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一架無人機飛越220千伏亞尚線,載著引線接入輸電鐵塔,為哈牡高鐵亞西開關站進行引線搭建施工,這是國網哈爾濱供電公司首次采用無人機技術架設高壓輸電線路。
采用無人機架線施工僅幾分鐘就完成了以往人工需要幾個小時的工作任務,不僅實現了桿塔精準放線和牽引線直接上塔,施工現場還不會踩踏植被、農田,相較于傳統施工方式,無人機架設導線極大節省了人力投入和時間成本。
據國網哈爾濱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采用的無人機為多旋翼無人機,可應付跨越、穿越等復雜的放線環境,在江河、山谷地區實現安全牽引放線,可以抵御6級大風環境。本次時間縮短到2天左右,而且還不會破壞環境。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輸電線路
+關注
關注
1文章
576瀏覽量
23016 -
無人機
+關注
關注
230文章
10515瀏覽量
182440
原文標題:哈爾濱供電部門用無人機架設高壓線 省時省力又護田
文章出處:【微信號:youuav,微信公眾號:無人機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引領新能源汽車高壓線束新紀元 —— 派歌銳汽車高壓線束
解決方案。 派歌銳汽車高壓線束,采用先進的XLPE材質和特殊工藝制造,能夠承受高達600V以上的高電壓,確保電池包與車輛的主要電力系統之間進行有效連接。這些線束不僅耐高溫、耐高壓、耐腐蝕,還具備良好的絕緣性能,能夠在電
高壓線下防垂釣智能警示桿功能科普與簡介高壓線下防垂釣智能警示桿功能科普與簡介
高壓線下防垂釣智能警示桿功能科普與簡介 高壓線下防垂釣智能警示桿是一款專為預防高壓線下垂釣觸電事故而設計的智能安全設備。它集成了現代傳感技術、智能控制
汽車高壓線束和低壓線束的差異
汽車高壓線束和低壓線束作為汽車電氣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自承擔著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它們在電壓等級、應用場景、技術要求以及設計生產等多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無人機信號傳輸技術的原理及分類
無人機信號傳輸技術是無人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到無人機的飛行安全、任務執行效果和數據傳輸質量。 一、無人機信號傳輸
高壓線路、變電所的保護各應選擇何種避雷器?
高壓線路和變電所的保護是電力系統安全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避雷器作為保護設備之一,對于防止雷擊和過電壓對電力系統造成損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將詳細介紹高壓線路和變電所的保護應選擇何種避雷器。 一、高壓線
新能源汽車高壓線束設計方案分享
新能源汽車的高壓線束設計采用雙軌制設計,由于動力電池輸出電壓為高壓,超出人體安全電壓,因此車身不能作為高壓線束整車搭鐵點,在高壓線束系統上,
發表于 04-18 10:47
?1552次閱讀
汽車高壓線束如何應對電磁干擾
汽車高壓線束分布于整車環境,是汽車內部電磁干擾的主要來源,而其本身也時常受到電磁的抗干擾。所以汽車高壓線束如何應對電磁干擾尤為重要。
發表于 04-02 09:57
?1239次閱讀
第四集 知語云智能科技無人機反制技術與應用--無人機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無人機已成為航空領域的一股新興力量,廣泛應用于軍事偵察、民用航拍、農業噴灑等多個領域。然而,隨著無人機技術的普及,無人機反制技術
發表于 03-12 11:28
第三集 知語云智能科技無人機反制技術與應用--無人機的應用領域
:
精準定位:采用先進的定位技術,能夠準確鎖定目標無人機,避免誤傷其他設備。
安全無害:反制過程中不會對無人機造成任何損害,也不會對周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快速響應:反制設備能夠在短時
發表于 03-12 11:13
第二集 知語云智能科技無人機反制技術與應用--無人機的發展歷程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無人機技術日益成為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從最初的軍事偵察到如今的民用消費,無人機憑借其靈活性和高效性,在航拍、農業、物流等多個領域大放異彩。然而,無人機
發表于 03-12 10:56
第一集 知語科技無人機反制技術與應用--無人機的定義與分類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無人機技術已成為當今社會的熱點話題。從航拍、農業噴灑到軍事偵察,無人機的應用領域日益廣泛。然而,無人機技術的普及也帶來了
發表于 03-12 10:42
知語云智能科技無人機防御系統:應對新興威脅的先鋒力量
的飛行軌跡和意圖,及時發出預警信息。
在應對無人機威脅方面,知語云智能科技的無人機防御系統采用了多種技術手段。一方面,系統可以通過無線電干擾技術
發表于 02-26 16:35
無人機全景監測:空域管理的新革命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無人機技術已成為現代空域管理領域的一股新興力量。無人機全景監測以其高效、精準的特點,正逐漸成為提升空域管理效率的關鍵。知語云智能科技在這一領域的前瞻性研究和應用,為航空安全和管理
發表于 02-20 15:2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