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8年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白皮書》顯示,截至2017年,浦東集成電路單位數量279家,從業人數逾6.47萬人,均占全市半壁江山。其中,張江高科技園區行業增長較為明顯,單位數量增至197家,從業人數增至逾4.59萬人,集成電路產業的集中度再次提升。
銷售規模連續4年 兩位數增長
據介紹,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政策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聚焦支持上海集成電路領域重大項目建設、自主創新技術研發、企業培育和專業人才培養及引進等。
白皮書顯示,在市場引導以及政策和資本雙輪驅動下,2017年上海集成電路產業銷售規模達到1180.62 億元,同比增長12.2%。這是繼2014年以來上海集成電路產業銷售規模連續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在細分領域方面,設備業可圈可點。上海2017年完成銷售收入82.68億元,同比增長111.9%。
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認為,近年來上海集成電路產業鏈結構更趨先進和合理。
2017年,上海集成電路設計業的產業鏈主導地位更加明顯。與2011年相比,設計業占產業鏈比重由23.7%升至37.1%,芯片制造業比重基本保持在20%左右。由曾經以封裝測試業為主,轉向了以設計業和芯片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
設備材料業進入 發展新階段
白皮書顯示,2017年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實現利潤總額約為87.9億元,比2016年的74.46億元增長18%。其中設備材料業增幅最大,達95.7%。浦東企業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盛美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及上海凱世通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占據前四位。
排名首位的中微半導體,自主研發的等離子體刻蝕設備和硅通孔刻蝕設備,已在國際主要芯片制造和封測廠商的生產線上廣泛應用于45納米到7納米先進加工工藝和最先進的封裝工藝。中微半導體開發的用于LED和功率器件外延片生產的MOCVD設備也已在客戶生產線投入量產,逐步替代進口設備。
位于張江的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其先進封裝***已出貨40余臺,占國內先進封裝***80%的市場份額。
首家由留學人員創辦并赴美上市的高端半導體設備公司盛美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開發了兩項技術SAPS和TEBO。這兩項技術解決了工業界清洗的難題,并快速進入市場階段。
凱世通憑借70多項國內外專利成功繞開巨頭的圍追堵截,實現了從研發型企業到生產型高科技企業的成功轉型。
白皮書進一步指出,上海設備材料制造業已經走出初創階段的發展路程,成功進入到“產品進入市場,市場引領企業;研發帶動創新,創新推進發展”的雙邊發展新階段。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92文章
11623瀏覽量
363192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714瀏覽量
22266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