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移動互聯網在內的競爭將很長時間內維持在兩家公司或以上,但最終的贏家必定是依靠運營效率而非資本勝出。這一道理在共享單車上同樣適用——在摩拜和ofo其中一方取得壓倒性優勢之前,它們背后的資本將繼續保駕護航,直至迎來共享單車的終局。這樣看來,摩拜"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勝算較大。
共享單車的凡爾登"絞肉機"
1916年初,凡爾登戰役打響,這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德法兩國投入100多個師兵力,雙方傷亡近100萬人。由于傷亡慘重,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一戰最慘烈的戰役。
如今,凡爾登的硝煙早已散去,和平年代,我們看不到戰場上一個又一個戰壕的爭奪、一波又一波的戰術推進,一次又一次的兵力消耗,但是在中國,我們仍能從一次次的互聯網大戰中體味那硝煙的味道,畢竟,現實就在我們身邊。
2017年,是中國共享單車"決戰年"。經歷了年初的"彩虹大戰",一家家公司倒閉或跑路。
到如今,競爭格局已大致明晰,兩家巨頭ofo小黃車和摩拜已占據超過95%的國內市場。
然而,我們回顧摩拜和ofo兩者的較量,不正是凡爾登戰役的重演?
雙方在一、二、三線城市,投入大量兵力(共享單車),并且在資本的助推下,源源不斷的運送部隊和物資,就像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凡爾登戰役一樣,陷入膠著的共享單車戰爭也像是一臺殘酷的絞肉機。
戰爭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各參戰方不得不將財力和資源不斷地傾注其中,最終被攪成敵我不分的肉餡,資本、員工、用戶和其他創業者都成為這場戰爭的犧牲品。
(共享單車墓地)
凡爾登戰役,摩拜和ofo到底誰占優勢?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戰爭狀態,則更是如此,誰能快速占領要地,誰就掌握了主動權,德國人的閃電戰便是這種武俠理念的極致詮釋。
德國人當然是想快速拿下凡爾登要塞的,為什么?
在經過了兩年一戰的消耗后,為打破僵持局面,德國于1916年初發動了凡爾登戰役。凡爾登是英法軍隊戰線的突出部,它像一顆伸出的利牙,對深入法國北部的德軍側翼形成嚴重威脅,同時,占領了凡爾登,也就打通了德軍邁向巴黎的通道,占領了巴黎,法國就不攻自滅了,剩下的英、俄兩軍就不足為懼了。
為了拿下凡爾登,我們看到德國人的執著。
1、炮火準備。1916年2月21日,德國軍隊用1,200門大炮對40公里的戰線進行了9個小時的集中轟擊,發射了一百萬發炮彈,然后用三個軍(第三、第七、第十八軍)的兵力進攻,先頭部隊用火焰噴射器掃清戰壕,到23日,德國軍隊已經前進了將近5公里,法國軍隊被迫后撤。
2、正面進攻。3月份起,德軍開始了正面進攻,然而卻遭到法軍頑強抵抗,付出巨大傷亡。4-5月份,為了擴大戰果,德軍集中兵力使用噴火器、轟炸機甚至毒氣彈,進攻法軍,仍未果。6月份,德軍再次發動大規模攻擊,首次使用光氣窒息毒氣彈和催淚彈猛攻蘇維耶堡,在4公里寬的正面上發射11萬發毒氣彈,給法軍造成重大傷亡,一度進抵距凡爾登不足3公里處,但終被擊退。
就像,在共享單車的戰爭中,我們看到了ofo的努力。
為了彌補與摩拜的差距,ofo利用輕便快速投放的優勢,在重要城市開始了快速布局,此后,ofo的勢頭趕上摩拜,到今年年中,ofo的用戶一度超越摩拜。
但戰役一旦陷入拉鋸戰,比拼的就是補給支援能力、后勤能力,有時候"重就是輕,慢就是快",運營效率占優勢的一方,才更容易笑到最后。
因此,在德軍的猛烈進攻下,法軍雖然損失更為嚴重,但并不如德軍預想的差,同時,法軍的支援極其迅速——一周內組織3900輛卡車,運送人員19萬和2.5萬噸的物資,這是人類戰史上首次大規模的汽車運輸。法軍的大批援軍及時趕到,加強了縱深防御,扭轉了戰役開始階段的不利局面。而德軍由于前進過快,喪失了炮火支援的優勢,反而使自己暴露在法軍的炮火射程內,戰場由于持續炮火的攻擊已經變成一片泥潭,火炮很難向前移動。
摩拜的反制,正是以己之長攻彼之短。
ofo和摩拜的模式,一個是快一個是慢,一個是輕一個是重。ofo單車成本低,想要以快速的投放量,擴大與摩拜用戶規模的差距,這本身沒有問題,但是這種打法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必須抓住一定的"時間窗口期"。
然而,在經歷了前期的快速放量后,ofo最多也是做到與摩拜打平。根據ofo公布的數據顯示,ofo已在全球連接超過1000萬輛共享單車,日訂單超3200萬,進入17個國家超180座城市,而摩拜同樣已進入全球8個國家超過180個城市,運營著超過700萬輛智能共享單車,日訂單量超過3000萬,雙方的差距并不大。按照ofo和摩拜披露的數據計算,前者每輛車每天的使用次數約為3.2次,而摩拜則為4.3次左右。
而9月份的數據顯示,ofo遇到瓶頸,摩拜又開始領先了。
(數據來源:極光)
此外,10月份,國內權威APP數據監測機構QuestMobile的最新數據顯示共享單車行業的最新格局:摩拜單車位居行業第一名,ofo次之。數據顯示,10月23日至29日這一周,摩拜單車周活躍用戶量高達3128萬,首次超越滴滴出行,遙遙領先于ofo,穩居互聯網出行行業第一名位置,其中,滴滴出行的周活躍用戶量為3064萬;ofo為2659萬。
摩拜不僅在周活躍用戶方面一馬當先,在APP啟動次數、APP使用時長等核心指標上仍獨占鰲頭。APP使用次數方面,今年9月摩拜單車APP的總使用次數達10.9億次,ofo則為6.8億次,摩拜單車的領先幅度約為60%。APP日均使用次數方面,摩拜單車為3626萬次,ofo則為2280萬次,摩拜領先幅度達59%。在APP使用時長方面,今年9月全體摩拜單車用戶的總使用時間長達14.1億分鐘,而ofo用戶為11.4億分鐘;摩拜領先超3億分鐘,領先幅度達24%。
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摩拜單車之所以在用戶量、用戶使用時長等方面領先ofo,主要得益于其騎行體驗,以及單車核心硬件實力強。其實歸根結底,摩拜單車受到眾多用戶的青睞并且被眾多企業看好并與之合作,關鍵還在于摩拜單車始終追求極致品質的匠心精神以及以解決出行難題為初衷的核心企業價值觀。
而ofo大規模擴張是以犧牲運營效率和用戶體驗為代價的。Ofo單車的成本雖低,但ofo的周破損率差不多在20%以上,也就是說,ofo每周差不多有20%的自行車得拖回去維修。這樣,時間一長,ofo的維修維護成本是遠遠高于摩拜的。此外,因為車的損壞率太高,遇到壞車是家常便飯,有時候甚至連續好幾輛都不能騎,所以用戶的體驗越來越差。這樣的模式換來的增長,其實是得不償失的。
開放市場的窗口期不可能一直等著ofo,一旦資本的耐心喪失,具有更佳可持續盈利能力的模式必將勝出。
共享單車最終局——合并?
Winter is coming,共享單車第一個寒冬正在到來。
1、投資人怎么看摩拜和ofo合并?
實際上,馬化騰并不認為摩拜和ofo是同類。他堅持認為摩拜更智能,ofo像小靈通,應該被淘汰。
而ofo的投資人朱嘯虎這邊也挺嘴炮:對外界曾放話說90天內結束共享單車戰爭、現在跟馬化騰又說一年后再看數據……
6月24日,在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上,朱嘯虎也直接回答了摩拜和ofo的合并問題:目前來說兩家沒有這種可能,原因是雙方那個投資人的認知差距比較大。
但朱嘯虎在關鍵時刻,還是給自己留了條后路,他同時還說:
合并不是投資人今年關注的焦點,焦點是先清場。合并應該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比如大家都說三八線要合并,但是你只有你打到三六線,三七線,才有可能談三八線的問題。
所以目前來看,投資人角度看待摩拜和ofo合并的最大阻力有兩個:
一個是市場目前仍在割據,雙方都在擴張。朱嘯虎說清場的意思,也就是雙方都想搞掉對方或者找到恒定的市場份額點,畢竟只有穩定的割據之后,才會有坐下來談判的條件。
另一個就是投資人的理念不同。朱嘯虎盡管嘴上說不合并,但心里還是比較誠實的,表態的時候沒有把話說死。只是說今年不考慮。而馬化騰這邊則堅持ofo該被淘汰。大佬說話就是硬氣!
2、創始人方面怎么看摩拜和ofo的合并?
先來一張兩家創始人的合影吧:
ofo創始人戴威與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受邀參加2017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
當合影在網上爆出來,大家以為兩家這是要合并的節奏,但他們在朋友圈異口同聲的辟謠了:
戴威和胡瑋瑋在朋友圈雙雙否認合并
不過看著這一字不差的文案,還有兩人的合影,我真有點懷疑這是在辟謠,還是在秀恩愛?
在創始人層面,ofo戴威在回應傳言時說:兩家肯定沒有合并的可能。并且ofo在單車硬件上有所動作,包括電子鎖、GPS系統等改善等,以及新一輪融資也接近完成。
摩拜創始人胡瑋煒也表示摩拜和ofo合并沒有意義:
大家喜歡用以前的東西和案例,套在共享單車身上,實際區別很大。在產品運營效率和生命周期都不同步的情況下,收購沒有意義。摩拜擁有全產業鏈,也涉及到重資產。這意味著,摩拜區別于其他共享單車的代工模式,摩拜有自己的自行車生產線。
創始人層面,對這件事有著清晰的認識,那就是目前兩個團隊的產品和運營模式有較大區別。
3、那摩拜和ofo什么時候才會真正打起來?
摩拜和ofo競爭的白熱化,必須滿足以下三個前提:
①產品同質化的時候。當兩家的車輛硬件沒有太大差異,ofo的車輛也變得更加智能,兩家就開始真正拼運營策略的時候,才會有白熱化的競爭。
②重度布控產業鏈之后。可以想見這次摩拜和ofo的大戰,將會帶動全產業鏈的大戰。摩拜后面有富士康,ofo前陣子也被程維爆料說收購捷安特(后來辟謠,但程維確實是當著柳傳志、經緯張穎等創投界大佬說的)。兩邊未來一定都會整合相應的產業鏈,做好產能供應,然后才能放手一搏。
③競爭者減少。當其他品牌的共享單車逐步被擠出市場,只剩下2家或3家的時候,才算到了你死我活的階段。
等拼的你死我活、筋疲力盡之后,當兩家的市場份額大致平穩,才算有了合并(坐下來談判)的基礎。或者這期間真的像王興說的那樣“對手中途犯了錯”,被清場了,戰爭才算結束。
資本就是固執:必須先干一架,誰慫了,誰離開,贏家通吃。
-
摩拜
+關注
關注
0文章
79瀏覽量
6278 -
ofo
+關注
關注
0文章
90瀏覽量
11097 -
共享單車
+關注
關注
1文章
344瀏覽量
33555
原文標題:摩拜和ofo:誰在誰前面死去?
文章出處:【微信號:kejimen,微信公眾號:科技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