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振動故障 的測量與分析
1、不平衡 診斷 —具有較高的徑向振動.時域波形和頻譜圖上均具有穩定的1XRPM分量,在1XRPM上的幅值隨轉速穩定的增加在2XRPM,3XRPM等處幅值較低。
—具有較低的軸向振動—不平衡對轉速的變化最敏感(與轉速平方成正比)。
測量 —Fmax設置在500HZ以下;速度頻譜圖;加速度時域圖—檢查徑向振動頻譜圖上是否有1XRPM峰值 —如果出現了其他高的諧波成分,請考慮其他故障 頻譜分析
—1倍頻峰值很大,較少伴隨其它倍頻—無其它較大峰值出現 —采用細化分析或同步平均確認1倍頻峰值特征 —1倍頻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峰值比不超出3:1 —1倍頻軸向振動遠遠低于徑向振動(懸臂設備除外) 相位分析 —同一軸承座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測得的相位差約為90° —軸兩端水平方向(垂直方向)測得的相位相同或相反 —相位數據相對穩定:15°-20° —不平衡振動在相位上保持恒定不變,與轉速同步。
2、不對中 診斷 —具有較大的軸向和徑向振動在1X,2X或3XRPM處會出現穩定的峰值在4到10XRPM處諧波成分較低時域波形中沒有“g”形沖擊 -不對中振動隨負荷的增加而成正比增加,但轉速影響不大。 測量 —Fmax設置在500HZ以下;速度頻譜圖;加速度時域圖 —軸向和徑向振動頻譜圖上是否有1X,2X或3XRPM峰值若無明顯的峰值,請考慮其他故障。
—檢查軸向和徑向振動的頻譜圖的4-10RPM處的峰值,若較大,則可能是松動。
—檢查時域波形是否穩定,是否有較大的“g”形沖擊—若時域波形不穩定或顯示有沖擊,則考慮其他故障 相位分析 —角度不對中時,聯軸器兩端軸向相位差180°(±30°)
—平行不對中時,聯軸器兩端徑向相位差180°(±30°)
—角度不對中的軸向1倍頻峰值非常高
—平行不對中的徑向2倍頻峰值非常高
—組合不對中的軸向和徑向峰值都高
3、機械松動 診斷
—具有較大的徑向(特別是垂直方向)的振動。具有較強的諧波存在,特別是在3-10XRPM處。還可能出現次諧波或混疊諧波。時域波形顯示出雜亂和沖擊。 —具有較低或正常的軸向振動,如果是止推軸承出現了松動則會出現較大的軸向振動。
—松動引起的振動,幅值與負荷有密切關系,隨負荷增加而增大;松動時設備對轉速的變化也很敏感,隨轉速的增減而表現出無規律變化,忽大忽小。
測量 —Fmax設置500HZ以下;速度頻譜圖;加速度時域圖 —檢查徑向振動3-10XRPM處是否出現了峰值。
—檢查軸向振動是否較低或正常。
—檢查時域波形是否雜亂或存在沖擊。
—檢查是否有次諧波或混疊諧波。 —松動時設備上各個點的相位讀數會發生漂移。
—一般地腳與基座之間有相位差,而且通常相位差大于90° —有機械松動的波形非常明顯,隨機和不具有重復性。
4、滾動軸承 滾動軸承頻譜圖具有下列特點 — 明顯的具有不同峰值的諧波成分 — 能量上會出現寬帶波峰 — 時域波形可以看出明顯的沖擊波形 — 早期的故障表現為低幅值的振動 診斷 — 徑向振動(如果軸向有負載需要查看軸向振動) — 可能會出現軸承故障頻率的諧波,邊帶。 測量 — 頻譜圖和時域波形圖(加速度)。
— 設置Fmin25XRPM
— 對小軸(小于4-6英寸)設置Fmax為50XRPM;
— 對大于4-6英寸的軸設置Fmax為70XRPM
— 采集高頻加速度波形圖(70XRPM)
— 檢查軸承故障頻率諧波 — 若懷疑內圈故障,檢查1XRPM的邊帶
— 若懷疑滾動體故障,檢查1XFTF邊帶
— 檢查時域波形的沖擊,峰-峰值大于4g.
5、齒輪故障 診斷 — 在嚙合頻率處有較高的徑向振動,并帶有調制邊帶。
— 具有較大的軸向振動,對螺旋齒輪,斜齒輪或人字形齒輪軸向振動的頻率 和徑向相同。
測量 — 把最大分析頻率設置為3.5XGMF。
— Fmax小于等于2000HZ,使用1600線分辯率。Fmax大于等于2000HZ, 使用3200線分辯率。
— 檢查軸向和徑向的1X,2X,3XGMF處的峰值。
— 檢查齒輪嚙合頻率處的邊帶 振動故障診斷分析學習資料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微信公眾號“設備人”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系必刪。
審核編輯 黃宇
-
測量
+關注
關注
10文章
4938瀏覽量
111814 -
振動故障
+關注
關注
0文章
4瀏覽量
635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