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世界是人工智能的?歸根到底還是人才的。
在坊間傳聞數月之久后,谷歌正式宣布在北京成立谷歌AI中國中心,這意味著谷歌正式加入對中國人工智能(AI)人才的爭奪。
12月13日,在上海舉行的2017谷歌開發者大會上,谷歌云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李飛飛宣布了上述消息。
這是谷歌在亞洲的第一個 AI 中心。
身著紅色的改良版中式盤扣上衣,這位人工智能界的傳奇“程序媛”既表明了中國身份,多少也期許著谷歌AI中國中心的紅火未來。
谷歌大中華區總裁石博盟(Scott Beaumont)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中國地區招聘AI人才數量不設限,關鍵是要找到合適的項目、合適的人才。
上月初,IDG資本發布的“2017年中國互聯網準獨角獸薪酬報告”顯示,人工智能行業高級崗位薪酬高出整體水平55%,中級崗位高出90%,而初級崗位更是高達110%,一場由人工智能引發的人才爭奪大戰一觸即發,現有市場人才爭奪已呈現白熱化。而谷歌在亞洲的首個AI中心的成立,無疑將加劇AI人才爭奪戰。
李飛飛小目標:做最好的研究
“在AI的世界里,中國早已覺醒,成為世界的領導者之一。”李飛飛說。
在大會演講中,李飛飛表示:“我目睹了中國在AI基礎研究、創業、發展等方面走到世界前列。在ImageNet圖像識別大賽、Kaggle的AI編程競技平臺上以及基礎科研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今天,我和團隊回到中國,希望開始一段長久、真誠的工作,創造未來。”
“這個中心將與我們在世界各地,包括紐約、多倫多、倫敦和蘇黎世在內的 AI 研究小組一起,共同讓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務于全人類。”她說。
谷歌一直在招募AI方面的人才,但此次是谷歌官方第一次確認成立AI中國中心,中心的成立與李飛飛的加入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李飛飛在2017年1月正式加入谷歌,同時她也是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和斯坦福大學視覺實驗室負責人。
她表示,從加入谷歌開始就一直在籌備這件事,“也算是一個心愿”,其間也獲得了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以及谷歌云CEO戴安妮·格林(Diane Greene)的支持。
李飛飛表示,該中心首先從北京啟動,她和谷歌云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研發主管李佳將領導這個中心的工作,同時,也會統籌谷歌云(Google Cloud)、谷歌大腦(Google Brain)以及中國本土團隊的工作。
谷歌AI中國中心團隊在創建過程中,與深度學習系統TensorFlow的中國團隊也有非常緊密的交流。李飛飛稱:“以后TensorFlow在中國推廣發展,谷歌AI中國中心也會非常積極參與和共同合作。”
順帶一提,大名鼎鼎的AlphaGo(阿爾法狗)就是依賴TensorFlow,才橫掃人類圍棋界無敵手。
能夠把谷歌的AI技術帶進中國,李飛飛表示“非常激動”。她也多次強調AI屬于所有人,“AI沒有國界,AI的福祉亦無邊界”。
在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采訪時,李飛飛表示:“谷歌AI中國中心要跟很多的谷歌內部AI團隊合作。我是一個華人,由我來領導這個中心,目前來說可能是最合適的,但是它確實是一個谷歌公司層級上的整體成果。”
她稱,“小目標就是做好第一步,我們才剛剛開始,最重要的是做最好的研究,做最好的協作者,希望能學習、傾聽、攜手合作。”
據悉,谷歌AI中國中心將聚焦AI的一些關鍵領域,包括深度學習、強化學習、語言以及圖像研究,將在中國開展基礎AI研究工作。同時,也會與中國學術界建立持續發展的合作關系,提供AI和機器學習的教育支持。
目前,該中心招聘人員包括研究員、工程師和學生。該中心研究員Danny表示,由于北京還沒有足夠多的研究員,所有的面試都在美國總部進行。
數據來源:IDG資本
“我現在要去美國讀書了,但是結果他們(谷歌AI)來中國了”。正在申請赴美留學的上海交通大學的大四學生小張對第一財經表示,“我感覺中國近兩年正在飛速發展,讓我覺得我有點不想出國了,而且我一直很崇拜飛飛!”
此次谷歌成立AI中國中心,讓不少中國的計算機專業學生有了更多的機會和選擇。
谷歌對中國市場的重視是毋庸置疑的。為了照顧中國開發者,此次在大會上,谷歌產品總監鮑爾斯(Andrew Bowers)全程用中文主持,除了有能說中文的演講者,還有一些也會在演講前先用中文與觀眾打招呼。
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碩士生Kelly對第一財經表示,作為研究AI的學生,他們對谷歌的AI中國中心有比較大的期望,“畢業之后有更多選擇,尤其還是谷歌”。而談到李飛飛,她更是非常崇拜,“一開始不知道谷歌開發者大會,知道有和李飛飛的交流活動就從杭州過來了”,她說更遠的還有從沈陽趕來的。
撇去泡沫,不忘初心目前,AI+正逐步取代互聯網+,成為各行業追逐的新的增長點。谷歌從Mobile First到AI First,百度提出All in AI,騰訊則提出了AI in All,不管稱呼如何變,AI的重要性正日益凸顯。
在中國,人工智能被提上國家議程,也成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第二大吸金地,僅次于美國。根據“烏鎮指數”暨《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7)》,2000~2016年,中國人工智能融資規模累計達27.6億美元。其中2014~2016年三年是中國人工智能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在這三年里人工智能融資規模占總數的93.59%,投資頻次占總數的87.22%,遠高于以色列和印度。
另一方面,由于AI發展過熱過快,也存在AI創業泡沫的擔憂。此前,三星電子中國研究院院長張代君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做AI不要急功近利,做技術、做產業都是循序漸進的,不要透支AI。
石博盟對此表示,谷歌并不擔憂這一問題,“這是一個在發展的特殊時期中欣欣向榮的機會”。李飛飛則稱,“人工智能是全球狂熱”,不光是中國。面對這樣的狂熱,最重要的是懷著謙卑敬畏的心,“不管是未知的前路還是今后對人類的影響,都是需要深刻思考和工作的。”
李飛飛用“不忘初心”來表達,“我們專注的是什么樣的產品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什么樣的工具使消費者和產業界的開發者使用起來更方便,還有什么樣的研究真正推動基礎科學,這些就是我們的初心。”
那么,目前在AI發展中最缺什么?此前,不少業界人士認為AI發展要尋找和結合應用場景。作為研究者,李飛飛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表示,現在中國甚至全球都欠缺更冷靜、更持久的對AI的基礎研究的推動。她呼吁,各國政府、學校把更多資源傾注到基礎研究上。
從低頭做學術到加入谷歌,李飛飛的驚艷轉身也令人好奇。她表示,跨界拓寬了她解決問題的視野。通過接觸不同的垂直產業,了解它們對技術的需求,她在學術本身和AI應用場景方面都有了更多的感觸和收獲。
在中美的AI競爭方面,李飛飛認為在應用場景上中國有比較大的優勢。由于人口多,市場龐大,中國可以有大量的數據,還有很豐富的應用場景,“每一次回來我都感覺學習了很多的東西。”此外,不同社會的獨特文化,也帶來獨特的應用場景。
李佳表示,在中國,特別是產業對技術的推動會讓技術的更新和迭代非常快,這也是美國相對較弱的一點。
石博盟對記者半開玩笑地說:“中國的機會太多了。谷歌要考慮怎樣把資源用在刀刃上,用在正確的地方上,這就是一個挑戰。”
-
谷歌
+關注
關注
27文章
6194瀏覽量
106016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516瀏覽量
270333
原文標題:左手人才右手中國:李飛飛講述谷歌的AI攻略
文章出處:【微信號:icbank,微信公眾號:icbank】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