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車載攝像頭,在汽車自動駕駛時代來臨前,變得越來越“有價值”。
歐菲科技(002456)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南昌歐菲光電與富士膠片及其全資子公司富士中國就鏡頭相關專利轉讓事宜、專利許可事宜,以及與富士膠片和富士膠片光學就收購富士天津100%股權事宜進行磋商談判,并達成一致意向。
本次交易總額為2800萬美元,其中專利轉讓費用為1500萬美元,專利許可費為100萬美元,收購股權價款為1200萬美元。
富士天津是一家在中國天津成立的外商合資企業,負責富士膠片在全球范圍內以車載鏡頭為主的各種光學產品的制造和銷售。
除了股權,本次涉及到的專利轉讓包括985件富士膠片的手機、車載鏡頭及攝像頭相關的專利權和專利申請權;55件富士中國在手機、車載鏡頭及攝像頭等領域的專利許。
公告顯示,富士天津2017年營業收入5.14億元人民幣,凈利潤1582.71萬元人民幣。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2.24億元人民幣,凈利潤1755.34萬元人民幣。
富士天津是負責富士膠片在全球范圍內經營的以車載鏡頭為主的各種光學產品的制造和銷售的公司,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梯隊。本次收購完成后,也將有助于歐菲科技迅速躋身全球車載鏡頭業務的主流供應商陣營。
從攝像頭開始,歐菲科技早已經圍繞顯示、光學等產品線布局下游ADAS及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業務。
此前歐菲科技宣布在上海設立全資子公司上海歐菲智能車聯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0億,作為公司智能汽車事業的第二條主線,同時還在今年4月份建立歐洲和北美自動駕駛研發中心。
此前,公開信息披露,歐菲科技在智能汽車業務方面,在手訂單逐步釋放,已成為國內多家主流汽車廠商的主要供應商。目前,公司具備了園區自動駕駛技術,有望在年內量產具有代客泊車功能的產品。
同時,公司還布局了車載顯示屏模組、儀表中控集成主機、流媒體后視鏡系統、車載指紋識別系統等新產品。
今年上半年,歐菲科技光學產品收入同比增加54.30%,至102.36億元,成為國內手機攝像頭模組龍頭企業。而公司的智能汽車業務收入也達到了2.07億元,同比增長61.55%。目前,歐菲科技已經取得20余家國內汽車廠商的資質認證并開始出貨。
目前國外攝像頭廠商在中國汽車市場仍占據重要地位,近年來,隨著國內自主汽車品牌以及新興造車企業的不斷發展,國內攝像頭廠商也受到帶動,產品質量與國外差距進一步縮小,滿足汽車國產化的成本及質量要求。
按照高工智能產業研究院(GGAI)發布報告稱,以國內的前裝市場情況來看,預計2018年至2025年,前視ADAS攝像頭的出貨量將由330萬顆上升至7500萬顆,CAGR達56%,環視攝像頭的出貨量將由1500萬顆增長至1.7億顆,CAGR達42%,而座艙內置攝像頭出貨量將由180萬顆上升至4600萬顆,CAGR達59%。
以國內的前裝市場情況來看,預計2018年至2025年,前視ADAS攝像頭的市場規模將由10億元上升至170億元,CAGR達50%;環視攝像頭的市場規模將由26億元上升至207億元,CAGR達34%;座艙內置攝像頭的市場規模將由3.3億元上升至56億元,CAGR達50%。
整體國內車載攝像頭的市場規模將由2018年的39億元增長至2025年的436億元,CAGR達41%。
由于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一直以來車載攝像頭模組行業集中度較高,前四大供應商市場份額達50%,前八大供應商市場份額超80%,歐美日韓廠商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
車載攝像頭模組主要有3部分組成:光學成像系統(鏡頭),圖像傳感器,ISP圖像處理器。其中,鏡頭成本占到整個成本的15%左右,中國企業舜宇光學占據車載鏡頭25%的領先市場份額,富士膠片占6%份額排在第三位。
而在攝像頭模組方面,松下、法雷奧、富士通天、大陸、麥格納等占據全球的前五位,還沒有一家中國車載攝像頭企業進入全球前十。
鎖定車載鏡頭前三強的兩家中國企業,加上此前在手機攝像頭模組領域的強大制造及成本控制能力,無疑會對全球車載攝像頭市場格局發起挑戰。
-
攝像頭
+關注
關注
60文章
4862瀏覽量
96307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5文章
13930瀏覽量
167007
原文標題:歐菲科技“攪局”車載鏡頭 | GGAI資本
文章出處:【微信號:ilove-ev,微信公眾號:高工智能汽車】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