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由OpenAtom OpenHarmony(以下簡稱“OpenHarmony”)項目群技術指導委員會與中國人民大學共同舉辦的“中國人民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成立大會”在中國人民大學中關村校區舉行。
嘉賓合影
中國人民大學明理書院院長、教授杜小勇在大會上致辭,他強調,中國人民大學成立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旨在推動學生主導、學科交叉、項目驅動的產學研協同創新育人機制。杜小勇表示,中國人民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的成立,對明理書院本碩博學生而言,是一次重要的教育創新,也是明理書院的一次高光時刻。在中國人民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里,以學生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們的科研主動意識和科學創新精神,校內外導師提供必要的輔助和指導。此舉將為書院本碩博學生搭建一個跨學科、跨學院、跨學段的學習學術共同體,加強本碩博學生之間的學術交流。通過科研創新訓練,加強學生對不同學科相關聯知識的學習、理解、應用、創新。此外,杜小勇還提到,中國人民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將積極連接一流外部技術和資源,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循環發展,為學校和企業的人才培養、科技創新貢獻力量。
杜小勇致辭
OpenHarmony項目群技術指導委員會主席、華為Fellow陳海波在大會上致辭。他指出,智能終端操作系統不僅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是用戶體驗和安全隱私的基礎;也是關鍵基礎設施行業進行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的底座。OpenHarmony作為自主創新和開源開放的操作系統,已經贏得了廣泛支持,成功打破了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的二元格局。自開源以來,OpenHarmony已成為增長速度最快的開源操作系統之一,廣泛應用于多個關鍵產業。陳海波對中國人民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的創新理念表示高度贊賞,并強調應以學生為主導,發揮他們的主動作用,他提倡學科交叉融合,鼓勵將科技、人文與藝術三者有機結合,充分利用中國人民大學作為綜合性大學的獨特優勢,為OpenHarmony的發展注入更多創新活力。
陳海波致辭
中國人民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的學生社團負責人紀智元出席大會,并詳細闡述了俱樂部的建設思路及未來規劃。作為中國人民大學規模最大的學術型學生社團,中國人民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目前匯聚了300余名成員,成員覆蓋中國人民大學北京中關村校區和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中國人民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的核心目標明確:一方面,面向OpenHarmony社區解決技術難題,推動開發進程,并在此過程中培育人才;另一方面,面向學校,提供堅實的人才培養與學術訓練支持,連接專家學者和企業資源,助力學術與產業的融合發展。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人民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精心構建了五個部門,通過學生興趣驅動、項目主導、難度分級的方式,系統化地進行學生科研能力、創新創業素養的培育,同時立足人大特色的學科優勢和人文社科數據資源,為國家和社會發展做有溫度的技術研發。
紀智元匯報技術俱樂部規劃
會中,杜小勇和陳海波共同為中國人民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成立揭牌。隨后,陳海波和柴云鵬共同為中國人民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進行授牌儀式。
揭牌儀式
授牌儀式
陳海波為中國人民大學的師生們帶來了題為《產學研協同的操作系統研究與OpenHarmony實踐》的技術報告。陳海波強調,智能操作系統如今已應用到我們日常生活和關鍵行業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在交通、制造等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為國家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注入了強勁動力。從產業視角來看,操作系統不僅是技術的核心,更是生態構建的關鍵。從主機時代到萬物智聯的新時代,操作系統始終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當前,設備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正引領著前所未有的變革,也為在座的同學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例如,萬物智聯時代設備多樣化帶來碎片化問題,需要元OS架構創新;AI技術讓操作系統越來越智能,正在從面向操作走向面向用戶意圖;使用體驗場景化,多設備智慧協同成常態;摩爾定律放緩,需通過軟件、算法、架構協同來提升性能;開源成為新范式,提升開發效率,縮短上線時間,突破創新邊界,值得同學們著重關注。
《產學研協同的操作系統研究與OpenHarmony實踐》技術報告
中國人民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校內導師張超出席活動并為大家帶來eTrip活動介紹。eTrip是Early Training of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rogram的縮寫,目前該活動主要從大一開始培養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是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大特色。在信息學院和明理書院創新實驗室的大力支持下由RUC計算機協會和明理創新實驗室AI4Edu學生創新團隊共同推出的知是學術社區首個社區平臺eTrip 正式上線。eTrip活動旨在搭建本科教育與科技創新之間的橋梁,為學生提供不同難度、不同主題的未來科研問題,實現了全流程的學生科研管理,發題、領題、解題、交題等均在eTrip線上社區進行,同學老師還能在eTrip線上社區開展交流討論。為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需求,eTrip設計了初級、中級、高級題目,初級題目主要是單人訓練,中級題目強調組隊合作,高級題目則旨在攻克頂尖難題。eTrip活動今后會發布校內外的各類題目,提供智慧學習服務,打造學術溝通和學術資源平臺,為書院、學院、學校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提供多方面支持。
張超做eTrip活動介紹
中國人民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主任柴云鵬在成立儀式最后發言。柴云鵬介紹,eTrip活動標志著人才培養模式的一次重要變革,旨在應對人工智能及科技快速發展對教育領域的深刻影響。柴云鵬指出,在當前時代背景下,OpenHarmony開源項目、科研項目、科技交流活動,以及各類比賽和競賽等實踐活動,已成為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eTrip活動通過搭建一個規范化的平臺,將校內外科研資源轉化為對本科生直接友好的科研融入訓練和分級評價體系。這一平臺不僅讓學生們有機會接觸到前沿的科技創新知識,還通過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的各項活動,以及與企業的合作,將學生科研訓練場景化、效果化、實用化,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柴云鵬做總結發言
本次大會由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院博士生莊樂言主持,中國人民大學明理書院院長杜小勇,OpenHarmony項目群技術指導委員會主席陳海波,中國人民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主任柴云鵬,中國人民大學明理書院建設與管理中心執行主任安志偉,中國人民大學明理書院副院長許王莉,中國人民大學理工處副處長杜忠朝,中國人民大學校團委副書記鐘雪丹,中國人民大學教務處副處長黃偉,OpenHarmony項目群技術指導委員會委員賈寧,OpenHarmony工作委員會委員鄭森文,OpenHarmony智能數據管理TSG主任王肇國,OpenHarmony項目群技術指導委員會秘書處副主任劉果,北京科技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主任田澍,中國人民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副主任吳曉然,中國人民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副主任黃建軍,北京理工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導師溫皓淵,北京郵電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導師鄧小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代表陳岱杭及中國人民大學師生代表共80余人參加大會。
現場合照
莊樂言主持儀式
當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OpenHarmony交流座談會成功舉辦。OpenHarmony項目群技術指導委員會秘書處副主任劉果為中國人民大學及北京周邊高校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的成員帶來OpenHarmony社區的深入介紹。他不僅剖析了OpenHarmony的技術特性,還深入介紹OpenHarmony社區在孵化項目創新、生態體系構建以及國際化拓展等方面的最新動態,并詳細指導了學生們如何參與OpenHarmony社區。OpenHarmony編程語言TSG代表劉俊杰也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分享。他簡要回顧了倉頡編程語言的發展歷程,并著重強調了其高效、安全、易維護的顯著特點。通過對比主流編程語言,劉俊杰展示了倉頡在執行效率、資源占用以及并發處理等方面的卓越性能。他還為大家推薦了一系列開發資源,并分享了倉頡社區與第三方庫的建設成果,表明倉頡生態已經初步形成規模。
劉果、劉俊杰做技術報告
OpenHarmony是由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OpenAtom Foundation)孵化及運營的開源項目,目標是面向全場景、全連接、全智能時代、基于開源的方式,搭建一個智能終端設備操作系統的框架和平臺,促進萬物互聯產業的繁榮發展。OpenHarmony開源三年多來,社區快速成長,有70多家共建單位、8100多名共建者參與貢獻,貢獻代碼1.1億多行。截至目前,在OpenHarmony項目群技術指導委員會領導下,OpenHarmony社區已經與國內超過30家頭部高校聯合成立了“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或開發者協會”,通過吸引師生參與技術研究,聚焦創新人才培養的方式,持續深化產學研協同,與社會各界共同推動OpenHarmony的技術發展和社區繁榮。
撰寫排版 | 宋夕明 責編 | 張心怡 初審 | 吳曉然 終審 | 劉果
審核編輯 黃宇
-
OpenHarmony
+關注
關注
25文章
3744瀏覽量
1657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