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莫婷婷)閃極創始人兼CEO張波指出,“下一代手機可能是智能眼+自然語言,業內所有巨頭都認為下一代‘手機’就是眼鏡,但巨頭們都沒做好。”那么,該如何做好智能眼鏡,閃極科技給出了答案。
12月19日,閃極科技正式發布國內首款量產AI拍攝眼鏡——閃極AI「拍拍鏡」A1(以下簡稱:閃極A1)。閃極A1零售價1499元,共創版售價999元。閃極科技對閃極A1的目標是年出貨量超過50萬臺,銷售金額超過6個億。
電量翻倍,閃極A1破解“不可能三角”
在發布會上,張波多次將閃極A1的核心參數與Ray-Ban Meta作對比。Ray-Ban Meta在AI智能眼鏡市場的技術創新能力強、品牌影響力始終保持領先。閃極A1一進場就對標業內最強的產品。
張波強調,閃極A1是一款集合了頭部相機、耳邊音箱、智能助手、錄音筆等功能的AI智能眼鏡,并且破解了“不可能三角”。
智能硬件的“不可能三角”指的是高性能、長續航、輕量化。閃極科技將自己的核心能力——充電與儲能賦能AI智能眼鏡,并且與業界合作伙伴合力打造閃極A1。
當前,Ray-Ban Meta AI眼鏡、華為智能眼鏡等產品一般配備單塊電池,閃極A1中內置了三塊電池,并且將同行用的150mAh電池的電量翻了三倍,升級到450mAh,總容量高達1350mAh。“做到大電池沒什么難度,難的是在三倍的電池下做到同樣的重量,這就是電池結構材料全面創新之后的極致輕量化,閃極第一次就將它做到了行業極限”張波表示。
在充電方面,閃極A1配備6500mAh增程環,待機時間長達50 小時,支持 15 小時不間斷拍攝。
閃極A1主芯片采用紫光展銳旗艦級低功耗 ARM 平臺W517,集成 CPU、GPU、藍牙Wi-Fi等多模塊,帶有2GB RAM+32GB ROM。基于強大的芯片平臺,閃極打造了一個超好用的長續航的AI眼鏡平臺影瞳架構1.0,采用雙主控芯片和雙系統架構。
為了實現輕量化、性能更強大,閃極A1做到了媲美 iPhone 16 的超高密度主板堆疊工藝,并且重構散熱系統。
閃極A1帶有一顆攝像頭,這是一顆由索尼提供的 1600 萬像素攝像頭,123°仿人眼超廣角。提供了語音、觸控、實體按鍵等多重拍攝交互功能。在最影響體驗的防抖性能上,閃極科技自研低功耗算法,在眼鏡端做了一次輕量化的算法,在手機端二次做防抖,兩重防抖保證了效率和性能的完美平衡,多重技術加持實現了16MP攝像頭低功耗視頻防抖與超廣角拍攝。
在音頻體驗方面,為了將閃極A1打造成耳邊 Hi-Fi音響系統,與瑞聲科技共同研發音頻系統,搭載了瑞聲科技的超線性Hi-Fi揚聲器,帶來與iPhone同源的Hi-Fi音響體驗。開放式耳機揚聲器的投影面積約為91.56mm2,閃極A1揚聲器的投影面積達到180mm2,是普通開放式耳機的兩倍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閃極A1還搭載了獨立的兩路音頻運放芯片,將同類5000元產品才會用到的元器件下放到千元級的眼鏡上,全面加強低音算法,打造了Hi-Fi 級的軟硬件一體音響系統。
在重量方面,寬邊太陽鏡的重量是50克,通過反重力原理,閃極A1將體感重量優化到30克。
跨界新秀,閃極科技破局AI困境
智能眼鏡賽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AI能力加持后,各家品牌找到了自己的發力點。在發布會現場,張波指出讓現實進入虛擬太難了,能不能讓AI通過傳感器等技術進入現實,從而讓虛擬進入現實。閃極眼鏡就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閃極AI合伙人、前Google Brain 核心成員潘欣指出,AI技術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如Scaling Law邊際效益成倍遞減等, AI并沒有像移動互聯網時代一樣帶來大量的超級應用,強大的AI能力被關在了AI的籠子里使用,AI的困局該如何破解?
“我們覺得獲取的關鍵在于需要找到AI時代新的容器”,潘欣給出答案。
作為從充電與儲能跨界到AI眼鏡賽道的閃極科技,如何在這條賽道上找到自己的差異化優勢,也是至關重要的。為此,閃極科技將目標放在AI增強記憶上,提出了“新數據+新應用+新生態”的全新AI發展構想,包括全時空私人記憶、主動型多模態智能體、全網多智能體系統。
閃極還發布了AI記憶系統“錄眸OS”,內嵌AI云盤、AI閃記、AI Agent Store、云端AI中心、數據安全系統和Hi閃極語音助手。
在AI能力方面,閃極A1接入了云天勵飛、百度文心一言、訊飛星火等十幾家大模型。云天勵飛董事、高級副總裁鄧浩然介紹,云天勵飛提供了自研大模型、自有算力芯片、云端存算一體服務器群。
基于云天勵飛的大模型,閃極A1具備了萬物識別、語義搜索、視頻理解等功能。未來閃極AI拍攝記憶眼鏡不僅僅是C端的AI助手,也將在B端的公共安全 、城市治理等領域發揮巨大的價值。而云端存算一體服務器群為閃極科技的“數字永生”計劃提供了底座。
作為AI眼鏡市場的跨界選手,閃極一入局就是對標Ray-Ban Meta,并且與業內優秀的企業合作,閃極A1核心零組件及渠道供應商包括紫光展銳、瑞聲科技、艾為電子、國微芯、佰維存儲、海櫟創等,AI大模型有云天勵飛、科大訊飛等,眼鏡框與LOHO聯合設計,可以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打造出來的一款“富二代”產品。
在發布會開場,張波預告了公司2024年的業績,“在全球經濟下滑的背景下,閃極科技依舊實現業績強勁增長,2024年年度營收即將突破2億元。”未來,在AI眼鏡產品線加入后,能否成為其第二增長曲線,值得期待。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