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射頻半導體行業取得了眾多顛覆性的突破與進步,諸如持續整合MMIC市場,通過氮化鎵GaN技術促進新型基站架構和射頻能量應用的發展,5G也完成了獨立組網標準,陣列天線、太赫茲技術等也取得了眾多實質性進展。
作為中國本土微波射頻器件制造基地,成都聚集了一大批優秀的微波器件、通信系統廠商、研究所及科研單位。在2018中國(成都)電子信息博覽會期間,由中國電子器材有限公司、中國電子儀器行業協會主辦,中電會展與信息傳播有限公司、《電子技術應用》雜志社承辦的“2018中國西部微波射頻技術研討會”將于2018年7月11日召開。本次研討會繼續由電子技術應用與中國電子展組委會共同策劃,我們邀請到了國內外領先半導體廠商、測試測量廠商、系統集成商的技術專家,旨在為設計微波射頻電路、模塊與通信系統的射頻/微波電路、系統的工程師奉獻一場高頻電路新技術盛會。
硅基全集成太赫茲通信系統研究進展
太赫茲作為毫米波的延伸,它所提供的通信帶寬遠大于毫米波,理論上可實現極高速的無線通信。實現太赫茲通信的關鍵在于是否能設計并獲得具有良好性能的太赫茲收發機系統。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政設計并實現了國際上首個210GHz基于基頻的全集成CMOS收發機系統;此外,王教授帶領課題組實現了國際上首個基于90nm SiGe工藝、工作于300GHz的全集成硅基頻率綜合器芯片,獲得了寬帶的頻率調制和出色的相位噪聲特性;還提出了重疊像素和相控陣相結合的技術,設計并基于0.18靘 SiGeBiCMOS工藝實現了新型基于相控陣的W波段的硅基全集成成像系統。本次演講,王政教授將對其硅基全集成太赫茲通信系統的研究成果和進展進行介紹。
低空小型飛行器防御技術
四川省微波通信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高晶將分享低空小型飛行器防御技術。根據無人機的威脅程度,將無人機等級由低到高分為四類:應用常規技術飛行的無人機、應用抗干擾技術的無人機、應用自定義通信技術的無人機和應用預設導航技術的無人機 。無人機管控技術有偵測發現技術(通過雷達、無線電、光學等技術實現對無人機的探測、定位、跟蹤等)、干擾壓制技術(通過欺騙性和壓制性等手段對無人機的自動駕駛與控制系統、通信系統、動力系統等實施有效干擾,使無人機不能正常飛行或進行誘捕)、捕獲擊毀技術(利用抓捕或破壞系統對目標實施抓捕或者徹底摧毀的一種技術手段。包括:網槍、網炮、激光武器以及常規武器等)。
汽車正在實現無人駕駛,工廠正在實現自動化,城市和家庭也變得越來越智能化,傳感器在人機共存、實現這一革命的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自動化的需求正在推動感測需求,僅檢測到物體存在還遠遠不夠,傳感器需要能檢測距離、速度和位置。德州儀器(TI)半導體事業部中國區嵌入式產品系統與應用總監蔣宏介紹了TI在過去7年一直開發的高頻CMOS電路。該研發活動開始于TI Kilby實驗室創新,將毫米波傳感器的所有功能塊集成到單芯片上 - 從76-81 GHz RF電路到高級感測所需的處理塊。 與現今部署的傳感器相比,高級混合信號電路的精度高出10倍,可以將檢測到單根頭發。 超低功耗晶體管可在25%的電流傳感器上實現感測功能,可選擇低至150 mW。單芯片可實現尺寸與現代智能手表尺寸相似的極小尺寸傳感器。
5G 還是IEEE 802.11ax?
5G和IEEE 802.11ax?兩者都可實現較高的數據速率(Gb/s),兩者都將消耗大量功率以獲得良好的覆蓋范圍,同時兩者都試圖進入對方的領域。IEEE 802.11ax 關注的焦點是完全的室內覆蓋--家里或辦公樓的每個角落和縫隙都可實現同樣的高數據速率,打造一種不容易被 5G 替代的體驗。(為免這種體驗聽起來令人難以置信,IEEE 802.11ax 最終成為一個非常難以實現的標準,且其實現時間又被推遲了 6 個月,預計將于 2019 年年初獲批。)然而,5G 正面臨著其獨有的嚴峻挑戰,包括延遲。盡管 5G 提高了數據速率,但其覆蓋范圍卻縮小了,且手機基站的覆蓋范圍開始“按平米計算”。預計 5G 的覆蓋范圍可能縮小不到一半,這就要求基站數量增加 4 倍多。在人口密集的市區尋找安置基站的空間成本較高,這意味著推出 5G 基礎設施的開銷巨大,與此同時許多運營商的 4G 投資尚未回本。5G 聲稱有“方法提高室內穿透性”,而.11ax 的口號則是“5G 已經到來,名為.11ax”。那么,誰將在競爭中取勝? Qorvo無線連接事業部高級業務發展經理Jeff Lin將在此次研討會中一一分析這兩項技術特性,以及如何充分利用這兩項技術的優勢,定義和執行技術的戰略。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703瀏覽量
222621 -
射頻
+關注
關注
104文章
5618瀏覽量
168215 -
太赫茲
+關注
關注
10文章
338瀏覽量
29284
原文標題:【業內熱點】射頻半導體行業發展趨勢解析
文章出處:【微信號:ChinaAET,微信公眾號:電子技術應用ChinaAET】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