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資金鏈危機的金立再度傳出裁員消息。4月11日,有消息稱,金立總部開始裁員,裁員比例為50%。4月10日深圳總部、北研所等開始約談員工,并給出了補償方案。
新京報記者4月11日就此事聯系金立方面,對方表示,“4月10日開始,與部分員工溝通,協商解除勞動合同。解除合同充分尊重員工意愿,接受‘N+1’補償協議的,會在近期辦理手續;希望留下的,可繼續在本職崗位上工作。”至于裁員比例,金立相關人士表示不清楚。
金立的危機始于去年底,當時金立被曝因拖欠供應商欠款而資金鏈斷裂。有報道稱,金立總共欠下超過百億元的債務,其中拖欠銀行86億元,拖欠供應商近40億元。
工廠裁員50%后,金立總部也大幅裁員
“4月10日下午五點半左右接到的裁員通知。”金立總部研發部門的田峰(化名)告訴記者,公司將按照“N+1”標準補償被裁的員工,“賠償金最多分期8個月。以一個有4年工作年限的員工為例,賠償金為5個月工資,這筆錢要分期5個月給員工。如果是一個工作年限10年的老員工,可以拿到11個月的賠償金,這筆錢分8個月支付給員工。
金立總部的李明(化名)也在本周接到了通知,如果不接受上述方案,可以留下來繼續工作。“但是公司沒錢,不接受也沒辦法。”
4月11日下午,田峰再次接到通知,若同意該方案可于4月12日領取離職交接表,并在三天內完成離職流程;若接到通知兩天內不簽署協議,默認繼續留在公司工作,至于未來是否還會裁員,需要重新審核名單。
這并不是金立第一次裁員自救。4月2日,金立集團官方微博發布信息稱,公司已于3月31日發文,對東莞工業園區部分員工通過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未來工業園將保留50%左右的員工保證生產線正常運轉。
田峰說,他所在的部門這次裁員比例在50%左右,“有的部門已經達到80%-90%了,我覺得50%可能只是個平均數。有的20多人的部門,就留兩三個,也有的是整個部門都裁掉了”。
“早在清明節之前,每個部門就已經統計過人員的去留問題”。田峰告訴記者,4月10日部門負責人告知他要離開公司,賠償金分期8個月支付,并要求他立刻回答同意還是不同意。“工作年限短的員工可能覺得無所謂,年限長的員工不是很愿意。大家主要的擔心是如果公司經營狀況不好,不能按約定時間支付尾款怎么辦?”
他向記者表示,“公司現在有困難了,分8個月(支付賠償金)我是能接受的。大家主要還是擔心這筆錢不到位。”李明也有這樣的擔憂:“如果未來離開深圳了,出現問題還要專門跑回來要錢。員工都不愿意承擔這個風險。”
部分門店銷量走低,有的已斷貨
“金立沒有了,看看別的吧。”4月10日,記者來到位于國美電器北京西壩河店的手機區域時,被銷售主管這樣告知,“春節前到了最后一批貨,之后就再也沒有了,現在一臺金立手機都沒有”。他表示,國美電器的金立手機專柜是金立官方直接供貨的,國美其他門店的金立手機也同樣面臨斷貨。
“你也別等了,不如看看其他品牌,”該銷售主管告訴記者,金立方面并未對斷貨的原因進行任何解釋,也沒有告知何時會繼續供貨。
記者在門店看到,賣場中的其他手機品牌專柜中大多有專門的銷售人員值守,展示臺擺放的體驗樣機也大多是真機。但金立專柜并沒有安排專門的銷售人員,展示樣機也都是仿真模型。
記者還在北京走訪了蘇寧電器學院路店和國美電器雙井二店,兩家店的金立專柜均沒有銷售人員,但其他品牌的銷售人員表示,金立“金剛”“S系列”等型號的手機有貨。
“沒有店員是因為養不起”,上述銷售主管向記者介紹起金立手機的銷售情況,“這兩年,金立手機的銷售情況比較一般,在一線城市金立手機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不大,價格相對便宜的機型相比其他品牌競爭力也不大。”
“問金立的人特別少,開店以來我只賣過兩臺金立手機”,在長沙開了三年手機店的湯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金立市場份額太少了,沒什么賣頭”。長沙另一家手機店金立柜臺的銷售員告訴記者,2014年金立手機每個月都會有四五十臺銷量,從那之后,銷量一年不如一年。“現在老板幾乎不會進金立手機了,說要撤柜。”
對于金立手機的市場銷售情況,田峰并不感到意外。他說,“手機行業競爭很激烈,員工加班加點很常見,但去年突然間項目進度沒人催了。12月的時候有一些媒體報道出來公司出現了問題,后來有供應商來公司要錢。”
一位前金立手機銷售人員楊磊(化名)告訴記者,相對好賣的金立手機是主打性價比的金剛系列,“購買這一機型的消費者大多為中老年人”。
2017年下半年,金立在門店開始主推定位年輕人市場、價格稍高的S系列,這讓楊磊所在的專柜銷售情況惡化。“年輕人對金立這個品牌沒什么感覺,”楊磊指出,主打年輕人市場的戰略讓他的門店失去了中老年消費者,卻沒有迎來更多年輕人。
金立危機因何而起?
金立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老牌的國產手機廠商。金立手機雖然未曾躋身手機品牌第一陣營,但也曾風光無限,請劉德華代言、銷量每年幾千萬,董事長劉立榮更是在媒體面前高談闊論。然而,如今金立可能真的遇到了16年來最艱難的時刻。
金立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公司內部流傳了多個版本。田峰認為,金立的運營如果穩扎穩打,不做一些冒進的事情,是不會有太大問題。
另一位金立員工向記者表示,“金立前兩年走了一些彎路,以前年輕時尚這塊沒做起來,后面主打商務,主打續航、安全,我覺得走得比較正確,在行業中還是比較有知名度和特色的。”
對于金立危機的原因,通信專家康釗認為,金立高估了自己的旗艦產品的銷量,去年大打廣告,最后銷量是不太好的,造成了產品的積壓,資金的浪費。另外,建設大廈占用了大量的資金,造成資金周轉困難。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金立今天遇到的問題并不是一個常規性的衰敗,是突發性的,并不是簡單的庫存壓力和步子邁得過大。田峰認為,金立的銷量在同行業中并不是不堪一擊的,銷量排行榜還是前10。不可能僅僅是庫存導致的,肯定是有其他原因。
今年1月,金立董事長劉立榮被爆出41.4%的股權已被法院凍結,時間為2018年1月10日到2020年1月9日,凍結期2年。金立公司回應稱,由于目前該事件已進入司法程序,公司不便進一步回應,公司將積極配合司法工作,盡快解決此事。在此之前,劉立榮曾陷入澳門賭博欠債傳聞,金立方面后來發聲明否認。
天眼查顯示,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共有18名股東,均為自然人,作為金立公司的創始人,劉立榮持股比例41.40%,為公司大股東、董事長、法定代表人。
斷臂自救能否讓金立“起死回生”?
進入2018年,魅族也傳出裁員消息。金立和魅族的***,背后折射出手機行業的焦慮。
第一手機研究院孫燕飆認為,“手機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整個手機行業勢頭都不太好,2017年整個國內市場都遭遇了下滑,還有一個關口就是去年非全面屏向全面屏轉型。金立在營銷上的投入偏大,行業又在變革和下滑,幾個因素加起來才導致金立的危機。金立不是處于防守而是處于進攻的態勢,這樣的話它的資金周轉就會出現壓力。”
孫燕飆認為,目前處于4G的收官階段,整個市場產品的同質化非常嚴重,所以市場拼的往往是炒作和營銷。“金立和魅族雖然不是行業的第一陣營,但也算是第二陣營的排頭兵,中國市場太過于聚焦,所以在激烈的競爭下中國市場一旦下滑,金立沒有應對之招。華為、vivo、OPPO海外布局比較好,可以一定程度上分散國內手機市場增速下滑的風險。手機研發費用非常大,如果有中國市場和海外市場共同來分攤,那么這個壓力就會變得小一些。”
金立該如何走出危機,康釗認為需要從三方面下手,解約開支、盤活現有資本、引入外來資本。“首先要盡量清理庫存,能回多少款回多少款。其次,現有園區建設等任務盡量跟別人合作,研發也不要全部自己來。第三是尋找融資方,出售股權,或跟地方政府合作。”
金立也想到了類似方法。今年1月金立董事長劉立榮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將分三個步驟來解決資金鏈問題:“首先,引入合作伙伴,確保生產與銷售,市場在就有未來;第二,引入戰略投資者,補充資金,增加公信力;第三,出售資產償債,獲取債權人支持。”
田峰對金立度過危機還是充滿信心,“以這么多年的積累,老板的為人,應該還是能度過危機。我覺得老板口碑還是不錯的,如果老板變賣股權,問題應該不大。只要老板能夠籌資,有人愿意接盤,把欠的債給還了,危機就不大。”但也有其他員工認為,金立起死回生難度不小。
-
金立
+關注
關注
0文章
242瀏覽量
1731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FRED應用:雙折射晶體偏振干涉效應
立訊精密榮獲2024企業ESG金責獎
折射率波導介紹
![<b class='flag-5'>折射</b>率波導介紹](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6/0B/wKgZO2eHFs2AJfrMAABBISBUlgE666.png)
立儀光譜共焦傳感器行業應用 薄膜高度差掃描
![<b class='flag-5'>立</b>儀光譜共焦傳感器<b class='flag-5'>行業</b>應用 薄膜高度差掃描](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3/57/wKgZombC73SAS_1zABNMIOzxTwM521.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