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行業大洗牌至今,龍頭企業名單日漸穩定,行業集中度提升的“風雨聲”似乎趨向平靜。
據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分析數據,2018年8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約4.17GWh,環比增長24.9%,同比增長43.44%。寧德時代以1.47GWh的動力電池裝機量牢牢占據第一,占8月總裝機量的35.3%。亞軍比亞迪動力電池裝機量為1.16GWh,占比27.8%。
放大時間軸,從2018年1至5月份動力電池雙巨頭的裝機量占比數據來看,寧德時代裝機量占比為總裝機量的38.96%,比亞迪占比為22.86%,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兩大巨頭的裝機量已經超過總裝機量的60%,領跑整個動力電池市場。
再退遠一步看, 2015年至2018年,包括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在內的前五家企業市場份額占比分為是55%、69%、61%、73%。行業的高集中度環境下,留給其他企業的空間已然不多。
行業集中度提升過程譜寫的是動力電池企業的興衰史,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下,動力電池企業數量由2015年的150家左右下降到2017年的100家左右。有行業專家分析認為,預計到2020年,動力電池企業僅余下20至30家。
“眼下先想辦法存活,再找發展機會。”一位動力電池企業負責人說。
經營壓力下 淘汰加速
2015-2018年動力電池企業數量變化(單位:家)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今年2月份,《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方案及產品技術要求》的發布,對動力電池企業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應收賬款和壞賬風險增加,企業經營壓力陡增。
“全行業的資金都緊張,哪怕是行業寡頭寧德時代資金也緊張,只是程度不一樣而已?!鄙鲜鰟恿﹄姵仄髽I負責人表示。
據寧德時代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至2017年,寧德時代的毛利率分別為38.64%、43.70%、36.29%,而2018年一季度下降至32.77%,第二季度下滑至30.31%。
根據各家企業半年報來看,比亞迪、沃特瑪、國軒高科等多家頭部企業均出現扣非凈利潤大幅度下跌,應收賬款居高不下。
上述動力電池企業負責人表示,企業利潤下滑的原因大致為兩點,補貼大幅度退坡和市場競爭加劇。新能源整車企業為消化補貼退坡壓力,要求上游配套企業分擔成本,動力電池價格出現大幅下滑;上游材料等原料價格上漲,維持高位,企業生產成本大幅上升。
“產業鏈終端企業的營收有部分是從補貼這一渠道過來,補貼退坡后也造成終端企業拖款;核心原材料方面產能擴張又收緊,資金由預付變成現付。”上述企業負責人表示。
頭部企業尚且資金緊張,重重擠壓下,非頭部中小企業境況可想而知。
2018年9月1日,廣東猛獅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猛獅科技”)發布公告稱,將以6000萬元的價格將其所持有的51.01%的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有限公司股份全部轉讓給保定市長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并表示本次交易利于公司優化資產結構和資源配置、降低 管理風險、財務風險。
7月31日,深圳容一電動科技有限公司發布解散公告稱,因公司研發資金投入過多,未能及時轉化為效益,以及融資方式的不對,運營財務成本過高,導致近年來持續虧損,已經無法繼續經營。根據公司股東會議決定,公司于2018年7月31日依法解散!
“一些企業進入動力電池行業較晚,產能擴大后,恰逢補貼退坡,卡在尷尬的時間節點。再加上良品率、制造工藝不過關,預計明年淘汰還將加速?!?上述動力電池企業負責人表示。
走謹慎路線
限于資金壓力,動力電池企業擴產需要更有針對性和更慎重,相關的設備配套廠商在對供應客戶的選擇上也顯得謹慎。
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統計,2017年,動力電池規劃產能為228GWh,而實際出貨量僅為37.6GWh,動力電池產能已出現嚴重過剩。
寧德時代副總裁黃世霖不久前公開表示,現在國內動力電池產業結構性產能過?,F象明顯,頭部企業的優質產能受到追捧,導致產能不足;而中小廠商和落后廠商產能卻難以消化,生存空間正不斷受到擠壓。
欣旺達電動汽車電池有限公司營銷部部長李志超透露,欣旺達的路線是以銷定產,根據客戶的需求量確定產能,避免盲目擴產。
據了解,欣旺達動力電池布局是以電芯、PACK、BMS為業務核心,通過與上游原材料企業、電池材料企業以及下游新能源汽車企業戰略合作,來完成產業鏈閉環。
在動力電池產能布局方面,惠州基地面積近2萬平米,2017年電芯產能為2GWh,2018年達到4GWh,同時惠州基地擁有2條圓柱PACK全自動產線和4條方殼PACK全自動產線,2018年產能達到6.5GWh。
李志超表示,欣旺達依據技術及專業人才積累,對市場有清晰的研判,“我們的業務規劃在年初已經規劃好,目前進行的是和年初計劃相匹配的?!?/p>
另外對于一些中小型新能源設備企業來說,此番動力電池行業出現的應收賬款高舉的大環境下,謹慎選擇客戶和合理付款方式也顯得尤為必要。
一位新能源設備企業高管提到,針對動力電池企業出現應收賬款高舉的情況,為避免回款風險,增設對供應對象的資金資質審查等流程,將資金不合理的企業排除。
在細分領域立足
在行業市場分化加劇壓力下,對于市占率不占優勢的企業而言,立足細分領域,憑借獨有的優勢是存活的手段。
“未來肯定就剩下幾家存活,就像手機和家電品牌格局,這是一個趨勢,企業的發展其實更多的是求生,先別管其他的,先保證存活到2020年,不管生存狀況如何,存活下去才有機會。”李志超說。
“我們有自己的技術特點跟產品體系,是大企業涵蓋不到的點,我們產品性能優勢別的企業做不到。”東莞某電池企業負責人表示,能存活下去的企業必然有獨特的技術或市場渠道等優勢。
據了解,該企業的優勢特點體現在產品集中,規模不大,產品在車用動力上品質較好,在圓柱型電池的高端細分市場具有獨特優勢,并掌握關鍵客戶。
在細分領域走出一條路的同樣有微宏動力。
結合鈦酸鋰高安全性、高穩定性和長周期的應用優勢,對動力電池進行適當改性以適應當地的應用場景,在重慶走出鈦酸鋰+重慶公交系統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微宏動力還結合MpCO錳酸鋰快充電池,憑借其從電芯到電池系統的寬溫適應性設計,在冰雪覆蓋的鞍山、齊齊哈爾、哈爾濱等城市的低溫路況實現正常運營。
“大企業之間的競爭,必須硬著頭皮上,搶占市場,提升優勢。沒有辦法像小企業躲進市場夾縫,規模小的企業則可以尋找一個差異化優勢的細分領域,就可以存活下去?!鄙鲜鰱|莞動力電池企業負責人表示。
中國乘用車協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企業出局相對來說是競爭過程中的必然狀態,“要不然就做大,要不然選擇一個專業方向去做,否則就退出,在更多領域里看出競爭趨勢,然后做一個合理選擇。這幾年的動力電池企業存活數量變化極其巨大,未來存活有幾十家比較正常?!?/p>
-
動力電池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4549瀏覽量
77934 -
比亞迪
+關注
關注
19文章
2329瀏覽量
54354 -
寧德時代
+關注
關注
21文章
1212瀏覽量
48373
原文標題:3年銳減400家 夾縫中的中小動力電池企業如何生存?
文章出處:【微信號:gzsmartgrid,微信公眾號:貴州智能電網產業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