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經百年的風雨歷程中,IBM的轉型已經遠不止一次兩次。
60年代初,IBM就大手筆地投入了50億美元(相當于今天近400億美元)研發了大型主機System/360,使得單一操作系統適用于整系列的計算機,自此計算機得以商用和普及。自那之后,IBM又在80年代初定義了當時個人電腦的標準,在90年代借IT服務和電子商務之勢力挽狂瀾,從破產與分拆邊緣再創輝煌,并在2008年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
而最近IBM的又一次重塑,便是CEO 羅睿蘭(Ginni Rometty)上任后主導的以云計算、大數據、移動、安全為戰略方向的變革。
在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看來,這是IBM有史以來最艱難的一次轉型。“因為那時候IBM的業務正如日中天,要在那種情況下革自己的命,另辟一條道路,是非常難的。”他對記者說。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 陳黎明
可喜的是,在今年1月份IBM發布的2017年財報中,顯示了IBM全年四季度共營收225億美元,同比增長4%,終于終結了連續22個季度的收入下滑。
據此,羅睿蘭表示,IBM的轉型已經“完成”,該是“加速”的時候了。同時,在上個月的IBM Think 2018大會上,她還提出,科技與商業變革在過去60年里出現了兩次指數級增長的拐點,其中第一次增長遵循了摩爾定律,第二次則誕生了梅特卡夫定律。而接下來,Watson定律”(Watson’s Law)將成為未來第三次指數級增長的主導者。
這個自信的論斷,既宣告了IBM階段性轉型的完成,同時也宣告了下一個時代的到來。這個時代正是她在年報中提到的——智慧商業(Smarter Business)的“黎明時刻”。而這,實際上也是IBM近五年轉型路上的“黎明時刻”。
如何迎接和應對這樣一個時刻?4月11日,IBM THINK中國論壇用一個極具中國風的slogan回答了這個問題,即——思無極,行有方,達天下。
陳黎明對至頂網記者解釋說:“思無極”首先是對IBM的第二品牌“Think”的呼應,同時還寓意著思想和創新的無界,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應該大膽地邁出第一步,主動變革;而“行有方”也有兩層意思,一是有方法,二是有規矩,寓意企業在具體實踐中不能魯莽,要有方法、有思路、有戰略;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達天下”,通過競爭力的提升,適應任何日新月異的環境變化。
??四個詞形容IBM:歷史、創新、轉型、行業
其實,換一個角度來看,IBM自己也在沿著這樣一個路數不斷自我變革和自我調整。
陳黎明總結了四個詞來形容IBM——歷史、創新、轉型、行業。
首先,IBM一百多年的發展史就是IT行業發展的縮影,引領了行業幾十年的發展。“這一百多年里,哪怕是在很糾結的時刻,IBM的歷史依然有很多亮點,這是毫無疑問的,也非常令人自豪的。”
從這方面來看,IBM的歷史也是一部創新史。從早期的信用卡磁條、條形碼,到第一個高級設計語言Fortran、關系數據庫的設計,再到如今的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計算等等,IBM一直扮演著主角的角色,并強調技術在行業中的應用和落地。2017年,IBM在美國獲得的專利數達到了9043項,連續25年稱霸專利榜。其中,1400項與人工智能有關,1900項與云計算有關,1200項與網絡安全有關。
以區塊鏈為例,IBM作為超級賬本(HyperLedger)區塊鏈開源項目的代碼的最大貢獻者之一,從2016年至今已經為平臺貢獻了44000多行的核心代碼,占平臺總代碼的90%。在此基礎上,IBM還在去年就推出了一項全新的企業級服務,允許企業使用超級賬本中的區塊鏈代碼,在其云服務平臺上構建應用程序,實現“區塊鏈即服務”。
IBM區塊鏈技術的場景應用實際上已經全面鋪開,比如去年與沃爾瑪、京東、清華大學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同宣布成立了中國首個安全食品區塊鏈溯源聯盟,并推出了食品安全區塊鏈項目,從而加強食品追蹤、可追溯性和安全性;與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集團成立合資公司,通過區塊鏈技術為開展全球貿易提供更加高效、安全、透明的方式;與中國郵儲銀行聯合推出基于區塊鏈的資產托管系統,應用于銀行核心業務實踐;與聯合利華合作開發針對數字媒體購買的基本財務對賬解決方案,為廣告公司提供更高的透明性。
在量子計算領域,IBM也是極有話語權的。這一概念最早就是由IBM科學家在1973年提出,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如今IBM是目前唯一把20個量子位的量子計算服務通過網絡提供給公眾申請使用的公司。同時,在去年年底,IBM還推出了50個量子位的原型機,并發布了5納米芯片技術和單原子存儲技術。
如此前所說,IBM作為一個老牌巨頭,要在百年的風雨歷程中屹立不倒,也必然要不斷推陳出新、挑戰自己,嘗試新的領域,推出新的產品,因此,IBM的歷史也是一部豐富的轉型史。陳黎明強調:“要想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需要歷經幾次風雨,而要成為一家基業長青的公司,就必須要經歷過幾次生死存亡的轉型。”“這個過程不僅需要領導者敢于對未來下一個賭注,還需要他們能夠放下過去的輝煌和包袱。”
關于行業,陳黎明表示,IBM的行業知識不是任何一家公司都能夠進行PK的,除了是個IT公司,IBM對于行業也有很深的積累,這樣的經驗節省了很多市場教育的時間和周期,使得很多客戶更愿意與IBM合作。而這,也是IBM推動諸如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新興業務發展的主要優勢。
??AI時代,Watson歸來!
“這是一個加速的時代、創新的時代、變革的時代,新的科技不斷出現、新的模式日新月異、消費習慣花樣翻新、監管應接不暇,既給我們帶來了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機遇。”陳黎明在大會上表示,“IBM希望能夠與大家并肩,去抓住新一輪指數級增長的機會,一起推動和實現智慧商業。AI時代,Watson將歸來。”
這是IBM繼十年前的“智慧地球”之后,又重提“智慧”。陳黎明認為,經過十年來科技的發展,“智慧”的含義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雖然這兩個概念仍然互為關聯,但其中的意義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如今,技術已經出現了飛躍性的發展,尤其在人工智能層面,技術與商業場景的深入結合,將給商業帶來無限商機。”
為此,IBM認為企業必須從三個方面主動變革。一是利用好數字平臺,二是推動流程智能化,三是用數字智能為員工賦能。而這也對應“智慧商業”的三個內涵——平臺(Platform)、流程(Process)和人力(People)。具體而言,平臺指的是企業通過利用智能數字平臺而變得更加智慧;流程指企業通過實現系統和流程智能化而變得更加智慧;人力指企業通過采用 AI 技術和數據來為員工賦能,改變人的工作方式,從而變得更加智慧,為人機結合的時代做好充分的準備。
仔細觀察,這三個“智慧商業”的內涵也反映了IBM目前正在致力于拓展的業務方向。在平臺層面,IBM的Watson已經嵌入醫療健康、金融、物聯網等各個領域和垂直細分產業,并集成到其公有云和私有云架構中,形成一個完整的行業智能服務平臺;在流程方面,IBM憑借行業經驗,構建的服務和解決方案也成為了智慧企業數字和認知變革的重要推動力;在人力賦能方面,IBM的Watson腫瘤解決方案堪稱典型。
??與CEO羅睿蘭的兩個承諾:業務轉型與文化轉型
時間追溯回三年前,陳黎明從英國石油公司跨界到IBM,接掌了大中華區的帥印,成為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對他而言,這也是一次非常大膽的嘗試。陳黎明表示,在上任之初,他便與羅睿蘭許下了兩個承諾,一是要完成大中華區的業務轉型,而是要完成文化轉型。
于是,在上任不到半年的時間里,陳黎明就對應提出了“3+3戰略框架”。其中,3個支柱與業務相關,分別是:IBM傳統硬件、軟件、技術服務、咨詢服務等核心業務的鞏固和重塑;拓展云計算、大數據、移動、社交、安全等新的業務領域,隨著IBM的整體轉型而轉型;勇敢大膽探索,實現落地認知計算、區塊鏈、量子計算、前沿芯片等技術。另外3個支點與文化相關,即信任,人才和內部流程的簡化。
陳黎明表示,經過三年時間的打磨,“3+3戰略”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很多業務在中國市場呈現了極好的發展勢頭。譬如在核心業務方面推出了Power 9,并且業務拓展穩定;在新興業務方面推出了IBM Cloud Private;在流程方面,簡化了100多個流程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據IBM2017年財報顯示,包括云計算、大數據、移動、社交、安全等在內的新興業務占了年總收入的46%,其中,云計算業務達到170億美元,規模已與微軟(189億美元)、亞馬遜(175億美元)相當。
雖然陳黎明也坦言,目前IBM公有云在中國市場的落地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波折,但他表示,“這并沒有什么大驚小怪的”。“他以自己熟悉的石油行業舉例說,在地質勘探中,即便所有前期工作都按要求完成,在打井那一刻的成功率也只有30%。所以,遇到一些挫折不用感到沮喪,摔一個跟頭爬起來、彈彈土,還要繼續往前沖。
“這就是我告訴同事的話。總的來說,公有云落地仍將是我們堅定不移的戰略方向,這是非常清晰的,我們一定會繼續往前沖。”陳黎明說。
除此之外,在過去的一年里,IBM也在大中華區做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嘗試,譬如與浪潮合資Power公司、與中國電子合資醫療健康平臺、與百洋集團在沃森基因和沃森腫瘤開展合作等等。
對此接下來的中國發展思路,陳黎明說,隨著科技的不斷變化,該戰略已經進入了“刷新階段”,接下來,IBM將在總框架之下做出調整,注入新的元素,增加新的內容,不斷進行嘗試和探索,并考慮更多的合作。
“大中華區的轉型已經邁出了扎實的一步,但這仍不意味著完成了所有轉型,我們仍然不能過早地樂觀。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還要加速跑,膽子要大一點、想法要多一點、思路要廣一點、步子要快一點。”他堅定地說。
-
IBM
+關注
關注
3文章
1765瀏覽量
74860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59瀏覽量
137858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908瀏覽量
137787
原文標題:IBM:“智慧商業”的黎明時刻來了
文章出處:【微信號:IBMGCG,微信公眾號:IBM中國】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