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高質量和可負擔的智慧醫療不但可以有效提高醫療質量,更可以有效阻止醫療費用的攀升。智慧醫療使從業醫生能夠搜索、分析和引用大量科學證據來支持他們的診斷,同時還可以使醫生、醫療研究人員、藥物供應商、保險公司等整個醫療生態圈的每一個群體受益。
在不同醫療機構間,建起醫療信息整合平臺,將醫院之間的業務流程進行整合,醫療信息和資源可以共享和交換,跨醫療機構也可以進行在線預約和雙向轉診,這使得“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居民就診就醫模式成為現實,從而大幅提升了醫療資源的合理化分配,真正做到以病人為中心。
智慧醫療介紹
智慧醫療英文簡稱WIT120,是最近興起的專有醫療名詞,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信息化。
在不久的將來醫療行業將融入更多人工智慧、傳感技術等高科技,使醫療服務走向真正意義的智能化,推動醫療事業的繁榮發展。在中國新醫改的大背景下,智慧醫療正在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
智慧醫療助力解決看病難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就醫看病難是老百姓的煩心事。要讓信息化和智能化成為患者的‘兩條腿’,讓信息多跑步,讓患者少走路。用智慧醫療助力解決看病難題。
讓病人“好看病、看好病”,需要利用醫療大數據發力疾病預測、定制化治療等精準醫療領域,打造以人工智能為核心技術的臨床輔助診斷系統,提升診療水平,降低就醫成本。通過大力推動醫院信息化的建設和升級改造,落地醫院大數據戰略,不但可以優化醫療服務流程,還能解決不同醫院之間的“信息孤島”問題。云計算、可穿戴設備的應用,可以推動醫療服務從院內到院外延伸,從治療向健康管理延伸,讓更多老百姓享受到智慧技術發展帶來的便利,平等享受優質醫療資源。
智慧醫療的特點及優勢
特點
1、互聯的
經授權的醫生能夠隨時查閱病人的病歷、患史、治療措施和保險細則,患者也可以自主選擇更換醫生或醫院。
2、協作的
把信息倉庫變成可分享的記錄,整合并共享醫療信息和記錄,以期構建一個綜合的專業的醫療網絡。
3、預防的
實時感知、處理和分析重大的醫療事件,從而快速、有效地做出響應。
4、普及的
支持鄉鎮醫院和社區醫院無縫地連接到中心醫院,以便可以實時地獲取專家建議、安排轉診和接受培訓。
5、創新的
提升知識和過程處理能力,進一步推動臨床創新和研究。
6、可靠的
使從業醫生能夠搜索、分析和引用大量科學證據來支持他們的診斷。
優勢
近兩年來,智能手機、移動醫療開啟了很多新的創業機會、應用場景,各類新玩家爭相涌入,主要分為面向醫院、醫生的B2B模式和直接面向用戶的B2C模式,前者以為專業人士提供醫學知識為主,后者則是“自查+問診”類遠程醫療健康咨詢應用。智慧醫院應用的問世對大眾來說不僅能簡化就醫流程、降低醫療費用,更能增加被醫生重視的感受;對醫生來說,不僅能減少勞動時間,還能提高患者管理質量、提高診治水平,在不斷學習中得到患者認可;對醫院來說,能更直接的了解患者需求,為患者服務,同時提高服務滿意度,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智慧醫療與傳統醫療的優勢分析
與傳統的醫療服務模式相比,智慧醫療具備多個優勢。
1、利用多種傳感器設備和適合家庭使用的醫療儀器,自動或自助采集人體生命各類體征數據,在減輕醫務人員負擔的同時,能夠獲取更豐富的數據。
2、采集的數據通過無線網絡自動傳輸至醫院數據中心,醫務人員利用數據提供遠程醫療服務,能夠提高服務效率,緩解排隊問題,并減少交通成本。
3、數據集中存放管理,可以實現數據的廣泛共享和深度利用,有助于解決關鍵病例和疑難雜癥,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對亞健康人群、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提供長期、快速、穩定的健康監控和診療服務,降低發病風險,間接減少對稀缺醫療資源如床位和血漿的需求。
在智慧醫療體系中,實現智慧醫療的關鍵是物聯網技術和云計算技術,這兩大技術的連接點是海量的醫療數據,或稱為“醫療大數據”。醫療物聯網中數據規模龐大,增長速度很快,傳統的數據庫技術難以有效對其進行管理和處理。智慧醫療以較低成本實現高效和可擴展的醫療大數據存儲與處理,并通過互聯網為用戶提供方便快捷的醫療服務。
智慧醫療強調數據的采集和利用,不受時間和地點的約束。雖然現有的電子病歷系統能夠以數字化方式保存患者在醫院的檢查與就診記錄,但這些數據有限。智慧醫療利用物聯網技術隨時隨地采集各種人體生命體征數據并自動保存,比人工錄入電子病歷的數據量高出數個數量級。
而數據的深度利用,即使用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等技術,可以從數據中發現隱藏的知識。例如,患者的血氧飽和度變化周期、心率異常檢測、生命體征關聯變化模式 等,由于涉及的數據種類繁多且規模龐大,這些知識難以憑借醫生的經驗以人工方式獲得,而應用大規模數據處理技術,能夠分析這些數據,幫助醫生診療疑難雜 癥。
智慧醫療帶來的好處
一、網上掛號方便患友就診
在現代信息時代,越來越多的市民喜歡上網絡生活,看病也不例外。全國各地不少大醫院都為解決患者的“掛號難”問題,特別開設了“網上掛號”服務。
以往,患者來院就診,要掛號、排隊等,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而且很多時候,患者并不清楚自己應該去醫院哪個科室就診。往往導致病人病急亂投醫,甚至導致疾病加重、惡化。這種情況下,網上預約掛號的出現就給患者帶來了就診便利,避免了患者在醫院里的“奔波”及“等候”,更快地幫助患者結束痛苦。
建立電子病歷。電子病歷中存儲著患者個人信息、病史、各項檢查報告、用藥史等重要信息。授權醫療保健機構的醫護人員及病歷本人可以隨時隨地跨機構、跨地區調閱電子病歷。
二、規范網絡咨詢問診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普及,“網上問診”應運而生。不少網民應對病痛,根據出現的癥狀在網上搜索病癥、病因,幾乎所有人都足不出戶做過“自我診療”,先是到網上詢問,之后再確定是否到醫院診治。專業健康網站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網絡咨詢、視頻問診,解決了許多人“看病難”的問題。
國內不少城市都著力打造“遠程醫療”網絡,用一根網線拉近大城市三甲醫院和偏遠山村的距離,也讓更多的老百姓可以就近看病,安心就醫?!斑h程醫學”誕生,好比搭建了一座跨地區醫療救援的超級“生命橋”,讓患者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受知名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
三、加強藥品電子監管,患友可辨藥品真偽
一些假藥可能與真品外觀高度相似,令普通消費者難以辨識。特別是在現實生活中,部分男性礙于面子不愿去醫院,貪便宜亂用藥,卻忽視用藥安全,盲目選擇網購自行亂用藥,但不明真相,可能從網絡上買到一些仿冒或偽劣藥,會給自身健康帶來巨大危害。
只要在移動終端上下載和安裝這款APP后,通過掃描藥品外包裝盒上的 “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碼”條形碼,即可自動連線到數據庫查詢藥品電子監管碼(20位),靜止3至5秒后,藥品相關信息就會自動彈出,顯示所購藥品是否是真品,實用且方便。市民還可獲取藥品相關流向的信息,知曉該藥品的流通渠道,了解到正規藥品更全面的信息。
四、完善養老體系
信息化養老是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網、物聯網等手段建立系統服務與互動平臺,通過整合公共服務資源和社會服務資源來滿足老年客戶在安全看護、醫療健康管理、生活照料、休閑娛樂、親情關愛等方面的養老需求,從而為廣大老年群體提供了一種新型的養老解決方案。
在全國各地廣泛搭建“智慧醫療”平臺的大環境下,醫療企業在保證自身生存及發展的前提下,在積極滿足醫院的服務要求外,亦應將目光放長遠,嘗試開發對產業長期發展有促進作用的產品及項目。并應在政策、技術允許的前提下,尋找符合移動醫療理念的社會項目進行開發,讓消費者切實體會到移動醫療所能帶來的好處。然后與相關政府主管部門接洽,從而在促進自身盈利的同時,促進當地移動醫療的發展。
-
智慧醫療
+關注
關注
9文章
1070瀏覽量
4660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B0/0C/pYYBAGSmiY6AHvfEAAFO72MNtEo237.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