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云計算的生命周期來看,它還處于一個相對早期的階段。一切才剛剛開始,蛋糕正在做大,一幕大戲正徐徐展開。
中國云計算產業進入下半場。標志是政府和傳統企業開始上云。2006年,Amazon Web Services(AWS)開始向企業提供IT基礎設施服務。作為戰略的跟隨者,阿里巴巴于2008年開始布局云計算。而名列市場研究機構IDC榜單上的中國云公司,比如騰訊云、金山云、中國電信、Ucloud等則在更晚的時候建立。
本文引用地址:金山云合伙人劉濤告訴我們,一些大型企業或者大型互聯網公司,發現內部資源的利用率偏低。于是,企業內部的云計算場景起步了。他還提到,AWS比較早地意識到“這是一個基礎設施的好生意。”
我們知道,若以2006年為起點,云計算已經發展了12年。IDC發布的《2018中國企業數字化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到32.9%,規模達到27.2萬億元。目前我國數字經濟增速將近20%。
在政策層面,在“去IOE”、自主可控大背景之下,云計算已經成為國家的發展戰略。今年8月,工信部印發《推動企業上云實施指南(2018-2020年)》,進一步明確了上云的具體要求,并指出到2020年,全國新增上云企業100萬家,形成典型標桿應用案例100個以上。
其次,我國數字經濟開始于2011年。這一年,阿里云推出了云服務器。TeamCola和駐云成為阿里云第一批上云的企業。早期用戶中,游戲公司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
例如,爆款游戲一旦爆發,可以幾十倍上百倍的增長。鑒于供貨周期、部署周期等客觀原因,游戲公司難以通過買服務器應付短期內迅速爆發的非線性增長。再加上,當某款游戲進入衰退期,游戲公司合服,大量服務器資源因此被閑置。除了游戲大廠以外,中小型的游戲公司的IT資源很難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游戲公司之后,也即2014、2015年,互聯網創業公司成為新的一波用戶群體。
對它們來說,找一個IDC租三、五臺服務器,再雇專人去維護服務器,是一件麻煩又費錢的事情。現象級用戶接連出現,比如視頻、直播和短視頻的創業公司迎來爆發。這一兩年,人工智能的公司也開始越來越多地上云了。大量的AI創業公司,出于成本的考慮,也會選擇使用云計算。
業內人士告訴我們,截至2017年,互聯網客戶的滲透率已經足夠高了,甚至高達80%、90%。
到了2017年,云計算廠商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未來的市場空間在哪里?答案是政府和傳統企業。
根據資料顯示,從2015年開始,政務云的熱潮出現,各個省市都在積極地布局政務云。傳統企業上云緊隨其后,在最近一兩年剛剛展開。
傳統行業上云有各種各樣的原因。總結來看,是傳統公司要做偏向互聯網化的業務,需要更好的彈性、更好的基礎架構以及更好的網絡覆蓋的質量。“我們國內的供應廠商能夠提供非常好的網絡覆蓋。通常都是BGP(邊界網關協議)的。因為一個企業自己去構建一個覆蓋非常好的全國的BGP網絡,實際上是很難的。在這些方面,公有云是有天生的優勢。”劉濤表示。
比如互聯網金融,業務在逐步線上化。線上化,需要用云的方式解決。一旦變成一個線上平臺,它每天的工作量很難計算,可能在一個時間點內有大量用戶涌入,有點時候則寥寥無幾。
針對這種情況,云是一個更加經濟的解決方式。此外,隨著客戶群體的變大,金融機構也無法用柜臺+人工的傳統方式來做。
政務領域,上云受到政策的影響較大。根據相關規定,政府不能單獨采購硬件,必須以云平臺的方式采購。政策成為該領域最大的驅動因素。
從另一角度來看,政策也使得政府、金融機構,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選擇上,更傾向于私有云。相比之下,工業和零售則更多的采用公有云。公有云是更加經濟的方式。
愛分析首席分析師李喆認為,零售業本來線上、線下都是打通的,若部署私有云,本身也不經濟。所以零售行業在公有云的滲透非常快。
政府和傳統企業上云的過程中,云公司和政企能夠互補。政企類客戶的IT能力比較傳統,它們多會購置硬件設備去實現大數據或存儲的能力。面對業務高峰或者突發情況,它們的機動靈活性不強,架構設計也不具備高可擴展性。而云公司能夠幫助它們更快適應互聯網化業務,提升它們的大數據能力、AI的能力等。
目前,中國云計算產業剛剛進入下半場。未知與不確定性較多,但可以肯定的是:
1、下半場更強調服務
目前,無論是公有云廠商還是綜合云服務廠商的核心能力有二,一是規模,二是服務。過規模這一關是需要花費成本和時間的。做服務的專業程度和服務能力也是需要經過歷練的。
即便一個玩家花足夠的錢搭出一套公有云,但它搭不出一套運行穩定的公有云。不管是阿里巴巴、騰訊還是榜單上的其它企業,在早期都花了大量的時間、代價去趟這些坑。
這些坑,包括軟件bug的坑,架構設計的坑,服務能力的坑以及解決方案的坑。沒有一個云廠商可以不趟坑,就能直接做出一款很成熟的產品。這是先入場玩家和后入場玩家差異較大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云總裁胡曉明在去年接受媒體采訪時,并不認同業內關于云計算計入下半場的說法。他認為,今天中國依舊處在“云計算1.0”,即云IT時代。
無獨有偶,移動信息化研究中心聯合創始人、資深2B分析師江濤認為“云計算計入下半場”只是媒體炒作出來的一個噱頭。從云計算的生命周期來看,它還處于一個相對早期的階段。一切才剛剛開始,蛋糕正在做大,一幕大戲正徐徐展開。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