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躺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如何在健康人體中獲得神經元的電活動

mK5P_AItists ? 來源:未知 ? 作者:李倩 ? 2018-06-21 14:47 ? 次閱讀

除非我們弄清楚如何在健康人體中獲得神經元的電活動,否則不會在理解人類大腦或疾病方面取得任何進展。

We're not going to make any progress towards understanding the human brain or human diseases until we figure out how to get at the electrical activity of neurons in healthy humans.

演講實錄

我想跟你們聊一些關于神經科學的事情。我是一名物理學家。大約三年前,我從物理學轉到研究大腦如何工作。我有一些發現。很多人都在研究抑郁癥。這真的很好,抑郁癥是我們真正想要理解的東西。

這是我們的研究方法:拿著一個罐子,用水把它裝滿,大約一半。然后你拿一只老鼠,把老鼠放進罐子里。好。老鼠游動了一會兒,然后在某個時候,它變得累了并決定停止游泳。當它停止游泳時,那就是抑郁癥。好嗎?我學過理論物理學,我習慣了用非常復雜的數學模型來精確描述物理現象,所以當我看到這是抑郁癥的模型時,我對自己說:“哦,我的上帝,我們有很多工作要做。”

但這是神經科學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例如,采集情緒。很多人都想理解情緒。但你不能研究老鼠或猴子的情緒,因為你不能問它們是什么感覺或經歷。因此,相反,那些想要理解情緒的人通常最終會研究所謂的動機行為,比如“老鼠想要奶酪時會做什么”。好吧,我可以繼續。我的意思是,重點是,NIH每年花費大約55億美元用于神經科學研究。然而,在過去的40年中,腦部疾病患者的預后幾乎沒有顯著改善。我認為其中很大一部分主要是由于老鼠可以作為癌癥或糖尿病的模型,但老鼠大腦不足以代表人類心理或人類腦部疾病。

那么,如果老鼠模型如此糟糕,我們為什么還在使用它們?嗯,大腦由神經元組成,神經元是這些小細胞,它們將電信號發送給彼此。如果你想了解大腦如何工作,你必須能夠測量這些神經元的電活動。但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用某種電記錄裝置或顯微鏡去真正接近神經元。所以你可以在老鼠身上做到這一點,你可以在猴子身上做到這一點,因為你可以將物體放入它們的大腦,但由于某些原因,我們仍然無法在人類身上做到這一點。

所以,我們就發明了替代方法。最受歡迎的可能是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它可以制作這些漂亮的圖片,顯示當你從事不同的活動時,大腦的哪些部位會發光。但這是一種替代。你不是在測量神經活動。你所做的就是測量大腦中的血流量。哪里有更多的血,實際上是那里有更多的氧氣,你明白了?

你可以做的另一件事是——腦電圖——你可以把這些電極放在頭上。然后你可以測量腦電波。這樣子,你實際上是在測量電活動。但你不能測量神經元的活動。你在測量這些電流,在你的大腦中來回擺動。所以重點是,我們所擁有的這些技術在測量其實是錯誤的東西。

因為,對于大多數我們想了解的疾病——比如,帕金森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帕金森病中,大腦深處有一種特殊的神經元是導致這種疾病的原因,而現在技術并沒有你需要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還是只能圍繞著動物。不是說所有人都想把老鼠放進罐子里研究抑郁癥,對吧?只是有這樣一種普遍的意識——不可能看到健康人的神經元活動。

所以這就是我想要做的。我想帶你進入未來。看看我認為有可能的一種方式。我想說,我沒有全部的細節。我只是想給你們提供一個方向。但我們要去到2100年。2100年是什么樣子?好吧,首先,氣候比你習慣的更暖。

你所認識和喜歡的機器人吸塵器經歷了幾代,改進并不總是那么好。

這并不總是更好。但實際上,在2100年,大多數事情都令人驚訝地被識別出來。只是大腦完全不同。例如,在2100年,我們了解阿茲海默病的根源。所以我們可以提供有針對性的基因療法或藥物在退化過程開始之前阻止退化。我們是怎么做到的?嗯,基本上有三個步驟。第一步是我們必須想出一些方法來通過頭骨獲得電連接,以便測量神經元的電活動。不僅如此,它還必須簡單和無風險。基本上每個人都可以接受,比如穿刺。回到2017年,我們已知的穿過頭骨的唯一方法就是鉆一個二十五美分硬幣大小的洞。你不會想讓別人這么對你的。

所以在2020年代,人們開始嘗試不要鉆這些巨大的洞,而是鉆微小的孔,比一根頭發更小。這個想法實際上是為了診斷——在診斷大腦疾病的很多時候,我們想要能夠看到頭骨下面的神經活動,鉆這些微孔對患者而言更加容易。最后,這就像打針。你只要進去,坐下來,有一件東西落在頭上,一個瞬間的刺痛,然后就完成了,你可以回到正常的一天。所以我們最終可以用激光來鉆孔。激光的速度非常快,而且非常可靠,你甚至無法分辨出這些洞在哪里,就像你不能夠分辨出一根頭發不見了。我知道這聽起來可能很瘋狂,使用激光在你的頭骨上鉆孔,但在2017年,人們可以接受外科醫生將激光射入他們的眼睛進行矯正手術,所以我們已經這么做了,這不是什么大顛覆。

所以下一步,發生在2030年代,不僅僅是穿過頭骨。為了測量神經元的活動,你必須真正進入腦組織本身。而且,無論什么時候將某些東西放入腦組織時,風險基本上就是中風。這些異物會導致血管爆裂,引發中風。所以,到了2030年代中期,我們發明了能夠圍繞血管而不是穿過它們的柔性探針。因此,我們可以將這些探針放入患者的大腦中,并記錄數千個神經元的活動,而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風險。我們驚訝地發現,可以識別的神經元對想法或情緒等事情沒有反應,這是我們所期望的。它們主要是對Jennifer Aniston,Halle Berry或Justin Trudeau等人有反應。

我的意思是,事后看來,我們不該那么驚訝。我是說,你的神經元大部分時間都在想什么?

但實際上,關鍵是這項技術使我們能夠開始研究個體的神經科學。就像向遺傳學轉變到單細胞水平上一樣,我們開始在單一的人體水平上研究神經科學。

但我們還沒有到那一步。因為這些技術仍然局限于醫療應用,這意味著我們正在研究病態的大腦,而不是健康的大腦。因為無論技術有多安全,你都不能為了研究目的而把某些東西放進某人的大腦中。人們必須自愿這么做。他們為什么愿意?因為只要你與大腦有電連接,你就可以用它將大腦連接到電腦上。哦,好吧,你知道,公眾一開始會很懷疑。我是說,誰想把自己的大腦和電腦聯系起來?

那么想象一下,能夠用意念發送一封電子郵件。想象一下你能用眼睛拍照。想象一下,你永遠不會忘記任何事情,因為任何你選擇記住的東西都會永久存儲在某個硬盤上,可以隨時回憶。

瘋狂和夢想之間的界限從來就不是很清晰。但這個系統是安全的。因此,當FDA決定放松對這些激光鉆孔系統的監管,在2043年,商業需求剛剛爆炸式增長。人們開始這樣回電子郵件:“請原諒任何錯別字。這是我的大腦發的。”

商業系統出現,提供最新和最大的神經接口技術。有100個電極。一千個電極。每個月只有99.99高帶寬。

很快,每個人都會擁有(這套系統)。這是關鍵。因為,在2050年代,如果你是一名神經科學家,可能會有人從街上進入你的實驗室。你可以讓他們從事一些情緒任務、社交行為或抽象推理,這些事情你永遠無法在老鼠身上研究。你可以通過他們已有的接口記錄神經元的活動,也可以問他們正在經歷什么。所以你永遠無法在動物身上獲得的心理學和神經科學之間的這種聯系,突然間就出現了。

所以,也許經典的案例是發現了洞察力的神經基礎。那“啊哈!”一瞬間,所有這一切都連在一起,閃光時刻。這是由兩位科學家在2055年發現的,Barry和Late在背側前額葉皮質中觀察到,在試圖理解某個想法的人的大腦內部,不同的神經元群會如何重組——你在這里看到的橙色代表神經活動——最終這些活動排列組合形成正反饋。然后形成了理解。

最后,我們能夠了解使我們成為人類的東西。這就是真正為醫學提供重要見解的途徑。因為從2060年代開始,能夠記錄這些不同精神疾病患者大腦中的神經活動,而不是像本世紀初那樣根據癥狀定義疾病,根據我們在神經層面觀察到的實際病理來定義它們。舉個例子,就多動癥(ADHD)而言,我們發現有幾十種不同的ADHD,都在本世紀初被稱為多動癥,其實它們彼此沒有任何關系,只是有類似的癥狀。它們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解決。回想起來,這有點令人難以置信,在本世紀初,我們一直在用相同的藥物治療所有這些不同的疾病,只是給人們安非他明,基本上就是我們正在做的。精神分裂癥和抑郁癥也是這樣的。因此,我們不再像現在一樣隨機開藥,而是學會了如何預測哪些藥物在哪些患者中最有效,這使得結果產生巨大改善。

好吧,我現在想帶你回到2017年。其中一些聽起來很諷刺,甚至有點牽強。有一些確實是這樣。我的意思是,我無法預知未來。我不知道30年后我們是否會在腦袋里鉆成百上千個微孔。但我可以告訴你們的是,除非我們弄清楚如何在健康人體中獲得神經元的電活動,否則我們不會在理解人類大腦或人類疾病方面取得任何進展。今天幾乎沒有人正在研究如何做到這一點。這就是神經科學的未來。我認為現在已經到了神經科學家放下老鼠大腦,并且投入必要的精力和資金來了解人類大腦和人類疾病的時候了。

謝謝。

▲Sam Rodriques是麻省理工學院腦與認知科學系博士,他設計了一種新的納米工程技術和用血流探針檢測神經活動的新方法,旨在了解大腦細胞的空間組織和神經元隨時間的轉錄活性。

注:圖片來源TED視頻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

    文章

    28646

    瀏覽量

    208427
  • 神經元
    +關注

    關注

    1

    文章

    363

    瀏覽量

    18511

原文標題:TED演講 | 2100年,神經學家如何研究人類大腦?

文章出處:【微信號:AItists,微信公眾號:人工智能學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采用單神經元自適應控制高精度空調系統仿真

    采用單神經元自適應控制高精度空調系統仿真摘要:暖通空調領域中的被控對象(空調房間)大多具有大滯后、慢時變、非線性特點,且受各種不確定因素影響,經典控制方法難以實現精確控制。該文正是針對上述實際,將
    發表于 03-18 22:28

    人工神經細胞微芯片可植入人體治療神經系統疾病

    近日,科學家研制出了一款人工神經細胞微芯片,該芯片擁有和人體內的生物神經細胞類似的功能,可復制重現海馬神經元和呼吸神經元信號,再現
    的頭像 發表于 12-05 14:07 ?4559次閱讀

    神經元的電路模型

    神經元的電路模型介紹。
    發表于 03-19 15:16 ?14次下載
    <b class='flag-5'>神經元</b>的電路模型

    如何讓腦機接口與生物神經元“無縫對接”,實現信息交互?

    神經元是大腦活動的最基本的單元,它們獨特的形狀和結構能快速傳遞神經系統信號。神經元上的樹突是信號輸入口,它們就像“天線”一樣,在接收到信號后,引起
    發表于 09-06 17:08 ?1259次閱讀

    神經元芯片(neuron chip)

    神經元這一名稱是為了表明正確的網絡控制機制和人腦是極為相似的。人腦中是沒有控制中心的。幾百萬個神經元連接在一起,每個神經元都能通過位數眾多的路徑向其他的神經元發送信息。每個
    的頭像 發表于 10-30 13:28 ?1926次閱讀

    神經元 C 參考指南

    神經元 C 參考指南
    發表于 03-13 19:30 ?0次下載
    <b class='flag-5'>神經元</b> C 參考指南

    神經元 C 參考指南

    神經元 C 參考指南
    發表于 07-04 20:48 ?0次下載
    <b class='flag-5'>神經元</b> C 參考指南

    神經元的信息傳遞方式是什么

    神經元神經系統的基本單位,它們通過電信號和化學信號的方式進行信息傳遞。 神經元的信息傳遞方式 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 神經元
    的頭像 發表于 07-03 11:27 ?1500次閱讀

    神經元的基本作用是什么信息

    神經元神經系統的基本功能單位,它們在大腦、脊髓和周圍神經系統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神經元的基本作用是接收、處理和傳遞信息。本文將詳細介紹神經元
    的頭像 發表于 07-03 11:29 ?1094次閱讀

    神經元的結構及功能是什么

    神經元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它們通過電信號和化學信號進行信息傳遞和處理。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非常復雜,涉及到許多不同的方面。 一、神經元的形態結構
    的頭像 發表于 07-03 11:33 ?1560次閱讀

    神經元的分類包括哪些

    神經元神經系統的基本功能單位,它們通過電信號和化學信號進行信息傳遞和處理。神經元的分類非常復雜,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一、神經元的基本概念 1.1
    的頭像 發表于 07-03 11:36 ?1502次閱讀

    人工神經元模型的三要素是什么

    人工神經元模型是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模仿了生物神經元的工作方式,通過數學和算法來實現對數據的處理和學習。 一、人工神經元模型的基本概念 1.1 生物神經元與人
    的頭像 發表于 07-11 11:13 ?1061次閱讀

    人工智能神經元的基本結構

    人工智能神經元的基本結構是一個復雜而深入的話題,涉及到計算機科學、數學、神經科學等多個領域的知識。 引言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
    的頭像 發表于 07-11 11:19 ?1540次閱讀

    人工神經元模型的基本構成要素

    ,它能夠接收、處理和傳遞信息。在人工神經元模型神經元的基本結構包括輸入、輸出和激活函數。 1.1 輸入 神經元的輸入是一組數值,通常用向量表示。這些數值可以是特征值、像素值等,它們
    的頭像 發表于 07-11 11:28 ?1468次閱讀

    神經元是什么?神經元神經系統的作用

    神經元,又稱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它們負責接收、整合、傳導和傳遞信息,從而參與和調控神經系統的各種活動
    的頭像 發表于 07-12 11:49 ?1642次閱讀
    <b class='flag-5'>神經元</b>是什么?<b class='flag-5'>神經元</b>在<b class='flag-5'>神經</b>系統<b class='flag-5'>中</b>的作用
    百家乐详解| 新梦想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线上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凯旋门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百家乐套路| 百家乐官网是多少个庄闲| 模拟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大发888娱乐城下载新澳博| 专业百家乐官网软件| 波克棋牌免费下载| 百家乐高人玩法| 顶旺亚洲| 奔驰百家乐游戏电玩| 真人百家乐官网新开户送彩金| 大发888开户日博备用| 免邮百家乐官网布桌| 南部县| 百家乐的看路技巧| 百家乐官网赌场怎么玩| bet365 app| 下载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真人视频出售| 破解百家乐官网视频游戏密码| 六合彩报| 百家乐长龙如何判断| 百家乐官网等投注网改单| 大发888赌城官方| 百家乐线上代理网站| 视频百家乐官网破解| bet365指数| 百家乐玄机| 百家乐官网赌博娱乐城大全| 澳门美高梅| 百家乐伴侣破解版| 沙龙百家乐官网赌场娱乐网规则 | 大发888娱乐城在线| 澳门百家乐打法精华| 澳门百家乐官网庄闲和| 澳门顶级赌场317| 百家乐赌博是否违法| 财神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