別為耳機接孔以及SIM卡槽,Moto X 極 隨機附送一副入耳式耳機,佩戴感受以及音質體驗的表現均很不錯。
Moto X 極 機身頂部
Moto X 極 附送耳機
SIM卡槽與機身貼合緊密,觸摸時不會有凸起的感覺,使用附送的卡針即可輕松將卡槽取出。對于這枚取卡針,Moto同樣下了功夫,做了些修飾。
Moto X 極 SIM卡槽以及取卡針
取出的SIM卡槽后發現,用戶可以放置兩張SIM卡也可以將SIM 2卡槽放置一張存儲卡,從而擴充機身存儲。
Moto X 極 機身底部
在機身底部為Micro USB接口,同時還在邊框上印有一些產品相關信息。Moto X 極 沒有采用時下熱門的Type-C接口算是一個小小的遺憾,不過在快充表現方面,該機還是十分亮眼的,在后文中筆者再做介紹。
5為什么不怕摔?
為什么不怕摔?
接下來就是今天的重頭戲了——Moto X 極 為什么不怕摔?這就要說起筆者在文章開頭處介紹的“Moto ShatterShield極御技術”。一直以來,技術創新都是Moto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穩步發展的重要利器。在其移動業務并入聯想后,與聯想的研發團隊融合,從而碰撞出了更多的火花。在Moto X 極 發布會上,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移動業務的總裁、摩托羅拉移動管理委員會主席陳旭東指出,根據此前調研結果顯示,全球53%的手機用戶有摔碎過屏幕,其中21%的人還在用碎屏手機,因此從這一痛點出發,一款不怕摔的手機誕生了。
Moto ShatterShield極御技術作為全球首創的手機防碎屏技術,研發周期長達三年,所取得成果十分顯著。在筆者進行跌落實驗時,Moto X 極 戰勝了木質地板、大理石、凹凸不平地面等多種環境,盡管機身邊框會出現輕微磨損,但手機屏幕并未收到影響,甚至連劃痕都很難發現。
Moto ShatterShield極御技術
據陳旭東介紹,Moto ShatterShield極御技術實際上有五層可吸收沖力的特殊材料所組成。第一層,也是Moto ShatterShield極御技術的根基——一體化硬鋁芯基座。之所以選擇鋁,是充分衡量了材質的堅韌性和輕薄型,盡可能在保證產品強度的同時不影響便攜性。
第二層,Moto X 極 配備了AMOLED柔性顯示屏,作為Moto ShatterShield極御技術的第二層。柔性顯示屏像素密度更高,色域范圍更廣,響應時間更快。所以在遇到外力沖擊的時候,柔性顯示屏可以很好地應對和吸收外界的沖擊,避免屏幕碎裂,保證顯示效果。
第三層,觸摸層,Moto X 極 提供了雙觸摸架構。不同于市場上絕大部分手機采用的單觸摸架構,雙觸摸架構的好處是提供雙重保障,即使主觸摸架構失靈的時候,輔架構可以確保屏幕的正常使用。
第四層,則是通透的防碎內層,提供了額外的保險機制,同時能夠讓AMOLED顯示屏更加靚麗。
第五層,極御防碎外層采用全新工藝,有良好的防磨損效果,通過采用精密防護材料,抵御沖擊、劃傷,這也是為什么手機在多次摔落后屏幕上仍然沒有明顯劃痕的重要原因。
Moto X 極 防摔特點無疑正中用戶痛點,特別是“手滑黨”,避免了因為碎屏而耽誤使用以及所造成的財產損失等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盡管融了Moto ShatterShield極御技術,Moto X 極 機身的便攜性、屏幕顯示效果均沒有受到明顯影響。得益于獨特的機身造型以及機身背部出色的材質,Moto X 極 的握持手感仍舊排在同價位產品的前列。
6系統體驗
系統體驗
Moto旗下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重要特點就是簡潔、流暢、原生體驗。從15年一月份Moto正式回歸中國,就為用戶帶來了一種“別樣”或者說是純粹的Android體驗。一直以來,iOS系統都憑借流暢性將Android系統壓的抬不起頭來,但是體驗過純凈的原生Android系統后就會發現,Android是可以做到十分流暢的,當然在某些交互邏輯上可能與經過國能廠商定制后的UI有所區別,初次上手的用戶可能需要習慣一下。
Moto X 極 界面
兩段式下拉通知欄
Moto X 極 搭載的是Android 5.1.1,并沒有過多的預裝軟件,應用商店仍舊為聯想樂商店。不過,Moto X 極 的人性化體驗不僅僅局限在系統上,還包括其特色的移動互聯體驗,換句話說這款手機是“活的”。
Moto X 極
正如上文筆者所提到的,Moto X 極 正面面板上排布著各種感應器,而它們都是這款手機的“眼睛”。Moto X 極 的眾多“眼睛”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感知用戶動作,例如用戶僅需要手掌拂過手機屏幕,屏幕就會點亮部分區域,顯示時間和消息,這一功能十分方便,一如用戶查看時間就不需要再通過Home鍵或者鎖屏鍵點亮屏幕了。此外,Moto X 極這些傳感器反應十分靈敏,用戶稍有動作它就會做出反應,比如你從口袋里將手機拿出,當看到屏幕的時候,相信的信息就已經顯示出來了。而且憑借AMOLED屏幕的特性,這種設計并不會對手機續航帶來多少壓力。
息屏通知顯示
息屏通知顯示
與此前發布的Moto智能手機一樣,Moto X 極 也會在息屏狀態下顯示一些推送信息,包括電話、短信、微信、天氣等等(最多同時顯示三款應用的推送),用戶只需按住對應圖標即可快速瀏覽信息內容,向上滑動即可快速進入應用界面,這一設計深受廣大用戶喜愛。
語音服務
Moto X 極 語音服務
除了上面這些,用戶還可以通過語音服務在息屏情況下喚醒手機,進行信息查詢。Moto X 極 的語音服務仍舊有靈犀語音提供,識別的準確度還是很讓人滿意的。用戶還可轉動手機兩次快速開啟攝像頭、進行前后攝像頭切換,從而及時抓拍;也可以甩動手機兩次,快速打開手電筒,在暗光環境下免去了查找應用的時間,從而進一步提升了用戶體驗。
7拍照表現
拍照表現
Moto X 極 除了有“絕招”快速開啟攝像頭外,攝像頭自身的配置來看,相比很多產品同樣毫不遜色。2100萬像素的后置攝像頭采用相位對焦,擁有雙色溫閃光燈、f/2.0大光圈,從對焦速度和成像質量表現上均很不錯。
Moto X 極 拍照樣張
需要指出的是,Moto X 極 在拍照取景器中,輕觸屏幕即完成拍照,而并非很多產品通過輕觸來完成對焦。用戶想要手動對焦也十分容易,只需要將焦點顯示在取景器中,按住焦點框拖動即可,完成對焦后同樣輕觸屏幕完成拍照,在焦點框一側還可進行亮度調節。由于交互邏輯與絕大多數智能手機存在差異,初次使用的用戶需要習慣一下,不然頻繁點按取景器 就會拍出一堆自己并不需要的照片。
Moto X 極 取景器
Moto X 極 取景器
Moto X 極 拍照樣張
Moto X 極 拍照樣張
Moto X 極 拍照樣張
Moto X 極 拍照樣張
通過拍照樣張可以看出,Moto X 極 在白平衡、飽和度以及解析力等方面表現均很讓人滿意,無論是微距拍攝還是室內拍攝均有不小提升。
8跑分測試
跑分測試
最直觀展現Moto X 極 各方面性能的方式就是軟件跑分了,筆者選擇了多款應用對該機進行測試,方便大家進行比對。
安兔兔測試
安兔兔系統評測AnTuTu Benchmark是一個專門給Android系統的手機、平板電腦硬件跑分的軟件,它能一鍵運行完整測試項目,通過內存性能、CPU整數性能,CPU浮點性能、2D、3D繪圖性能、數據庫I/O、SD卡讀、寫速度等多項性能測試,并對手機的整體和單項硬件性能做出評分。
安兔兔測試結果
Moto X 極 的安兔兔測試結果為:81412。
Vellamo測試
Vellamo是一款網頁基準測試,它能夠很全面的測試設備的網頁瀏覽能力的強弱,包括網頁渲染能力、加載速度等等多方面的測試,是一款比較專業的軟件。
測試結果
Moto X 極 的Vellamo測試結果如圖所示。
NenaMark2測試
NenaMark2是一款提供硬件加速測試的專業軟件,它能夠測試手機的圖形處理能力。
測試結果
測試結果
Moto X 極 的NenaMark2測試結果為:59.7fps,足以支撐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大型游戲的流暢運行。
Geekbench測試
Geekbench是一個兼容多平臺的綜合性測試工具,可以支持蘋果、視窗、solaris和linux等系統,是蘋果平臺上最常用的測試程序,主要可以考察cpu和內存系統的運算能力。本次評測使用的Geekbench3全平臺通吃的測試軟件。15個全新的測試項目,涵蓋加密、圖像處理、信號處理、物理模擬等各方面,可反映真實的工作任務。
測試結果
得分排名
Moto X 極 的Geekbench測試結果為:單核1245,多核4449。
在配置和性能方面,Moto X 極 表現十分出色、全面,再一次表明了其年度旗艦的定位。在筆者實際使用過程中無論是播放4K視頻還是體驗大型3D手游均十分流暢,并且再多程序切換時也很順暢,后臺多程序運行也沒有導致手機卡頓。
9充電續航
充電續航
作為一款擁有5.4英寸2K屏幕的手機,Moto X 極 的續航表現還是很受用戶關注的。為此筆者選擇了幾種有代表性的場景進行測試。在近40分鐘的3D手機游戲《狂野飆車8:極速凌云》體驗過程中,將屏幕亮度、聲音設置適中,全程開啟WiFi,最終耗電約為15%。在游戲過程中,畫面沒有卡頓十分流暢,此外在機身溫度方面,Moto X 極 表現也算讓人滿意。在游戲體驗后,機身后方中間區域略有溫熱的感覺,不過并不會印象用戶使用。
Moto X 極 原裝充電頭
渦輪快充充電頭
隨后筆者又進行了在線視頻播放體驗,在WiFi環境下,將屏幕亮度以及聲音設定適中,播放超清視頻35分鐘消耗電量越10%。也就是說,Moto X 極 可供用戶在線觀看視頻超過5小時,如果調節屏幕亮度可進一步延長使用時間。
暢玩3D游戲
在待機方面,筆者同樣進行了測試。保證手機全程連接WiFi、接收消息推送(聲音+震動),待機測試16小時,最終耗電接近10%,表現還是十分不錯的。
延長手機續航除了配備高容量電池外,還有一個解決方案——快充。Moto X 極 同樣配備了渦輪快充技術,充電效率十分出色。采用隨機配送的原裝TURBOPOWER充電器(Moto系列手機充電器與“數據線”并非分離的),電量從0充至100%耗時僅在1小時15分鐘左右。充電半小時,電量即可增加50%以上,有效提升了用戶碎片化時間充電體驗。在充電過程中,0-50%階段,手機發熱會比較明顯,機身背部溫度會上升至手掌可以明顯察覺的溫熱感,隨后在手機充電達到80%以后,機身溫度會逐漸下降,在充電完成后,手機溫度恢復正常,用戶感受不到熱感。
10寫在最后
寫在最后
Moto系列手機是市面上為數不多沒有陷入同質化的產品,Moto X 極 作為定位高端的“年度旗艦”自然更是如此。不怕摔(Moto ShatterShield極御技術)可以說是Moto強大技術創新實力的精彩亮相,切中了很多用戶的痛點,從而備受關注。強勁的性能配置則保證了手機在面臨各種應用挑戰是可以輕松自如。Moto Maker則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彰顯個性的舞臺,盡管“一直被模仿”,但從未被超越。
Moto X 極
除了這些,作為一款真正的“智能”手機、一款有生命的產品,Moto X 極 配備的Moto移動互聯體驗,讓用戶得到了更加人性化的交互感受,讓手機從一個接受者變身為一名伙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主響應用戶需求,這是Moto X 極 或者說很多Moto產品在體驗上與其它產品一個明顯的區別,也是優勢。
對于Moto X 極 這款產品,筆者認為還是很值得入手的,僅僅是不怕摔一項就夠嘗試好久了!畢竟,真的硬不硬,摔過才知道!
-
MOTO
+關注
關注
0文章
136瀏覽量
4728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RK3576來了值得買嗎?看看他怎么說
![RK3576來了<b class='flag-5'>值得</b><b class='flag-5'>買</b>嗎?看看他怎么說](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08/64/pYYBAGDwFEGADIPWAAFlJOlmLxg664.jpg)
AGV小車VS人工搬運 選哪個 到底值不值?
![AGV小車VS人工搬運 選哪個 到底<b class='flag-5'>值不值</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C/2D/wKgZomc_-GOAKhzsAACdpQHpZZE452.png)
九章云極DataCanvas算力包正式發布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7/BB/wKgZombyc56AFFV6AAbqq32e7iA703.jpg)
mos管g極和s極串聯電阻作用一樣嗎
華為三折屏新機,兩萬元值不值得?深入剖析其線路板工藝!
請問運放在使用上是否有像三極管一樣的門限電壓?
射極跟隨器和射極輸出器一樣嗎
穩壓3極管各引腳測試的數字一樣嗎
當用三極管驅動繼電器開關時,電路中的電阻,二極管,三極管如何選型計算?
![當用三<b class='flag-5'>極</b>管驅動繼電器開關時,電路中的電阻,二<b class='flag-5'>極</b>管,三<b class='flag-5'>極</b>管如何選型計算?](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D/92/wKgaomZn-tiAUBsfAAAs2Wd4V9g015.png)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5/41/wKgaomXyrlWAYmYOAAwFZMJiWvI951.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