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品制備的關鍵要素
電子背散射衍射技術(EBSD)是一種用于分析材料微觀結構的強大工具,而樣品的制備質量直接影響分析結果的準確性。以下是制備樣品時需滿足的關鍵要素:
表面完整性:樣品表面應保持平整,避免在制備過程中造成損傷。
晶界保護:在制備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對晶粒間晶界的破壞。
應力層控制:樣品表面應無應力層,以確保衍射數據的準確性。
樣品制備的工藝流程
1. 機械拋光:適用于多種材料,包括絕緣體、礦物和金屬。首先使用金剛石砂紙進行初步打磨,隨后用膠質硅完成拋光。盡管這種方法操作簡便且效率高,但可能會對樣品表面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并引入殘余應力。
2. 電解拋光:特別適合金屬樣品,能夠提供高質量的表面,使菊池花樣更加清晰。電解拋光的制樣示意圖(下圖),這種方法雖然方便且廣泛使用,但需要對拋光工藝進行細致的調整和優化。
3. 氬離子拋光:利用氬離子束轟擊樣品,無磨料污染和劃痕,對樣品損傷小,變形小,非常適合EBSD分析,適用于難以拋光的軟、硬材料及多層材料。
EBSD數據的采集與分析
1.相機參數的優化
這包括啟動相機控制界面,根據分析需求調整相機參數,并調整增益或曝光時間以達到最佳信號水平。此外,背底扣除對于提高花樣的對比度和清晰度至關重要。
2.菊池帶的采集與分析
菊池帶的采集始于獲取一幅SEM圖像,并在圖像上選擇感興趣的區域進行EBSD花樣的預覽。在數據庫中選取相應的物相,提供晶體學信息以支持花樣的標定。
根據晶粒尺寸選擇合適的掃描步長和區域,逐點采集EBSD花樣,并由計算機程序自動完成標定。標定過程涵蓋了取點、采集花樣、圖像處理、菊池帶識別、數據庫對比、結果校對以及輸出相和取向信息。
EBSD技術的應用范圍
EBSD技術在材料科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分析多晶體材料方面。其主要應用領域包括:
織構與取向分析:評估材料的晶體取向分布。
晶粒形態與尺寸分析:研究晶粒的形狀和尺寸分布。
晶界特性分析:探索晶界的屬性及其對材料性能的影響。
形變與再結晶研究:分析材料的形變機制和再結晶過程。
物相鑒定與含量測定:識別不同的物相并測定其含量。
兩相取向關系分析:分析不同物相之間的取向關系。
-
機械
+關注
關注
8文章
1619瀏覽量
40776 -
數據采集
+關注
關注
39文章
6251瀏覽量
114037 -
材料
+關注
關注
3文章
1255瀏覽量
2740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