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基于芯片的微型“牽引光束”,類似于電影《星球大戰》中捕獲千年隼號的光束,它有朝一日可以幫助生物學家和臨床醫生研究DNA、分類細胞和研究疾病機制。
該設備體積小到可以放在手掌中,它利用硅光子芯片發射的光束來操控距離芯片表面幾毫米的粒子。光線可以穿透保護生物實驗樣品的玻璃蓋玻片,使細胞保持在無菌環境中。
傳統的光鑷利用光來捕獲和操縱粒子,通常需要笨重的顯微鏡裝置,但基于芯片的光鑷可以為生物實驗中的光學操縱提供更緊湊、可大規模制造、廣泛可用和高通量的解決方案。
然而,其他類似的集成光鑷只能捕獲和操縱非常接近或直接位于芯片表面的細胞。這會污染芯片并給細胞帶來壓力,限制與標準生物實驗的兼容性。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稱為集成光學相控陣的系統,開發出了一種集成光鑷的新方式,可以捕獲和鑷取距離芯片表面一百倍以上的細胞。
“這項研究為基于芯片的光鑷開辟了新的可能性,它能夠捕獲和夾取細胞的距離比之前演示的要遠得多。想想這項技術可以實現的不同應用,真是令人興奮,”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 (EECS) 的 Robert J. Shillman 職業發展教授、電子研究實驗室成員 Jelena Notaros 說道。
新的誘捕方式
光阱和鑷子使用聚焦光束來捕獲和操縱微小粒子。光束施加的力會將微粒拉向中心高度聚焦的光線,從而捕獲它們。通過控制光束,研究人員可以拉動微粒,使他們能夠使用非接觸力來操縱微小物體。
然而,光鑷傳統上需要在實驗室中設置大型顯微鏡,以及多個設備來形成和控制光,這限制了它們的使用地點和方式。
“借助硅光子學,我們可以將這種大型、通常為實驗室規模的系統集成到芯片上。這為生物學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因為它為他們提供了光學捕獲和鑷子功能,而無需復雜的體光學裝置的開銷,”Notaros 說。
但到目前為止,基于芯片的光鑷只能在非常靠近芯片表面的地方發射光線,因此這些先前的設備只能捕獲距離芯片表面幾微米的粒子。生物樣本通常使用厚度約為 150 微米的玻璃蓋玻片保存在無菌環境中,因此使用這種芯片操作它們的唯一方法是將細胞取出并放置在芯片表面。
然而,這會導致芯片污染。每次進行新實驗時,芯片都必須扔掉,并將細胞放入新芯片上。
為了克服這些挑戰,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硅光子芯片,該芯片發射的光束聚焦在其表面上方約 5 毫米處。這樣,他們就可以捕獲和操縱留在無菌蓋玻片內的生物顆粒,從而保護芯片和顆粒免受污染。
操控光線
研究人員使用一種稱為集成光學相控陣的系統實現了這一目標。該技術涉及一系列使用半導體制造工藝在芯片上制造的微尺度天線。通過電子控制每個天線發射的光信號,研究人員可以塑造和控制芯片發射的光束。
受激光雷達等遠程應用的推動,大多數先前的集成光學相控陣并非設計用于產生光學鑷子所需的緊密聚焦光束。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發現,通過為每個天線創建特定的相位模式,它們可以形成高度聚焦的光束,可用于在距離芯片表面幾毫米的地方進行光學捕獲和鑷子操作。
“之前沒有人制造過能夠捕獲毫米級距離微粒的硅光子學光鑷。與之前的演示相比,這是一個數量級的改進,”諾塔羅斯說。
通過改變為芯片供電的光信號的波長,研究人員可以在大于一毫米的范圍內以微米級的精度控制聚焦光束。
為了測試他們的設備,研究人員首先嘗試捕獲和操縱微小的聚苯乙烯球。成功后,他們繼續捕獲并夾取 Voldman 團隊提供的癌細胞。
Sneh 補充道:“將硅光子學應用于生物物理學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獨特的挑戰。”
例如,研究人員必須確定如何以半自動化方式跟蹤樣品粒子的運動,確定適當的陷阱強度以將粒子固定在適當位置,以及有效地對數據進行后處理。
最后,他們展示了利用單光束光鑷進行的首次細胞實驗。
基于這些結果,該團隊希望改進該系統,使光束的焦距可調。他們還希望將該設備應用于不同的生物系統,并同時使用多個捕獲點,以更復雜的方式操縱生物粒子。
參考鏈接
https://scitechdaily.com/real-life-star-wars-tech-mit-researchers-have-created-a-miniature-tractor-beam-to-capture-cells/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82瀏覽量
427275 -
相控陣
+關注
關注
3文章
91瀏覽量
14221 -
牽引光束
+關注
關注
0文章
2瀏覽量
82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