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對IT業界來說是動蕩的一年,但現在這也習以為常。2018年會更動蕩,行業合并、監管和全球競爭會日益加劇。
無論貴公司是否努力立于IT的最前沿,唯有洞悉2018年的這些存儲預測和IT基礎設施趨勢,才能獲得競爭優勢、讓日子更輕松起個好頭。
一、存儲篇
存儲設備:NVMe崛起
NVMe固態硬盤(SSD)正成為主流,取代SATA和SAS SSD。服務器OEM廠商終于為NVMe硬盤提供優秀的服務器平臺,這將幫助NVMe硬盤得到大幅采用。由于NVMe硬盤的價格僅比數據中心級SATA SSD的價格高出5%-10%,我們預計2018年采用率會大幅提升。客戶至少可以將性能提升2倍-3倍,將延遲縮短一半。
閃存和DRAM缺貨現象緩解
2017年,閃存和DRAM缺貨導致使用閃存和DRAM(即SSD和DIMM模塊)的計算機部件的成本有所增加。交付時間延長,不同廠商的交付時間也不一樣,短則幾天,長則超過一個月,有時量大的話時間更長。
2018年新產能投入使用,我們預計缺貨現象會有所緩解。2018年第二和第三季度,NAND閃存的價格會適度下降。這將進一步降低基于SSD和閃存的存儲系統的成本,并且加快采用。
混合存儲系統日漸式微
由于閃存成本下降,SSD-HDD混合系統將越來越沒有意義。HDD將進入到純粹注重容量的使用場合(每GB的價格比性能更重要)。注重性能的使用場合將由基于閃存的系統來服務。基于閃存的存儲系統其規模和范圍也會不斷擴大,充分利用低成本NAND閃存挖掘的效率。
基于NVMe SSD的高性能存儲系統將開始獲得更廣泛的采用。若有合適的存儲系統合作伙伴,現在就可以擁有與本地SSD一樣快或更快的共享存儲系統。
存儲系統將繼續分為兩個不同類別。這兩個類別是只關注性能(不考慮其他方面)的系統,以及不僅關注性能,還關注端到端數據完整性和全部數據特性(高可用性、可擴展性、快照和多站點等)的系統。
軟件定義存儲(SDS)和分布式存儲(DS)加快采用
雖然2016年SDS是新項目的第二選擇(第一選擇是傳統SAN或全閃存陣列),但2017年SDS成了許多公司考究的第一選擇。我們現在看到SDS和DS普遍應用于數據中心,2018年將在新部署的系統中占有30%-50%,2019年會加快增長。
另外,SDS通常在較大規模的項目(超過50TB)中得到采用,2018年預計一半以上的部署容量將基于SDS。
SDS還是超融合基礎設施(HCI)解決方案的一個基本存儲層,它取代了中低檔SAN和全閃存陣列。
SDS合并
“統一存儲”(一個產品整合塊存儲/文件存儲/對象存儲)這個概念在普及開來。雖然這個概念聽起來不錯,但承諾的好處很難獲得。實際上,存儲軟件需要全然不同的架構和實現方法,才能做到在每個使用場合下都非常好。
2017年,我們看到了細分的跡象:許多廠商開始專注于自己擅長的使用場合:無論是塊存儲、文件存儲還是對象存儲。客戶和解決方案提供商似乎已明白,可能最后每個存儲層會有兩三款單項最佳(best-of-breed)解決方案,才能順利完成工作。
2018年會繼續尋求“單項最佳”解決方案。隨著技術日益成熟,我們會開始看到每個使用場合和每個技術堆棧都有一些優勢明顯的領導者。
災難恢復和工作負載移動處于增長模式
面向災難恢復、工作負載移動和備份的集成式多站點功能在2018年會迎來繁榮期。這有點讓人吃驚,因為大多數公司都已搞定了備份,大家會以為災難恢復是這個計劃的一部分。然而,不斷提高的應用復雜性和業務需求在推動新一波的災難恢復需求,而存儲系統可提供幾乎為零的恢復時間目標(RTO)和恢復點目標(RPO)。
二、IT基礎設施篇
計算
異構計算是指使用通用型CPU以及更善于處理當前任務的計算資源(比如GPU和FPGA),這個概念會在其傳統應用領域:視頻和圖像處理之外得到更廣泛的采用(現在日益用于比特幣和加密貨幣挖掘等領域)。這方面的主要驅動因素是,運用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來處理數量龐大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企業數據。
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物聯網以及它們所需的數據分析等應用將成為新IT基礎設施的主要推動力。
CPU
英特爾至強Scalable用于幾乎所有新的IT基礎設施項目(公共云、本地云及其他項目)。相比上一代,它將計算密度(每臺服務器的核心數量和每臺服務器的GB內存)提高了約50%,并大幅提升了能效。這進而為虛擬化基礎設施帶來了更好的整體經濟效益。
AMD Zen微架構(Epyc)重返市場,最近宣布部署于微軟Azure。我們預計2018年會看得到進一步的采用。
一些公司在試用ARM和Power架構服務器。我們預計,ARM和Power架構CPU的使用仍將很有限,僅限于特定的應用領域。相比交互/在線(延遲驅動型)應用,ARM服務器更適合批量處理(吞吐量驅動型)應用。
高通最近挾48核CPU闖入了服務器CPU市場。
虛擬化堆棧
虛擬化堆棧徹底改變的時機已成熟。一方面,KVM在全面搶占市場份額。2018年這個趨勢將有增無減,大小廠商提供基于KVM的HCI和機架級架構云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容器(尤其是Kubernetes管理的容器)在遍地開花。我們發現整個虛擬化堆棧有望徹底改變。
我們預計2018年其他虛擬化管理程序的市場份額會加快下滑。
25/50/100GbE的采用勢頭繼續超過10GbE。我們預測,2018年,超過50%的新數據中心網絡會使用25/50/100GbE,而不是老式的10/40GbE標準。
英特爾OmniPath已由很少使用發展成為高性能計算(HPC)互連市場的領導者。這是由于OmniPath適配器現在集成到英特爾的至強CPU中。2018年,我們預計HPC中大多數新的RDMA互連技術將是OmniPath。由于擁有比以太網更高的性價比,HPC以外的一些部署可能會選擇OmniPath,但是僅適用于大規模多機架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應用需要計算節點之間有極高的性能。
InfiniBand不會消失。它繼續用于新的HPC部署。我們認為2018年InfiniBand在HPC之外沒有令人信服的使用場合。
數據增長和應用
據希捷委托IDC開展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到2025年,全球數據量將增長到163億ZB(即1萬億GB),這是2016年生成的16.1ZB數據的十倍。這種增長主要來自非結構化數據,不過結構化數據和核心業務應用在不斷增加數據。
雖然這些數據中很大一部分來自專業平臺(社交媒體和特定硬件制造商等),我們預計會出現一大批新的大型私有云,這將成為IT基礎設施提供商的一個上佳目標市場。
市場發展
我們預計2018年會出現新一波合并浪潮,尤其是在服務器廠商和存儲廠商之間。
據IDC的調查顯示,云的采用率在提高,不過現在仍有25.09%的資金用于構建公共云。而且二三線云提供商之間跨區域合并的趨勢一直在上演,我們預計這個趨勢會延續下去。
另一方面,將于2018年5月25日生效的歐盟《數據保護通用條例》(GDPR)將刺激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市場,讓地方市場更分散。我們已經看到數據中心和云提供商將工作負載轉移到大型市場中剛使用的本地設施,以便本地保存和提供數據。
亞洲廠商加快步伐
我們已經看到阿里巴巴、華為、AIC和NEC等亞洲知名廠商紛紛行動起來,與美國同行正面交鋒。我們預計這個趨勢在2018年會深化,這歸因于亞洲廠商投入了大量的現金和人力資源以及日益全球化的視野。
三、展望
2018年將是存儲和IT基礎設施領域激動人心的一年。業內出現了幾大趨勢(GDPR監管和亞洲廠商實力漸長),這些趨勢有望攪動市場,讓2018年成為有別于往年的一年。所以可能會出現一些結構性轉變,而不是漸進式轉變。
-
存儲
+關注
關注
13文章
4353瀏覽量
86169 -
IT
+關注
關注
2文章
868瀏覽量
63633
原文標題:2018年存儲和IT基礎設施領域幾大預測
文章出處:【微信號:cunchujie,微信公眾號:存儲界】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2018北京充電樁展/北京充電樁展/2018充電設施展覽會/2018中國國際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展覽會
【亞派·趨勢】2017-2023年電能質量設備市場將年增5.5%
【盤點】2017元器件交期年終盤點,2018年最新預測!
2018年射頻半導體行業有哪些趨勢
適用于智能基礎設施的MEMS傳感器
智能基礎設施結構是否健康什么是關鍵
5G基礎設施發展有什么趨勢?
2018年存儲行業面臨的10大發展趨勢預測
探討一下在2018年數據中心這些存儲趨勢的細節
IEEE-CS預測2018年十大科技趨勢
2018年存儲行業面臨的10大發展趨勢:塑造存儲和數據中心基礎設施
![<b class='flag-5'>2018</b><b class='flag-5'>年</b><b class='flag-5'>存儲</b>行業面臨的10大發展<b class='flag-5'>趨勢</b>:塑造<b class='flag-5'>存儲</b>和數據中心<b class='flag-5'>基礎設施</b>](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54/48/o4YBAFspxTiAMAEmAAJiCZosqLg524.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