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迅速擴容的風電市場催生了龐大的風電運維市場需求,與此同時,伴隨著設備升級和技術改造的需求,以及大批量風機翻新又讓第三方運維市場的需求猛增,風電運維市場取得迅速發展。據MAKE預測,2021年至2026年,平均年新增吊裝容量和并網容量將達到27.3GW和28.6GW。在如此廣闊的發展前景下,偶發的風電事故也不斷在為筑夢者敲響警鐘。技術差異、低價競爭、人才流失以及缺失的運維標準等埋下的安全隱患,正成為擾亂風電運維市場秩序的幕后推手,戳破了“風”光無限的外衣,風電運維市場痛點何在?
質量運維困境
行業的發展勢必會從無序競爭到逐步規范的過程。目前而言,風電行業門檻偏低、參與方良莠不齊、缺乏統一的標準,在經歷了大躍進式的發展后,疏忽了對質量的嚴格把控,引發風電機組在實際運維中存在運行不穩定、故障頻發等問題,直接造成風電運營商的經濟損失。
其中,設備是基礎。早期的風電機組存在一定的質量缺陷。在日后的正常運營里,由于部件自身的質量或者其他原因影響了機組的正常運行,造成了發電量損失。有的自身缺陷在現場很難根本解決,給運維團隊帶來了很多困難和繁重的技改任務。
其次,缺少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與行業標準規范,也是導致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同一企業,不同的風場運維質量參差不齊,企業無序競爭現狀明顯。風電場的多樣性和特殊性決定了質量運維的重要性,針對不同的風場環境、不同的機型,針對性的運維策略和標準化的作業模型是保證風電場高效發電的關鍵。
此外,專業運維人才流失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中國大多數風電場地處偏遠地區,條件艱苦、工資低、危險系數高,年輕人對如此強度的工作接受程度大打折扣。一個幾百臺的風電場,只有3-5名工程師運營維護,有經驗的也只有項目經理1人。運維人員的不穩定性,也將帶來相當大的隱性成本。由于目前每個企業培養體系標準各異,具有一定專業性的風電管理人才目前仍為空缺。
低價競爭怪圈
隨著風電運維市場的擴大,更多的公司希望可以進入以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目前,絕大部分的運維市場掌握在整機商和開發商手中。整機商憑借著機組研發優勢、經驗豐富、運維質量較高等優勢占據了目前68%的運維市場份額。而開發商由于目前缺乏技術經驗、采購渠道等原因,僅承擔風場運行當中的常規簡單的運維部分,而第三方獨立運維公司面臨著市場混亂、低價競爭,只是承擔個別門檻較低的運維環節。在這三足鼎立的“混戰”中,一些資金少、規模小、生產水平低的企業也加入行業競爭,跟風模仿,魚龍混雜,有些運營主體是長久有規劃的,但有一部分想掙快錢,打一槍換個地方,把錢掙了再說。如此無序的價格競爭對市場秩序造成了嚴重的沖擊。
阻礙海上風電增長的重要因素
從2016年開始,中國海上風電市場活躍度顯著提高。隨著大規模的海上風電項目投運,也將開啟海上風電運維市場。預計2020年以后,中國海上風電將進入快速發展期,2026年海上累計吊裝和并網將分別達到26.9 GW和26.1GW。
海上風電運維的目標是在全生命周期內,降低運維成本,提高風電機組的發電量,從而提高客戶收益。海上風電運維與陸上風電運維最大的區別在于可達性差,造成運維難度的加大和運維成本的提升。海洋布局相對陸上更為復雜,要綜合考慮到離岸距離、氣象海況、機組故障率、維護行為、發電能力、運維經濟性等一些列的問題。在距離海岸較遠的風電場中,服務船受天氣和海況影響的可能性較大,往往出發時風平浪靜,可行至半途甚至作業現場時卻因天氣原因不得不折返,因為在天氣或海況差的情況下,這些服務船只的安全性也會變差。選擇任何一種運輸方式都意味著相應的技術路徑和資金投入,但成本節約的空間還是非常有限。
高效風電運維未來趨勢在哪?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IT技術的廣泛應用,運用新興互聯網技術提高風機運行穩定性和風電場發電效益成為風電行業新趨勢,智慧運維將成為風電運維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大數據是“智慧運維”中的重要應用,包括運行和故障數據收集和儲存、大部件的檢測、實時天氣和功率預測、故障診斷、故障預判等。其中,故障預判將成為監測系統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大數據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
大數據的關鍵應用還在于幫助提供從被動運維轉向主動運維的可能性。優化的故障后診斷可延長風機檢修的周期,確定風機潛在故障,而非等到風機故障停機。診斷模型可令診斷專家從系統層面或子部件層面確定運維狀態。故障預判則能夠幫助用戶提前發現退化趨勢,估算資本構成的剩余周期,也可幫助工程師及時優化維修服務。診斷分析及故障預判可節省數以萬計的突發性維修費用,減少故障時間,通過預警預防性服務,延長零部件使用時限。
目前的運維模式仍主要停留在描述性分析和故障后診斷的階段。而故障預判將成為未來運維主流分析模式,也是風場智能運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如圖:大數據在風場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應用
運維服務能力評定
若要將運維能力維持在穩定的高質量水準,還是需要請權威的第三方認證機構進行系統的評估、審查和認證。認證機構的專業程度直接影響運營商對運維服務能力判斷的準確性。
中國風電認證機構的整體能力在近幾年有大幅度的提高,國內認證機構的認證證書也在被國際市場慢慢認可,但是,中國風電認證機構成立時間短、國際知名度不高等成見,仍是中國風電產業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時的阻力。
TüV萊茵提供風電運維能力認證服務,提供歐洲風電專家對運維團隊進行審核,審核的內容覆蓋運維策略、技術水平、組織管理、人員安全等。希望通過審核,把歐洲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借鑒到中國的運維團隊,從而提升風電運維質量。
案例一:
2015年至2016年,對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運維團隊在美國、泰國、羅馬尼亞三個風能項目部進行評估審核工作。協助金風對標國際運維標準,充分向海外業主展示了中國公司的技術與管理水平,協助客戶拓展海外市場。
案例二:
2015年至2017年,連續三年對北京國電思達科技有限公司風電運維能力的評審。每年隨機抽取多個運維項目部進行實地評估,切實協助思達公司提高運維能力,推動全國范圍內所有風場的標準化作業與管理。
-
風電
+關注
關注
2文章
306瀏覽量
22780 -
風電行業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瀏覽量
8671
原文標題:【關注】戳破“風”光無限的外衣,風電運維市場痛點何在?
文章出處:【微信號:smartwindnetwork,微信公眾號:智慧風電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風電變流器是變頻器嗎 風電變流器和變頻器的區別在哪里
自動化設備遠程運維的痛點與解決方案
![自動化設備遠程<b class='flag-5'>運</b><b class='flag-5'>維</b>的<b class='flag-5'>痛</b><b class='flag-5'>點</b>與解決方案](https://file1.elecfans.com//web1/M00/F4/31/wKgZoWcl2bCAHOVuAAD_1AyWEjU200.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