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對北汽新能源而言只是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逗號和節點,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機遇和挑戰等著它。
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股敲鐘誕生了!
9月27日,繼蔚來在美國IPO上市之后,國內首家獨立運營、首個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新能源乘用車企北汽新能源,通過“借殼”正式登陸A股市場,證券簡稱“北汽藍谷600733”。
作為資本市場炙手可熱的新能源領域,一方面是國家工業制造業的代表和象征,另一方面又是中國汽車工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無論是外界還是北汽新能源本身,對這次上市都抱以最美的期待,正如寧德時代上市那樣,心里總預期會出現多個漲停板。
讓人頗為意外的是,上市首個交易日結束后,北汽新能源卻創下了一個比上市更令行業關注的大新聞——創下開盤首日巨大跌幅的“壯舉”,由于復盤首日漲跌不設限,從開盤15.05元的發行價格,直跌至9.5元的收盤價,跌幅竟高達36.88%。
更為意外的是盤中兩度臨時停牌,且每次交易都是不到1分鐘就砸到熔斷線。這就出現了實際成交時間僅為6分鐘,但北汽新能源的總市值卻跌去了186億的異常現現象。
一時間外界質疑聲四起,北汽新能源為何被資本看空?靠補貼生存的北汽新能源是不是露出了馬腳?中國新能源第一股還有戲嗎?未來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是否需要重新審視……
不過就在上市當晚,北汽新能源高層在上海就北汽藍谷上市系列問題,與包括《汽車公社》在內的媒體進行了溝通交流,并就首日跳水的股價做出了首度官方回應。
兩次臨停,意料之外還是情理之中?
2009年10月,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汽新能源)注冊成立;2014年,北汽新能源完成了從有限公司到股份制公司的轉變,新能源車業務被剝離出北汽股份;2016年,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通過A、B兩輪融資引入了約142億元資金,其中相當大的比例來自于非國有資本。
2017年北汽新能源完成B輪融資,整個股東中面熟的不僅有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孚能等動力電池企業,還有戴姆勒集團這位北汽的老朋友以及360。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為上市做準備。
9月27日上午,上海證券交易交易大廳鋪滿紅地毯,一片喜氣洋洋。9點30分,穿著黑色西裝系著紅色領帶的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敲響了鐘聲,這意味著準備了四年的徐和誼和他的北汽新能源,通過資產重組、借殼股改“釘子戶”SST前鋒,終于登陸上了證券市場,他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原本是一個喜慶的日子,但股價的走勢卻又為北汽新能源帶來了一絲凄涼。作為復牌首日無漲跌幅限制的股票,北汽藍谷開盤低開2.59%,報14.66元,而后1分鐘內直線跳水到跌幅12.36%,盤中臨時停牌半小時,10:00復牌又是直線墜落下跌10%,10:01跌幅擴大到23.59%,再度停牌。停牌至14:57分恢復交易,繼續大跌至9.5元,跌幅擴大至36.88%。
想必作為每一位北汽新能源人,看到這樣一個結果,不僅有些尷尬,且心里一定五味成雜,畢竟關于北汽新能源的上市準備時間并不短。那么這場意料之外的狀況,北汽新能源又作何感想?這或許是外界最想知道的問題。
北汽新能源黨委副書記、新聞發言人連慶鋒表示,雖然對這個股價的波動有些意外,但細想來看也在情理之中。一方面北汽新能源借殼SST前鋒,該股票已經停盤長達兩年的時間,原流通股東存在流動性需求,拋售套現也是正常現象。同時因為之前股改方案10送5.5股,流通股東在這個價格拋出也算是可獲利的退出。
另外一些證券分析師也認為,這兩年來,中國股市受中美貿易戰等系列因素的影響,整個股市都表現得十分消極,A股大盤跌至2700點,大部分汽車股有出現了大幅下跌甚至腰斬的現象,而北汽藍谷復牌后出現價值調整及補跌現象亦可理解。
回歸市場,上市為北汽新能源帶來什么?
“上市雖然是北汽新能源之前的一個目標,但這也只是企業發展中的一個逗號,只是一個過程罷了。”連慶鋒認為,上市讓北汽新能源在中國的新能源行列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是實現國企改革的重大突破。
連慶鋒坦誠,說對股價和走勢不在乎那是不可能的,但北汽新能源上上下下更看中的是上市為他們帶來的巨大紅利。近日一篇“張小平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文章在網絡上發酵,文章背后直指國企制度問題,這也從側面上要實現企業的活力和進一步發展,必須要有現代化的管理制度。
北汽作為國有汽車企業,關于自主品牌的發展一直都飽受詬病,改革早已迫在眉睫。“北汽新能源的上市,為國企改革帶來了制度紅利,國有資產的證券化是現在國有企業制度的最好辦法,包括股權激勵方案,合伙人制度等等,都能讓企業活力得到很大提升。”連慶鋒表示,這是上市的好處之一。
當然上市也能為北汽新能源帶來監管的紅利。國企因為其本身固有的性質和特征,存在反應速度慢和難以在陽光化的監管下運行等問題,而此次北汽新能源的上市,也能倒逼北汽新能源在管理和企業的運營上更加合理和規范,倒逼企業進行效率的提升,進一步為市場化服務。
除此之外,就像特斯拉和蔚來為何要上市一樣,造車是一項極其燒錢的事情,引入社會資本能夠為上市車企帶來資本上的紅利,這也可新在能源補貼退坡臨近之際,緩解北汽新能源在資金上的壓力。公告顯示,北汽藍谷擬募集的配套資金中,50%將用于科技創新項目,另外50%用于三款新車型的開發。
實際上,掛牌股票交易市場也讓北汽新能源站在了一個更好的起點上,正如連慶峰說的那樣,在這之后,他們更要思考如何構建全價值鏈核心業務的競爭能力,如何讓北汽新能源為消費者、為股東、為產業甚至為國家帶來更大的價值。
前路漫漫,是機遇更是風險和挑戰
第一個獲得國內新能源生產資質的車企,第一個國內純電動車年銷量突破10萬輛的汽車公司,第一個成功登陸國內股票交易市場的新能源車企,諸多第一讓大家也看到這家由國企發展而來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無論是速度還是機遇,都把握得相當到位。
北汽新能源一路走來,確實是算得上國內新能源車企中的老江湖,出身好、布局早,從大方向上看正把握住了先得機會,徐和誼眼里也十分清楚,搞燃油車北汽沒有多大機會了,所以北汽也提出了到2025年在中國境內全面停止生產和銷售自主品牌傳統燃油乘用車的計劃和目標。實際上不僅是國內,就連國際汽車公司也在推廣自己的新能源計劃,奔馳和奧迪紛紛推出純電動車產品,大眾、雷諾等也計劃了電動化產品以及時間表。
事實也正如連慶峰說的那樣,上市對北汽新能源而言只是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逗號和節點,在資本和股票市場為北汽新能源帶來諸多紅利的同時,挑戰和風險也將更加速一家企業前進的步伐,跟得上腳步就能踏入光輝明天,一旦失足也將被市場推向深淵。
對北汽新能源來說,一方面政治的正確性將助推北汽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實際上這次北汽新能源能成為國內新能源第一股順利掛牌上市,背后北京市政府的力量也不容忽視。“這幾乎就是政府主導的一個上市項目。”北汽新能源消息人士透露。
不過在上市的過程中,乃至北汽新能源上市以后,新能源市場的外部環境和格局與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最為核心是就是補貼退坡導致企業利潤的下滑,到2020年,新能源車補貼將會完全退出。同時國內外新能源產品卷土來襲,無論是大眾、吉利還是造車新勢力,在市場接受度低和產品推進速度快的進程中,勢必會為北汽帶來新一輪的市場壓力。
與此同時,以往月銷破萬、長期霸占新能源市場寶座的EC系列,受補貼政策的影響突然跌得不見蹤影。今年前8個月完成銷量目標一半的北汽新能源,面對于今年新能源汽車的形式,北汽新能源內部壓力也頗大。北京市場新能源排隊已經到2025年,同時其他限牌城市因為地方政策保護等因素,北汽新能源進入稍顯困難。當然北汽新能源還面臨產品質量不高、精品化產品推出滯后、高端市場產品競爭力不強等問題,這一定程度上也將為北汽新能源的發展帶來一些不確定性因素。
不過北汽新能源方面認為,未來北汽新能源大有可為,一方面今年3月,北汽集團與滴滴出行實現強強聯手,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成立了合資公司,未來將在出行服務、新能源汽車運營、定制車、充電站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業務合作;同時北京市政府數以萬計的出租車將逐一更換為純電動車型,這對北汽新能源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令北汽新能源得意的還有其推行的“換電模式”,在2022年前,北汽新能源“擎天柱計劃”將在國內1000個城市建設/運營換電站,建成3000座光儲換電站,并投放50萬輛換電車輛,期待用不一樣的商業模式獲得新的發展機遇,但這其中的巨大投入和消費者接受度問題又將成為北汽新能源創新過程中的新考驗。
或許我們并不能判定未來這家新能源頭牌企業究竟會走向何方,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踏上上市這一契機之后,每一步都更加如履薄冰。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624瀏覽量
100128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612瀏覽量
76565
原文標題:【資訊】上市首日股價暴跌36%后,北汽新能源這樣回應……
文章出處:【微信號:e700_org,微信公眾號:汽車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