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2023款零跑C01純電車,累計行駛里程約為2萬km,車主進廠反映,后備廂蓋無法電動打開和關閉。
接車后試車,操作后備廂蓋外側、駕駛人側及遙控鑰匙上的后備廂蓋開啟按鈕,可以聽到后備廂蓋解鎖的“咔噠”聲,但后備廂蓋均無法電動打開。手動打開后備廂蓋,點按后備廂蓋內側的關閉按鈕,后備廂蓋也無法電動關閉。嘗試對電動后備廂蓋進行重置學習,長按后備廂蓋內側的關閉按鈕,聽到“嘀、嘀”兩聲后松開,然后點按關閉按鈕,此時電動后備廂蓋徐徐下降,到達關閉位置后下電吸鎖吸一下又立即升上來,然后就沒有反應了;點按后備廂蓋外側的開啟按鈕,沒有反應。
用故障檢測儀檢測,發現電動后備廂蓋控制模塊(PTG)內存儲有故障代碼“B165A02 鎖信號異常歷史”“B165001 解鎖失敗當前”(圖1);查看故障檢修引導(圖2),提示檢查后備廂蓋鎖、控制模塊及其線路。反復試車,發現手動關閉后備廂蓋并清除故障代碼后點按開啟按鈕,后備廂蓋能夠電動打開;點按關閉按鈕,后備廂蓋降到關閉位置后下電吸鎖吸一下又立即升上來,故障再現。
圖1PTG中存儲的故障代碼
圖2故障檢修引導
查看電動后備廂蓋控制電路(圖3)得知,電動后備廂蓋控制系統主要由PTG、后備廂蓋鎖、下電吸鎖、電動撐桿(左右側各1個)及控制開關等組成。后備廂蓋的電動關閉過程為:PTG接收到關閉后備廂蓋的請求信號后,先控制電動撐桿關閉后備廂蓋,當后備廂蓋關閉到一定位置時,后備廂蓋鎖鎖止,再控制下電吸鎖拉緊后備廂蓋。后備廂蓋的電動打開過程為:PTG接收到打開后備廂蓋的請求信號后,先控制下電吸鎖釋放復位,然后控制后備廂蓋鎖解鎖,最后控制電動撐桿打開后備廂蓋。
圖3電動后備廂蓋控制電路
脫開后備廂蓋鎖導線連接器,將萬用表置于電壓擋,紅表筆接后備廂蓋鎖導線連接器端子4,黑表筆接端子3;手動關閉后備廂蓋后點按開啟按鈕,伴隨著后備廂蓋鎖發出“咔噠”的解鎖聲,萬用表顯示電壓約為12 V;測量后備廂蓋鎖導線連接器端子1上的電壓,由0 V變為4.7 V,說明后備廂蓋鎖工作正常。
用虹科Pico汽車示波器測量下電吸鎖由閉鎖到返回時的相關波形(圖4),發現下電吸鎖閉鎖后能夠觸發全鎖信號,但隨后電吸鎖立即返回,全鎖信號消失,最后觸發復位信號,工作結束。分析認為,下電吸鎖自身工作并無異常,懷疑PTG接收到了異常信號,從而控制下電吸鎖閉鎖之后又立即返回。
圖4下電吸鎖由閉鎖到返回時的相關波形
試車過程中發現,把后備廂蓋鎖手動閉鎖不能觸發自吸鎖工作,但手動關閉后備廂蓋可以觸發自吸鎖工作,據此懷疑故障可能與電動撐桿有關。
測量后備廂蓋可以電動打開時的相關波形(圖5),發現在起始階段,左側電動撐桿的霍爾信號1比右側電動撐桿的霍爾信號1稀疏;利用數學通道分別對左側、右側電動撐桿的霍爾信號1進行頻率計算,發現在起始階段,左側電動撐桿霍爾信號1的變化頻率比右側電動撐桿霍爾信號1的變化頻率低(這間接反映左側電動撐桿打開速度比右側電動撐桿打開速度慢),隨后兩者變化頻率基本一致,由此推斷左側電動撐桿損壞,PTG通過霍爾信號監測到左側、右側電動撐桿在打開和關閉時的位置變化不同步,從而禁用電動打開和關閉功能。
圖5故障車電動打開后備廂蓋時的相關波形
故障現象
故障診斷
故障排除
更換左側電動撐桿后試車,后備廂蓋電動打開和關閉功能均恢復正常,故障排除。再次測量左側、右側電動撐桿的霍爾信號1波形(圖6),發現打開后備廂蓋時兩者的變化頻率基本一致;另外從變化頻率上可以看出,后備廂蓋在打開的過程中先加速后緩慢減速。
圖6正常車電動打開后備廂蓋時的相關波形
故障總結
要確認霍爾信號是否正常,不僅僅要看其電壓的大小,也要注意觀察其頻率、波動性等。例如本案例中,左側電動撐桿損壞導致了霍爾信號的頻率異常。此時僅觀察其輸出的霍爾信號電壓是沒有受到影響的,容易導致誤判。通過示波器捕捉精確的霍爾信號,則可以將頻率上的異常清晰地展現出來,幫助技師更準確地識別故障,減少誤判的可能性。
-
示波器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6282瀏覽量
185845 -
控制電路
+關注
關注
82文章
1719瀏覽量
136101 -
虹科電子
+關注
關注
0文章
613瀏覽量
1442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