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化微納加工平臺
雙束聚焦離子束-掃描電子顯微鏡(FIB-SEM)系統代表了微納加工技術的前沿,它巧妙地融合了單束FIB和SEM的優勢,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多功能的集成化平臺。這個平臺不僅能夠進行高分辨率的成像,還能執行精準的材料加工操作。
系統架構
1. 離子發射器:生成正電荷離子流。
2. 離子光學系統:利用靜電透鏡和偏轉元件對離子流進行精確聚焦和導向。
3. 掃描控制系統:精確控制離子流在樣品表面的掃描軌跡。
4. 信號檢測系統:捕獲離子流與樣品相互作用時產生的二次電子和離子,用于成像和分析。
5. 樣品操作臺:穩定支撐樣品,并進行精確的位置調整,以實現精確的加工。
操作機制
在材料加工過程中,高能離子流撞擊樣品表面,引起表面原子的濺射,從而達到材料去除的效果。同時,由這一過程產生的二次電子和離子被檢測器捕獲,用于生成樣品的圖像和進行成分分析。
設備配置與操作模式
1. 垂直電子束配置:電子束垂直作用于樣品臺。
2. 角度傾斜配置:離子束和電子束以一定角度安裝,提供更靈活的樣品處理和成像能力。
在操作過程中,樣品被定位在所謂的共心高度,這個位置使得樣品既能接受電子束成像,也能進行離子束加工。通過調整樣品臺的傾斜角度,可以使得樣品表面與電子束或離子束垂直,以適應不同的實驗要求。
離子束顯微鏡的典型構造
液態金屬離子源:產生高能離子流。
預聚焦和聚焦電極:逐步聚焦離子流。
電子透鏡:進一步增強離子流的聚焦精度。
掃描線圈:控制離子流的掃描路徑。
二次粒子探測器:收集和分析由離子流與樣品相互作用產生的信號。
可動樣品臺:精確定位樣品。
真空系統:保持設備內部的高真空狀態,確保離子流的質量和樣品的清潔。
防振和防磁設備:保證設備的穩定性。
控制電路和計算機系統:管理整個設備的操作。
應用范圍
1. 透射電鏡(TEM)樣品制備:制作適合TEM觀察的超薄樣品。
2. 截面分析:利用FIB刻蝕技術精確切割樣品,觀察其截面特征。
4. 微納結構制造:直接在樣品上刻畫或沉積微納米級結構。
5. 三維結構分析:通過逐層切割和成像,重建樣品的三維結構。
6. 原子探針樣品制備:制作適合原子探針分析的尖銳樣品。
7. 離子注入:通過離子注入改變材料的表面特性。
8. 光刻掩膜版修復:修復光刻掩膜版的缺陷,提高光刻質量。
樣品制備技術
雙束FIB-SEM系統能夠處理多種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半導體薄膜、器件、金屬、電池材料、二維材料、地質和陶瓷材料。每種材料的制備技術都需要根據材料的特性和實驗目的進行定制。
-
SEM
+關注
關注
0文章
234瀏覽量
14499 -
顯微鏡
+關注
關注
0文章
579瀏覽量
23162 -
fib
+關注
關注
1文章
57瀏覽量
1113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