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做新技術,還是需要開一些腦洞的。比起單純的依靠能量密度這樣的單一指標,在工程設計和一些大的方向上面有很多的文章可以做的。
今天王總給了我幾張圖,信息太少,實在是沒辦法單獨寫一篇文章,不過我們可以對比一下BMW和Tesla的設計理念。
第一部分 模塊化設計理念
?BMW的模塊化擴展電池
如下圖所示,BMW考慮模塊化是分成60/90/120kW三個檔次:
如上圖所示,我們把三個檔次的按照這個示意圖進行拆解,每個分成3、4、5的Section,每個Section根據結構進行加強,形成以Section位隔斷的梁的結構。
●模組電量再橫向與縱向都進行擴展,橫向是模組的一些電量差異(5~6),縱向
●而大的區隔就是模組的數量,并且按照一個Section的布置,形成模組與結構強度相通的概念。
我們把上面的60Kwh的電池系統,如下圖所示,拆成了3個Section,每個Section再分解成4個模組。
?Tesla的模組設計理念
這里我們要分成早期階段和現在的階段,設計尚有非常有趣的變化。
2.1 采取一個模組一個Section,形成對置式的效果
模組可以分為14~16個,再尾部進行疊加空間的辦法
模組內可以采取并聯多一些少一些的辦法
?長條式配置
如下圖所示,分成4個Section,然后根據Section的長度,來設計串行的長條形母排,這樣就實現了要多少個并聯,一排聯通。使得長度方向上面,形成:
以要實現96S為例,每個section有24S,再切分成,就可以靈活的根據Busbar的長度,和串數來進行組織了。
這個樹杈的每個形成12個,就可以分兩段:
熱管理系統和其他設計細節
?2.1 BMW
BMW的下一代熱管理系統,應該還是在之前的基礎上拓展,把整車的熱管理系統與之整合。有時候在這個領域,傳統汽車企業是往更安全,更成熟的方向發展。
?2.2 Tesla
王總就給了我幾張照片,我來解讀下。
用了4個CSC,中間用很特殊的通信線進行連接:
真的挺有創意的:
散熱結構:如下圖所示▼
看出來了不?這個模組和外部的DCDC、車載充電機的流道接口,很有意思啊。整個流道進入到四個大模組,還有模組之間的連接,用這個漏斗形狀的來弄,里面還有:
模組的流道插接件:
小結:我覺得電動汽車做新技術,還是需要開一些腦洞的。比起單純的依靠能量密度這樣的單一指標,我們在工程設計和一些大的方向上面有很多的文章可以做的。
-
Tesla
+關注
關注
0文章
130瀏覽量
15717 -
電池系統
+關注
關注
9文章
390瀏覽量
30001 -
BMW
+關注
關注
0文章
64瀏覽量
15607
原文標題:【譽辰自動化·總工札記】朱玉龍:BMW與Tesla設計電池系統對比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a6b91417f850,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技術與應用】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