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背景下,全面出海已成為企業共識,出海的趨勢也逐漸從東盟、歐盟、美國等傳統市場轉向非洲、南美、中亞等新興市場。而將“走出去”深化為“融進去”,是出海企業必須面對的挑戰。被譽為“非洲之王”的傳音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廣大出海企業提供了本地化運營的“模板”。
企業出海瞄準新興市場,傳音提供本地化運營范本
就近年來國內不同企業的動作來看,瞄準新興市場似乎是新趨勢,究其原因就在于新興市場蘊藏著巨大的增長潛力。如印度、印尼、巴西等國家擁有龐大的人口規模,非洲和南亞地區等年輕人比例較高,這些大量的人口為市場提供了廣闊的消費基礎。另一方面,相對于成熟市場,新興市場的GDP增長率普遍較高,帶動了國內消費和投資的增加。
因此,新興市場快速崛起,吸引著全球目光,國內不僅有龍頭企業加入,也有更多中小企業。但想要在當地站穩陣腳,還是需要因地制宜,適者生存。
比如受國內外居住環境差異的影響,非洲居民更注重家電數碼產品的節能節水和綠色環保,低能耗產品往往更受歡迎;如果考慮在當地設廠、設銷售中心,企業還需適應當地的商務環境,包括當地政策、用工情況、配送售后等。
企業需要在具體運營中逐步探索和積累本地化經驗,同時也可借鑒其他成功出海企業的成熟模式。例如傳音已在非洲市場深耕十多年,隨后又成功拓展至中東、南亞、東南亞、拉美等新興市場,成為其中值得學習的對象。
據了解,傳音的本地化運營自其進入非洲市場之初就開始了,其目標簡單又直接——以新興市場消費者需求為核心,建立專門的調研團隊,及時跟蹤掌握消費者市場需求動向,對消費痛點進行針對性解決,同時根據市場變化精準定位產品研發方向,降低試錯成本的同時滿足市場需求,搶占市場先機。
在非洲消費者重視的節能環保方面,傳音針對性地研制了低成本高壓快充技術、超長待機技術;針對當地人愛好音樂的特點,傳音研制了適合非洲音樂的低音設計和喇叭設計,以及適合非洲人的收音機功能設計。這些定制化、針對性的技術研發,讓非洲人看到了傳音這個中國品牌,為傳音在非洲站穩腳跟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傳音的成熟實踐:將“走出去”變成“融進去”
除了對當地消費者需求進行針對性滿足,企業要將“走出去”真正變成“融進去”,還需要適應當地文化,以開放的姿態實現共贏。
業界專家也指出,當下,中國品牌的海外布局正在重構,從東南亞、歐洲、北美到如今的中東非等新興市場,可以預見,未來中國企業將會在新興市場有更深入的布局,但想要讓品牌更好打入當地,磨合成本將是無法避免的。
在這點上,傳音的做法也值得學習。
首先是在業界關注的生產線制定方面,傳音搭建了多元化的柔性生產線,具有多品種、多批量的生產制造能力,能夠滿足不同國家消費者差異化的市場需求。不僅如此,傳音還在埃塞俄比亞、印度、孟加拉國等地設立工廠,對于市場需求可進行快速響應,同時也帶動當地就業及生產配套設施建設。這讓傳音在不同國家收獲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譽,進一步構筑市場進入壁壘。
其次是在銷售網絡搭建方面,傳音十分重視加強與一級經銷商下游分銷商甚至終端零售渠道的合作。比如會配備銷售專員與經銷商、分銷商和零售商保持長期穩定的日常溝通,以及時獲取一手市場反饋和需求信息,使得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
此外在人才引進和培養方面,傳音自設立以來就高度重視本地化人才隊伍的建設。據透露,其生產、研發、采購、銷售團隊均包含外籍本地員工,這對其進一步積累品牌聲望、融入當地社會起到了重要作用。
就這樣,傳音本地化運營的模式逐漸成熟并自成一派,即使面對全球化的沖擊,傳音也能游刃有余地開拓新市場、發力新領域。比如傳音近年來致力于海外新興市場移動生態的建立與持續運營,搭建了全新的商業與技術中臺:企業級數據洞察平臺DataSparkle、傳音云生態平臺Dlight Cloud、一站式海外營銷平臺Eagllwin、媒體變現工具Hisavana,從開發、測試、推廣、變現等環節賦能拓展新興市場業務的全球開發者。
從名不經傳的中國品牌到家喻戶曉的“非洲之王”,傳音憑借本地化運營在新興市場走出了一條具有品牌特色的發展之路,也為其他出海企業指明了方向。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企業出海還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出海方式,而不是盲目追隨潮流,降低投資風險,守住企業利潤,才是持續發展的基石。
-
手機
+關注
關注
35文章
6898瀏覽量
158267 -
傳音
+關注
關注
0文章
61瀏覽量
625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