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僅剩下2個月多幾天時間,格力董事長董明珠與小米創始人兼董事長雷軍的10億賭約備受關注,紛紛猜測誰能贏得這一場賭約,雖然格力方面頻頻放風不看重這件事,不過從它頻頻發力三四五線城市努力拉動營收增長來看多少還是受到了此事的影響。
2013年在“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晚會上,雷軍與董明珠同臺領獎,雷軍表示要在5年之內在營收方面擊敗格力,如果贏了只要董明珠輸他一塊錢就好,而董明珠隨后表示將賭注加碼到了10億。
格力和小米各有優勢
格力最大的優勢就是它在空調市場保持了20多年的霸主地位,這一位置至今見不到有誰能挑戰它,憑借著它在空調市場的老大位置營收一直快速增長。2012年董明珠贏得董事長選舉之后放出豪言要再造一個格力,實現每年增加營收200億,將格力的營收沖破2000億。
隨后的兩年,格力基本按照董明珠的計劃增長,到2014年營收沖破1400億,然而天不遂人愿的是2014年底中國空調市場遭遇寒流,出現高達4000萬臺的空調庫存,于是在這一年四季度起它發起了成立以來的首次空調價格戰,最終導致2015年、2016年的營收分別只有977億、1100億,均低于2014年的1400億。
2017年全球天氣異常酷熱,為空調的熱銷提供了強烈的支持,全國空調銷量同比猛增超過三成,格力的營收再次超過1400億達到1482.86億。今年的天氣情況雖然并不利于空調的銷售,不過格力通過深入三四五線城市,營收繼續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其公布的業績預告顯示前三季度營收同比猛增超過三成接近1500億。
小米的主要營收來自手機業務,手機的營收占其整體營收超過六成,2017年以來其手機業務取得復興,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五成;今年二季度其公布的業績顯示,手機業務取得了量增價漲的好成績,這推動手機業務營收同比猛增68.3%。
小米營收增長的另一個推動力來自負責生態鏈業務的IoT及生活消費品業務,從2014年開始其累計投資的生態鏈企業近百家,到這兩年部分企業開始收獲果實,今年上半年IoT及生活消費品業務占其整體營收的比例超過三成,同比增長104.3%。在智能手機業務和IoT及生活消費品業務都快速增長的拉動下今年上半年整體營收同比增長75.4%至796.48億元。
按照小米的營收增速,今年小米也有可能實現2000億的營收,這與格力的營收目標接近,兩家企業的營收誰能領先真的很難猜得出。
格力贏小米的絕招
就在離2018年結束還有兩個多月的時候,格力曝出消息指將與它有密切關系的晶弘冰箱收入旗下,據稱晶弘冰箱每年的銷量約100萬臺,以此推算其年營收可達數十億元,在董明珠與雷軍的賭約即將到期的時刻這不免讓人猜想它收購晶弘冰箱有提高營收增速的考慮。
當然對于格力來說,收購晶弘冰箱也是相當合適的。格力近幾年已認識到開展業務多元化的重要性,進入了智能制造設備、手機、小家電等行業,不過由于手機是跨行業導致它該項業務難言成功,小家電、智能制造設備業務提供的營收只有幾個百分點,對于拉動它的營收增長幫助有限,而收購冰箱業務實現多元化發展其實更為合適,畢竟冰箱與空調的關聯性更大。
其實很早以前,筆者就談到格力要實現多元化發展,收購是一條可行的策略,這從競爭對手美的的做法可見。美的在多元化發展方面其實是做得相當成功的,如今空調業務占它整體營收的比例不到五成,冰洗業務和小家電業務占有近五成的比例,2016年它通過收購東芝家電拓展海外市場,2017年收購庫卡進入智能制造行業并因此一舉成為全球第四大機器人制造企業。格力堅持自主發展小家電、智能制造設備等業務難以取得理想成績的時候完全可以學習美的的收購方式。
2017年格力財報顯示其賬上現金高達996.1億元,如此巨額的現金有利于它進行大筆收購,通過收購合適的業務可以迅速實現多元化發展,而在小家電、冰箱市場已形成穩定格局的情況下,自主發展也面臨著許多困難;另一個有利于它收購的是國內這些行業也存在一些發展不佳的企業,例如康佳就將曾經的冰箱老大新飛收入旗下,這些都是有利于它通過收購發展多元化的條件。
對于與雷軍的賭約來說,資金充沛的格力要贏得這一場賭約,收購更是一個不二之選;小米雖然已投資了近百家生態鏈企業,不過這些大多數都是初創企業,而小米的主要業務--手機業務的利潤又極低,它缺乏資金展開大規模的收購。
總的來說,資金充沛的格力要贏得這一場賭約,收購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而資金充沛的它以及發展多元化業務的需要,收購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有了這個辦法,小米的營收要超越格力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
格力
+關注
關注
5文章
555瀏覽量
36547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612瀏覽量
76565
原文標題:格力有了贏小米的新絕招,那就是并購
文章出處:【微信號:baiyingmantan,微信公眾號:柏穎漫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